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朝兴替-文臣武将

中国古代的历史有一大特点,历代王朝以武夫打天下开辟新朝,最终却以文人失天下,而后新的武夫抓住战机,推翻旧朝再建立新朝,这样的历史周而复始,为何?

1.中国人精神结构的二元性决定的。江山社稷内圣外王都是帝王及其家族和雇佣的文武团队的职业,国土和子民都是他们的私产,这些人被称为在朝之人,他们掌握了文字文化礼仪和道德,并以此从精神和行为上俘虏他的臣民;而民众或边疆众生被称为在野之人,顺服的安之不顺服的讨之,民众成为王权的物质财富制造者,被异化为工具。所以朝与野的根本利益对立造成在野之人不会关心王权的更替。

2.武夫的对手只有武夫,而武力的大小是王朝更替的根本。蒙元依靠强大的铁骑,经过三代人的奋斗,灭国数十个,这些小国后人无从知晓他们的名字;而满清凭红衣大炮,经过五代人的百年努力,入住中原并打下一千三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已经达到他们武力的极限。而满蒙二族是长期生活在边疆的野蛮人,他们在史书上甚至没有完整的历史。

3.文人文臣的存在是帝王武人的设计,其根本是要求他的臣民弃武从文,而文人地位彻底超越武人是科举制度的功劳。文人是帝王的雇佣团队,他们研究的范围是帝王需要的祭司、礼仪、道德、医术方面的知识,他们很少研究民众需要的知识,造成王权对知识的垄断,造成百姓千年愚昧。

4.武力如同绷紧的身体,不可能保持长久强大,特别是众人的合力更难以协调,只有如天神一样的帝王诞生,才有开天辟地之世。所以盛衰之事,更像是上帝的安排,因为平庸是人的常态,平庸甚至混乱世道也是大部分古人要挨过去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