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孙坚投袁术的原因:形势所迫、利益所系、意气相投

中平六年(189年),东汉南阳郡。汉长沙太守、乌程侯孙坚,以讨要军粮未果为由,将南阳太守张咨斩杀于酒席之间。

随后,孙坚星夜兼程率军来到南阳以北的鲁阳,与早就在此逗留多时的袁术相见,结成同盟共讨董卓。之后,孙坚军即长期依附袁术,为其东征西讨直到孙坚战死襄阳。

孙坚本是一员骁将、实力不俗,还是东汉朝廷正式任命的官员,他为何会去投靠一个在后世看来毫无治世能力、被孔融称为“冢中枯骨”的袁术呢?

这其中的缘由,既有当时孙坚为形势所逼的窘迫,也有孙、袁二人之间当时利益一致性的影响,而且不排除有部分意气相投的因素


浅析孙坚投袁术的原因:形势所迫、利益所系、意气相投

孙坚


【一】出身寒微的孙坚, 凭借军功获封乌程候,对汉王朝感恩戴德

孙坚是吴郡富春人,其家世代在当地做官,但都是级别极低的下层小吏,在讲究门第出身的东汉末年,显然是属于家世寒微之人

孙见本人年轻时也是县里的一员小吏,但为人侠义又有谋略。凭借自己的勇武和精明,多次募兵击杀当地的小股叛贼,因此闻名乡里。先后担任州府代理校尉、盐渎丞、盱眙丞、下邳丞等郡县下级官员。

中平元年(184年)四月,黄巾起义爆发。孙坚在机缘之下,跟随中郎将朱儁担任佐军司马一职,孙坚自募上千士兵,参与讨伐黄巾军,后因功被任命为别部司马,从此开始拥有领兵之权

因为中郎将朱儁的关系,孙坚为时任司空兼代理骠骑将军张温赏识。在边章、韩遂起兵之际,孙坚曾建议张温趁机杀掉董卓,但张温没有采纳,此可见孙坚颇有见识。

中平三年(186年),长沙郡区星聚众万人,自称将军起兵作乱,零陵、桂阳两郡的周朝、郭石又起兵响应。孙坚于是以长沙太守之职,被派去平叛。叛乱平定之后,孙坚因功封为乌程候。

此时的孙坚凭借自己一步步的努力,完全以军功博得封侯,并担任一郡太守,让孙坚对东汉王朝充满感激之情和忠诚之心

之后不久发生的一件事,可以证明孙坚对汉王朝的忠心。临近的宜春县遭到盗贼攻击,派人求救。主簿劝孙坚三思而后行,孙坚慨然说虽然我是越界出兵,但是目的是搭救临近郡县,如果因此获罪我也无愧于心。


浅析孙坚投袁术的原因:形势所迫、利益所系、意气相投

东汉长沙郡位置及范围示意


【二】因为忠心而犯下大错难以自处,孙坚需要“四世三公”的袁术来遮挡舆论的风雨

中平六年(189年),汉灵帝驾崩,大将军何进一系列愚蠢的行动,既招来了杀身之祸,也给东汉帝国招来了煞星董卓。

董卓以一介武夫骤然临朝,肆意行事,把朝廷弄得更加乌烟瘴气。各路诸侯在山东集聚,共讨董卓。

远在长沙的孙坚,也急忙带兵前往。在路过荆州治所武陵时,却干下了一件错事,让他自外于他所忠于的朝廷

当时的荆州刺史王叡,曾经与孙坚共讨零陵和桂阳的叛军,过程中对出身寒微、身为武将的孙坚有些轻视,言语上多有讥讽,孙坚因此对王叡没有好感。

而同为荆州治下的武陵郡太守曹寅,也与王叡有很大的嫌隙而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王叡扬言要杀掉曹寅,曹寅疑惧之下伪造御史大夫温毅的檄书,历数王叡的罪过,要孙坚在路过时帮助他处死王叡。

孙坚不疑有诈,果然带兵前往武陵,逼迫荆州刺史王叡吞金自杀

杀王叡给孙坚带来了很大的困扰,因为这是无故杀害朝廷委任的封疆大吏,且不说是否治罪,至少在道义上就已经形同造反

虽然董卓把持下的朝廷不敢把孙坚怎么样,但刘表、孔伷等名士大族,却对孙坚步步相逼。更何况刘表又被任命为新的荆州刺史,挟朝廷之名而来,孙坚顿时感觉自己难以自处。

要如何解决目前的尴尬处境呢,孙坚有三个选择、三条路。一是投奔董卓,但孙坚曾经建议张温杀董卓,这条路已经不通。二是就此占据荆州,割据一方,但以孙坚对朝廷的忠心而言不能做出此举,何况此时孙坚的力量也不足以割据一方,此路也不可行。三是找一个有实力、有影响的人,投靠或结盟,既不违背对汉朝廷的忠诚,也可以发展自己,还可以免去道义上的难以自处,是一条可行的路。

