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歲小朋友應不應該上早教班?

洛小寶奈地球


首先我們來分析下為什麼我們都會有這樣的困惑,糾結孩子到底應該不應該給3至6歲小朋友報班。


關於這個我問題,我家也掙扎和困惑過,根據我個人的觀察,大多數對這個問題比較糾結的是第一胎孩子的家長,比較迷茫,並且對孩子的教育是很關注的,已經開始思考怎麼去教育自己的寶寶,但是面對市場上的各種機構不知道方向,也不知道如何去挑選。

第一,要不要給孩子報興趣班或早教班

我認為興趣班是有必要給孩子報的。

從個人的成長方面和社會現狀來說,孩子是需要報興趣班的。目前的教育趨勢看,儘管我們的公立教育體系還是應試教育,但是這麼多年來國家一直提倡的還是素質教育。

先來了解一下對素質教育的定義:素質教育是一種以提高受教育者諸多方面素質為目標的教育模式。重視思想道德素質、能力培養、個性發展、身體和身心健康教育。其實這幾句話說的直白一點就是,教育要向全才的方向去培養孩子。孩子要有能力,有個性,有健康的體魄,有健全的心智,請問哪一方面不是要有一定的知識儲備和修養才能達到的呢?

作為一個五年級學生的家長,我們的感受非常的深切,學校對學生文化課之外的要求越來越多,和我們小時候學校對我們這代人的要求變化太大了。最最表象的就是學校裡給學生布置的作業裡面,越來越多的會涉及到繪畫、音樂、朗誦、運動等非文化知識層面的東西。比如從小學一年級到目前,幾乎是每兩週就會要求學生提交一份手抄報性質的作業,數學有思維導圖,語文涉及到課文內容的擴展,英語會要求畫植物、動物的結構,並用英文標註。這些都會涉及到美術的知識,除了美術,市裡、區裡和學校會經常組織音樂和朗誦,寫作等方面的活動,如果沒有一定的儲備,參加這些活動對於學生而言壓力很大。

有自己的一個興趣,對孩子將來的人生也會有幫助。前兩天和孩子看了一部電影叫《溫柔的憐憫》,過氣民謠歌手麥克的人生經歷讓點我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到了人生的偶然和一門特長的重要。麥克的音樂啟蒙是跟隨自己的姨媽從一臺老舊的鋼琴上開始的,音樂使他人生到達巔峰,也在人生的低谷給予他養分從新面對人生。影片中的麥克會受到金錢的羈絆,但沒有看道一絲一毫對金錢的沉溺,也許正是音樂給了他足夠豁達的態度。我們作為家長,不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夠依靠自己的興趣成名,成才,但是能夠在生活百無聊賴的時候依然有個避風的港灣,在失意的時候,有一個抒遣的通道,也是一大收穫呀。

並且,在現實出發,從小學習一項本領,在人生面臨選擇的時候會給孩子很大的助力。昨天和朋友小聚,聊起了她家的孩子,她家小孩學習了兩年的聲樂,目前學的還不錯。朋友和她家小孩老師聊天,探討一下,如果將來孩子如果想走藝術的道路,按照當前孩子的狀況,來得及還是來不及。老師說,她家小孩如果想考中國音樂學院這樣的一類的藝術院校希望不大,因為這些學校對孩子的要求非常高,需要孩子有紮實的鋼琴基礎,從小學起的那種,要有童子功才可以。所以如果孩子將來想多一個選擇,打算再高考的時候開闢領一條出路,3至6歲階段學習還是很有必要的。

第二,如何選擇興趣班

3至6歲的寶寶正好是處在幼兒園時期,已經開始了從個體到適應和融入集體生活的階段,這個時候的孩子已經表現出了很強的思考、探索和獨立意識。表現在外在的形式上首先有不愛去幼兒園的牴觸情緒,自己會找各種的辦法和接口,就是不去上學,已經開始表現出來自己獨立想解決掉“上學”這個麻煩問題的跡象;探索欲和求知慾超強,生活中特別愛問問題,會問天是為什麼是藍色,水為什麼會流動等等各種各樣家長開來是生活常識的問題,是一部活生生的《10萬個為什麼》。

