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站在道德基础上来谈道德是无效的”这是为什么?

老孙遁世无闷


不考虑人的根本情况而讲道德,为了道德而道德。


道德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自然产生并必须遵守的,道德有其产生的基础,那就是在满足基本的人性需求之后,道德才有其价值及意义。比如:仓鼎足而知礼节。有温饱了才讲究各种社会约束(包含道德)。比如古代刑法讲究“亲亲得相首匿”,就是直系亲属之间隐藏犯罪不负刑事责任。为什么呢?因为家庭至亲、血亲互相帮助保护为天伦,是基本的人伦需求;因此不受法律约束。同理,不考虑人性最基本的需求,比如生存利益、个体正当利益等;单纯的从道德角度讲道德,如同空中楼阁,自然无效。


不顾别人死活的讲道德,是不道德的;不顾个体正当利益,增益集体利益也是不道德的。这些都是站在道德基础上来谈道德。


欢迎文友关注本人,多多沟通学习。


民间奇谭


“站在道德基础上来谈道德是无效的”,不管是谁说的,我都认为这是一句错话!把概念弄反了的错话。正确的话应该这么说:“站在不道德的基础上谈道德是无效的”。


马耀华3


感谢悟空小秘约题。

是这回事:

此语应是把妨石碍的妨,进行形而上.实际状态.形而下,学术化后叙出的。具体罗列呈:

形而上。 德行。 公德。

实际态。 妨。 妨。

形而下。 品行。 道德。

由此可见都绕着妨进行及展开的。

人及人群妨碍他人它物否是关键,其它仅词说,从而,不涉妨的说词都无效。

不妨碍他人它物,在实际里就是遇碰到他人迎面走来,给对方让路;遇碰到物体绕开走,不撞上去。

对这样的行为用讲究的词说,就述成有:道德.公德了。若说者不做,做者不说,那么咋说都无效。

公德,是独自一人时,且无人在旁外,远处也无人,自己仍不妨碍他人它物,遇到啥都自多走几步的绕开再行走的行为描述的词。老百姓说成品德。

道德,是在有人及人群内,自克制自己,不去触碰撞到,他人它物的表述词。老农民说成人品,老百姓说成品行。

因而,在算命学里”妨“为核心,一切围绕”妨“进行及展开,从而才有:妨不妨的说讲的讲究。

道德.公德,再讲究就成:有礼,无礼态了。

这一系统明白了,此题就解答完毕了。

本形是不被他人及人群指责责斥的方式方法。


味哎儿


就像你站在人类的观点上去评价世间万物一样,你不能确定在小鸟的眼中,一块石头代表什么。同时道跟德是两个世界观,先有道,后有德。建议读一读道德经,老子专门有这方面的论述。


说三道四啦


道德注定不能成为人类社会行为的标准,是因为每个人的道德标准都不一样。所以站在谁的道德基础上来谈别人的行为是否道德都不会被认可。


夏雨听风jhm


这是个伪命题

说这句话的人也站在道德基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