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人說梟龍是“二代半”戰機?

啊哈~


“梟龍”近日在國外搞得挺熱鬧,不免有人要關心它的戰力,第一樁事,它屬於幾代,是否二代半的範疇,當初的設計,給它的定義,就是一個準三代,問題是經過了這多年升級,還使用了五代機的鼓墜式進氣道,四代的航電,如果換髮了國產新中推以後呢?可能多數人的心裡便沒底了,已經是3+的範疇,也沒什麼問題吧?是三代還是二代半,是三代半還是正宗三代,這兩天沒人理會得,只想一件事,就實戰性能而言,它能搞贏哪些飛機,能否打得過幻影-2000,是不是可以蘇-30對陣,等等,也許這才是關鍵。無論平時如何評頭論足,畢竟能拔出膿的才是好膏藥呀。魂舞大漠也是這麼想的,順著這一思路,我們不妨來看看,它究竟有幾斤幾兩,是勁舞蒼穹的“梟龍”,還是威馳南亞天空的“雷電”?上得陣來,能鬥過哪些機型呢。

▲是龍一條。我們知道,空戰進入新的世紀以來,不再是單打獨鬥,雙方拼的是體系,打的作戰節點,再難有單打獨鬥的情況。所以,飛機戰力的生成,不僅要靠單機性能,更依靠體系支撐。當年的空戰,巴鐵殲-7,自身雷達性能不佳,但靠地面雷達引導,將三代機打得瘋狂逃躥,便是明證。如圖,我們且看一眼梟龍可以掛載的這一堆零碎,真個令人眼花繚亂,從電子吊艙,到小直徑炸彈,中近距的導彈,幾乎要風得風,更加之其是開放式航電,想掛載西方任何吊艙和導彈,想掛則掛,大為方便,成為典型的多用途性輕型戰機,平臺非常優秀,不似印度研製幾十年的LCA“光輝”,發射以色列空空彈,發射瞬間在空中抖動得如樹葉一樣。一架輕型機,能做到如此水準,不是已經羽化為龍,又是什麼?總之它使用,非常靈活。僅以其性能來說,氣死三代,滅了四代,正可自由自在。

▲“雷電”有威。電光雷射的一瞬,可以洞見它的身軀,可以說它是種輕型機,不那麼高大,載彈不是很多,航程中規中矩,但是幾乎沒有它完成不了的任務,想怎麼使用,載彈和吊艙,都可靈活而自由地搭配,關鍵在於不缺項,想單獨使用,想與其它機型編隊,無論速度,升限,機動性,都可滿足要求。以前沒有空中加油能力,那麼說加就加。初如型使用火控雷達,Block3據公開資料分析是加裝了相控陣雷達的。以前俄製航發RD93中規在矩,要在性能非常可靠,如果換裝更大推力的渦扇13,性能上還會有大的提高。總之,這樣的“雷電”真正氣死個人,說有就有不含糊,幾乎要什麼有什麼,要說它還是二代半的話,也不跟任何人置氣,關鍵是怎麼使用都可以。用得好,有人甚至設計出隱身版“梟龍”,這種跨越太大,從2.5直接過渡到5,不只現實性不強,又嚴重脫離了當初設計的初衷。

▲龍之一躍。來自殲-7,殲-7脫殼於米格-21,僅米格-21瘋狂生產了萬架之多,國際上一時滿眼都是米格-21,當米格-21成為休止符嘎然而止,殲-7又繼之,外銷30多個國家,自1990一直生產到本世紀初,特受追捧。當殲-7變得並不美麗,成飛人在殲-7基礎上進行了一番脫胎換骨地改造,打造出兩款機型,都有出口,一為“山鷹”,是一種教練機,當然也可成為戰鬥型號;再就是“梟龍”,龍之一躍,騰空而去,正是滿滿的高大尚,在零配件使用方面,匠心獨運,與殲-7,包括此前米格-21,有較高的通用化,維修服務著實方便。拆箇舊機型的螺絲,擰上去就能用,這便是設計時的初衷,凡裝備米格-21和殲-7的國家,可以從二代自然過渡到三代,要想成為四代也沒什麼不可以,這便是“梟龍”的高明,有著非常高的性價比。