這時候孩子有了一定的自主意識,我們也要特別觀察自己的孩子,看看他在哪些事物上花費的精力和時間最多。這個階段的孩子一般都好動,不容易坐得住,如果他能在某件事情事情上投入進去,說明你家小孩真的是喜歡,就可以考慮讓他去深入學習一下。我家小孩子從2歲多的時候,就喜歡拿著筆畫來畫去的,我們就順勢給她報了繪畫班,後來又陸續報了鍵盤個揚琴。

如果家長對於興趣班不懂,我的觀點是先找你能接觸到資源學起來,在看你家孩子是不是真的感興趣、孩子的老師專業水平怎麼樣、老師教學方法適合不適合自己家娃。在孩子學習過程中,爸爸媽媽可以和其他的孩子父母多接觸下,大家資源共享,如果當前找的老師水平不夠好,其他家長也許能給你介紹到更優質的資源。老師的專業水平對於孩子的學習非常重要,如果老師不夠專業,不但浪費金錢、時間,自己家孩子也會被耽誤。我家小孩剛開始學習鍵盤的時候就是老師的水平不是特別好,頭半年都沒有入門,多虧他同學家長的推薦,才找到一位非常專業、負責的老師,孩子的美術也經歷過同樣的過程。

如果家長不能明確觀察出孩子的興趣,那就去試錯。可以先試著學習一項,孩子不喜歡的話,就再換其他的,看孩子最喜歡哪個。記得一年級家長會的時候,學校給請的教育專家來給家長做講座,老教授在講給自己孩子選擇興趣班的時候就是一個一個項目的去試,直到找到為止。

雖然說了這麼多,每個人的情況還是有很大的差別的,在上什麼興趣班的問題上還是要結合孩子以及家庭自身狀況,選擇適合的。

總之,要讓興趣為先導,不能強制。高爾基說過,當工作成為任務的時候,生活是一種煎熬,當工作成為愛好的時候,生活就是一種享受。工作如此,學習也同理。

希望能夠幫助到每位關注子女教育的家長。


Jessiehu


您好,作為一名專業的幼教行業中的一員,我很高興看到這個問題,提問的家長一定是注重孩子教育,孩子感受的人!

針對這個問題,我有以下幾個建議,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1.從腦科學發展的角度分析

幼兒0-3歲是大腦迅速發展的時期,在3-6歲發展也很快,但是針對0-3歲的速度是會慢一些,但是幼兒6歲的腦容量相當於成人的90%,我覺得在3-6歲這個階段可以讓幼兒有更多的體驗,但是體驗並不一定就代表上這些課程!

幼兒的認知大部分來自生活經驗,家長可以帶幼兒參觀各種活動,可以是上面的那些課程,也可以是自然活動,社區活動,比如:博物館,科技館之類的,也是很好的!


2.觀察幼兒

幼兒平時喜歡什麼,專注於哪一方面,其實不管是孩子,還是成人,我們的時間都是有限的,不可能每一種課程都要參加,都要學習,因為我們的精力也是有限的,同樣孩子的精力,體力同樣也是有限的,如果孩子有疲憊感,那肯定得不到想要的結果,甚至會有厭學情緒!


3.尊重幼兒

其實早教課也有區別的,有的主要是以老師為中心,老師讓做什麼,家長就要帶著寶寶做什麼;有的早教則是遵從幼兒的內心,讓幼兒自己在教室裡探索,幼兒自己主動探索和被動跟著老師的節奏走,這是兩種不同的形式,當然也會演變出兩種不同的結果,一種孩子是順從的,一種孩子是自主的,幼兒如果長期再這樣的環境中成長,他們後期的人生其實也是被動的受到影響的!


