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麼看“人生而無知,但是並不愚蠢,是教育使人愚蠢。”?

天干中的地支


人生下來都是懵懵懂懂,天真爛漫的,所以很多小孩被看做是可愛的代表。看到什麼東西都是稀奇的,都是帶著好奇去看的。隨著他們年齡的增長,他們學會了說話,他們開始天真地問家長一些問題,一些在他們成年以後回想起來感覺很幼稚的問題。

他們小的時候是無知的,喜歡問這問那,喜歡刨根問底,喜歡問個明白。可是到了學校以後,什麼學科都要有一個標準答案,你答得再有水平,只要跟標準答案不一樣或者一點兒邊都不沾,那就是錯的,那就是沒有分數的。

小學就開始如此了,他們被老師教的神魂顛倒,知曉得背啊記啊。他們喜歡提問題的天性被扼殺在搖籃裡,被扼殺在他們的年少成長的歲月裡。就這樣,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他們“泯然眾人矣”!

到了社會,和之前社會上的人還是一模一樣,他們在學校裡學的早就拋到九霄雲外去了。頭腦裡還是沒有智慧,只是一摞一摞的教條。做事不靈活,做人呆若木雞。飽食終日,渾渾噩噩。

人生而無知,不愚蠢是因為有問問題的天性,有好學的渴望,但是因為有標準答案的教育,不求甚解強調背記的教育,所以他們變得愚蠢了!


心語談


人生而無知,但是並不愚蠢,是教育使人愚蠢。這句話出自二十世紀英國哲學家、數理邏輯學家、歷史學家,無神論或者不可知論者,也是上世紀西方最著名、影響最大的學者和和平主義社會活動家之一伯特蘭·羅素。

因為處的時期不同、環境不同,所以這句話放到現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認識。如果沒有上下文的理解,只是看這句話就會覺得很突兀,人人都在接受教育,為什麼說教育會讓人變得愚蠢。羅素認為愚蠢不是原罪,受害人也都不是自願變蠢的。而是後天的教育把人變蠢的。

這句話是然是羅素說的,但本意是對愛爾維修(法國哲學家)的觀點“人的差異,完全是由於他們接受到的教育的差異”的引申和駁論。

教育也是一把雙刃劍,它可以讓人聰明,也可以讓人愚蠢。這應該不是教育的本意,如果人生來如同一張白紙,如果沒有足夠的智慧,就會導致我們不願意看到的結果,錯誤的信奉只會持續構建錯誤的認知,也就是愚蠢的教育培養愚蠢的人。

美國教育家杜威說過:“教育即生活”。他的學生陶行知先生深受啟發,說了一句似乎於相同意思卻更為經典的教育格言:“生活即教育”。陶行知先生告訴我們的是:教育無時不在,教育無處不在。

時至今日,什麼樣的教育是愚蠢的教育?為什麼教育會讓人變得愚蠢?教育又是怎麼讓人變得愚蠢了呢?這些問題向我們的教育敲響了警鐘。時刻提醒我們:只有充滿了智慧的教育才是好的教育,才是聰明的教育,才是每一個人的發展和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教育。


吾愛分享資源


“人生而無知,但是並不愚蠢,是教育使人愚蠢。”這句話是英國哲學家羅素說的一句格言,蘊含著深刻的哲理,閃爍著智慧的光芒。

每個人在不同時期對哲理格言的理解和感悟是不同的,這也是哲理格言源遠流長的生命力所在。

是的,我們所有的人來到這個世界上都是“清清白白”的,就像一張白紙;孩子所有的認知都是後天從家庭、學校和社會中獲取的。因此,這張白紙要麼被畫成旭麗多彩的圖畫,要麼被胡亂地塗鴉成廢紙。換句話說,一個人有無素養,能否成才,是否成功等等,都是後天造就的。

所以,教育在人的培養上是至關重要的。羅素所講的教育應該是指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的總和。是在強調教育的重要性,而不是在抹黑教育。

在現實中,一個孩子在教育上出問題,百分之百是家長的問題。一個孩子的無禮,首先是因為他曾經受到過別人對他無禮,或者父母對其他人的無禮給孩子的言傳身教;一個孩子的野蠻,首先是因為他曾經受到過別人的野蠻對待,或者父母對其他人的野蠻給孩子的言傳身教;一個孩子的無知和愚昧,首先是因為被父母的淺薄、無知和愚昧思想的輸灌和教化……

孩子永遠是無辜的,因為他的一切認知和經驗都是來自於別人的傳授和對別人的模仿。

羅素的哲理格言蘊含著教育的真理,對現實教育具有指導意義。

什麼樣的教育培養什麼樣的人。什麼樣的老師培養什麼樣的學生。

一個不看書學習的老師,拼命的在學校上課;一個不看書學習的家長,拼命的在家裡教孩子學習;這樣的老師和家長肯定是教不出優秀的學生和優秀的孩子的。因為這樣的老師和家長不學習,知識已經老化、退化了。

願家庭、學校和社會都能給孩子們提供智慧教育,讓整個社會充滿著和諧和美好!


