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 土爾扈特東歸”看待清朝當時同少數民族的關係

土爾扈特在清朝乾隆時重返祖國,浩浩蕩蕩的東歸路是當時世界一道靚麗的風景線,既反映了“家”的吸引力,也體現了清朝對待少數民族的特點與方式,在論述土爾扈特東歸和清朝同少數民族的關係前筆者將會介紹一下土爾扈特西走的原因和東歸的動力。


●土爾扈特部族的歸屬

土爾扈特屬於衛拉特蒙古的一支,該部落也屬一個遊牧民族且祖上當過成吉思汗的護衛。衛拉特蒙古在明朝時出現巔峰期,曾大舉進攻過明朝,而後被于謙逼退到新疆地區,土爾扈特一族在伏爾加河流域附近定居。

伏爾加河水草豐美資源豐富,土爾扈特在此建立了土爾扈特汗國,土爾扈特一族也算和和美美。

從“ 土爾扈特東歸”看待清朝當時同少數民族的關係


●土爾扈特部族的噩夢

土爾扈特汗國的噩夢是在沙俄擴張時開始的,沙俄勢力崛起以後開始大規模的南衝西奪,土爾扈特成了沙俄的眼中釘肉中刺。土爾扈特屬蒙古族,沙俄也是吃盡了元朝成吉思汗擴張的苦,所以也時刻提防著這個曾經可以和它平起平坐的土爾扈特。


當時土爾扈特的汗王選擇退避和容忍,任沙俄對自己的欺辱和宰割,沙俄也確實在竭盡全力的削弱土爾扈特的實力。沙俄不斷擠壓土爾扈特人的生存空間,殘害土爾扈特人,還想從思想文化這個根本上徹底推翻土爾扈特,讓他們從信奉佛教改為信奉東正教。更為過分的,當時沙俄正在和土耳其交戰,那個時候交戰最費的不是錢而是人。

從“ 土爾扈特東歸”看待清朝當時同少數民族的關係

沙俄在尋找出戰壯丁時把目光緊緊的放在了以戰鬥力著稱的遊牧民族土爾扈特族上,土爾扈特也不得不供應戰士。從開始供應時土爾扈特有7萬帳(一戶為一帳),到後期只剩下了4萬帳。要知道,一般一個小的部落只有一百餘帳一個大一點兒的部落也只有1000多帳,而土爾扈特在戰場上就已經犧牲了3萬多帳(且損失的多是有勞動能力有經濟創造力的男子),沙俄對土爾扈特的這一舉動與滅絕沒有兩差。


●土爾扈特部族開始東遷

土爾扈特的汗王渥巴錫決定及時止損,帶著自己部落的人東遷回國投靠大清王朝。1771年是土爾扈特高層決定的東遷日期,奈何走漏了風聲,渥巴錫帶著過了伏爾加河的三萬多人浩浩蕩蕩的往東遷(一萬餘戶因為消息的走漏被留在了伏爾加河的那一邊)。

東遷的三萬多戶比唐三藏去東土大唐取經還要難,土爾扈特族人一路上拖家帶口牽著牛趕著羊速度必然比較慢,沿途被沙俄和哥薩克等國不斷地打擊。而且一路上還面臨著疾病,自然災害,飢餓等困難,原本三萬多戶的族人最後到達的不足兩成。


從“ 土爾扈特東歸”看待清朝當時同少數民族的關係

土爾扈特的執意東歸就要看大清王朝的態度了,大清的做法有現在我大中國的影子,大清頂住了沙俄等方面的巨大壓力用全力接納了這批晚歸的家人,只要你有我中國的血液我們多會兒都會歡迎您回家,乾隆還把這一大批人分東南西北四路合理的安置。

當時清政府對沙俄的統一回應就是:“如果土爾扈特已經入我邊境,那我大清就認土爾扈特為我的子民,即使兩國因這個開戰,我大清也是在所不惜。”


●清王朝對於外族歸來的態度

當時大清的朝堂在土爾扈特的東歸上也有兩種不同的態度,一種是覺得土爾扈特是真心迴歸大清應該以禮待之,而另外一種則認為土爾扈特是奔著大清的領土去的不應該接納。但乾隆最終決定土爾扈特就是長時間在壓迫之下如今決定反抗東歸,是一份忠誠之心,沒有違背之意,所以便差人一路接應和迎接土爾扈特部落的人。

土爾扈特進了清朝的邊界以後,一路都備了充足的的糧食和馬匹,對土爾扈特人表示大清最大的誠意。

從“ 土爾扈特東歸”看待清朝當時同少數民族的關係


●清朝對於多民族國家的治理

從清朝對土爾扈特的態度就可以窺見清朝對待願意忠誠願意歸順的少數民族還是十分寬厚和溫和的,當然如果只是一味的好必然不能服眾,清朝在少數民族關係上恩威並施維持著一個基本的平衡關係。


清朝最先用的一個處理民族關係的方法便是戰爭了,曾和土爾扈特關係較近的準噶爾實力更加雄厚,不願意輕易的敗倒在大清王朝下,想要個大清王朝一爭高下。

對於這樣的少數民族大清必然需要先用武力將其征服,也最終經過了康雍乾三朝才最終將準噶爾收復,新疆也就從此安穩的待在了我國的版圖之上。

第二個也是朝廷拉攏少數民族的政策便是懷柔聯姻的政策,清朝的宮室中有很多身份高貴的女子來自蒙古,用親戚關係來穩住政治關係是高層之間不撕破臉面的常用之法


清朝的民族政策總結來說就三句話分而治之,因地制宜和靠而不近。

分而治之就是很簡單的字面意思,把各個民族都分在不同的地方治理,而且會嚴加把控其他民族和漢族的交融。蒙古和邊疆有專門的機構理藩院,而且還設置了蒙漢的界限,既防治交流又防治矛盾。

因地制宜即“一個蘿蔔一個坑一個地區一種治理”的方法,這個的突出代表便是“伯克制”,伯克是突厥語言,就和漢族中的首領差不多。伯克制主要針對的是以前的纏回也就是後來的維族。伯克是纏回傳統的管理者,也和官員一樣有著等級和高下之分,伯克不能繼續擔任官職但還是會受到優待,對於一些威脅比較大的伯克朝廷還可能會派一個眼線緊緊的盯著。

對於藏族,最典型的代表便是金瓶掣籤、轉世靈童尋訪。既尊重了藏族人民的習俗抓住了藏族人民的心又使朝廷在西藏地區確立了自己的威嚴,是有百利而無一害的好方法;再有因地制宜的代表就是西南改土歸流和陝甘滇回漢治理了。

靠而不近是一種需要意會的平衡關係,清朝皇帝具有多重身份,是漢族的最高統治者也是其他民族的最高首領(大汗、佛等)因為皇帝或者統一的存在,使各個民族之間都存在著一個聯繫一個樞紐,關係會向一個方向靠攏,但另外一方面蒙漢等之間的區別又一直都在,所以又能避免一些近距離接觸的矛盾。

從“ 土爾扈特東歸”看待清朝當時同少數民族的關係


清朝的民族政策對現在的中國也有很大的借鑑意義(一國兩制,民族區域自治),靈活的方法對於一個民族眾多文化各異的大國來說是必須所具有的。

土爾扈特的東歸同樣是大國風度的一個體現,因為有實力所以我們會接納會保護每一個屬於我們國家的人民,因為有實力所以我們敢和任何一個叫囂我們主權欺辱我們人民的敵人對抗。清朝對外關係帶給我們最大的兩個啟示,一是要把自身變的強大,二是靈活治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