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層洗牌、辭任?中海年初迎人事變動

如今卸任公司行政總裁職位,專注董事局主席的顏建國,實際上或許並不如想象中美好。“很多實際的審批權力是下放了,也不需要通過他,這看起來更像明升實降。”一業內人士表示。

原本等著大幹一番的顏建國,似乎在逐漸讓權。

2月7日晚間,中海地產(00688.HK)發佈公告稱,為了提升企業治理水平,顏建國將不再兼任公司行政總裁職位,將專注董事局主席一職。

其中,張智超獲委任為公司執行董事及行政總裁,羅亮獲選為董事局副主席並將繼續擔任公司執行董事、執行副總裁、運營總監兼總建築師職位,莊勇獲委任為公司董事局副主席及非執行董事。

與此同時,中國海外宏洋集團以及中海物業集團也都同時發佈公告表示,顔建國因工作調動原因分別辭任公司董事局主席、授權代表及提名委員會成員以及薪酬委員會成員等職務,僅保留中海宏洋非執行董事身份。

而上述多項人事調動,均於2020年2月21日起生效。

Ⅰ中海地產與中建集團

距離顏建國正式迴歸“中海系”只過去了3年。2017年1月1日,中海宣佈,顏建國再次加盟中海地產任執行董事兼行政總裁。彼時,業內曾稱顏建國的迴歸,是中海地產合併整合中建地產人事紛爭後的妥協。

現年60歲的顏建國,畢業於重慶建築工程學院(現重慶大學),於2000年取得北京大學工商管理碩士學位,擁有約29年建築企業、房地產企業投資及管理經驗。

高層洗牌、辭任?中海年初迎人事變動

事實上,作為老兵的顏建國,最早於1989年加入母公司中國建築集團(601668.SH)

,並被委以重任,三次獲派駐於中海地產工作,分別包括在1990年、2001年以及2017年。

其中,最長的時間是在2001年,顏建國擔任中海地產分公司助理總經理、中海地產董事副總經理兼華北區域總裁等職長達10年之久。

直到2014年,顏建國短暫離職進入龍湖地產,擔任龍湖地產執行董事、高級副總裁等職務。在顏建國離開的期間,“中海系”也處於大範圍動盪期,伴有著劇烈人事紛爭、管理架構改革等諸多問題。

對於中海地產,外界不得不提起當年的那場338億元的世紀重組。2013年,中海地產宣佈與母公司中建集團旗下房地產業務進行整合併入,最終耗時了兩年才正式落幕。

當時,執掌中海地產的是郝建民,其被前任董事會主席孔慶東扶位上任,目的也十分明確,即“阻擊”中國建築系統的人入主中海地產,而中海的命運也一度因為郝建民的接棒發生改變。

特別是在那段時間裡,郝建民對中海內部治理層層劃分,被內部人士描述為做法“獨裁”,同時中海內部的派系鬥爭,也開始愈演愈烈,高管離職潮與業績滯緩,中海錯過了一段發展黃金時期。

一直到郝建民陷入調查風波,後續匆匆離職收場,顏建國從龍湖迴歸“救火”,中海發展才逐漸有所穩勢。

“顏建國時代”

2019年3月22日,中國建築國際發佈人事任命公告宣佈,顏建國委任為公司主席兼非執行董事,迴歸兩年多的顏建國,開始全面主持中海集團工作,而這一舉動也被外界認為,顏建國得到母公司中建的徹底信任,中海將全面進入“顏建國時代”。

事實上,迴歸中海三年的顏建國,確實推動了中海規模的提升。在2016年—2019年,中海地產銷售額從1897.81億元增長至3398.83億元,被外界普遍看好,認為顏建國無意外將會很長時間帶領中海地產。

高層洗牌、辭任?中海年初迎人事變動

這其中,也包括顏建國對於中海的一系列改革,如從龍湖“偷師”的信息化建設、公司整體的架構重組,以及成功打破國企以往的權利分配格局,將公司的運行效率進行變革。

而在拿地規模上,顏建國也下達嚴格底線指標,即“買地貨值要超過當年的銷售額”。對此,為了確保能在2020年實現銷售4000億港元,中海確實在增加土儲上做了明顯準備。

