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出過哪些名人?

呆呆牟子


榆林出名將,張獻忠、李自成、李定國、韓世忠等人都是榆林的,但是我最佩服的榆林人還是抗日名將杜聿明。

杜聿明將軍1904年出生於現在的陝西省榆林市米脂縣杜家灣村,黃埔一期學員,早年在討伐軍閥陳炯明的戰鬥中就表現出色,後投身抗日戰場,殺敵眾多,被稱為“抗戰十大名將”。

在黃埔學員東征中,攻打淡水城的戰鬥一度陷入膠著狀態。為了儘快拿下淡水城,部隊組織了敢死隊,杜聿明和陳賡等人毅然報名參加。敢死隊奮不顧身,在東征軍槍炮的掩護下奮力衝鋒,杜聿明和陳賡率先爬過城牆,並打開大門,幫助大部隊順利拿下淡水城。

讓杜聿明將軍名聲大振的是在抗日戰爭中的突出表現。淞滬會戰中,杜聿明將軍擔任裝甲兵團團長,奉命組織裝甲兵團阻擊日軍。1938年,杜聿明升任200師師長,保護湘潭十萬人免於火災,受到當地人民的稱讚。同年底,杜聿明升任機械化新軍的第五軍軍長,並嚴格操練軍隊,並提出“習精、習誠、習勤”的口號,軍隊面貌煥然一新。

1939年12月,日軍佔領防城、北海、欽州等地,並試圖進一步進佔南寧。日軍雖然來勢洶洶,但是孤軍深入,杜聿明果斷抓住戰機,帶領第五軍從正面向崑崙關一帶的日軍進攻。強將手下無弱兵,杜聿明對鄭洞國、戴安瀾、邱清泉安排了作戰任務,沉著冷靜地指揮作戰。經過長達十八天的艱苦戰鬥,第五軍終於取得了崑崙關大捷的勝利,惡貫滿盈的日軍少將旅團長中村爭雄被擊斃,擊斃擊傷日軍上萬人。

1942年,杜聿明又奉命帶領第五軍開赴緬甸戰場,指揮第五軍在緬甸戰場同日軍血戰,在同古諸戰等戰役戰鬥中重創日軍。雖然杜將軍也有敗走野人山的陰影,然而這場敗仗卻與上級的錯誤指揮離不開關係。

杜將軍治軍有方,面對日軍的精銳部隊也敢於進攻,消滅的也多是日軍的精銳部隊,為抗戰做出的貢獻是不可磨滅的,杜將軍是值得尊敬的抗戰將領。

我是冰哥聊史論古今,期待您的關注和點評!