WS-13結構圖


魂舞大漠


毫不客氣的說,是因為他們不知,或者他們不懂。

說他們不知,是說他們對FC-1“梟龍”的瞭解還停留在2003年首飛的01架原型機上面;說他們不懂,是因為他們並不知道戰機的劃代標準。

FC-1的01架原型機

其實3代機並無嚴格的劃代標準,就像目前的4代隱身戰機一樣。一般來說,人們認為,3代機應該具有良好的亞跨音速機動性、良好的航電系統(多目標打擊、下視能力)、超視距打擊能力、良好的多用途能力、大推力的渦扇發動機(推比7以上)、空戰推比達到1以上、更大的“最大使用過載”(9G)、電傳操縱系統等。

但其實這些並非強制性的要求,就像目前的4代機的“4S”標準一樣。上面的一些要求,美國、俄羅斯的許多早期型號的3代機,也是不完全具備的。比如電傳操縱系統方面,蘇27使用的還是模擬式的電傳,而F-15乾脆使用的就是控制增穩。在空戰推比方面,有幾個典型的空戰推比在1以下,最多接近1的戰機,比如早期的F-14、幻影2000、JAS-39等。

受很多人喜歡的F-14“雄貓”戰機,早期空戰推比相當的差

FC-1之所以被人詬病為二代半,一個01架相對保守的氣動設計,一個是電傳,一個是最大使用過載,一個就是空戰推比了。而其他方面,梟龍已經“完全”達標了

但FC-1實際使用的卻是“縱向數字電傳,橫向控制增穩”,雖不是很好,但有F-15在那裡放著,誰也沒理由再說什麼。FC-1在01架的時候,最大使用過載為8G,但在04架時,就達到了8.5G,已經接近了3代機普遍的9G標準。其實,美國3代艦載機最大過載一般限制在7.5G;3代機在航展表演中,一般最大使用過載也只有7-8G。所以,梟龍的8.5G也基本夠用了。空戰推比方面,更沒得說了,JAS-39還曾經號稱3.5代呢,空戰推比還沒梟龍高。

2006年,梟龍的04架首飛,氣動佈局、航電系統進行了大改,進氣道由常規進氣道變成了類似於F-35的DSI進氣道,邊條變成了類似F/A-18E/F的大邊條,加強了翼身融合設計,對機翼進行了修型處理;而航電系統,則採用了許多比殲10航電系統還要先進的技術。04架以後的FC-1,也就是我們現在看到的梟龍。

嚴格來說,根據共識,戰機真正的劃代標準,應該看的是氣動設計理念,比如一代的超音速,2代的高空高速,3代的強調亞跨音速機動性,4代的隱身、超機動等等。而梟龍在氣動設計方面,強調的恰恰是亞跨音速的機動性能。為了加強這個能力,還升級了DSI進氣道和大邊條設計。

根據殲10S、殲10B、殲10C、FC-1、殲20總師楊偉的原話,FC-1就是“標準的3代機”。那些說FC-1是2.5代或者準3代的人,再“大”能有楊偉大嗎?其實就是他們不知,或者不懂罷了。

在後面,梟龍還會繼續升級;2021年達到3.5代標準的Block3型就要交付了。到那時候,看還有誰再說FC-1只是2.5代戰機!


