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業真到了難以為繼的地步了嗎?說說你身邊的故事?

用戶865319804403


小區門口有家店鋪,自從搬過來後的幾年裡,火鍋店、串串店、小龍蝦換了一茬有一茬,沒有一家挺過半年的,回憶了下,除了剛開業的幾天生意還行,後頭就是稀稀拉拉幾個食客散坐在大廳各個角落,直到關門停業,這也只是當前實體店面難做的一個縮影。

實體店慘淡經營,舉步維艱,大家常常把它歸因於電商衝擊和高租金的成本壓力等客觀原因,卻選擇性地忽視和迴避了自身問題,舉兩個小例:

第一,不重品質。現在幾乎人人都想創業,不少人有點啟動資金就敢開店,各式各樣的大小店鋪到處都是,但在技術、服務、質量上用心不夠。小區周邊大大小小几十家餐館,味道大同小異,除了油就是辣,口感很一般,有的還比不上自家炒的幾樣小菜,反倒是有家街邊麵館味道獨特,頓頓滿座,有的還大老遠騎車過來就為了吃一碗麵。不少商家沒在提升品質上下功夫,還是繼續低標準運行,一邊又在為生意慘淡叫屈叫苦,咋就不從自身找找原因呢?

第二,經營不當。電商對實體行業有直接影響,但電商產品的質量難以保證,這是它的缺陷,實體店鋪完全可以通過線上線下結合來站穩市場,這方面很多商家也是這樣做的,不過在深度融合和提升服務上還需要改進優化。同時,行業競爭也很激烈,店鋪地段、營銷手段、產品質量等方方面面都要提升,不然就只有被擠掉。再一個,現在經濟大環境不景氣,各行各業都感到錢難掙,經過一輪高房價的掏底,老百姓的兜裡也沒有幾個閒錢,不得不理性消費,高檔消費難以保量,高端路線也要積極向大眾路線轉變,才能站穩市場腳跟。


平心觀世界


我在鄭州西開發區上班,公司2019年的工資才發到三月份,

也就是說,從四月份開始的工資,一直沒發,一直拖欠到現在2020年了,

過年就這幾天了,還是沒有動靜,也不知道還發不發?

反正是沒任何動靜,公司也沒幾個人了。大多數人都早離開了,剩下的在這苦熬,也看不到希望。

目前我的打算就是領完2019年的工資,過罷年後,再也不來上班了,從新再找個工作做。

也不知能不能領完全2019年的工資,天曉得


用戶8729619767096


說一個我接觸到的信息,希望能夠引起共識和重視,拿出舉措進行解決。不要盲目樂觀,諱疾忌醫,誤判形勢。

一個外資電子大廠,高峰期時期有八千多工人。這個廠子絕對不是小打小鬧的作坊,在業界也有一定口碑和地位。但近幾年逐漸地將設備和技術轉到了東南亞,工人數已經降到了今年的一千人左右。前幾日也已經內部通告。準備做最後的清算。

我想外資撤離的新聞最近也是不絕於耳了吧。想想真的很可惜,已經在我們這做了二十幾年的企業,肯定也是適應了這面的環境,盈利模式也曾經很成熟,因為高漲的地價和人工成本,逐漸退出肯定也是經過了一番掙扎的。

我多次提到,我們可以通過再一輪的大幅減稅,減輕企業的負擔,讓他們能夠生存下來。比如,普惠性降低增值稅、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以及社保繳納比率。讓企業有錢賺,敢投資,外資企業留下來,資本不流出。民營企業也會充滿活力,吸引大量的就業,保持社會穩定發展,國富民強。


陳慕金


都在感嘆實體業不好做!除了人口紅利逐漸消失,利潤下降,融資成本高等客觀因素外,最重要的的是內在因素!是因果報應的具象!在大環境好的時候,我們有文化或沒文化的實體企業家都掙錢了,很多還掙了大錢!掙錢後他們幹什麼了呢?一方面揮霍無度,奢糜享受!攀比風,炫富風,一瘋蓋過一瘋!買豪宅,買豪車,穿戴奢侈品,荒淫無度,有的還喝上了人奶!推升了生活成本,敗壞了社會風氣!更大的罪惡是浪費了財富!還有一部分號稱實幹家,有視野有格局的企業家,不膨脹,不浪費,做個勤奮肯幹的企業家!可他們是怎麼幹的呢?賺了一百萬,又去借一百萬,買地,買原來的設備,建廠房,擴大工人隊伍!辛苦二三十年,廠房由原來的十畝地變成現在的百畝地,同型號的設備由原來的一臺變成現在的一千臺,工人由五人增長到五千人!什麼都擴大了,進步了,也上市了!風風光光,出人頭地!以實業家,成功者自居!媒體炒作,政府獎勵!可誰去研究過他們幾十年都不變的產品呢!八十年代九十年代做塑料桶的,2019年還在生產那個塑料桶!三十年如一日,重複投資,重複生產,以至於我們的生活資料的今日之生產能力可以滿足全世界幾十億人的需求了!幾十年賺的錢,借的錢全部用來重複建設重複生產!幾乎沒有幾家實體企業把賺的錢和借的錢用來組建研發團隊,用來做戰略規劃,用來做技術升級,前瞻性產品設計研究!在規模化這種低端產業鏈上自吹自擂,遇到大環境變差,稍有風吹草動,就感嘆日子不好過!這是應該的,是因果報應!是應該痛定思痛而不是怨天尤人!亡羊補牢為時不晚!實體企業主們,少點抱怨,多把手頭的金錢投在技術研發,產品升級上,科技和人才才是最核心的生產要素!再過十年,你們一定是笑到最後的人!


別人的錢包


河南建築領域前十,林州建築領域龍頭之一。不能說的太具體,免得被猜出來麻煩。

每年營業額最低二十億,最好時光時數百億。如今被區區一千萬元的貸款卡死。

公司資金被凍結一百多億,涉訴兩千餘起。

眼看著這樣一家特級企業垂死掙扎,心中難過。

關鍵是老闆不是那種有錢就膨脹的人,就這樣因大環境的變化而承受了上游建材商資金壓力,下游應付款壓力。自身包工頭風險轉移的壓力。

壓力大,再怎麼龐大的巨獸也就轟然倒下了。

實體,已經被金融業吸血吸乾了。


法務王寬亮


一個時代,會有一個時代的產物。

任何時代都離不開實體的支撐!只是需要換個形式適應新時代的需求。今天我們看到的實體不行,這些公司多數都是在勞動密集中,勞動力廉價時,供小於需的背景下成長起來的實業。

有句老話說:由儉入奢易,由奢入儉難。

過去經濟復甦時,需大於供, 客源集中,企業接的都是大訂單,大客戶,人也好招,錢也好來。今天,是互聯網的時代,消費需求多元化、訂單碎片化,勞動力成本上升。原來那批老闆年紀普遍都五、六十歲了,錢也賺得差不多了。寧願守著原來的一畝三分地,不願意去折騰,賺那些散碎錢。創業就是不進則退,市場規律而已!


實體還是有許多優秀的企業。如果實體企業真是整體崩潰,那看到的將是是大片大片的失業人群。現實中,顯然不是,反而很多實體業招工困難。


鄭好好


比誰的價格更低,沒有最低,只有更低。是顧客的訴求逼死了老闆,也致自己於現在的境地。



散人24520713


只要把電商關停或者嚴格要營業執照納稅才能經營,情況就會大不一樣


worldbebetter


很多朋友結業不幹了


劍鋒216842330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