4.內在動機大於外在誘惑

不管是學什麼,其實都要經歷一段枯燥,無味的時期,如果幼兒半途而廢或者前期喜歡,後面就覺得沒意思了,甚至會有厭煩的狀態,那這種情況是放棄呢?還是在厭惡中堅持呢?其實對孩子是一個很大的考驗!

只有當孩子真正的喜歡,才會堅持,才會度過那段無味的,枯燥的時光,才能堅持走到勝利的盡頭!

以上是我的一些觀點,建議,其實孩子也需要時間成長,需要空間成長,尊重孩子,傾聽他們內心的聲音,才更讓幼兒更好的發展自己,形成“獨立的人格”!

更多育兒,家庭教育可以關注@Lucia0到6baby,讓我們一起研究,探討幼兒的成長,願每個孩子身心健康!


Lucia0到6baby


3-6歲不應該上早教班的,這個時候需要上的是興趣班。

在題主描述的“早教班”裡,都是屬於興趣班,而不屬於早教班。早教是指0-3歲的早期教育內容,適合0-3歲的孩子上課。孩子過了3歲,即使早教機構有課程,也是按照興趣班的內容設置,學的也是興趣班的內容,而非早教內容。

所以3-6歲後孩子需要選的是興趣班,而非早教班。

3-6歲的孩子,應不應該上興趣班,是需要多方面來考慮的。主要有以下2個方面。

(1)家庭經濟狀況

針對孩子興趣班的問題,應不應該上,主要決定條件在家庭經濟上,如果家庭經濟允許,大可給孩子選擇適合的興趣班。給孩子選擇興趣班,在自家經濟條件下,選擇最好的即可。不用去跟隨其他人,選擇最貴的。我們依劇家庭條件做選擇,這樣既可以讓孩子學的安心,也不會增加家庭額外的壓力。如果是給孩子選擇超出家庭條加外的興趣班,孩子自己學習也有壓力,而且家庭給到孩子的環境也不太好。所以儘可能在自家經濟允許的範圍裡選擇即可。

(2)孩子年齡以及發育狀況

孩子上興趣班是有年齡要求的,瞭解孩子身體發育規律,可以給到孩子選擇更加合適的興趣班。例如跟語言相關的興趣班,在6歲之前選擇是最好的,因為孩子在6歲後,語言學習的能力會下降,如果在3-6歲給孩子選擇語言類的興趣班,孩子可以將第二語言學的跟母語一樣好。另外,孩子如果需要學習樂器類的興趣班,一般建議在4歲後,因為孩子的手指發育會相對完善,學起來也會順利一些。

在給孩子選擇興趣班的時候,除了要讓孩子喜歡,還要去考慮孩子是否到了適合學習所選擇興趣班的階段。如果不去了解這個,很容易跟風給孩子選擇不合適的興趣班,不合適的興趣班,除了會浪費時間和金錢,也容易打擊孩子的自信心。所以在幫孩子選擇興趣班時,不妨去關注一下孩子身體發育特點,這樣可以幫助孩子選者合適的興趣班。

【育兒分享鵝】

不是所有的興趣班都是越早開始越好,針對運動技能類的,還需要等孩子身體發育完善才能開始,而對於語言類的可以儘早開始。不同興趣班對孩子的年齡是有要求的。另外選擇興趣班,是讓孩子多學會一種技能,多一個競爭優勢。但是這個不是孩子一定的選擇。所以家長在給孩子選擇興趣班的時候,一定要慎重。不要跟風給孩子報名興趣班,應該根據自身經濟情況,孩子實際年齡做出相對應的選擇。

以上是我的答案,希望能夠幫助到您。

作者:@育兒分享鵝 | 90後育兒小寶藏,專注於早期教育,深耕母嬰行業。做專業的育兒知識輸出,讓父母更懂孩子,與父母共同成長。關注我,一起科學育兒。

免責聲明:本文分享內容純屬個人論點,僅作參考,如果我分享的內容有誤,請留言於我,我非常願意核實並更正,文中圖片,來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刪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