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站在道德基礎上來談道德是無效的”這是為什麼?

老孫遁世無悶


就像你站在人類的觀點上去評價世間萬物一樣,你不能確定在小鳥的眼中,一塊石頭代表什麼。同時道跟德是兩個世界觀,先有道,後有德。建議讀一讀道德經,老子專門有這方面的論述。


說三道四啦


感謝悟空小秘約題。

是這回事:

此語應是把妨石礙的妨,進行形而上.實際狀態.形而下,學術化後敘出的。具體羅列呈:

形而上。 德行。 公德。

實際態。 妨。 妨。

形而下。 品行。 道德。

由此可見都繞著妨進行及展開的。

人及人群妨礙他人它物否是關鍵,其它僅詞說,從而,不涉妨的說詞都無效。

不妨礙他人它物,在實際裡就是遇碰到他人迎面走來,給對方讓路;遇碰到物體繞開走,不撞上去。

對這樣的行為用講究的詞說,就述成有:道德.公德了。若說者不做,做者不說,那麼咋說都無效。

公德,是獨自一人時,且無人在旁外,遠處也無人,自己仍不妨礙他人它物,遇到啥都自多走幾步的繞開再行走的行為描述的詞。老百姓說成品德。

道德,是在有人及人群內,自剋制自己,不去觸碰撞到,他人它物的表述詞。老農民說成人品,老百姓說成品行。

因而,在算命學裡”妨“為核心,一切圍繞”妨“進行及展開,從而才有:妨不妨的說講的講究。

道德.公德,再講究就成:有禮,無禮態了。

這一系統明白了,此題就解答完畢了。

本形是不被他人及人群指責責斥的方式方法。


味哎兒


這是個偽命題

說這句話的人也站在道德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