冰哥聊史論古今


陝西榆林,有“小北京”之稱,康熙帝曾賜“兩守孤城,千秋忠勇”之刻碑,有“南塔北臺中古城,六樓騎街天下名”之美譽。從榆林走出來的名人確實不錯,在此我略作介紹吧。

韓世忠(1089至1151),字良臣,南宋名將,英勇善戰,曾擒獲方臘。

李自成(1606至1645),別名李鴻基,李闖,明末農民起義領袖,曾建“大順”國,後被地方民兵殺死。

楊業(?至986),本名重貴,北宋名將。楊家將的領軍人物,戰功顯赫。

安國(?至1520),字良臣,綏德人,明朝正德三年(1508)戊辰科武舉會試第一,升為指揮使。

宇文貴(?至567),字永貴,南北朝時期鮮卑族,北周朝大臣,以作點勇猛聞名,被擢為別將。

楊延昭(958至1814),號楊六郎,曾任崇義使,知定遠軍,改保州緣邊都巡檢使,為楊家將中堅人物。

張獻忠(1606至1647),字秉忠,號敬軒,外號黃虎,定邊縣人,明朝末年農民起義領袖。

西夏太祖李繼遷(963至1004),生於陝西銀川無定河邊,智勇善騎射,西夏太祖,西夏王朝奠基人。

王嘉胤(?至1631),明朝末年早期農民起義領袖。

杜聿明(1904至1981)字光亭,陝西米脂縣人,著名的抗日將領,國民革命軍中將,黃埔系骨幹。

另外還有張志明,曹動之,李文煥,曹三彪,範永福,侯吉國,張生智,李仙峰,吳亞雄,雷亞霆,拓嘉禎,陳文寶,吳志祥,高鵬飛,孫立生等名人。


綺閣書生


著名人物

赫連勃勃

李繼遷

楊繼業

韓世忠

李自成

張獻忠

高拱幹

近現代人物

  • 革命人/早期共產黨人 - 李子洲、杜斌丞、李鼎銘
  • 著名記者 - 張季鸞
  • 政治人物 - 胡啟立、劉瀾濤、高崗、張德生、高克亭、馬文瑞、賈拓夫、王兆相
  • 軍事人物 - 張達志、閆揆要、王兆相、杜聿明
  • 作家 - 柳青、路遙
  • 作曲家 - 李有源,東方紅的作曲者

歷史在記錄


-韓世忠-

字良臣,綏德人,南宋名將

昭勳閣二十四功臣

從軍之前,韓世忠是當地有名的“人物”,從軍之後,雖然立下了許多戰功,但他依然是一個沒有名氣的小軍官,在徵方臘時,韓世忠抓到了方臘,開始有了品級。在多年的征戰過程中,韓世忠慢慢進入了中級武官的行列,和岳飛一起力主抗金。

南宋王朝建立後,韓世忠成為“中興四將”之一,深得領導信任。韓世忠的高光時刻是在黃天蕩一戰,此戰韓世忠與妻子梁紅玉攜手同心,依靠長江天險,擊敗了十萬金兵。

後岳飛蒙冤,遭秦檜陷害,時眾臣噤聲,而韓世忠厲聲質問秦檜何為“莫須有”,眾人私下勸他,他卻再次厲聲:“畏禍苟同,他日有何面目見先帝與地下”。公元1151年,韓世忠鬱郁而死。死後被追封為通義郡王,孝宗時,又追封為蘄王。

楊 業

字重貴,戲名楊繼業,麟州(今神木)人

北宋名將,歷史演義中大名鼎鼎的楊家將,有楊無敵之稱

楊業出身於武將世家,繼承了老爸的事業,成為北漢的一員猛將。五代十國之際,天下亂得一團糟,今天你打我,過兩天我打你,正是“城頭變幻大王旗”。不過呢,楊業所鎮守的代州卻是一片和平景象。當然不是因為契丹人不稀罕來,而是不敢來,因為每次和楊業交鋒總是要吃一番苦頭,索性不來自找沒趣了。

後來楊業歸入宋太宗旗下,在北宋太平興國五年,大戰遼國皇帝遼景宗,以少勝多,打得遼兵落花流水,一戰成名。

雍熙三年的北伐之戰中,楊業在北伐之戰中對抗遼兵,這次潘美和王侁沒有如約配合,楊業不幸被俘,拒不投降,以身殉國。宋太宗非常悲痛,追贈楊業為太尉,還把潘美降職三級,那個嫉賢妒能的監軍王侁,也被流放充軍,算是為楊業報了仇。

楊延昭

原名延郎,楊業第六子,世稱楊六郎

宋朝名將

楊延昭自幼隨父親楊業征戰,雍熙三年北伐,楊業率軍攻應、朔等州,時年二十九歲的延昭為先鋒,戰朔州城下,流矢穿臂,戰鬥愈勇,終於攻下朔州。

後其父死,便擔負起河北延邊的抗遼重任。雍熙北伐之後,延昭在景州(今河北景縣)、保州(今河北安新縣)等地抵禦遼軍侵擾,死後陪葬於永安縣(今河南鞏義宋英宗永厚陵)。在與遼兵作戰中,楊延昭威震邊庭,人們稱楊延昭守衛的遂城為“鐵遂城”。宋真宗稱讚他“治兵護塞有父風”。

楊延昭是北宋抗遼名將楊業的長子(小說中為楊業六子),遼國人認為北斗七星中的第六顆主鎮幽燕北方,是他們的剋星,遼國人就把他看做是天上的六郎星宿(將星)下凡,故稱為楊六郎。

李定國

李定國,字寧宇(或雲字一人,初名如靖)

