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 土尔扈特东归”看待清朝当时同少数民族的关系

土尔扈特在清朝乾隆时重返祖国,浩浩荡荡的东归路是当时世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既反映了“家”的吸引力,也体现了清朝对待少数民族的特点与方式,在论述土尔扈特东归和清朝同少数民族的关系前笔者将会介绍一下土尔扈特西走的原因和东归的动力。


●土尔扈特部族的归属

土尔扈特属于卫拉特蒙古的一支,该部落也属一个游牧民族且祖上当过成吉思汗的护卫。卫拉特蒙古在明朝时出现巅峰期,曾大举进攻过明朝,而后被于谦逼退到新疆地区,土尔扈特一族在伏尔加河流域附近定居。

伏尔加河水草丰美资源丰富,土尔扈特在此建立了土尔扈特汗国,土尔扈特一族也算和和美美。

从“ 土尔扈特东归”看待清朝当时同少数民族的关系


●土尔扈特部族的噩梦

土尔扈特汗国的噩梦是在沙俄扩张时开始的,沙俄势力崛起以后开始大规模的南冲西夺,土尔扈特成了沙俄的眼中钉肉中刺。土尔扈特属蒙古族,沙俄也是吃尽了元朝成吉思汗扩张的苦,所以也时刻提防着这个曾经可以和它平起平坐的土尔扈特。


当时土尔扈特的汗王选择退避和容忍,任沙俄对自己的欺辱和宰割,沙俄也确实在竭尽全力的削弱土尔扈特的实力。沙俄不断挤压土尔扈特人的生存空间,残害土尔扈特人,还想从思想文化这个根本上彻底推翻土尔扈特,让他们从信奉佛教改为信奉东正教。更为过分的,当时沙俄正在和土耳其交战,那个时候交战最费的不是钱而是人。

从“ 土尔扈特东归”看待清朝当时同少数民族的关系

沙俄在寻找出战壮丁时把目光紧紧的放在了以战斗力著称的游牧民族土尔扈特族上,土尔扈特也不得不供应战士。从开始供应时土尔扈特有7万帐(一户为一帐),到后期只剩下了4万帐。要知道,一般一个小的部落只有一百余帐一个大一点儿的部落也只有1000多帐,而土尔扈特在战场上就已经牺牲了3万多帐(且损失的多是有劳动能力有经济创造力的男子),沙俄对土尔扈特的这一举动与灭绝没有两差。


●土尔扈特部族开始东迁

土尔扈特的汗王渥巴锡决定及时止损,带着自己部落的人东迁回国投靠大清王朝。1771年是土尔扈特高层决定的东迁日期,奈何走漏了风声,渥巴锡带着过了伏尔加河的三万多人浩浩荡荡的往东迁(一万余户因为消息的走漏被留在了伏尔加河的那一边)。

东迁的三万多户比唐三藏去东土大唐取经还要难,土尔扈特族人一路上拖家带口牵着牛赶着羊速度必然比较慢,沿途被沙俄和哥萨克等国不断地打击。而且一路上还面临着疾病,自然灾害,饥饿等困难,原本三万多户的族人最后到达的不足两成。


从“ 土尔扈特东归”看待清朝当时同少数民族的关系

土尔扈特的执意东归就要看大清王朝的态度了,大清的做法有现在我大中国的影子,大清顶住了沙俄等方面的巨大压力用全力接纳了这批晚归的家人,只要你有我中国的血液我们多会儿都会欢迎您回家,乾隆还把这一大批人分东南西北四路合理的安置。

当时清政府对沙俄的统一回应就是:“如果土尔扈特已经入我边境,那我大清就认土尔扈特为我的子民,即使两国因这个开战,我大清也是在所不惜。”


●清王朝对于外族归来的态度

当时大清的朝堂在土尔扈特的东归上也有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种是觉得土尔扈特是真心回归大清应该以礼待之,而另外一种则认为土尔扈特是奔着大清的领土去的不应该接纳。但乾隆最终决定土尔扈特就是长时间在压迫之下如今决定反抗东归,是一份忠诚之心,没有违背之意,所以便差人一路接应和迎接土尔扈特部落的人。

土尔扈特进了清朝的边界以后,一路都备了充足的的粮食和马匹,对土尔扈特人表示大清最大的诚意。

从“ 土尔扈特东归”看待清朝当时同少数民族的关系


●清朝对于多民族国家的治理

从清朝对土尔扈特的态度就可以窥见清朝对待愿意忠诚愿意归顺的少数民族还是十分宽厚和温和的,当然如果只是一味的好必然不能服众,清朝在少数民族关系上恩威并施维持着一个基本的平衡关系。


清朝最先用的一个处理民族关系的方法便是战争了,曾和土尔扈特关系较近的准噶尔实力更加雄厚,不愿意轻易的败倒在大清王朝下,想要个大清王朝一争高下。

对于这样的少数民族大清必然需要先用武力将其征服,也最终经过了康雍乾三朝才最终将准噶尔收复,新疆也就从此安稳的待在了我国的版图之上。

第二个也是朝廷拉拢少数民族的政策便是怀柔联姻的政策,清朝的宫室中有很多身份高贵的女子来自蒙古,用亲戚关系来稳住政治关系是高层之间不撕破脸面的常用之法


清朝的民族政策总结来说就三句话分而治之,因地制宜和靠而不近。

分而治之就是很简单的字面意思,把各个民族都分在不同的地方治理,而且会严加把控其他民族和汉族的交融。蒙古和边疆有专门的机构理藩院,而且还设置了蒙汉的界限,既防治交流又防治矛盾。

因地制宜即“一个萝卜一个坑一个地区一种治理”的方法,这个的突出代表便是“伯克制”,伯克是突厥语言,就和汉族中的首领差不多。伯克制主要针对的是以前的缠回也就是后来的维族。伯克是缠回传统的管理者,也和官员一样有着等级和高下之分,伯克不能继续担任官职但还是会受到优待,对于一些威胁比较大的伯克朝廷还可能会派一个眼线紧紧的盯着。

对于藏族,最典型的代表便是金瓶掣签、转世灵童寻访。既尊重了藏族人民的习俗抓住了藏族人民的心又使朝廷在西藏地区确立了自己的威严,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好方法;再有因地制宜的代表就是西南改土归流和陕甘滇回汉治理了。

靠而不近是一种需要意会的平衡关系,清朝皇帝具有多重身份,是汉族的最高统治者也是其他民族的最高首领(大汗、佛等)因为皇帝或者统一的存在,使各个民族之间都存在着一个联系一个枢纽,关系会向一个方向靠拢,但另外一方面蒙汉等之间的区别又一直都在,所以又能避免一些近距离接触的矛盾。

从“ 土尔扈特东归”看待清朝当时同少数民族的关系


清朝的民族政策对现在的中国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一国两制,民族区域自治),灵活的方法对于一个民族众多文化各异的大国来说是必须所具有的。

土尔扈特的东归同样是大国风度的一个体现,因为有实力所以我们会接纳会保护每一个属于我们国家的人民,因为有实力所以我们敢和任何一个叫嚣我们主权欺辱我们人民的敌人对抗。清朝对外关系带给我们最大的两个启示,一是要把自身变的强大,二是灵活治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