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與自然:科學是自然的敵人嗎?

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

  文|戴榮裡

  科學技術對自然的尊重,應遵循大尊重、整體尊重和系統尊重的原則。局部的科技改善,雖能給人帶來片刻或地域性的生活改善,但可能影響更持久、更大範圍自然生態的正常運轉。

  仿生機械人的出現,讓很多人驚訝,總認為這個世界上會出現人將不人的情況。有些哲學家則憂慮自然會向科學投降,有的乾脆就認為科學是自然的敵人,果真如此嗎?科學是什麼?科學是人認知自然界一切事物的最合理化的學問。既然是最合理化,就要遵循自然規律。科學知識是人類對自然界一切事物發展規律的總結,而科學技術是滋生在科學知識基礎上人類改造世界的智能化工具。

  人被公認為萬物之靈長,人的聰明之處在其善於總結自然界的規律,利用自然界的規律。人類總結科學知識、創造科學技術最初的打算,一方面是為了適應自然,一方面是為了滿足人類自身發展的需要。當人類發現利用工具能捕獲動物,就可獲得更多食物;當人類會製造使用更多的工具,科學技術就為人類擴大疆域提供了無限可能性。隨著科學技術讓人類的願望無限延伸,人類的視野不只瞄向大自然,也瞄向人類自身,戰爭開始爆發。運用科學技術為人類服務的產業也在滋生著對自然汙染的副產品。城市開始出現噪聲、光汙染與霧霾,智者聳言:這是科學帶來的危害。果真如此嗎?

  高度發達的現代人的思維,不僅能富有智慧地利用自然界,也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毀滅自然界。當仿生術不再為了人類生活更美好使用,而是以掠奪自然界的一切為基礎;當大數據不再是以自然為依託,而是以滿足城市人所謂高大上的生活需求為目標,科技就成為人類對抗、摧毀大自然的工具。

  對科技的正確運用,永遠包含著對自然倫理的尊重。筆者曾想去某國調研核電站汙染情況,卻被該國環保人士勸解住。核電站在該國造成的汙染遠遠超過媒體報道的程度。當核電缺少可靠的安全維護,本該為人類帶來福音的科技,卻會給人類帶來難以承受的後果。科技是人類認識自然的智能化工具,如果缺少對自然底線的尊重,人類就會品嚐各種苦果,切爾諾貝利核電站悲劇堪稱哀例。故此,僅有良好的願望,片面考慮對科技的儘快應用,而忽視安全引發的巨大危害,都會給人類帶來或大或小的災難甚至是萬劫不復的後果。這不是科學的罪過,科技與自然之間並非不可調和,毀滅人類的最終是人類自己。

  當城市刻意被科技所裝扮,混凝土也會讓城市成為與大地的隔膜者。缺少公園之肺設計的城市會出現熱島效應,本來造福於人的混凝土卻成為人類的敵人。局部的路面整潔和高樓林立會影響城市大系統的完美,貌似科學的設計最終被現實的非自然性所取代。這是人類遵循現實主義利益原則的結果,也是人類中心主義的展示。

  科學技術對自然的尊重,應遵循大尊重、整體尊重和系統尊重的原則。局部的科技改善,雖能給人帶來片刻或地域性的生活改善,但可能影響更持久、更大範圍自然生態的正常運轉。對於科學尚未認識徹底的自然界,人類首要的當然是奉行敬重自然的原則,不要輕易冒犯自然。一位醫生慨嘆早年治療胃潰瘍,因不知致病機理,頻頻割除患者的胃,而當發現了致病機理,讓患者吃幾次藥片便足已痊癒。可人類總是喜歡以“徹底解決問題”的方式思考問題,這樣很容易“失去未來”。

  

人與自然:科學是自然的敵人嗎?


  (《小康》·中國小康網 獨家專稿)

  本文刊登於《小康》2020年1月下旬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