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柔寡斷,猶豫不決的人,會錯失時機,難成事

優柔寡斷,猶豫不決的人,很難有大成就 | 《六韜》管理之道


優柔寡斷,猶豫不決的人,會錯失時機,難成事 |《六韜》管理之道

【粵若稽古】

《六韜》是一本講謀略,講政治,講為人處世,講團隊管理的奇書。

上一篇文章,講到了不能夠從表面去了解一個人,這樣的瞭解是不全面的。因為人是有心思的,會善於隱藏自己的心思。有些人表面看起來很有能力,但實際上工作起來頻繁出錯。有些人看起來很老實,但實際上心狠手辣,害人害己。那麼,對於這樣的人,又該如何去透過表面直擊內心情況呢?在上一講中也講到了八種考察方式,例如通過財物美色進行誘惑,交代一些很難完成的工作來考驗這些人的心性。

上一講的內容很重要,大家可以閱讀這篇文章:

接下來我們把剩餘的內容給講完。

下面進入《六韜·軍勢》中的原文講解。

【闡經述典】

【原文】聖人徵於天地之動,孰知其紀。循陰陽之道而從其候;當天地盈縮,因以為常;物有死生,因天地之形。故曰:未見形而戰,雖眾必敗。

聖人徵於天地之動。

聖人要從天地的變化規律,來制定自己的謀略與計策。我們常說,一件事情的做成,需要考慮天時地利人和三個大的維度。天時,就是天地四時變化,也指天氣情況。地利,指的就是利用地理優勢。行軍打仗,最忌諱暴雨暴雪天氣,因為這樣的天氣對於行軍是非常麻煩的,而且整體的視野也非常不好。一旦出現這種天氣,雙方都會十分謹慎。但是,這樣的天氣,也適合隱蔽起來,適合突襲。戰國時期,秦孝公就是利用這樣的暴雨天氣,隱蔽起來,偷偷地在西邊駐軍,防止蠻夷偷襲。對於一些道路狹窄,又伴有高山的地方,則是一種設防的重要位置。

所以,對於指揮員來說,就要對整體的地形,整體的天氣情況有著一定的把握。毛主席曾經說過,他有時候不知道怎麼打,就會爬到山上去,居高臨下地看,理解了地形之後,心中就有了把握。

而天地之變化,背後也是陰陽之變化。一講到陰陽二字,有些人就要跳出來了,說你這是迷信,你這是封建。這是非常好笑的看法。陰,指的是內部的一面。陽,指的是外部的一面。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這是一種辯證。他們又會說,陰陽這種東西看不到,摸不著,你這是虛無主義。太陰就是說極致的陰,代表月亮。太陽就是說極致的陽,代表太陽。人的背部一面就是陽,腹部一面就是陰。五臟就是陰,六腑就是陽。外國人發明了二進制,0與1,也是可以通過陰陽來表示。外國人發明的二進制,有些人就視如瑰寶,而對於中國祖先所發明的陰陽,就認為是糟粕。這些區別對待,也是數典忘祖的行為。

循陰陽之道而從其候。

遵循陰陽的變化規律,來處理國家事情。為什麼說人在順應自然的時候,身體狀態是最好的?例如一個人,遵循子午流注發作息,早上早起,晚上早睡,按照規律吃飯,那麼他的身體狀態、精神狀態一定是要比其他人好的。對應到戰爭中,則體現在於戰爭的整體形勢的把握,也就是上文所講的天時地利人和。

當天地盈縮,因以為常;物有死生,因天地之形。

陰陽變化,又會導致氣候變化。氣候的變化,又會導致萬物變化,這是大的天文週期所決定的。例如連年的乾旱,就會導致收成減少。收成減少,會導致百姓沒辦法吃飽。這個時候,奸商、奸邪就會出現,囤積居奇,影響整個國家的經濟。所以,古時候很注重輕重之說。輕,就是說在商品價格低的時候,由國家出資進行買入。當社會出現危害天氣的時候,由國家按照正常或者稍高的價格出售,以滿足百姓。同時也避免了奸商壟斷物資,抬高價格。經濟學上的自由經濟主義,過分強調了自由,忽視了政府的調節,認為那隻不可見的手能夠自己分配好,自己調節好。實際上,如果那隻看不見的手能夠發揮作用,美國也不會陷入經濟危機。

【原文】故曰:未見形而戰,雖眾必敗。善戰者,居之不撓,見勝則起,不勝則止

未見形,指的是對整體的形勢沒有了解,就貿然出擊,這樣打仗,即使有很多的人,也很容易就會失敗。為什麼呢?我們說,在做一個項目之前,要做好項目的背景調查,要做可行性研究,就是希望對整個形勢有一個全面的瞭解。需要用到多少的人,需要用到多少的資源,這些資源應該如何調配,需要上下級做好什麼聯動,需要其他部門如何配合,這些都是要考慮好的。而不是說做就做,盲人摸象一樣。

