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督邮:地位虽低,权利却不小的地方官吏

在小说《三国演义》第二回中,曾写道张飞怒鞭督邮一幕;《宋书·陶潜传》也曾提及陶渊明辞官归隐,不为五斗米折腰的对象正是督邮。

那么,这个所谓的督邮,到底是做什么的呢?其具体职责是什么,在历史上又发挥了哪些作用呢?本文将带你一探究竟。

浅谈督邮:地位虽低,权利却不小的地方官吏

督邮的设置

督邮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汉书·文帝纪》:“二千石遣都吏循行, 不称者督之”,颜师古注引如淳曰:“律说,都吏今督邮是也。”虽然,这里的记载并未直接点明都吏即为督邮,但根据颜师古的注解可以看出,后来的督邮显然就是由都吏发展而来的。而督邮的正式提出,则是在《后汉书·百官志》中:“太守有五官掾,署功曹及诸曹事。其监属县, 有五部督邮, 曹掾一人”,其设立的目的是为了监察属县官员。

自汉高祖刘邦建立汉朝后的几代统治者大多奉行无为而治、休养生息的政策,虽说这样的做法可以从某种程度上减轻人民负担,恢复农业生产,稳定社会秩序,但是其负面影响也是显而易见的。朝廷几十年来的放纵式管理,导致地方上“吏以货赂为市, 渔夺百姓, 侵牟万民。县丞, 长吏也, 奸法与盗盗”的腐败现象层出不穷,朝廷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后,不得不采取措施加强对地方的管理。督邮,便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浅谈督邮:地位虽低,权利却不小的地方官吏

汉朝的法度大略沿袭秦制,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秦二世胡亥昏庸无能,任用赵高申其法令,赵高为了铲除异己,曾建议道“大臣鞅鞅,特以貌从臣,其心实不服。今上出,不因此时案郡县守尉有罪者诛之,上以振威天下,下以除去上生平所不可者。”可见,早在秦朝,中央就已对地方郡县各级官吏产生了监督审查的念头,并会时常派遣官员到地方巡视。因此,汉代督邮的出现,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对秦朝制度的继承和发展。

值得注意的是,汉代除了督邮行监督之职外,其实还存在着更高一级的监察官员,那便是刺史。它是汉武帝于元封五年设立的,全国共分十三州部,每州为一个监察区,设刺史一人,负责监察所在州部的郡国。而在每个郡下辖的县内,则由郡守派遣一名督邮,负责监察县内官吏。换句话说,刺史由中央派出,负责监察郡守,而督邮由郡守派出,负责监察县长及其属吏。二者虽然在级别上有较大差距,但彼此之间互为独立,并无统辖关系,堪称汉代监察制度的一大特点。

督邮的职责

正如前文《后汉书·百官志》中所言“太守有五官掾,署功曹及诸曹事。其监属县, 有五部督邮, 曹掾一人”,朝廷设立督邮的目的是为了监察郡下辖的县长及其属吏。所以,督邮的主要职责当然是负责纠察县内官吏的不法行为。如《汉书·冯野王传》记载,冯野王任陇西太守时,曾听闻池阳县令素来贪污,便派遣督邮赵都前往监察,结果查明此人监守自盗十金的恶行,并在逮捕过程中将其格杀:

“文帝时, ( 野王) 迁陇西太守,以治行高,入为左冯翊。岁余,池阳令并素行贪污,轻野王外戚年少, 治行不改。野王部督邮掾赵都案验, 得其主守盗十金罪, 收捕。并不首吏,都格杀。”

以及《后汉书·苏章传》中,也记载了相同的事例,苏章的父亲苏谦任魏郡督邮时“魏郡李为美阳令, 与中常侍具瑗交通, 贪暴为民患, 前后监司畏其执瑗, 莫敢纠问。及谦至, 部案得其臧, 谕输左校”。

当然,督邮除了监察县属官员的违纪行为外,也要审核县属官员的工作情况,并向郡守汇报。《太平御览》就曾记载:“周规除临湘令。长沙太守程徐二月行县,敕诸县治道。规以方春向农, 民多剧务, 不欲夺人良时。徐出督邮, 规即委官而去。徐怃然有色,遣功曹印绶檄书谢, 请还, 规谓功曹曰: ‘程府君爱马蹄, 不重民力。’径逝不顾。”文中提及的长沙太守程徐遣督邮查看县令周规的执行情况并汇报,便深刻体现了这一职责。