南明永曆政權抗清名將,陝西榆林人

李定國曾是張獻忠的義子,在十幾歲時就參加了張獻忠的起義軍。曾領兵大敗清兵,迫使漢奸孔有德自殺,後又在衡陽擊敗清兵,陣斬清兵主帥尼堪。

公元1652年(永曆六年,清順治九年)初,李定國在經過充分準備之後,出兵八萬攻湖南。取得桂林、衡陽兩大戰役的勝利,使南明的抗清鬥爭打開了一個新局面。

公元1661年(永曆十五年,順治十八年),清軍吳三桂部十萬大軍進入緬甸,逼緬王交出永曆帝,未果。次年,吳三桂在昆明將永曆帝縊殺,南明至此滅亡。李定國聞訊,悲憤成疾,在西南邊陲堅持抗清鬥爭17年的李定國於公元1662年六月在勐臘(在瀾滄江以西)病逝,時年42歲。

當下雲南人仍然視李定國為滇中的脊樑,晚清革命黨人起義,蔡鍔等仍以李定國為榜樣,章炳麟說:“願吾滇人,毋忘李定國!”

-李自成-

別名李鴻基、李闖,明末農民起義領袖

大明崇禎初年,大明朝開始裁撤驛站,公務員李自成被迫下崗。隨後,迫於生活的壓力,李自成選擇了多種職業謀生,但是並沒有成功。後來,李自成在侄兒李過起兵,開始了一路征戰,最終在西安建國大順,併成功攻破了明帝國的都城。

據陝北民間傳言,李自成本來有四十年國運,但是在進入北京後,他詢問部下最想做什麼?一幫苦哈哈當然是想過年了,於是李自成便下令天天過年,本來四十年的國運,卻只存在了40天。

【功績】破京滅明

【史評】郭沫若:李自成是農民革命史中一位偉大的人物。他從陝北發動革命,以抗糧均田為號召,轉戰十餘年,卒以一0四年三月推翻了明朝的統治。但是,可惜他的戰友們,特別是丞相牛金星,為勝利所陶醉,忽視了關外的大敵,終於為滿洲人所乘,遭受了失敗。

-張獻忠-

字秉忠,外號黃虎,今陝西定邊縣人

明末農民軍領袖,與李自成齊名,大西政權建立者

張獻忠,字秉忠,號敬軒,外號黃虎,今陝西定邊縣人。明朝末年農民軍領袖,與李自成齊名,大西政權的建立者。

張獻忠出身貧苦家庭,從小聰明倔強。跟父做小生意,販賣紅棗。崇禎年間,組織農民軍起義,克鳳陽、焚皇陵、破開縣、陷襄陽,勝戰連連。崇禎十六年,攻克武昌,自稱大西王。帶兵攻入四川,建立大西政權於成都,年號大順。

-赫連勃勃-

(?—425)亦名劉勃勃,字屈孑

十六國時期胡夏國建立者,建統萬城

父劉衛辰,被前秦苻堅任為西單于,統攝河西諸部族,嗣為魏所殺。前秦瓦解後,勃勃從後秦姚興,鎮守朔方。公元407年,擁兵背叛後秦,自立為天王大單于,國號大夏,定都統萬城。

其性殘暴。418年,勃勃乘東晉末年劉裕內亂之機,率軍大破劉義真而奪取長安,在灞上稱帝。公元439年死於帝位,諡武烈,在位19年。

-李元昊-

李繼遷孫,父德明,党項族,銀州米脂寨(米脂縣人)

西夏王朝開國皇帝

精於騎射,嫻於韜略,喜好讀書,多才多藝,是中國歷史上罕見的天才軍事家——他自從24歲率領部隊突襲回鶻國的甘州得手後,一直到死,二十多年間,身經數百戰,幾乎從來沒有敗過。也有卓越的政治才幹、文化,為其奠定了開國之勢。可惜殘暴無德,知書不達禮,被子所弒。

李繼遷孫,父德明。1031年,父德明病逝,元昊繼位,宋朝晉封為檢校太師、定難軍節度使,襲爵西平王。元昊“連娶豪族”,通過婚姻的紐帶和蕃部首領結為一體,歐陽修曾說他:“施恩惠而使人願為之賣命”。

他繼位之後,親自主持製作西夏文字。為了建立個人威信,下令改大漢衣冠,命全國人皆禿髮。1032年廢去宋賜“西平王”封號,自立為帝,改稱“吾祖”(即青天子),年號顯道,改姓嵬名。宋仁宗景佑5年(1038),正式建國號大夏,史稱西夏,自稱始文英武興法建禮仁孝皇帝。地“東盡黃河,西界玉門,南接蕭關,北控大漠”,與宋、遼、金先後形成踦角之勢,開創了將近200年的基業。