晨曦談兵


“低端”戰機的名聲掩蓋了梟龍是一款標準三代機的事實,但是低端三代機那也是三代機啊。

有很多中國軍迷對於梟龍有一種相當矛盾的看法,一方面認為梟龍與我國自用的殲10系列相比是“二代半”的低端戰機,另一方面又臆想梟龍能壓制印度的雙發重型蘇30MKI戰鬥機---蘇30MKI都摸著三代半的門檻了。這樣的神經錯亂實際上都是源於對梟龍這款飛機本身定位的錯誤認知。

說回題目中關於對梟龍“二代半”戰機的說法,有些人得出這樣的觀點無非是出於以下兩個原因:

1、梟龍的出身。梟龍的前身是我國在上個世紀80年代利用較為有利的國際環境搞的超7項目---顧名思義,就是在殲7基礎上搞得改進升級版。這個項目的初衷是引進西方較為成熟的航電、氣動方案,解決殲7最大的兩個缺點:近視和腿短。

超7項目有中國、巴基斯坦、美國格魯門公司共同參與,是在殲7M的基礎上改進而來,上圖就是超7的效果圖,最明顯的特徵就是由殲7系列的機頭進氣改為機身兩側進氣,為在機頭部位安裝大口徑雷達提供了條件。雖然在很多方面作為了脫胎換骨的改進,但是超7確實在整體方案、機體結構等方面繼承至殲7,所以說超7是二代半是毫無疑問的。但是在國際關係的滄海桑田中,超7項目無果而終,後來的梟龍在技術路線上與超7基本沒有什麼關係了。

2、梟龍算是為巴基斯坦方面定製的一款戰鬥機,為了照顧囊中羞澀的巴基斯坦,在滿足主要的性能指標的前提下,梟龍為了降低成本,採用了一些保守的設計,比如縱向飛控還是用的機械式飛控,機身採用傳統的鋁合金、符合材料比例不高等。

雖然梟龍在個別技術指標的選擇上比較保守,但是梟龍是一款不折不扣的三代機,其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飛行性能方面:三代機放棄了二代機高空高速的要求,重點優化了空戰發生的典型音速區域——高亞音速和跨音速機動性,為了實現這個目標,三代機一般都採用翼身融合、變條翼或鴨翼等放款靜不穩定的氣動佈局,配合以電傳操縱系統。梟龍採用翼身融合的梯形機翼配合增升能力極強的哥特式大邊條翼,機動性能與F-16在同一水平。但是由於成本原因,梟龍只有在縱向採用電傳操縱而橫向仍是採用機械式。

梟龍的氣動設計非常優秀,翼身融合和大型邊條拉出的氣流非常穩定,與F-16、超級大黃蜂相比也絲毫不遜色。巴基斯坦方面有聲音認為梟龍的機動性能可以與F16相媲美。

二是航電方面,三代機普遍裝備了以先進多普勒脈衝雷達為核心的綜合航電系統,普遍具有超視距空戰系統和多用途能力。梟龍裝備一具KJL-7多模脈衝多普勒(PD)雷達,可同時顯示視場內的40個目標,並對其中的兩個目標同時發動攻擊。採用了基於1553數據線的綜合航電系統,具有對空、對地的多用途能力。

梟龍在後續升級改進中預計將裝備KJL-7A有源相控陣雷達,探測距離超過170公里,多目標、多用途、、抗干擾能力更加出色。改裝這型雷達後,梟龍將是一款入門級三代半戰機。

三是動力系統。與二代機使用的渦噴發動機不同,三代機普遍使用推力大、耗油率低、推重比高渦扇發動機,配合更搞笑的氣動佈局,有效提升機動性和載荷航程性能。目前梟龍採用一臺俄製RD-93渦扇發動機(RD33的單發版),最大軍推49.4千牛,加力推力81.4千牛。該發動機性能一般,但是勝在便宜可靠。為提高梟龍的動力表現,我國設計師為梟龍選擇了先進的蚌式進氣道,當時僅有美國的F-35使用這一技術。而未來梟龍可以換裝更加先進的國產中推,就看巴基斯坦捨得不捨得掏銀子了。使用國產發動機還能有效提升梟龍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

