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十大科技趨勢----“人”和“機器”是競爭還是協同

2019年的最後一天,人類在暖冬中疲憊入夢,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與幾千前的祖宗本質並無兩樣,然而在這一年裡。人類整體算力進入“千萬億次時代”,計算存儲一體化正在重構網絡大腦、算法升級一觸即發,AIoT大數據落地“萬物互聯”,億級終端節點將助燃“智力爆炸”,從算力到算法再到大數據,它們對應的正是未來世界的生產力、生產工具和生產資料,每一個核心要素都在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2020年十大科技趨勢----“人”和“機器”是競爭還是協同


2020年,整個人類技術的發展趨勢不是摸擬人類、助力人類,而是在重新構建一個更完整、更龐大、更系統的“人2.0”,擁有一個“超級大腦”。

2020年人類正在攻堅的技術,很多技術都在為這個“超級大腦”服務:

1.計算存儲一體化正在突破人腦和電腦之間的界限;

2.大規模圖神經網絡算法讓AI從感知智能向認知智能躍進;

3.量子算力最終將提升“超級大腦”的總體算力,實現算力躍遷;

4.新型基礎物質拓撲絕緣體、二維超導材料的研發,將讓這個大腦更優秀。

2020年十大科技趨勢----“人”和“機器”是競爭還是協同


從阿里達摩院推出的“2020十大科技趨勢”中可以更清晰的看到,人類正在創造“人2.0”,人類正用技術力量重構一個更大的“我”。

趨勢一 人工智能從感知智能向認知智能演進

人工智能已經在“聽、說、看”等感知智能領域達到或超越人類,認知智能將從認知心理學、腦科學及人類社會歷史中汲取靈感,讓知識能夠被機器理解和運用,實現從感知智能到認知智能的突破。

趨勢二 計算存儲一體化突破AI算力瓶頸

數據存儲單元和計算單元將融合為一體,極大提高計算並行度和能效。計算存儲一體化引發硬件架構方面的革新,將突破AI算力瓶頸。

趨勢三 工業互聯網的超融合

5G、IoT設備、雲計算、邊緣計算的迅速發展將推動工業互聯網的超融合,製造企業將實現設備自動化、搬送自動化和排產自動化,進而實現柔性製造,上下游產業可協同生產。

趨勢四 機器間大規模協作成為可能

物聯網協同感知技術、5G通信技術的發展將實現多個智能體之間的協同。多個智能體協同帶來的群體智能將進一步放大智能系統的價值,機器之間通過合作、競爭共同完成目標任務成為可能。

2020年十大科技趨勢----“人”和“機器”是競爭還是協同


趨勢五 模塊化降低芯片設計門檻

傳統芯片設計模式無法高效應對快速迭代、定製化與碎片化的芯片需求。以RISC-V為代表的開放指令集及其相應的開源SoC芯片設計、高級抽象硬件描述語言和基於IP的模板化芯片設計方法,推動了芯片敏捷設計方法與開源芯片生態的快速發展。

趨勢六 規模化生產級區塊鏈應用將走入大眾

區塊鏈技術的升級將進一步降低企業應用區塊鏈技術的門檻,實現物理世界資產與鏈上資產的錨定,進一步拓展價值互聯網的邊界、實現萬鏈互聯。

趨勢七 量子計算進入攻堅期

2020年,量子計算領域將會經歷投入進一步增大、競爭激化、產業化加速和生態更加豐富的階段。作為兩個最關鍵的技術里程碑,容錯量子計算和演示實用量子優勢將是量子計算實用化的轉折點。

2020年十大科技趨勢----“人”和“機器”是競爭還是協同


趨勢八 新材料推動半導體器件革新

在摩爾定律放緩以及算力和存儲需求爆發的雙重壓力下,以硅為主體的經典晶體管很難維持半導體產業持續發展。新材料將通過全新物理機制實現全新的邏輯、存儲及互聯概念和器件,推動半導體產業的革新。

趨勢九 保護數據隱私的AI技術將加速落地

保證各方數據安全和隱私的同時,聯合使用方實現特定計算,解決數據孤島以及數據共享可信程度低的問題,實現數據的價值。

趨勢十 雲成為IT技術創新的中心

隨著雲技術的深入發展,雲已經遠遠超過IT基礎設施的範疇,猶如神經系統連接著人體的方方面面,雲技術漸漸演變成所有IT技術創新的中心,成為整個數字經濟的基礎設施。

可能是某種巧合,但人類在創造一種更強大的文明時,唯一能模仿的也只有自己。所有的這些技術方向,都是朝著智能化的方向發展。

人工智能不斷地在各個領域取代人類的工作,面對人工智能的各種挑戰,我們舉目四望,感到一片茫然。

從現在開始,人類和機器必須分道揚鑣。人類負責思考和人文,機器負責運算和執行。人類需要把理性和邏輯的事情交給機器,把自己的情操發揮得越來越高尚。

如果人類依然還是按照機器的性質去發展,到最後就會形成“人”和“機器”的競爭。很顯然,如果跟機器比邏輯和運算,人類很快就會敗下陣來。

在未來,人和機器必然是世上兩種性質不同但能力相當的物種。這兩種物種要想並存,就要有差異化。

2020年十大科技趨勢----“人”和“機器”是競爭還是協同


工業時代,人的理性被充分激發,那些邏輯思維能力強的人,總是能成為一個單位裡重要的人,而人的感性被不自覺地收藏,因為它總是成為一種累贅。

而在未來,在機器人高智商的對比下,人類情感的珍貴性開始凸顯。

機器人超越我們的,是運算層面,而人的理解、情感、同情心、共鳴性等軟實力,是機器無法取代的。我們需要激發大腦的這些潛能,才能繼續做地球的統領者。

未來社會的創新和進步將越來越多地來自人的感性思考,而不會來自一行行機械的代碼。這種感性的創新會更加柔軟並富有靈性,也只有這種創新才能讓機器和設備依附於人類。

未來的社會風尚容易被那些具有人文關懷的人去引領,這些人包括藝術家、發明家、設計師、小說家、護理員、諮詢師等,他們將會獲得最大的社會回報,並享受到極大的快樂。我們必須在優秀的高科技能力之外,培養符合高感性和高體會的工作能力。

世界價值創造群體可以分為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19世紀的工業時代,主角是工廠工人;

第二階段,是20世紀的互聯網時代,主角是知識工作者;

第三階段,就是當前開始的智能時代,主角就是創作者。

知識就是力量的時代已經過去了,因為論知識的淵博我們永遠拼不過計算機,而且我們可以隨時打開手機去搜索相關知識。

未來的世界,屬於那些能夠將各種知識點系統化、智慧化,甚至藝術化的人,他們屬於高感性群體——有創造力、同理心,能觀察趨勢, 為各種事物賦予意義。

我們正從一個講求邏輯與計算器效能的信息時代,轉化為一個重視創新、同理心,與整合力的感性時代。未來,我們全都屬於藝術產業。

人們從單純的物質世界獲取滿足的時代已經過去,未來我們必須在精神世界尋找滿足。未來會有越來越多的人掙脫營生桎梏,去追求更深層的生命寄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