很多老年病跟“渴”有關,可以抗新冠肺炎嗎?

事實上,喝不夠水是全球老人都邁不過去的一道坎兒。

近期,英國倫敦大學學院研究人員發表在《年齡與衰老》期刊上的論文顯示,廣泛存在的飲水誤區是老年人脫水的主要原因。中國老年學和老年醫學學會營養食品分會主任付萍表示,中國老人也存在類似問題,還有部分老人因為嗆咳問題,對飲水有些牴觸,造成飲水量不達標。

北京市老年醫學研究所原所長高芳堃表示,正常情況下,為彌補每日呼吸、皮膚蒸發、排尿等排出的水分,成年男性和女性分別需要3000毫升和2700毫升的水。其中,約300毫升可由代謝生成,食物也可提供一部分,還有1500~1700毫升需通過飲水獲取。如未能攝入足量水分,人體液體平衡將被打破,出現缺水情況。

身體內正常含水量約為60%~70%,人步入老年後,逐漸降至60%以下。老年斑、皮膚乾燥、視力模糊、大腦老化等與年齡相關的疾病,大多與體內水分不足有關。有研究表明,因中風住院且有脫水症狀的人群出現功能障礙的幾率是正常人的2倍。約20%的糖尿病患者因飲水不當,病情加重。水喝不夠、喝不對,都會影響健康。

很多老年病跟“渴”有關,可以抗新冠肺炎嗎?

“渴”出腎臟病

流行病學研究發現,脫水與慢性腎病有關。高芳堃解釋,腎臟像個水泵,為排出代謝產生的廢物每天至少生產500毫升尿液。如飲水過少、反覆脫水,腎臟無法獲得充足水分,就像在“乾燒”。隨著時間推移,腎臟可能出現損傷,逐漸發展為慢性腎臟病。

“幹”出泌尿感染

付萍表示,不少老年人因為喝水不足,常發生泌尿系統感染。充足的尿液能沖走尿道內的“垃圾”,如尿素、尿酸以及細菌和代謝廢物,從而避免尿路感染和結石。如果喝水太少,小便次數少、尿液濃度高,尿道沒有足夠尿液沖刷,感染幾率也隨之增加,還可能導致泌尿系統結石。

“燙”出食道癌

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症研究機構發表報告稱,習慣飲用65℃以上的熱飲會增加罹患食道癌的風險。因為口腔、食道、胃黏膜僅能承受60℃以下的溫度,太高會被燙傷;如果長期、反覆燙傷,黏膜就有可能出現癌變,發展成食道癌。

“黏”出心髒病

血液黏稠是冠心病、心肌梗死、血栓等心血管病發作的前提條件之一。飲水不足或脫水會直接造成血液黏稠,從而導致血液循環變慢,極易形成血栓性疾病。即使輕度脫水,都可能損害血管功能。

編排:季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