與EJ200、F414同級別的國產先進中推,不僅是中型四代機/四代艦載機的理想動力,用在梟龍上也可以使其脫胎換骨---但是筆者覺得以性價比為賣點的梟龍沒必要搞的這麼高大上。

四是機體結構方面,三代機採取了更科學的機體結構設計規範和指標,機體壽命更長,允許的過載更高,且可靠性和可維護性也較二代機有所提高。筆者覺得這是梟龍跳出超7範疇、作為一款真正三代機的關鍵因素。梟龍是一款全面採用美國軍標、美國軍機設計規範進行研發的戰鬥機,而超7仍然是蘇聯體系。梟龍戰機結實耐用、機體壽命高到6000小時以上,可靠性和可維護性也非常高。時至今日,梟龍仍然是國產戰機中可靠性最高的機型。

綜上,梟龍雖然定位“低端”,但是仍是一款不折不扣的三代機。而且梟龍還在不斷改進、系列化發展,性能不斷提升,甚至會成為一款三代半戰機。


從此蕭郎是路人甲


說”梟龍“是二代半,或者說是二代機深度改進型,多半是因為在”梟龍“設計之初,基於殲-7戰機大改這個歷史,殲-7是二代噴氣式戰機,所以很多人認為,“梟龍”是二代機深度大改,所以只能屬於二代機,而不能歸入三代機。

其實戰機劃代是美蘇爭霸時代的慣例,並不能嚴苛地劃分到目前為止地所有戰機,我們看二代機,具有地特徵是,採用渦輪噴氣動力,傳統液壓機械操縱技術,追求高空高速,而三代機呢,採用渦輪風扇發動機,電傳操縱系統,追求中低空高機動性。

“梟龍”使用的是俄製RD-93渦輪風扇發動機,數字電傳操縱系統,中低空低速格鬥性能出色,與殲-7完全不同,卻都符合三代戰機的特徵,硬要把它歸入二代戰機,實在說不通,”梟龍“目前正在測試主動相控陣機載雷達,下一批次將正式裝備,如此強悍的性能,怕蘇-30都不是對手,還能說它是二代機嗎?

現在說什麼2++代,3+++代,都是模糊混沌的說法,二代,三代,四代,基本特徵符合就可以,有的性能有提升,難道加個+就能說清楚?或者吹得厲害些,就加2個3個+,如此隨意又有什麼意義?N


聯合防務


這種說法也不是空穴來風,這還要從驍龍戰機的研製說起。上世紀80年代,巴基斯坦空軍的戰機日益老舊,急需新型的戰機來進行替換。巴基斯坦一方面購進了一批美國的F-16戰機來使軍隊快速的獲得正常的戰鬥力;另一方面巴基斯坦還希望與我國合作,來研製一款性價比比較高的戰機搭配F-16使用。當時的設計方案就是在殲-7的基礎上進行深度改進。後來由於歷史原因這一項目的研製工作一度被擱淺。


上世紀90年代,世界上很多國家的米格-21日益老舊,而三代機的造價又不斷攀升。我國感覺在殲-7的基礎上研製一款性價比比較高的戰機,這個項目在國際上是有很大的市場的。因為我國的殲-7也正是來自於蘇聯的米格-21。於是又重啟了之前與巴基斯坦合作的改進殲-7的項目。這才有了現在的梟龍戰機。說到底,梟龍戰機就是在二代機:殲-7的基礎上改進來的。這也是很多人說它是二代半戰機的根源。


不過驍龍戰機從研製到現在也做了不少改進,將機頭進氣改為兩側進氣,蜂腰式機身,採用DSI進氣道,以及先進雷達等,很多都是四代機上才用的技術。雖然是殲-7二代機的底子,多少還是會有一些限制,不過有眾多先進的技術加身,可以說梟龍戰機現在已經是脫胎換骨了,總體水平肯定不至於二代半。可能跟優秀的三代機還是有一些差距,不過普通三代機的水平肯定是不在話下的。


