殘疾人王昌黃的抗疫故事:黨讓我脫貧,我要報答黨和社會的恩情

【導語】吃水不忘挖井人,脫貧不忘報黨恩。在海南省海口龍橋鎮永東村,有這樣一位肢體四級殘疾人,在黨和政府的幫扶下成功脫貧,面對疫情,他迎難而上,主動報名,日夜奮戰在疫情防控第一線,今天讓我們一起走進王昌黃的故事。

殘疾人王昌黃的抗疫故事:黨讓我脫貧,我要報答黨和社會的恩情

1、脫貧不忘黨恩

“你好,來測一下體溫……36.1度,登記一下”。

“大人36.3度,那個小孩是36.4度”。

這裡是海口市龍橋鎮永東村防疫工作勸返值守點,“疫情防控先鋒隊”的隊員,正在對過往車輛和行人進行檢查,檢測體溫,登記車牌。

在這個由永東村28名黨員組成的先鋒隊裡,有一名特殊的成員——王昌黃。

王昌黃身高只有一米五,是一名肢體四級殘疾人。同時,他是這支隊伍裡唯一一個不是黨員的隊員,疫情爆發後,許多村民都待在家裡閉門不出,而王昌黃卻做了個相反的決定——逆行向前,到抗擊疫情的一線來。

”因為當時疫情比較嚴重,很多村民有恐慌心理,避之不及,但是昌黃聽到這個消息,主動跑到勸返點找到我們,要求加入先鋒隊,要和黨員站在一起,想為群眾做點事情,想在一線考驗自己,當時我聽到消息之後很感動。“海口市龍橋鎮永東村駐村幹部孟楠回憶說。

“我是個殘疾人,之前家庭生活很困難,是黨和政府讓我脫貧致富,現在面臨疫情,我應該積極站出來,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報答黨和社會的恩情”,王昌黃動情地說。

原來,由於他和妻子都是殘疾人,王昌黃之前家庭生活非常艱難,2016年龍橋鎮政府把他納入建檔綠卡貧困戶,在政府幫扶下王昌黃大力發展養雞,去年家庭年收入超過十萬元,成為龍橋甚至海口全市的脫貧致富典型。

殘疾人王昌黃的抗疫故事:黨讓我脫貧,我要報答黨和社會的恩情

2019年4月份,為回報社會,王昌黃向永東村委會黨支部遞交了自己的入黨申請書,成為一名入黨積極分子。

“通過黨和政府的幫助下,我的日子越來越好了,有了這個疫情以後,我必須站出來,貢獻自己的一分力量,回報黨,回報社會。”在疫情爆發的時刻,王昌黃主動請纓,奮戰在一線,上崗以來平均每天檢查二十多輛車,為五十多個村民測量體溫,發放防控知識宣傳頁近百張。

殘疾人王昌黃的抗疫故事:黨讓我脫貧,我要報答黨和社會的恩情

2、艱難的勸返

自加入先鋒隊之後,王昌黃每天從早上8點幹到晚上8點,中間只回去家裡吃飯、就馬上回崗,家裡所有的重擔,都落在了同樣是殘疾人的妻子身上,而她卻對此沒有任何怨言。

“剛開始昌黃告訴我,要去幫助村裡抗疫,我還是有點擔心的,畢竟現在疫情那麼重”,王昌黃的妻子說,“但是昌黃勸我,當初黨和政府幫了我們那邊多,現在我們能出點力氣,我一定不能坐在家裡什麼都不做,聽他這樣說,我打心裡就支持他”。

