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樣元宵節,宅家團圓憶往昔,太行民俗入鏡來

今年的元宵節比較特殊,因為新型冠狀病毒的存在,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我們只能宅在家。跟著鏡頭一起追憶多姿多彩的太行山元宵民俗,讓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領略元宵節的傳統文化習俗,讓生動的影像點亮我們戰勝疫情的決心吧!

想念鑼鼓喧天,想念煙花滿天,想念歡聲笑語,想念人山人海,這樣的日子還會來的,我們一起努力!一元復始,大地回春,草木萌發,春山可望。願你不負春光,勇敢追夢,平安順遂,健健康康。


別樣元宵節,宅家團圓憶往昔,太行民俗入鏡來

河北石家莊 井陘花會

河北省的井陘縣地處太行山東麓,是聯合國地名專家組首批命名的千年古縣,境內有國家級歷史文化名鎮名村5個,中國傳統村落44個,全年有大小四百多場廟會,有著“中國廟會文化大觀園”的美譽,井陘縣歷史文化資源極其豐厚,特別是春節廟會全民參與,是一種地道的、原生態的民俗活動。

別樣元宵節,宅家團圓憶往昔,太行民俗入鏡來

河北石家莊 井陘拉花

“上至九十九,下至剛會走,井陘拉花遍地扭”。素有“天下九塞,井陘其一”的太行深處的小城井陘,這貫通晉冀的通京大道上,古驛道遺蹟燦若繁星、歷歷在目,青石累累,車轍深深,無言地訴說著歷史的厚重與歲月的斑駁。誕生在這古老的土地上的“民間藝術奇葩”――井陘拉花,起源於明清,特有的通衢要塞之地,也成為歷代民間遊動文化的生存地帶。明代兩次大規模的移民,一些外地民間藝術形式也隨之而來,並在井陘開花結果。雕塑感極其強烈的“拉花”,寓喜於悲,悲喜交集,凸顯著悲涼、剛勁、豪邁的藝術風格,讓人不禁拍掌叫絕、久久回味。


別樣元宵節,宅家團圓憶往昔,太行民俗入鏡來

山西呂梁 嵐縣面供會

一條古巷長街上,密密麻麻地擺放著或精緻靈動、或樸拙無華、或五彩斑斕、或造型別致的麵塑作品,蔚為壯觀的麵塑長龍,恐怕在全國也是獨一份兒。新春的年味還未散去,春天的序幕已然拉開,農曆二月十九傳統的嵐城面供會,是古城人大忙春耕前的最後一個節慶日子。一如往年,當黎明前的霧靄還籠罩著天空時,人們便早早起床忙碌開了。走進嵐城鎮的北街,就像走進了人的海洋,節日的熱鬧氣氛撲面而來,北街兩側是規整的房屋,瓦頂磚牆十分有韻,依稀映出昔日古城的規模和氣派。


別樣元宵節,宅家團圓憶往昔,太行民俗入鏡來

河北井陘 羅莊打鐵火

每年正月十九微水鎮羅莊村的傳統文化廟會上,規模盛大的“打鐵火”就獨具特色。羅莊村古老民俗打鐵火歷史悠久,傍晚時分,村裡男女老少早都會聚到村中心,等待觀看這一年一度的“煙火盛宴”,更有十里八鄉的鄉親們、天南地北的遊客影人,也紛紛趕到羅莊村一睹這獨特技藝的“風采”,現場上人頭攢動,小小的村落儼然成為一個熱鬧的集鎮。

別樣元宵節,宅家團圓憶往昔,太行民俗入鏡來

河北邢臺 南和抬皇槓

“抬黃槓,送黃糧,送給黃巾做糧餉,黃巾吃了打豪強。”在河北邢臺南和縣流傳著這樣一首民謠,說的就是南和境內的河郭鄉與賈宋鎮共同舉辦的抬黃槓(社火名,也稱抬皇槓,抬花槓)活動。正月十五的河郭鄉,鑼鼓喧天,人聲鼎沸,寬闊的大街上密密麻麻地擠滿了前來看熱鬧的村民,皇槓隊隨著鼓點的節奏左右搖擺著,槓箱上鐵環敲擊著箱體,無數個銅鈴齊聲作響,上面豎著一排排碩大鮮豔的“雞毛撣”子如同茂密的森林聳立在人群之上,五顏六色,威風凜凜,場內場外的呼喊聲相互應和,如同萬馬奔騰,洶湧澎湃,憾人心魂!

別樣元宵節,宅家團圓憶往昔,太行民俗入鏡來

山西太原 清徐背鐵棍

“南莊的火、太谷的燈,徐溝的背鐵棍愛煞人。”這句流傳在山西的民諺,畫龍點睛地道出了徐溝背鐵棍的藝術魅力,而素有“空中芭蕾”之美譽的徐溝背鐵棍(背棍,鐵棍的合稱),作為一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早已成為山西人分外喜歡的紅火項目,每每精彩亮相在各種廟會集會上,都會讓國內外遊客大開眼界,歎為觀止!

別樣元宵節,宅家團圓憶往昔,太行民俗入鏡來

山西平定娘子關 下董寨跑馬排

“寧肯一夜不睡覺,也不能誤了跑馬看熱鬧。”地處晉冀咽喉娘子關下的下董寨古村,每年的正月十六都要舉辦別具特色的民俗活動“跑馬排”。這一天村裡老幼爭相上馬,在古道是往返馳騁,展現著兵寨後人豪放、勇敢的性格,也傳承著幾千年保留下來的北方民族的慓悍之風。正月十六這一天,下董寨村熱鬧非凡,有著1800多年曆史的,,跑馬就是在縱貫村中的狹窄古巷道中來回奔跑。放眼看去,道路上,臺階上,甚至房頂上都密密麻麻擠滿了人,本村的、外來的,男女老少擠得水洩不通,眼裡充滿了熱烈的期待的目光,跑馬還沒有開始,鏗鏘的鑼鼓聲已經把人們的激情點燃。

別樣元宵節,宅家團圓憶往昔,太行民俗入鏡來

河北井陘 桃林坪社火

桃林坪村,民風彪悍,崇武尚勇,數百年來,村子裡流傳著一種被稱為“畫在臉上的故事”的花臉社火,每年正月,上至耄耋老人,下至學齡兒童,村民們都會在臉上畫上神秘的臉譜,拿起刀槍棍棒,走上街頭舞玩起來。花臉社火主要表演的內容是由三國、梁山故等歷史故事組成的十六個回子,也就是十六齣戲,每一齣戲的人物的臉上都描繪固定的臉譜,代表著特定的角色。表演中不用介紹,只需通過演員的臉譜、衣著裝飾、對打表演就知道演的是那一回子,所以被稱為畫在臉上的故事。社火表演中每個人都身穿戲裝,使用真刀真槍進行表演,再現古代人物戰鬥的場面。因為臉譜造型奇特,武打動作舒展優美,對打套路完美流暢,他們村的社火在嘉靖年間被朝廷封為“皇綱護衛隊”,現在已被評為國家級非物質遺產項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