元昊在霸業思想的支配下,不屈從於遼、宋,一生不斷同遼宋用兵,經過很多次戰鬥,終於使西夏國鞏固下來。1044年10月,先與遼議和;同年12月又與宋和議。宋朝按照元昊提出的條件,冊封其為夏國主。夏對宋名義上稱臣,而宋每年要向夏賜一定數量的銀、絹、茶等物。1048年1月,元昊在宮中被人行刺而死,在位僅17年。


90后王小帥


榆林,地處陝西北部,往北走是內蒙的沙漠,往東往西都是黃河,往南是富庶的漢中。在歷史上,這塊地方始終都是兵家必爭之地,到了近代,榆林人中走出了一位抗日名將——杜聿明。

榆林有句俗語“綏德的婆姨米脂的漢”,說的就是綏德女子秀氣可人,適合當婆姨,米脂的漢子頂天立地,可以依靠。1904年,杜聿明在米脂出生,父親杜良奎是清末舉人,卻很開放練武功並且成為陝西同盟會會員。杜聿明家在米脂位列八大姓之一,因此有機會在陝北最好的學校榆林中學就讀。

在榆林中學,杜聿明是20級丁班,後來成為陝西紅軍創始人的謝子長則是22級乙班,兩人也算同學。榆林中學的教師中,還有共產黨人魏野疇、李子洲任教。杜聿明身份比較特殊,是校長杜斌承的堂弟。

1924年,20歲的杜聿明放棄了報考北京大學的機會,選擇到廣州的黃埔軍校就讀。同行的還有堂兄杜聿鑫、杜聿昌等11位榆林同鄉。在黃埔軍校,杜聿明認識了關麟徵、董釗、張耀明、馬勵武等陝西同鄉,他們逐漸形成了陝西籍黃埔同學的團體,為後來共同發達奠定了基礎。

在黃埔軍校,杜聿明認真學習步兵、炮兵、工兵等軍事課程,和陳賡將軍皆為摯友。1925年討伐陳炯明的淡水城戰鬥中,杜聿明和陳賡一起爬上城牆,作戰十分勇敢。後來的軍事生涯中,杜聿明遇到了兩位貴人,一個是張治中,一個是徐庭瑤。在張治中的教導第二師,杜聿明一路從連長升到上校團長。後來這個師改編為第四師,師長徐庭瑤,與關麟徵的25師合併為五十二軍軍長。徐庭瑤讓杜聿明擔任了73旅旅長,後來又當了25師副師長。

長征抗戰中,關麟徵帶領杜聿明、張耀明25師官兵死守古北口,多次擊退日軍的衝鋒。戰鬥中,關麟徵受傷,杜聿明代理師長,兩個陝西人,在戰場上打敗了敵人,卻在戰壕裡內鬥起來。

長城抗戰後,關麟徵成功把杜聿明趕走,自己繼承徐庭瑤成了52軍老大。杜聿明卻因禍得福,得到了在陸軍大學深造的機會,老蔣還送他到德國考察機械裝甲軍事戰術。回國後,老蔣組織起一直陸軍裝甲團,杜聿明帶著這個團參加了淞滬會戰。杜聿明的裝甲團在湘潭整訓後,擴編為200師,是中國第一隻機械化部隊。蘇聯 9噸半裝甲車 80 輛,德國製造明斯柴油卡車200 多輛,美造福特大卡車 500 多輛,美製“哈雷”二輪、三輪摩托車 800 多輛,這些昂貴的裝備,都給了杜聿明200師。兵力上看,杜聿明200師的兵力達到2萬多人,手下的邱清泉、廖耀湘、鄭洞國、孫立人後來都成了他的黨羽。

不久後,杜聿明的200師擴編為第五軍,這個番號,和當初張治中在1923年松滬抗戰的番號相同,杜聿明作為張治中的得意門生,也算幸運。杜聿明帶著第五軍,參加了崑崙關戰役。這一戰,杜聿明第五軍全殲了日軍第五師團第21聯隊,旅團長中村正雄當場被擊斃。

