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理論上講,國民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是什麼?

鵬友程


從長期來看經濟增長的來源只有一個,就是科技進步。短期內可以採取金融、貿易、財政,甚至戰爭的手段促進經濟增長。但從長期來看,以上都是沒有效果的。要實現經濟長期的進步和繁榮,唯一的辦法就是創新,包括技術的創新和商業模式的創新。

這一點其實並不難理解。從三次工業革命的成果,我們就可以得出結論——唯有科技進步,經濟才能持續進步。技術進步越快,經濟發展越快。

馬克思在《共產黨宣言》中指出,資產階級在他不到100年的統治時間內創造的生產力,比人類以往一切世代創造的生產力總和還要多還要大。馬克思這裡指的不到100年的時間,實際上就是從發生第一次工業革命的18世紀60年代開始算的。

如果你明白了科技進步是保持經濟持續繁榮的根本原因的話,就不難理解為什麼美國經濟能夠長期領先世界。

美國在第一工業革命中並沒有發揮多大的作用,也沒出現多少重大的發明。但是在第2次工業革命時,美國是主要陣地之一,出現了很多推進經濟發展的技術創造,最典型的就是電燈。所以從19世紀六七十年代開始,美國經濟持續快速發展,到19世紀末期美國就成為全球最大的工業國家。

中國為什麼在改革開放之後經濟發展那麼迅速?1978年之前的那段時間相比,隨著經濟發展速度快得多。原因是什麼?如果站在經濟角度上講根本的原因,就是制度的創新和技術的進步。股份制改革、發展民營經濟,就屬於制度創新;引進西方先進技術,並自我消化和創新,就屬於技術進步。這兩方面的進步,共同創造了中國經濟發展奇蹟。

這也就能夠解釋為什麼近十幾年來我國如此重視科學技術的進步,為什麼如此重視科學研發。因為只有科技的進步和創新,才能從根本上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才能從源頭上推動經濟的發展。


財經知識局


我國處於中高收入國家行列,從以中低端產業為驅動力的高速增長向高質量發展,而高質量發展的時期發展驅動力應該是科技創新、現代製造業、金融產業和高端服務業為核心的產業發展。

從2008年以來,我國的經濟發展驅動力還沒有太多地著力于思考新經濟增長的發展模式,而是忙於救火。美國次貸危機帶來的經濟動盪,瞬間蔓延到全球,而且在後續的幾年裡這種危機還影響到了我國的經濟增長。

國家經濟進入到中等收入國家以後,經濟就需要轉型到新經濟增長模式中。可是往往想想容易做卻難!

從2008年的4萬億投資開始,在此後的數年裡這種投資拉動經濟的天量貨幣且乘數效應達到了近10倍。很多國家到了2012年以後就慢慢走出困境,甚至這種次貸危機的罪魁禍首美國也很快挺過來了,通過轉嫁給全球各國來實現經濟復甦。

我國在2012年以後也逐步轉換經濟增長模式,想通過高質量增長來實現轉型。讓科技創新成為經濟增長中的一條鯰魚,攪動經濟全面轉型。推動科技創新發展、金融產業發展和加速推進人民幣國際化道路。可是,2015年530以來股票市場的暴跌等同於當頭一棒!

於是,又一次走回了老路,用投資拉動、基礎建設、房地產市場來推動經濟增長,成為了最重要是經濟發展驅動力。

但是,靠投資拉動經濟不可能做到可持續發展。尤其是到了2019年,我國人均GDP達到了1萬美元,進入了中高等收入國家行列。未來更是需要用科技創新、現代製造業、高端產業、研發產業和金融產業來推動經濟增長。


鞅論財經


一.國民經濟中所起的主導作用表現為:

1.全民所有制經濟生產出絕大部分的現代化生產設備、原材料和能源,從基本物質條件方面,保證社會主義擴大再生產的順利進行。

2.全民所有制經濟可為國民經濟的技術改造提供先進的信息、設備和技術,促進科技的現代化,從而加速生產力的發展。

3.全民所有制經濟是我國社會主義建設資金積累的主要來源。

4.全民所有制的生產性企業為滿足勞動人民的物質文化生活提供絕大部分的消費品。

5.全民所有制經濟對整個國民經濟沿著社會主義方向發展起著領導作用。

二.公有制的主體地位主要體現為:

1.與社會化大生產相適應的,同社會發展的方向相一致的。

2.只有依靠作為主體的公有制經濟的力量,社會主義國家才能充分利用經濟手段引導個體經濟、私營經濟和外資經濟沿著有利於社會主義的方向發展。

3.公有制經濟控制著國民經濟的命脈,擁有現代化的物質技術力量,控制生產和流通。

4.滿足社會成員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要,實現勞動人民經濟上、政治上的主人翁地位和全體社會成員共同富裕的不可缺少的物質保證。