雲端風火


“梟龍”戰機的任何技術特徵都符合三代機的要求,肯定是屬於國標三代機(俄標四代機)的範疇之內的,之所以有人認為“梟龍”不夠先進,是因為受到了其前身”超七”的影響。

現在梟龍的主要用戶是巴基斯坦,另外緬甸和尼日利亞對梟龍戰機也有部分採購。巴基斯坦空軍事實上原本是一直沿用法國產的“幻影-3”型戰鬥機的,但是隨著印巴局勢的走差,再從歐美獲得戰機購買訂單對於巴基斯坦而言就變得越來越困難,所以從上世紀末中國開始援助巴基斯坦並協助其在國內建立一條獨立的戰機生產線。


最初的方案是,通過改良殲-7M機型,更換F404渦扇發動機至機身兩側,並換裝更具備俯視能力的APG-67雷達改良型,代號為殲-7 CP(P指的是巴基斯坦的英文名:Pakistan的首字母,C為中國China)。但是在當時殲-7 CP很多零部件和核心技術要依靠波音、格魯門等公司的援助,加之巴基斯坦計劃購買美國的F-16,所以殲-7 CP計劃破產。為此,格魯門提出替代方案,即以殲-7 CP為藍圖基礎研發新型戰機,代號Super 7(即超七計劃),使用中等後掠角的主翼替代殲-7 CP上計劃安裝的三角翼,而隨著上世紀末中美關係結束建交以來的蜜月期,美國凍結了所有和中國合作的軍事項目,包括“超七”。

雖然超七受挫,但隨著蘇聯的解體,中國借用了當時米格-29的發動機RD-33來發展超七的改良型發動機,1995年巴基斯坦與中國簽署諒解備忘錄,開始合作研製代號為FC-1的新戰機,巴方稱其JF-17。

FC-1與F-16 A的氣動佈局極為相似,經過“超七”以來的幾經演變,FC-1已經趨於成熟,其進氣口內傾,採用寬邊條設計,是一款妥妥的俄標四代機,只不過在某些硬件性能上略輸於主流四代機。

梟龍使用鋁合金半硬殼式結構,在某些關鍵機體部位更是應用到了航空用合金鋼甚至鈦合金,過硬的機身讓梟龍的使用壽命長達近30年,在其改進的Block 2版本引入了複合材料並大幅降低機體重量。用梟龍比較F-16,單價還沒有F-16的一半,並具備相當高的費效比,即使F-16的加力推力比梟龍優異30%,但是配上梟龍更輕更優秀的氣動外形和阻力系數,梟龍世紀空戰能力不會遜色F-16太多。

除卻2017年巴基斯坦空軍用梟龍擊落一架伊朗“見證者129”無人機之外,首次對敵方空軍載人戰鬥機的戰績取得是今年2月27日,當時梟龍使用霹靂-5型空對空導彈,擊落印度空軍一架米格-21和一架蘇-30 MKI戰鬥機,一時間梟龍威名傳遍四海。

為了打開國際市場,梟龍可以相容掛載東西方武器裝備,中國的、法國的、美國或者俄羅斯的,這為未來梟龍取得市場有利地位打下了堅實基礎。


科羅廖夫


梟龍二代半之爭,雖然正反雙方會列出各種數據,各種令人頭大的推理,其實沒用,爭不出結果,真正內心的二代半原因,在於國內自用的J-10也不過自稱三代機,你一架跟真正第三世界國家聯合研製的,出發點就是要省錢的外銷型,憑啥也能算三代機?

讓-10情何以堪?梟龍這麼首先考慮省錢,再考慮性能指標別太難看,需要儘量過的去的飛機,研發時間段,上馬速度快,居然跟自用費老鼻子勁的J-10機同為三代,很多人內心是無法忍受的。但我想說說,梟龍這款飛機,研製過程很值得我們總結一下,作為產品,這是一款很成功的飛機。說跟巴基斯坦聯合研製,巴方能出多大力大家都清楚,這種項目國內也不會動用一線忙不過來那幫人,只會用行業中富餘出來,有空閒的人,巴鐵還沒錢,萬事要考慮個省字,那麼怎麼辦?