不過,杜聿明糊塗的時候,第五軍在緬甸被日軍打散,旗下38師師長孫立人要求西退到印度,杜聿明則堅持從跨越野人山回國。結果,孫立人所部3000人生還,杜聿明帶著數萬軍隊在野人山不斷減員,杜聿明也差點死掉。當孫立人派人去接應杜聿明時,身邊只剩下了十幾個殘兵敗將。

作為老蔣的親信,杜聿明從緬甸戰場回來,立刻在昆明把龍雲搞下臺,又馬不停蹄帶著軍隊到東北與解放軍作戰。在東北,杜聿明麾下的軍隊,既有新一軍新六軍這些印緬戰場上的美械精銳,也有從雲南調來的60軍等雜牌軍。遼瀋戰役後期,杜聿明一直在養病。淮海戰役爆發後,他有被委任為“徐州繳總”副司令,因為徐州繳總的主力邱清泉兵團,是杜聿明第五軍擴編而來,沒有杜聿明,劉峙根本指揮不了邱清泉兵團。

事實上,杜聿明也指揮不了邱清泉,放棄徐州南下過程中,杜聿明不得不順著邱清泉來,另外兩個兵團孫元良兵團和李彌兵團,實際上被邱清泉拖累了。最終,孫元良和李彌逃脫,邱清泉被擊斃,杜聿明則當了俘虜。

非常有趣的是,杜聿明被俘虜後,自稱是軍需官,瞞過了審訊。杜聿明在俘虜營逃也逃不掉,決定自殺,沒行到自殺不成,卻暴露了。被押送監獄時,江淮地區的百姓都想目睹一下這個昔日的抗日英雄,今天的內戰將軍,於是杜聿明被押上敞篷車供老百姓參觀。沒想到,老百姓紛紛咒罵他是與人們為敵的大戰犯,朝著他吐吐沫,丟石頭土塊,幸好解放軍戰士保護,才沒有受傷。

十年的牢獄生涯,讓杜聿明改過自新。1959年特赦後,杜聿明參與了社會主義建設,又與女婿楊振寧博士一道,為促進港澳臺迴歸做出了貢獻。


歷史知事


高景德(1922.02.05 - 1996.12.24),陝西省佳縣人,電機工程專家、教育家,現代電能系統運行和控制的新理論與新技術專家[1],中國科學院院士[2],國際電氣與電子工程師學會的特級會員,清華大學原校長[3][4]。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高景德畢業於國立西北工學院電機系。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56年,被越級授予蘇聯列寧格勒加里寧工學院技術科學博士學位,成為中國第一位在蘇聯獲得博士學位的學者。1956年,回國在清華大學電機系任教,是清華大學唯一的跨電機與電力系統兩個專業的博士生導師。1963年,被選為第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代表。1983年5月至1988年10月,出任清華大學校長[5]。1985年,被載入國外出版的國際名人錄中[6]。1996年,獲得中國第二屆孺子牛金球獎傑出獎。

高景德系統地發展了電機複數分量理論和電機動態過程理論,並參與開闢了電力系統線性與非線性最優控制的研究領域;發展了電力系統控制理論;創造性地研究了串聯電容引起交流電動機自激問題[7]。

中文名

高景德

國籍

中華人民共和國

民族

漢族

出生地

陝西省佳縣

出生日期

1922.02.05(壬戌年)

人物生平

早年求學

民國十一年(1922年)二月五日,高景德出生在陝西省佳縣神泉堡村。

共2張

高景德

民國二十八年(1939年)夏,高景德讀完高中一年級後,決心轉學西安。由於交通不便,他到那裡時,所有的學校都已開學。這時恰好初中教過他數學的老師白書元也到西安,出於對他學習能力的讚賞,為他多方奔走,他終於轉至陝西武功西北農學院附屬高中學習。

民國三十年(1941年)夏,高中畢業後被保送進西北工學院[8]。

民國三十四年(1945年),23歲時畢業於國立西北工學院(現名:西北工業大學)電機系,畢業後他帶著增加實際生產知識和鍛鍊實踐能力的迫切心情,放棄了留校當助教的機會走進了西安西京發電廠任技術員。抗戰勝利了,西北工學院的餘謙六教授到北平後,即電邀他去北平任教。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進入北京大學工學院電機系任助教、講師。