自媒體業餘愛好者


主要驅動力是三個,人口增長+技術進步+資本積累。

技術進步和資本積累,會造成效率提高。因此可以把這兩種因素概括為效率。這就符合了經濟學的定律。

經濟學的定律是:(經濟增長=人口數量+效率)。增長的全部驅動力都來自這個等式中的兩個變量。你可以選擇通過增加勞動力人口數量來實現增長,也可以選擇提高生產效率來實現增長,或者同時使用這兩個變量來驅動。

下面這張圖是1950年至2015年勞動力人口的變化情況。過去幾十年各個國家都通過依靠人口來實現經濟增長。人口的增加會產生更多的需求,例如住房的需求,汽車的需求,保險的需求等等,這些意味著整體社會需求的增加。此時,人口是經濟增長的主要驅動力。

經濟增長讓人們變的越來越富裕,而富裕的標誌則是生育率的下降。這種情況從幾十年前開始出現。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嬰兒潮在全球出現,並一度達到了頂峰,隨後生育率開始下降。例如在意大利,生育率從1954年的3.5減少到2015年的1.4。但這種情況我們並沒有及時發現,因為人口統計數據是經濟變化的滯後指標,並且通常有數十年的滯後期。這個指標的變化過程緩慢,並且在短時間內不容易被察覺,因此很容易被人們忽視。即使我們已經知道出生率幾十年來一直在下降,但經濟卻並沒有因此發生明顯的變化。因為從嬰兒變為勞動力需求較長的時間,通常需要18年以上。在這期間並不會對經濟產生太大的影響。但是現在不一樣了,人口變化已經開始對經濟產生實質的影響,幾十年前開始出現的出生率下降現在已經變成了勞動力人口(15-64歲)的下降。

以下是2016年-2050年勞動力人口預計的變化情況。這與之前的圖表進行比較可以發現明顯的差別:

現在,世界上許多國家都無法再依靠勞動力人口的增加來完成經濟增長(雖然印度,美國的勞動力人口依然在增長)。日本,俄羅斯,中國,韓國,德國,意大利,法國和其他大型經濟體的勞動力人口可能會在未來四十年內顯著下降。單純從數字上來看,從1990年到2015年,中國的勞動年齡人口增加了2.9億。而從2015年到2050年可能會下降 2.14億。

以上這些都是長期預測,沒有人能保證它的準確性,僅供參考。例如在1935年時沒有人能預測出十年後開始的嬰兒潮一樣。但即使人口的變化趨勢只發展到預測值的一半很多事情也都會發生改變。公司將面臨勞動力短缺,退休基金將面臨越來越大的壓力。到那時最具潛力的行業可能是針對退休人員的服務業。

在過去,GDP的增長是通過勞動力人口增長驅動,在未來,則需要通過技術與效率的提升來驅動。


投資人廷加


這個問題其實最權威最詳盡的答案就寫在,黨代會,政府的工作報告裡。我也簡單說下:

從現象上講經濟增長用GDP來衡量,內涵上包含,投資,消費,進出口,表現為廣義上的商品和服務的增加,構成這些商品和服務的基本要素是勞動力,資本,技術等的投入。

基礎要素的增長才能推動經濟的長期增長。

比如生產一件商品需要人,錢,工具及對應的方法。那麼有哪幾種方式讓要素進行增長呢?

1.人

最直觀的是合理的人口增加,提高勞動參與率;

通過技能和學習提高人的效率和勞動力素質;降低人才流動限制,提高人才配置效率,人盡其才。

2.錢

國內鼓勵合理的儲蓄,積累資本,投入生產;

國外合理的舉債,擴大資本來源,降低資本成本;

提高資本配置效率,將生產的資本投入到更高高效率的生產企業中去。

3.技術

提高國民人才素養;

外部引入優秀人才;

建立有效的人才管理和培育機制;

產學研結合,提要研究產出效率等

最後,三個基本的生產要素要合理搭配,實現最高效率,合理的水面粉佐料包出的餃子才好吃。



萬卷書味


靠什麼帶動經濟增長,需求。

一切提高經濟增長的行為都是為了創造需求。

1 人口,人口增長代表勞動力增加,需求也增加。

2 出口,靠產品傾銷來增加國際收支,為國內企業提供提供訂單,訂單是國際企業的需求。

3 消費,消費是需求的表現形式。

4 投資,企業投資也是因為有了需求,沒有產品需求企業不會擴大投資。社會投資減少,說明經濟環境惡劣,都持幣保全厭惡風險。

5 基建大公共項目,包括房地產,創造了上游企業需求增加,需求延伸到其他產業。企業老百姓有了工作,有了收入,自然有了消費,消費對應需求。


頭航埠


分別是消費升級、科技創新、鄉村振興、體制改革、對外開放。

中國自2001年加入WTO以來,對外開放的領域、層次不斷豐富,尤其是近年來在全球“保護主義”思潮抬頭的背景下堅持擴大開放。中國加入WTO是開放國民經濟的需要。如今,中國已成為如金融、自動化等領域全球市場的領導者,中國和WTO間也需要新的合作形式。

