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說一半,點到為止,放縱口舌是做人大忌

隋朝有位大將軍,常常為自己的官位比他人低而怨聲不斷。他認為憑自己的能力,完全可以當上宰相。對同僚他不屑一顧,對上司更是出言頂撞。一些過分的話傳進皇帝耳朵裡,他被逮捕入獄。皇帝責備他嫉妒心太強,自以為是,目無尊長,但念他勞苦功高,便將他釋放了。換了別人,這樣的教訓已經足夠讓他清醒過來,低調行事。可他偏偏不領情,開始向別人誇耀自己的功勞卓著,並大肆宣傳自己與皇族的親厚關係,甚至說出“太子與我情同手足,連高度機密也對我附耳相告。”他的對頭立刻告發了他,並添油加醋,說他早有謀反之心,常常說些大逆不道的話。這一次,皇帝發慈悲饒恕了他,但從此之後撤銷了他的官職。

話說一半,點到為止,放縱口舌是做人大忌

大將軍的政治生命就此結束了,他的遭遇是可悲的。其實,只要他低調一些,少說幾句沒分寸的話,何至於落到這種境地。

平常人一日中有用之話僅十之一二,無用之話十之八九。所以,寡言少過,少說話,犯錯的可能性就小。

如果一個人總是滔滔不絕地講話,說得多了,話裡就自然而然地會暴露出許多問題。比如你對事物的態度,你對事態發展的看法,你今後的打算,等等,會從談話中流露出來,被你的對手所瞭解,從而制定出相應的策略來戰勝你。而且,你的話多了,其中自然會涉及他人。由於所處的環境不同,人的心理感受不同,而同一句話由於地點不同、語氣不同,所表達的情感也不盡相同,別人在會話的過程中也難免會加入他個人的主觀理解,等到你談的內容被談話對象聽到時,可能已經大相徑庭,勢必造成誤解、隔閡,進而形成仇恨。因此,從某種意義上講,說話太多可能是一個人最大的災禍。

話說一半,點到為止,放縱口舌是做人大忌

說話過多有百害而無一利。言多必失,話一出口,不加思考,匆忙之中妄下結論,所造成的影響,是再用幾百句、幾千句話也彌補不了的。一言既出,駟馬難追。放縱你的口舌,讓那些言語的毒汁四下噴濺,在傷害他人的同時,最終肯定是傷害自己。

在人情世故中,一言一行都關係著每個人的成就榮辱,所以言行不可不慎。

由於“言多必失”的教訓很多,不少人將“三緘其口”作為處世的座右銘。那些成功的人,說話就會把握分寸感,不管在什麼場合都是落落大方,說話時候,說得很充分,不該說的時候,一句話也不說。

有的人口齒伶俐,在人際交往中口若懸河、滔滔不絕,這固然是不少人所向往的。但如果口無遮攔,說錯了話,說漏了嘴,也是很難補救的。所以應看對象、看場合說話。並講究“忌口”。否則,若因言行不慎而讓別人下不了臺,或把事情搞糟,那是最不合算的事。

話說一半,點到為止,放縱口舌是做人大忌

你說出來的永遠都要少於需要說的。只講表面現象,不作實質結論。“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面”。吞吞吐吐,似有難言之隱;似隱卻露,故作弦外之音。關鍵性的內容言者並不明言,但卻有意做出強烈的暗示,使聞者不難從中領悟辨識話中之“話”、弦外之“音”,自行得出合乎邏輯的結論。此種手段的“妙處”在於:言者未曾明言,便可不承擔明言的責任;言者未做結論,便無強加於人之嫌;然而言者所要表達的關鍵內容卻盡為聞者所知,其目的已然達到。善奏弦外之音的人比那些凡事喜歡大鳴大放、誇誇其談的人要高明得多。

清朝道光年間,軍機大臣曹振鏞當政之時,對政敵打擊往往不動聲色,卻“言致敵敗”,非常有效。

曹振鏞對軍機大臣蔣攸銛很討厭,兩人面和心不和,就一直想把他排擠走。一次,琦善因處理鴉片戰爭後與英國殖民者“洋務”不當,被革去兩江總督職。道光皇帝問曹振鏞道:“兩江總督地處南海邊陲,與洋人對峙,交往很大,職位非常重要,我想派一個資深望重、久歷封疆的官員去擔任此職,你看誰合適呢?”

話說一半,點到為止,放縱口舌是做人大忌

曹振鏞知道蔣攸銛剛由直隸總督任上調上來,屬於道光帝想要的那一類人,但是由自己提出來,不免授人以排擠同僚的口柄,也會引起道光皇帝的懷疑,所以他不直接提出由蔣氏調任,而提正被白蓮教起義弄得焦頭爛額、肯定不能調任的川陝總督那彥成。於是,曹振鏞說:“臣以為川陝總督那彥成資歷最深。”

果然,這個建議遭到了道光皇帝的否決,說:“川陝一帶,正發生民亂,那彥成不能調動。”說著又看了看曹振鏞。當時軍機處要員都在座,蔣攸銛亦在身旁,但是曹振鏞就是不說話。道光環視四周,看到了蔣攸銛,馬上說:“你就是前朝的封疆大吏,去任兩江總督正合適。”此事就這樣敲定了,實際上蔣攸銛由軍機大臣調任兩江總督,從地位與權力上,都有下放的嫌疑,所以,蔣攸銛出來後對人感慨地說:“曹公的智巧,真可怕呀!他把自己的意思含而不露,卻讓陛下說出來,就無可更改了,這樣的排擠,真是高明至極啊!”

曹振鏞僅用了一句話就成功地讓道光帝替自己趕走了政敵,可謂高明之至。不僅除去了眼中釘,也沒有損害自己在主子眼中的形象,更不會落人口實,留下話柄。達到了一舉三得的效果。

話說一半,點到為止,放縱口舌是做人大忌

說話是一門藝術。最高超的說話藝術即是慎言,“話說一半,點到為止”即為精要。我不多說,但是我在關鍵的時候說關鍵的話,不多,但足夠起作用。這樣不僅能夠掩藏自己的真實意圖,還能為自己留有事後自我辯解的餘地,為自己保留一條後退抽身之路。聰明人善用而不濫用這門藝術,往往利用最簡潔的語言,傳達自己的意思,也能給別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在人情中達到最理想的效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