民國三十七年(1948年),加入中國共產黨。

赴蘇留學

1951年,在前蘇聯列寧格勒加里寧工學院電機系攻讀副博士學位。

1956年,以《應用於遠距離輸電系統中的凸極同步電機的研究》的論文,被越級授予蘇聯列寧格勒加里寧工學院技術科


劉江濤LOVE


如果說有哪些文學作品幾乎影響了整整一代甚至幾代中國人,那麼《平凡的世界》一定會是其中的一部。

路遙出生於陝西省榆林市清澗縣,嘔心瀝血創作了長篇小說《平凡的世界》,並於 1991 年一舉獲得當時國內的最高文學獎“茅盾文學獎”。至今為止,這部小說還被翻拍成電影、電視劇,鮮活了一代又一代人對於黃土地農民的認知。

《平凡的世界》的時間線中,這一時期黃土地不僅僅是對黃土高原這一地域化的稱呼,而是代表一種農民生活的狀態,他們往往土生土長在母親河的懷抱裡,植根於對家庭的責任和對鄉土的眷戀,無法完全擺脫黃土地帶給他們貧瘠的生活和限制,但是又極度嚮往改變貧困帶來的傷痕,努力通過自己的雙手,對生存的環境加以改變,心中飽含著對現實生活的不甘和對未來生活的嚮往。

加上新中國對農業進行的社會主義改造帶來的鉅變,這使得這一時期的黃土地農民形象具有很強烈的內心衝突,思想體現出一定的迷茫和彷徨,同時也充滿對未來的期許。

路遙的故事中,常常在平凡的生活中彰顯人性的光輝。他從不避諱提及社會帶給人們生存的苦難,而是更提倡負重前行,在經歷過重重磨難後,仍然不屈不撓的人性是他始終推崇的。


一盤拉條子


1、杜聿明(1904年11月28日-1981年5月7日)

字光亭,漢族。陝西省米脂縣人,著名抗日將領,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黃埔系骨幹將領。出身於黃埔軍校,後在國民革命軍機械化部隊任職,歷任第二百師師長、第五軍軍長,率部參加桂南會戰,取得崑崙關大捷。1949年1月9日在淮海戰役中全軍覆沒,於河南省商丘市永城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所俘。1959年12月4日,獲得特赦釋放。1981年病逝於北京。

2、張獻忠,明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9月18日出生

生於陝西省定邊縣郝灘鄉劉渠村(古稱柳樹澗堡),少時曾讀過書,成人後參軍,曾當過延安府捕快,因事革職,便至延綏鎮從軍。因犯法當斬,主將陳洪範觀其狀貌奇異,為之求情於總兵官王威,重打一百軍棍除名,從此便流落鄉間。明崇禎三年(1630年),張獻忠積極響應王嘉胤的反明號召在米脂起義,自號八大王,一作西營八大王。次年,參加王自用聯軍,為三十六營之一。清順治三年(1646年),局勢越來越緊張。當部隊到達川北西充縣與鹽亭縣交界處鳳凰山坡時,大西國皇帝張獻忠與清朝親王豪格相遇,兩軍激戰之中,張獻忠中箭身亡。

