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招,讓你外語學習效率翻倍

四招,讓你外語學習效率翻倍

大家好:)

最近受疫情影響,我們忙碌的生活突然被按下了暫停鍵。這段時間,除了刷新聞以外,也是刷技能的好時機。

每天我都看到有十多人申請加入“自學西班牙語”知識星球,申請理由都是打算開始學習西語。

我不奇怪大家的學習熱情高漲。更不奇怪的是,加入後堅持打卡的人寥寥無幾。

其實,學習一門新語言還是很難的,需要很大的勇氣。

很多人都會抱著濃厚的興趣開始,但是碰到任何困難,比如西班牙語中的“大舌音”,就卡頓兩三天。兩三天後,發現大舌音難以攻克,熱情開始慢慢冷卻。再往後,連當初立了語言學習的flag都忘記了。

作為一個過來人,我也體會過這種心路歷程。

萬事開頭難。學語言就跟爬山一樣,最開始的一段是最難的,堅持下去後反而有了慣性,爬到山頂時,你會發現也不過如此。

所以,今天就把我的一些心得分享給大家,希望能幫助有興趣的小夥伴掌握一點方向。


一、語言適合碎片化學習

這兩年大家都在聲討“碎片化學習”,說碎片化學習是一種偽學習。

碎片化學習真的不可取嗎?

不一定。要分對象。

讀過我推薦的《Ultralearning》的小夥伴應該知道,Scott Young把知識分為兩類,一類是是記憶型的,以語言歷史等文科為代表,另一類是理解型的,以數學物理等理科為代表。

理解型的知識只適合系統化學習,需要深入理解思考。

而語言等記憶類的知識,80%的工作都在記憶,對理解思考的要求不高,反倒是碎片化學習效果更好。

比較兩個場景:

1天背100個單詞,和100天每天背1個單詞,那種方式的長期記憶效果更好?

答案是第二種。

花100天時間,每天“碎片化”學習1個單詞效果更好。(相關閱讀:《Unlimited Memory》)

短期突擊背下的單詞,記住了,也容易忘記。而長期點滴積累的單詞,反而更容易“留存”在腦海裡。

所以,語言是適合碎片化學習的。

每天記一點,堅持下去,時間會證明一切。


二、語法是約定俗成的,別太糾結“為什麼”

沒有任何一門語言,是絕對嚴謹的——除非是編程語言。

很多人在學語言時,總喜歡糾結為什麼,總希望語法能夠解答一切。這是在用學習理科的思維學語言,其實不太適用。

我們可以想象下,世界上的主流語言都是通過幾千年的發展,人們口口相傳流傳下來的,許多單詞和規則的出現具有偶然性。

就拿中文來說,為什麼最近就流行說“奧利給”,你能講出個是非所以然嗎?很難講出來吧。

許多單詞也好、語法現象也好,就像“奧利給”一樣,都是在歷史上偶然產生的,被足夠多的人認同,就流傳了下來。

為什麼法國人的80是4*20?為什麼日本人要把謂語放在一句話的最後?這些問題,問了後,對學習語言沒有意義。

作為語言學習者,需要做的是去適應語法,去了解更多的語法現象,而不是去探究規則是不是合理。


三、輸出、互動、反饋很重要

《Ultralearning》裡有提到過,學習任何知識,需要注意你能不能把這個知識從腦海裡“提取”出來,而不要僅僅注重輸入。

在我們的大腦裡,“輸入”跟“輸出”是兩套系統,如果你只看網課、只朗讀課文,那就只練習了輸入的能力,不管看多少遍,等你開口說話時還是會卡殼,大腦會一片空白。

與其看十遍,不如說一遍。

學習語言時,練習是很重要的。按照課文學習的話不可忽視練習題,背課文無法取代練習。

我自己是喜歡用app刷單詞,因為app是強互動的,它會不停地讓你做選擇填空題。這比自己單純地“看”單詞有意思很多,效果也更好。


四、堅持,相信時間的力量

學語言,跟健身很像。

健身是在鍛鍊肌肉纖維,學語言是在鍛鍊腦神經迴路。只學一兩天是看不出效果的,長期堅持下去才能有驚喜。

許多人會卡在一兩個小困難上停滯不前,比如西語的“大舌音”,比如日語的“五十音”。其實沒必要太過於糾結。因噎廢食是得不償失的,與其一直死磕這種小困難,不如按照進度繼續學下去。

我在學西語時,花了一年才學會大舌音。而這次開始學日語時,也沒有再複習五十音,而是直接背單詞。背了400個單詞後,我發現五十音也自然而然記住了。

堅持本身是最重要的,別在中途停留過久,走下去,你會發現許多困難回看時,就不再是困難了。

以上就是我的四個小心得了。

希望大家保重身體,開心快樂地度過這一段非常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