很多次,由於需要檢查的車輛太多,王昌黃常常耽誤了回家準時吃飯的時間,等到了家,飯菜已經涼了,但他匆匆扒兩口,就又投入到工作當中去。

在值守在勸返點的王昌黃,不僅承擔細緻的檢測工作,還會遭遇誤解和阻力。每當這時,王昌黃也會不厭其煩地耐心勸說。

殘疾人王昌黃的抗疫故事:黨讓我脫貧,我要報答黨和社會的恩情

“大哥,測體溫一下,36.2,體溫正常的。大哥你是從哪裡來,去哪裡的”,正在路口執勤的王昌黃問一位行人。

“過路的”這位行人說。

“你不是本地的,請不要從這裡路過,只有本地的才能通過的,請你理解一下”。

大多數時候,行人都是理解的,但也有個別人有一些情緒。

“我的體溫不是正常的嗎?”這名行人估計趕時間,有點生氣。

王昌黃好言勸說,“大哥,正常是正常,因為你不是本地的,我們有規定,請理解一下”。

勸說了好大一會,這麼行人終於掉頭返回了,而這樣的場景,幾乎每隔幾十分鐘就會上演一次。

站在風中的王昌黃,常常水都沒有時間喝一口,有時候一個上午下午,口乾舌燥,但看著在他的把關下沒有陌生人進村,他心裡感到十分欣慰。

殘疾人王昌黃的抗疫故事:黨讓我脫貧,我要報答黨和社會的恩情

3、越危險越往前

除了勸說,有時候,王昌黃的工作還有意想不到的突發情況,甚至板隨著危險。

“你看他發熱了沒有,那溫度39度”,正在對一輛車內五個人進行測體溫的王昌黃,測到一個孩子的時候,39.2度的溫度,讓他一下子心提到了嗓子眼。

在抗擊疫情的敏感時期,任何人的發燒發熱都是值得高度警惕的事情,聽到王昌黃的喊聲,現場的氛圍一下子緊張了起來。

“車靠邊停一下,其他人員先撤,不要離車太近”,現場負責值守點的海口市龍橋鎮永東村駐村幹部孟楠,立刻拿出了電話,向上反映。

“梁院長,我們在永東的勸返點發現一個情況,有一個小孩,體溫39度2,我們現在考慮先讓他下車通風,再對他進行測量,看體溫能不能降到正常……如果還是這麼高,就要送到衛生院嗎,我們會安排人跟她一起去的,好的。”孟楠回憶當時打電話的場景。

在一邊的王昌黃,主動上前,幫助小孩的媽媽抱著小孩下車通風,並且輕聲安慰緊張的母子二人,“現在下來通風幾分鐘,來來來,不要怕不要怕,有可能是車裡面溫度太高。”

殘疾人王昌黃的抗疫故事:黨讓我脫貧,我要報答黨和社會的恩情

這個孩子體溫這麼高,是在車內悶的?還是真的發燒,在通風幾分鐘後,要對這個孩子再次測體溫,面對這一潛在風險極高的工作,王昌黃自告奮勇,主動承擔了下來。

“小弟弟,再測一下……現在36.7,恢復正常,可以了”,王昌黃松了一口氣。

雖然是虛驚一場,不過他們仍然不能掉以輕心,登記完這群人的詳細住址後,孟楠叮囑他們在家不要外出,並安排工作人員這兩天上門繼續幫助他們測量體溫,直到確保情況正常,穩定。

沒有硝煙,不意味沒有戰鬥;沒有吶喊,不意味著不是英雄。雖然是虛驚一場,但王昌黃的表現,讓在場的同事都看在了眼裡。

“昌黃自從加入我們的先鋒隊以後,不管是不是他的班,他只要有時間,安頓好家裡,就來勸返點,不怕困難,只要有任何的困難,他都往上衝。就像剛才有個小孩,39.2度,遠遠超過安全溫度,昌黃也沒有躲避,工作非常認真負責。”孟楠說。

殘疾人王昌黃的抗疫故事:黨讓我脫貧,我要報答黨和社會的恩情

而回憶起剛才的一幕,王昌黃則表示說,“剛才那個小孩39度2的時候,一開始我有點懵了,說句心裡話,也比較緊張,但為了大家的安全,也是為了工作負責任,我站在這裡,這就是我的工作,無論前面有多危險,我也要往前衝。”

“我站在這個位置,這就是我的工作,無論前面有多危險,我也要往前衝”,在疫情面前,有許多像王昌黃這樣的人,衝鋒在一線,戰鬥在基層,向他們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