浅谈督邮:地位虽低,权利却不小的地方官吏

并且,若察觉到县属官员的身体或能力无法胜任本职工作,督邮还得向太守汇报,并逐之。《汉书·循吏传》中就曾记载,黄霸为颍川太守时,“力行教化而后诛罚, 务在成就全安长吏。许丞老,病聋, 督邮白欲逐之, 霸曰: ‘许丞廉吏, 虽老,尚能拜起送迎, 正颇重听, 何伤? 且善助之, 毋失贤者意。’’”

此外,因为刺史对所在州郡的豪强世家、王公贵族都负有严密的监视权。受此影响,督邮对其所属部县的豪强世家、王公贵族进行监察,自然也是其重要职责之一。

《汉书·孙宝传》就曾提及,时人孙宝任京兆尹时,曾专门派遣东部督邮侯文打击奸邪、宵小之徒:“入见, 敕曰:‘今日鹰隼始击, 当顺天气取奸恶, 以成严霜之诛,掾部渠有其人乎?’ …文曰: ‘霸陵杜稚季。’宝曰: ‘其次。’文曰: ‘豺狼当道, 不宜复问狐狸。’…稚季不敢犯法, 宝亦竟岁无所谴”。由此可见,两汉督邮对所辖部县内的豪强贵族和王公贵族负有不可推卸的监举和打击的责任。

督邮的地位

督邮虽然只是郡守的属吏,地位低下,但其职责重大,往往能够以小制大、以卑临尊,素有“郡之极位”的说法。因此,督邮不仅能够令他人刮目相看,还能受到郡守的器重,成为他们的亲信。凭借此等关系,以及特殊的监督职能,即使部县内的县令官吏在行事上本不会受到督邮的限制,但还是不得不提防,甚至于多番讨好督邮,毕竟他们向上级所汇报的意见很可能会左右事态的发展。《后汉书》中就曾有云,范冉“少为县小吏, 年十八, 奉檄迎督邮”;“赵晔少尝为县吏, 奉檄送督邮”。

浅谈督邮:地位虽低,权利却不小的地方官吏

可见,纵使督邮只是一个小小的官吏,但因其职责重大,各县官吏丝毫不敢怠慢。如此一来,当督邮面对县吏们的迎来送往时,便会显得傲慢无比,威风十足。如《汉书》记载,山阳东部督邮张俭“行部至平陵, 逢(侯)览母乘轩, 道从盈衢。俭官署呵, 不避路。俭按剑怒曰: ‘何等女子干督邮, 此非贼耶! ’使吏卒收览母,杀之。”

不过由此也能看出,督邮在履行职责时往往会面临极大的危险。因此,担任督邮之人需要具备一定的胆略和魄力,以及相当的学识和智谋。据史料的记载,但凡被选拔为督邮的人,多为闲惠晓事或文武兼备之人。如《后汉书》中记载的郑弘因“问民得失, 弘对甚明, 伦甚奇之, 擢为督邮”;徐征因“少有方直之行, 不挠之节, 颇览书传, 尤明律令, 延熹五年征为中部督邮”;朱穆因“少有英才, 学明五径”而被署为督邮。凡此种种,不胜枚举。

所以,就职责范畴而言,督邮无疑是郡府众多属吏中,最为显赫的。但是,毕竟其秩卑俸薄,地位低下,令那些王公贵族、富豪之家所不耻。故而,最终被选拔为督邮的人大多是寒门子弟。

督邮的作用和意义

总体来说,督邮的出现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它既有利于中央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和监管, 保证政令通畅传达和有效执行; 同时又可肃清吏治, 对于维护地方安定的政治局面有重要意义。不过,正如前文所言,由于督邮职能的特殊,自然会不可避免的出现如张俭这般不由分说、傲慢无比之人。

并且,考虑到督邮的地位毕竟比较低微,其监察地方的成效不仅与自身品质好坏和能力高下有关, 更重要的是取决于郡守的态度。一旦与郡守意见相左,或是受到郡守的抵制,那么纵使督邮本身刚正不阿,言辞恳切,也很难如愿履行职责。

最后,不可否认的是,督邮的设置改变了秦及汉初对地方监察忽视的局面, 完善了地方监察制度,使得中国封建社会的监察制度开始逐步走向完善,是两汉地方监察制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但是,到了汉代后期,随着政治日益黑暗,吏治遭受破坏,督邮监察地方的作用逐渐被淡化,直到被历史彻底遗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