中國目前在貿易、投資、金融等領域已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主要驅動力之一。因此,中國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對於全球經濟的長期穩定發展都至關重要。

記錄中國經濟發展“成績單”,更讓我們深刻認識到經濟成就的取得來之不易,未來我們仍需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努力奮鬥。

具體來看,五年來我國經濟發展的輝煌成就,充分地展示了中華民族是一個睿智奮進的民族,是一個充滿創造力的民族,是一個有著無限生命力的民族。這也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堅持民族性與世界性的統一。


06優雅的豬32


你好我來簡單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一般認為,經濟發展最重要的兩個驅動力是要素投入和科技創新,要素驅動空間有限,科技驅動潛力無窮。因此,推動高質量發展,長久之計還是要靠科技創新這個強大引擎。尤其是我們這樣一個大國,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的。只有把關鍵核心技術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從根本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國防安全和其他安全。近年來,我國科技領域不斷突破,許多方面實現由“趕”到“超”。2018年,我國發明專利申請量達154.2萬件,發明專利授權43.2萬件,均居世界第一。但我國科技發展水平總體還不高,不少領域核心技術仍然受制於人。面對世界變革的時與勢、我國發展的艱與險,要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使基礎研究強起來、創新體系建起來、體制機制活起來,推出一大批重大科技創新成果,為我國長遠發展注入強大內生動力。

俗話說,牽牛就要牽牛鼻子。推動高質量發展,抓住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這個關鍵點,立足更好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著力解決我國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是貫徹新發展理念的具體體現,是推動我國經濟跨越關口上新階的必然選擇。

我是何益銘,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謝謝!



H何益銘H


分別是消費升級、科技創新、鄉村振興、體制改革、對外開放。

中國自2001年加入WTO以來,對外開放的領域、層次不斷豐富,尤其是近年來在全球“保護主義”思潮抬頭的背景下堅持擴大開放。中國加入WTO是開放國民經濟的需要。如今,中國已成為如金融、自動化等領域全球市場的領導者,中國和WTO間也需要新的合作形式。

中國目前在貿易、投資、金融等領域已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主要驅動力之一。因此,中國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對於全球經濟的長期穩定發展都至關重要。

記錄中國經濟發展“成績單”,更讓我們深刻認識到經濟成就的取得來之不易,未來我們仍需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努力奮鬥。

具體來看,五年來我國經濟發展的輝煌成就,充分地展示了中華民族是一個睿智奮進的民族,是一個充滿創造力的民族,是一個有著無限生命力的民族。這也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堅持民族性與世界性的統一。

IMF首席經濟學家莫里斯·奧布斯特費爾德認為,中國經濟增長勢頭強勁,對全球經濟增長貢獻巨大。IMF亞太部中國團隊負責人詹姆斯·丹尼爾則表示,中國經濟將繼續成為全球增長的主要支柱,並希望中國在全球經濟中的分量能不斷增加。

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創始人、現任名譽所長及高級研究員弗萊德·博格斯滕也認為,到目前為止,中國是全球經濟增長最大的驅動力,而且這種增長趨勢會在接下來一段時間持續下去。

他表示,無論是從增長速度還是增長規模來看,中國都是美國以及歐盟的兩倍多,中國經濟增長對全球而言意義重大。

在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高級研究員、世界銀行前中國局局長黃育川看來,中國的經濟規模非常龐大,發展潛力也大,經濟持續增長的時間也將更長,而中國政府正在進行結構性改革,將進一步激發增長潛能。


經濟有話說


分別是消費升級、科技創新、鄉村振興、體制改革、對外開放。

中國自2001年加入WTO以來,對外開放的領域、層次不斷豐富,尤其是近年來在全球“保護主義”思潮抬頭的背景下堅持擴大開放。中國加入WTO是開放國民經濟的需要。如今,中國已成為如金融、自動化等領域全球市場的領導者,中國和WTO間也需要新的合作形式。

中國目前在貿易、投資、金融等領域已成為全球經濟發展的主要驅動力之一。因此,中國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對於全球經濟的長期穩定發展都至關重要。

記錄中國經濟發展“成績單”,更讓我們深刻認識到經濟成就的取得來之不易,未來我們仍需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努力奮鬥。

具體來看,五年來我國經濟發展的輝煌成就,充分地展示了中華民族是一個睿智奮進的民族,是一個充滿創造力的民族,是一個有著無限生命力的民族。這也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堅持民族性與世界性的統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