3、李繼遷(963—1004),党項夏州政權統治者,夏國創建人。銀州防禦史李光儼之子。

生於銀州(今陝西榆林南)無定河邊一山寨(今稱李繼遷寨)。智勇善騎射。開寶七年(974),任管內都知蕃落使。太平興國七年(982)六月,族兄李繼捧率族人入宋獻所屬五州地,他拒詔,不從赴闕,與弟繼衝,親信張浦等詐言乳母死出葬,置兵甲於棺,率族眾數十人出奔夏州東北三百里之地斤澤,出其祖拓跋思忠像示族人,號召部族起事。十二月,攻夏州、銀州、宥州等地。雍熙元年(984)九月,地斤澤被知夏州尹憲、都巡檢使曹光實襲破,母、妻被獲,與弟繼衝倖免得脫。遂聚豪族,招蕃眾,兵勢復振。二年二月,以弟繼衝等詐降,誘殺曹光實,襲據銀州,自稱定難軍留後。乘勝攻會州,圍撫寧砦,與宋軍戰,兵敗,棄銀州逃走。三年二月,向契丹稱臣圖援,被封授定難軍節度銀夏綏宥等州觀察處置等使,特進檢校太師都督夏州諸軍,事,並尚宗室女義成公主,淳化元年(990)十二月,受契丹封為夏國王。二年,受繼捧招降,偽稱歸誠,宋太宗授以銀州刺史,賜姓名趙保吉。旋誘繼捧降契丹,並其部眾。繼捧逃走,為宋所執。被宋削所賜姓名。因宋實行鹽禁,處境困窘,內外-。至道二年(996)三月,於浦洛河邀擊宋運往靈州的糧草,繼攻西涼府,圍靈州,宋以五路救援,繼遷恐平夏有失,解圍。三年,覆上表歸宋,宋授夏州刺史、定難軍節度、夏銀綏宥靜等州觀察處置押蕃落等使。旋復抄掠宋邊。鹹平四年(1001),謀西掠吐蕃,北收回鶻,攻靈州不克,屯田於其境。五年三月,攻陷靈州(今寧夏靈武南),以為西平府,遂都於此。盡復綏宥諸州地。六年(1003),東攻麟州不克,復攻西蕃,取西涼府(今甘肅武威),繼攻六穀都朔方節度使潘羅支,為羅支邀集六穀部及者龍族敗於三十九井,中流矢,逃回靈州。景德元年正月二日卒,年四十二。追尊“應運法天神智仁聖至道廣德孝光皇帝”。元昊建國,諡神武,廟號太祖,墓號裕陵。

補充:

榆林市位於中國陝西省的最北部,陝北黃土高原和毛烏素沙地交界處,是黃土高原與內蒙古高原的過渡區。東臨黃河與山西省朔州市、忻州市、呂梁市隔河相望,西連與寧夏吳忠市、甘肅省慶陽市相接,南接本省延安市,北與內蒙古鄂爾多斯市相連,系陝、甘、寧、蒙、晉五省區交界地。


小胖帶你逛寶雞


自古西北多良將,天下勁兵出西北。自漢朝開始,就以六郡兩家子著稱。唐代的關隴軍將都來自西北。榆林更是其中一顆獨秀,在千年來,湧現了諸多不世出的將帥。我們就來盤點一下。

1、韓世忠

在南宋中興諸將中,韓世忠、吳階、劉光世、劉琦、張俊都是西北人,屬於西北五路軍將。

(中興名將韓世忠)

韓世忠是榆林人,在平定方臘之役中嶄露頭角。在黃天蕩大破金兀朮,在苗劉之變中解救宋高宗。為南宋王朝的穩固立下不世之功。

死後贈通義郡王,在宋孝宗時追封蘄王。

(成名之戰黃天蕩)

2、李自成

大順皇帝。明朝末年遼東戰爭爆發,天下徵兵徵餉,西北一帶民不聊生,在崇禎初年,失業的獄卒李自成開始加入起義軍。

(闖王來了不納糧)

十多年裡轉戰陝西、山西、河南、直隸、南直隸、湖廣、四川、甚至番區。縱橫天下,先後通過開封、郟縣會戰殲滅明朝關內主力部隊。在1644年初揮兵東進而亡明,推動了歷史進步。

(李自成北伐)

3、李定國

無邊風光;有限年華。這是對古今忠義第一的大明晉王李定國的真實寫照。

(李定國)

在很小的時候,李定國就加入張獻忠的部隊,因作戰勇猛而被收為義子。在大西建立後,被封為安西王。

在張獻忠陣亡後,率殘部進入雲貴,接受大明封號,保全永曆皇帝。在清軍進入雲南後,率兵依然退到緬甸,堅持抵抗。

4、杜聿明

杜聿明是米脂縣人,黃埔一期生,抗日名將。國民政府裝甲部隊的軍事長官,在抗日戰爭中在崑崙關重創日軍,在緬甸與日軍血戰。在解放戰爭中更是作為救火隊長使用。

總結:

西北多良將,榆林出天下勁兵。千年來,名將輩出,閃耀海內。

參考文獻:

《榆林明人錄》

歡迎關注、點贊、吐槽,我是一枚明粉,給你不一樣的史學評析,期待你的評論,期待你的分享

一枚明粉


我家榆林東方境王家,明末王威、王世欽一門雙太師、一家二十四元戎、犧牲的總兵十三位,舉國還有可比的嗎?傲視群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