公開數據顯示,自2017年起,中海全年耗資951.16億元,新增總樓面面積1741萬平方米,超過此前兩年在公開市場土地收購的總和;而在2018年,依舊拿下60多宗地塊,涉及資金913.53億元;

據中指院數據透露,2019年中海首次進入拿地金額千億房企陣營,僅次於萬科、碧桂園和保利,排名全國第四。2019年整年,中海在全國獲得53宗地塊,總土地金額達1133.59億元,新增土地面積334.14萬平方米,與同期房企相比增速明顯較快。

看似都朝著順暢的方向進行,此番人事變動無疑使人懷疑,一時卸任多職的顏建國,是被變相削權?還是有退位讓賢之意?

一直以來,國企老幹部打扮的顏建國,在中海內部員工心目中,是非常有魄力有擔當的領導,也是極度工作狂。

“眼裡只有工作,並對細節很看重,要求嚴格,十分務實,一心希望把事做好,迴歸中海也是希望能有一番作為。”一位曾接觸過顏建國的人士表示。

如今,一紙公告之下,顏建國雖表面專注中海董事局主席一職,實際上或許並未樂觀。對此,也有外界猜測,很大一部分原因或是中海地產近年來自身權利逐漸擴大,顏建國與母公司中建集團聯繫或有“懈怠”。

中海集團旗下知名的5個上市平臺,分別為中國海外發展有限公司(00688.HK)、中國建築國際(03311.HK)、中海物業集團有限公司(02669.HK)。

其中,中國海外發展持有中國海外宏洋集團(00081.HK)38.31%的股份,中建國際持有中國建築興業集團(也稱“遠東環球”)(00830.HK)74.06%的股份。

在5個上市公司中,營業收入和利潤最大的為中國海外發展有限公司,即“中海地產”。1979年,中國建築在香港成立中海集團,希望中海集團承接香港、澳門及國外建築工程賺取外匯,自亞洲金融危機之後,中海集團便抓住國內房地產發展機會,逐漸培育出“中海地產”品牌。

新人接棒上任

可以猜測,提攜新人上任,可能只是中海內部調整的開始,估計之後還會有一系列動作。

資料顯示,此次升為中海地產執行董事及行政總裁的張智超,年僅40歲,畢業於東南大學建築工程專業。

高層洗牌、辭任?中海年初迎人事變動

張智超

2001年,張智超以“校招生”身份加入中海全資子公司中海企業發展集團有限公司(地產集團)上海公司。隨之,陸續任職過多個不同業務部門的工作,並先後擔任蘇州、合肥、無錫等多個城市公司副總經理、總經理職位。

2017年5月,張智超出任中海助理總裁及北方區域公司總經理,此前北方區域也是中海較為看好的區域。2019年1月,張智超出任中海副總裁,直至目前成為公司執行董事及行政總裁,張智超已有近20年房地產行業經驗。

此外,被獲選為董事局副主席的羅亮,1999年加入中海,目前除了繼續擔任公司執行董事、執行副總裁、運營總監等職,也是中海集團若干附屬公司的董事,擁有約31年建築師經驗;

而獲任公司董事局副主席及非執行董事的莊勇,於2000年加入中海地產集團,擔任過上海、南京、蘇州等城市公司副總經理、總經理等職;

2015年到2017年期間,莊勇出任中海助理總裁、北方區域公司總經理及公司副總裁,並於2018年10月起兼任華南區域公司總經理,在中海地產的職業軌跡與張智超較為相似。

2019年,中海全年合約銷售額3771.68億港元 同比增長25.21%;2019年1月至12月,中國海外系列公司的累計合約物業銷售約為3771.68億港元,同比增長25.21%。

最新截至2月6日晚間,中海地產發佈2020年1月銷售公告,首次主動以人民幣計算銷售額。根據公告,中國海外系列公司1月份錄得合約物業銷售額約為202.76億元,已售樓面面積約110.31萬平方米,分別按年降低17.9%、11.9%。

文 | 塗夢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