只能在成熟吃透的技術儲備當中,選擇那些靠譜但顯得落後一點的技術,所有工業集成產品都有一個特性,你不追求最前沿技術的話,稍微落後一些的產品,價錢上立馬就是白菜價,但是性能指標上,雖說肯定別想趕超尖端發友級的指標,尖端型要想性能上完全甩開這些落後一兩步的產品,卻也不容易,而且產品成熟性,靠普程度,還真未必比的上這種性能稍滯後一些的產品,這個情況很像剛出來的五八六,肯定比四八六先進,但性價比上跟爛大街四八六是沒可比性的。


李三萬的三萬裡


JF-17梟龍本身就是中國J7的魔改版,而J7又是MG21的中國版……所以說,梟龍其實可以算是MG21的一個分支。所以按戰鬥機劃分,它就是和MG21一樣的2(3)代戰機。比現在主流的F16、J10等低一代。但是,因為梟龍採用了大量先進技術,使得它本身和MG21、J7有了很大不同。所以就出現了二代半、三代半的說法。實際上,以梟龍的實際水平和當前主流“三代機”來比較。抗衡F16A、幻影2000、J10A等問題不大。但面對它們的改進型基本就沒戲了。梟龍如今的位置就是三代機的末尾,優勢就是廉價多功能。比上不足比下有餘,欺負欺負一些幻影5、MG21之流綽綽有餘......


金一長


說二代半是因為梟龍源於J7,米格21。米格21是世界經典的二代機,他們認為2代機怎麼改也只能叫二代半。

下面我來講一下二代機,二代半,三代機的區別。在講之前,學幾個名詞:靜安定設計,手動控制,發動機採用渦噴發動機、推比重。

一、靜安定、靜不安定設計。

靜安定設計就將機動性設計成兩個正方體上下貼在一起,只要不動飛機非常平穩,但如果要機動,需要手動非常差!

靜不安定設計就是將機動性設計成兩個球上下貼在一起,必須隨時調節下面這個球,才保證上面的球不掉下來。人類已經無法做到手動控制,必須靠電傳幫助。

二戰後期德,美,英,日都設計了鴨式部局飛機,因為是靜不安定設計,結果飛是沒問題,就是不敢做機動)

二、手控與電傳。

手控又叫機械傳動。即通過機械將駕駛員操作輸入的飛機的機翼,尾垂呀!等等。

電傳操縱(Fly-By-Wire,FBW)是航空領域中一種將航空器駕駛員的操縱輸入,通過轉換器轉變為電信號,經計算機或電子控制器處理,再通過電纜傳輸到執行機構一種操縱系統。電傳本身是為了操控方便,但靜不安定飛機因為太靈活,必須靠計算機輔助,才能保證飛機的操控性。

三、渦噴發動機,渦扇發動機,推比重。

這個大家都熟悉了,渦噴耗油,渦扇省油。渦噴高空性能好,渦扇高空不錯,低空更好。

推比重容易混淆。因為同一個發動機有時候是:1有時候是5。為什麼?

A、推比重是衡量戰機性能的關鍵數據,就是發動機推力與戰機空重的比值。該值越大,戰機性能越好。這個數字可能達到5-6,甚至10嗎?不可能。這個數值達到1算不錯了。

B、還有一個就是發動機推力和發動機重量之比。該值越大,戰機性能也越好。如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F119。發動機重量是1360kg,推力15880開工,這個推重比是11.7。