指揮作戰的人,一定要堅持自己的主見,不要隨意就被他人影響。戰場上變化非常快,一旦有情況出現,馬上就要加以解決,一旦出現了可乘之機,馬上就要出擊,否則就會延誤時機。如果出現了問題,指揮人員心中慌亂,就無法提出針對性的意見。無法提出意見,則需要召集大家討論。這邊說好,那邊說不好,誰都無法說服誰。等到方案好不容易討論出來了,敵人都在自己面前了。如果出現了對自己不好的情況,則要抓緊時間撤回、停止。

【原文】故曰:"無恐懼,無猶豫。用兵之害,猶豫最大;三軍之災,莫過狐疑。善者見利不失,遇時不疑,失利後時,反受其殃。

對於一個將領來說,最重要的品質就是不恐懼,不猶豫。就像上文所說的,一旦出現了問題以及危機,不敢果斷,猶豫就會錯過最佳時期。就如同這次疫情一樣,很多人都在批評封城不及時所導致大量人員外出。失利後時,反受其殃。如果失去了最佳時期,想要再來補救,就會很麻煩,也很難出現效果。大量人員外出,所導致的結果就是有大量人員受到感染。這已經不僅僅是一件疾病的事情了,而是政治、經濟、外交多方面都會連環出現問題。當然,我們要堅信,在黨中央、國務院的領導下,全國人民萬眾一心,一定能夠打贏這場戰"疫"。

項羽這個人,就是典型的猶豫之人。當初鴻門宴上猶豫了一下,直接把劉邦給放跑了。隨後又天真地釋放了劉邦的老父親,把自己手中的好牌送給了劉邦。這也導致了,劉邦在消滅項羽的時候,不會猶豫,果斷出擊。

【原文】故智者從之而不釋,巧者一決而不猶豫,是以疾雷不及掩耳,迅電不及瞑目,赴之若驚,用之若狂,當之者破,近之者亡,孰能御之?

有智慧的將領能夠順應時機,不會錯過時機。靈巧的將領能夠一錘定音,不會猶豫不決,所以打仗的時候能夠像迅雷以及閃電一樣,讓對方措手不及,讓對方的軍隊潰散,無法阻擋。

【原文】夫將有所不言而守者,神也;有所不見而視者,明也。故知神明之道者,野無衡敵,對無立國。

將領為什麼能夠這麼神,就是因為他們所理解的軍事,比平常人都要更加深刻,能夠發現別人所無法發現的規律。當一個人對特定領域的理解更加深入的時候,往往就能夠找到一些更好的方式來解決該領域的問題,在現在,我們稱這樣的為專家。為什麼韓信打仗那麼厲害,是因為韓信非常喜歡讀書。以前沒錢的時候,韓信就在河邊一邊釣魚,一邊看書。曾國藩白天打仗,晚上就翻閱王船山的著作。只有學得更多,學得更加深入了,才能夠看得更清楚。毛主席一生的閱讀量接近於無敵的狀態,對於這樣的人,他們的眼光往往更加深邃,更加超前。

【原文】武王曰:"善哉!"

周武王回答說:"說的非常好。"

【推古驗今】

《六韜·軍勢》這篇文章非常好。首先,姜太公指出一個人的表面與內在,是存在極大的差異的。接著,為了辨別一個人,姜太公提出了八種考察方式。最後,則詳細解釋了這個世界運行的規律,以及作為一個指導員,要做到不猶豫,抓住時機。

【經典原文】

"聖人徵於天地之動,孰知其紀。循陰陽之道而從其候;當天地盈縮,因以為常;物有死生,因天地之形。故曰:未見形而戰,雖眾必敗。善戰者,居之不撓,見勝則起,不勝則止。故曰:"無恐懼,無猶豫。用兵之害,猶豫最大;三軍之災,莫過狐疑。善者見利不失,遇時不疑,失利後時,反受其殃。故智者從之而不釋,巧者一決而不猶豫,是以疾雷不及掩耳,迅電不及瞑目,赴之若驚,用之若狂,當之者破,近之者亡,孰能御之?

"夫將有所不言而守者,神也;有所不見而視者,明也。故知神明之道者,野無衡敵,對無立國。"

武王曰:"善哉!"

【觸類旁通】

歷史使人明智,經典使人通達。

領略歷史魅力,感悟先賢智慧。

歡迎搜索:稽聖jishengwh

進行關注,歡迎轉發、在看、收藏。

優柔寡斷,猶豫不決的人,會錯失時機,難成事 |《六韜》管理之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