等待燦爛春天


這個問題首先要回到教育的本質,什麼是教育?廣義的教育指的是影響人的身心發展的社會實踐活動。這是個中性詞,所以,好的教育會促進人的發展,壞的教育會阻礙個人的發展。所以不是教育使人愚蠢,而是壞的教育者以至簡單粗暴的教育手段會毀掉一個人。再回到問者所言的人生而無知,那是自然人,人終究要變成社會人。所以你無法避免不去接受教育。教育就是媽,長得不好看,你也不能嫌醜[流淚][流淚]


學徒哥德巴赫


教育的固化是因為不是每個人的思想和理解都是一致的,教育其實沒有扼殺開放的思想和見識和理解,一本書不同的人看有不同的理解和答案,人生也一樣,同樣都是爹媽生,總活的不一樣。那為什麼又會“愚蠢”呢?那是因為教育的人”扼殺了“受教育的人的”聰明“,這些人可能是父母,可能是老師,都可能,因為人生而無知啊。這是一種循環,為什麼高級知識分子教育的孩子不一樣呢?因為階層由古至今一直都在,所接受的知識面本來就不一樣,。


一點學長


這個問題,古今中外,研究了幾千年了?毫無疑問!!

孔夫子的巜論語》、荀子的巜勸學篇》等等都耳熟能詳,膾炙人口。

諸子百家,甚至各種宗教,簡直都是教育實戰狀態的產物!!

都想把人類改造成自己想要的!有的人因此變得更聰明瞭、更明事理了。也確實因此讓一些人變得不僅僅是愚蠢,甚至瘋狂!?


資本的知本時代


不不不,不是教育讓人愚蠢,而是自身的原因,哪個班都有優秀的學生,也有差的學生,他們享受的是一樣的教育,一樣的環境,所以不是教育的原因,而是個體原因,大多被人成為“愚蠢”的學生都是不務正業的孩子,上課睡覺,下課抽菸,放學打遊戲,不寫作業不聽課,久而久之就變成了“愚蠢的學生”,其實這些孩子大多不笨,只是沒有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情


王蒼磊


在教育的過程中,有人進入了知識障,而把人情世故忽略了,而“道不遠人”,在人情世故中練得透,人才會真正的聰明。

教育本身沒有錯,關鍵是有沒有因材施教?有沒有在合適的階段給到正確的肥料?如果階段和肥料用錯了,小樹苗也就糟糕了。


大修在世間


教育只是國家對人們實行的最基本的知識普及與教育,基本教育只是讓人們通過學校所學到的知識運用到工作中,通過技能而有生存能力。而深層次的思想教育與素質教育主要是要通過家庭環境耳濡目染地刻進骨子裡的,誰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古訓上說養不教,父之過,所以說人的教養在於父母,在於家庭環境,更在於這個家庭裡是否有讀書的氛圍。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一個人的聰明與才智都能夠透露出他的課外閱讀量。自律自強並不是靠學校,而是靠個人。


柴火眾生


所以這個問題的核心是什麼,就是愚蠢的標準了。

人生而無知,但並不愚蠢。對無知的人,不愚蠢的標準是很低的。就像無知的原始人,我們會驚歎,啊,他們會打獵,會種田了,哇塞,他們做的小陶器真是漂亮啊,太聰明瞭。就像我們看小寶寶,才出生就會吸奶,才幾個月就是逗人笑會賣萌,真是聰明啊。

而教育是使人愚蠢是因為什麼,是因為接受了教育的人,把自己知識水平提升到一定高度之後,受過教育的人看沒受過教育的人,覺的他蠢。沒受過教育的人看受過教育的人,也覺得他蠢。比如沒受過教育不知守禮的人,餓了就把路邊撿到的無主之財去買了吃了,看受過教育的人眼裡,他不守禮,是民智未開的愚蠢。而守禮的士子寧可餓死了也不拿別的嗟來之食,在沒受教育的人眼裡,他是連生存的本能都不會的蠢貨。

所以教育使人愚蠢,我覺得不是說人變的愚蠢了,而是評價不愚蠢的標準因受教育的程度不一樣,不同層次的人看待對方都覺得愚蠢了。而隨著教育越發達,知識越細化,小層次小團隊的相互看愚蠢就更多。都不會寫字時,會打結就是聰明人,大家都是聰明的。而會寫字之後,會寫字的覺的沒文化的人愚蠢,而沒文化的呢,覺得肉食都鄙。當都會寫了,寫楷書的看不起看寫行書的,寫 行書的看不起寫草書的,當然只是舉個例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