三代機出現時,當時能達到7-8算不錯了。

二代機:世界著名的二代機有:蘇聯的米格21.23;美國的F104.F5.F4;法國的幻影3.5;中國的殲七,殲8。

其共同特點:靜安定設計,手動控制,發動機採用渦噴發動機、推比重5-6左右。

三代機:世界著名的三代機有:蘇聯的蘇27,米格29改;美國的F14.15.16.18;法國的幻影2000-5以後機型,陣風。中國的J10.11.15。

其共同特點:靜不安定設計,電傳,渦扇發動機,推比重7-8左右。

二代半:世界著名的有米格29(為啥?後面會講的),F4EF,幻影5改,幻影2000,超7。

這些飛機共同的特點:要麼是用三代技術改進的二代機。如:F4EF。

要麼是飛機按三代機設計,但沒有完全達到三代機標準。

米格29,作為前線戰機,展演非常唬人,開始把它放在三代機,而且在蘇聯的體系下,也可以當三代機使用(這就是體系的威力)。但是一對一,其非電傳設計,導致其機動性極差。後期改進成電傳的米格29M和米格35才叫三代機。

幻影2000,這個飛機開始也唬人。美國一家雜誌是這麼說的:“靠幻影2000,法國勉強進入了三代機國家”。勉強就是發動機推比重只有6.5太差。

但這兩架飛機是按照靜不安定設計的,如果說是三代機也行。

寫了這麼多,終於到梟龍了。

看看梟龍數據:

氣動外形

FC-1“梟龍”戰鬥機採用中等展弦比邊條翼常規佈局,機身採用超音速面積律,梁式與半硬殼式混合結構。單垂直尾翼,差動水平尾翼,雙腹鰭,全翼展前緣襟翼和後緣襟翼。

是三代機的設計。

動力系統

採用貴州航空發動機研究所配合FC-1的研製工作,研發新型渦扇發動機,即WS-13(RD-93型的仿製型改進型)。該發動機推重比7.8,加力推力86.37千牛。

三代機發動機。

電傳操縱

梟龍設計了新一代的四冗餘度縱向電傳操縱系統,該機的飛行控制系統採用了混合體制,既採用了傳統的液壓傳動,也採用了電傳系統。後期將改為全電傳。

事實上的三代機設計。

中國的梟龍在之前叫超7的時候,因為只改進了外形,可以叫二代半。但梟龍已經是妥妥的三代機了。



鬥天鬥地鬥自己


小龍二代改的說法是梟龍首飛後某嘉賓在央視定義的,後續幾年做節目某嘉賓也這麼定義,這幾年慢慢就沒有這麼稱呼了。梟龍從研發歷程上可以追訴到米格21~殲七cp~佩刀ii~超七,梟龍是從超七項目改進來的就這一點技術淵源。從技術上講梟龍目前看沒有一點二代痕跡,1先說氣動佈局設計總體看是三代常規佈局採用三代切角三角翼(類似f16)兩側進氣道(dsi進氣道4代機的新技術),一對切角三角翼水平尾翼,單垂直尾翼。採用了哥特式大邊條(利用渦升力),翼身融合(降低干擾阻力,摩擦阻力)設計,側板承力結構(這三點二代機是沒有的)2航電,操縱界面三塊大液晶顯示面板取代二代以及部分早期三代的機電儀表(早期蘇27.f15操縱界面還是機電儀表)達到三代中後期水平。雷達採用脈衝多普勒平板縫隙陣機械掃描雷達,這是典型三代機裝備水準(蘇27s30mk裝的還是倒卡)大部分二代機裝的還是拋物面天線雷達。3飛控梟龍由於研發成本原因一二批次採用的是半電傳飛控也就是縱向採用電傳橫向機械(蘇27全系,30mk也是這種模式),當然就這也是三代機特徵代表,要知道f15abcd還是機械操控控制增穩呢連三代飛控門檻都沒到呢😄。3發動機二代機大部分採用渦噴(英國改過f4裝渦扇)三代機全是渦扇(f16/79除外)。綜上所述梟龍完全屬於三代機中後期水準,一些所謂的典型三代機很多還是二代技術(f14.15的結構設計規範、f15abcdj,米格29s的飛控、蘇27/30、米格29s的雷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