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击机,空战中的"刺客",一旦发出攻击,迅速脱离战场

20世纪50年代,随着冷战格局进一步形成,作为北约和华约的领导者,美国和前苏联这两个超级大国开始了旷日持久的军备竞赛。20世纪50年代也是军用核技术走向成熟的时期,在掌握核弹制造技术后,前苏联有了与美国分庭抗礼的实力,两国间的核军备竞赛由此开始,一时间核战争阴云密布。

截击机,空战中的

核武器是一种杀伤性极大的毁灭性武器。二战末期,美军首先打开了"潘多拉魔盒",用B-29轰炸机将两枚原子弹扔到了日本的广岛和长崎,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核武器的威力也第一次直观地呈现在世人面前。应该说,两次核轰炸确实磨灭了日本的抵抗意志,加速了日本的投降,核武器在战争中的作用也引起了各国尤其是前苏联的重视。

截击机,空战中的

很快,前苏联成为了继美国之后第二个拥有核武器的国家,但拥有核武器还不足以保持对对手的核威慑,拥有将核弹扔到对方本土的核投送能力才是关键。在洲际导弹诞生之前,靠空军的远程轰炸机进行空袭投送成为唯一可行的选择。而在防御核打击方面,必须有将敌方轰炸机拒之千里之外的能力,于是,现代意义上的截击机就在这样一种背景下应运而生。

截击机,空战中的

截击机可以算是战斗机的一个分支,但二者在作战任务和作战方式上有着明显的区别。战斗机的任务一般是夺取制空权,因此其中低空机动性能好,空中格斗能力强;而截击机的任务是拦截敌方入侵的轰炸机、侦察机或者巡航导弹等飞行器,保卫重要城镇、战略要地、交通枢纽等不被空袭。截击机作战时通常由地面雷达站或预警机导引至目标区,再用机载雷达截获并跟踪目标,然后对目标实施攻击。简单地说,截击机的作战方式是脱离式的,一般只会发起一次攻击,然后迅速脱离战斗,绝不恋战。如果说战斗机是一名战士,那么截击机则更像是一名刺客。

截击机,空战中的

截击机具有快速反应的特点,不论白天黑夜,在接到报警后,它都能立即起飞,迅速到达指定空域。另外为了更好的发现目标,截击机一般装备有高性能的雷达,同时装备多枚威力巨大的空对空导弹,以便有效击落轰炸机等大型飞机。冷战时期,在打核战争的思想指导下,为了拦截敌方喷气轰炸机,多个国家都研发了专用的截击机,其中又以美苏两国的截击机最具代表性,如F-106、苏-15截击机等。进入20世纪70年代后,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雷达性能大为提高。新型战斗机也能很好地执行截击任务,而且依然保持着出色的制空性能。因此,专用的截击机开始逐步退出历史舞台,20世纪50年代初到60年代末这20年也成为截击机这一独特机的鼎盛时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