环顾此时的东汉大地上,只有“二袁”才是可以依靠的人,出身世家大族“四世三公”,屋檐大、能遮风避雨

。但袁绍在河内,距离太远,而且旗下已经有曹操等熊杰,不实际。而袁术在鲁阳,看起来颇为孤单,就选他了


浅析孙坚投袁术的原因:形势所迫、利益所系、意气相投

孙坚北上路线示意


【三】坐等鲁阳的袁术,需要孙坚这样一个无处可去又实力雄厚的人

袁术年纪轻轻就成为虎贲中郎将,掌握宫禁宿卫的虎贲军(或者是掌握其中一部分)。董卓进入洛阳后,袁术虽然被提拔为左后将军,但他看出董卓此人不能跟随。于是,带着部分虎贲军直奔南阳,但由于此时南阳尚有朝廷任命的太守张咨,袁术不得已在南阳以北的鲁阳停留下来。

与此同时,鲁莽的孙坚杀掉荆州刺史王叡,失去归属感和深陷道义舆论的他,处境尴尬,急需一个可以依靠的势力。

袁术应当也看到了孙坚这样一支有实力却没有归属的队伍,并伸出了橄榄枝。虽然史书并未有记载袁术此时向孙坚伸出过橄榄枝,但从此后孙坚的行为是可以证明这一点的。

孙坚在杀死王叡之后,继续统军北上,并在南阳再次干出了杀掉朝廷命官的行为,诱杀了南阳太守张咨。

根据《三国志》裴松之引“吴历”注,孙坚是借口张咨不提供军粮而杀他,但在诱杀的过程中却一度停顿,在得到主簿的信息之后才将张咨斩杀。可见孙坚是在等待某种命令或者是授意,而这种授意应当就是出自袁术。

斩杀张咨,可以看作孙坚投靠袁术的投名状。从之后袁术得任南阳太守,成为杀张咨的最大受益者,就能证明是袁术授意孙坚所为

袁术利用自己的世家大族地位,为孙坚提供了那个可以遮挡舆论风雨的屋檐。反过来,孙坚能够给袁术提供的,则是他所拥有的数万人马,以及冲锋陷阵的能力。

在鲁阳坐等的袁术,与处境尴尬的孙坚,能够暂时结成同盟的原因,就是能够相互利用,故而结成暂时的利益共同体


浅析孙坚投袁术的原因:形势所迫、利益所系、意气相投

袁术


【四】“尚气侠”的袁术,与“性阔达”的孙坚,有着某种意气相投

《后汉书.何进传》中说,袁术因为“尚气侠”,被何进所看重。《三国志.袁术传》也说,袁术“以侠气闻”。

如此看来,袁术除了“四世三公”的出身,以及相较袁绍的嫡子身份之外,还是一个有着侠义之气的人,并非我们在《三国演义》中看到的那个有些猥琐和唯利是图的袁术形象。

“尚气侠”实际上就是勇武又爱管闲事,其实对照一下来看,曹操也有这样的性格因素。只不过曹操更有谋略,而袁术则是勇武为主、谋略太少,简言之就是有勇无谋。

而孙坚似乎也是如此,史载他“性阔达,好奇节”,十七岁时见到海贼就敢独自一人去对付。当然孙坚也很有谋略,见到海贼时能够利用他们惊慌的心理,吓退他们。

可以试想一下,“尚气侠”的袁术,对于“性阔达”的孙坚,可能有着某种惺惺相惜或意气相投,只不过这种意气相投是建立在利益一致的基础之上,这也有助于他们之间的同盟


浅析孙坚投袁术的原因:形势所迫、利益所系、意气相投

孙袁同盟之后的形势


对东汉朝廷感恩戴德的孙坚,在逼死荆州刺史之后,选择了投靠门第高贵“四世三公”的袁术,形成了暂时的利益同盟关系。两人虽然也有矛盾,但利益一致机上意气相投,还是基本能够维持同盟的关系,孙坚也在袁术麾下为其效力三年之久。

直到初平三年(192年)四月,孙坚按照袁术的安排,率军征讨刘表据有的荆州。刘表派遣黄祖迎战,屡次被孙坚打败,随后不得已逃入襄阳附近的岘山。孙坚纵兵追击,却被埋伏的黄祖军乱箭射中头部,意外身亡。

孙坚的意外殒命,让身为盟友兼主公的袁术懊恼不已。这次意外不仅让袁术意图全取荆州的计划就此落空,而且一定程度上动摇了袁术集团赖以立足的根基,改变了三国群雄争霸的局势。


参考文献:

《后汉书》

《三国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