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樂大典》被譽為中國文化的巔峰之作,它如今到底在哪收藏?

阿甘森林


《永樂大典》是一部曠世奇書。

明朝自從燕王朱棣登基後,開創了“永樂盛世”,編纂了《永樂大典》,珍藏在南京的文淵閣,永樂遷都後,又移至北京,深藏在故宮內的文樓(即文昭閣)裡。

《永樂大典》總共22937卷,11095冊,3.7億字左右,得一輛大卡車才能拉完。《永樂大典》有兩個版本,一個是永樂時期的正本,一部是嘉靖時期的副本,流行的說法是副本也就是現在流傳的版本。

副本是怎麼來的呢?嘉靖三十六年(1557)四月,皇宮大火,三殿和文、武兩樓等主要建築物全部焚燬,《永樂大典》由於朱厚熜的寶愛,特別督促搶救才倖免於災。四十一年八月,朱厚熜命文淵閣臣徐階、禮部侍郎高拱等召集儒臣照原本謄寫副本一部,隆慶元年(1567)完成。從此《永樂大典》才具有正副兩部,分別珍藏在文淵閣和皇史宬兩處。

明末文淵閣被焚,《永樂大典》正本可能在這時毀於大火。清雍正時,副本由皇史宬移藏於翰林院。

乾隆三十八年,《永樂大典》已散佚兩千餘卷,但仍然從中輯出佚書五百餘種。此後該書又陸續散佚。

咸豐十年(1860)英法聯軍和光緒二十六年(1900)八國聯軍入侵北京,《永樂大典》遭浩劫,部分被燒燬,部分被搶走,餘者寥寥無幾。

現今日本,英國,美國,德國,臺灣等各地博物館都有收藏《永樂大典》殘卷,其中日本收藏的最多。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對該書加以多方蒐集整理。到1959年為止已收集到《永樂大典》原本兩百一十五冊,加上覆制副本等,共得七百三十卷。1960年由中華書局影印出版,共裝訂成兩百二十冊,書前有郭沫若序。1977年臺北世界書局又加印行。後又在國內外徵集到六十三卷。1986年中華書局將已徵集到的現存的《永樂大典》近八百卷,縮印精裝出版。


墨染酒歌


明代文化的一件璀璨瑰寶,亦是多少國人近代記憶裡的痛苦心結,當屬《永樂大典》。

這部中國古代文化史上規模最大的百科全書,自明朝永樂皇帝朱棣詞條登基起,就集傾國之力開工:明初大才子解縉“領軍”,召集各地文士學者兩千一百九十六人,以《洪武正韻》的韻目分列單類,輯錄從經史子集到“農藝”“工技”等門類的圖書八千多種。歷經數年艱苦編纂,終於在永樂六年(1408)冬天,完成了空前成果:全書目錄六十卷,共兩萬兩千八百七十七卷,總字數三點七億。好似一個巨大寶箱,把中國曆代文化牢牢護好。

而以圖書內容說,《永樂大典》更是價值連城,它不僅收錄了從先秦至明末的各類儒家正統典籍,在圖書內容的選擇上,更盡顯廣闊的胸懷。包括數學天文地理醫學甚至戲曲等“雜學”,《永樂大典》也照單全收,從來不作一絲一毫刪改,認認真真謄抄進去。清代學問家紀曉嵐詞條就曾感嘆:就連許多本以為失傳數百年的冷門醫術,竟都能從《永樂大典》裡找到原版——多少瀕臨失散的中華文明成果,全靠這部典籍保存下來。

而且,哪怕拋開《永樂大典》的內容,單看《永樂大典》的圖書外觀,精美的既視感也是撲面而來:全書三點七億個字,每個字都是以端正的楷書,抄寫在印有朱絲欄的上等白宣紙上。每一幅書中的圖畫,也採用精細的白描繪製手法,圖案無比精確。書面更以粗黃布包裹。可以說,這每一卷書本身,都堪稱無比精美的藏品。

這樣精美且包羅萬象的瑰寶,就好似一片浩瀚的海洋,只要翻開書頁,就如同遨遊其中,將中華數千年的文明歷程盡收眼底。《永樂大典》完工一個半世紀後,嘉靖皇帝朱厚熜詞條也在其中“遨遊”得心曠神怡,更因嘉靖三十六年(1557)皇宮火災的驚魂,生怕《永樂大典》被毀的嘉靖帝,也就做出了重錄《永樂大典》的決定。然後又是歷經六年,幾乎是一絲一毫的完整復刻,重錄版《永樂大典》也終於落成。

也正是在重錄版《永樂大典》完成後,原版的《永樂大典》,也就從此下落不明。不過在當時,這事兒除了被當做談資外,也沒怎麼被關注:一個重錄版,就足以讓多少人仰望了。

可是,隨著明清易代,重錄版的《永樂大典》,竟從此開始了漫長的厄運。先是在清代“康乾盛世”時,這被保存在翰林院,理論上應無比完整的《永樂大典》,就已經散失了兩千四百二十二卷。隨著清王朝的越發腐敗,鴉片戰爭爆發前,珍貴的《永樂大典》,更被各級官員夾帶私貨,偷偷帶回家收藏。甚至市面上,都出現了高價售賣的《永樂大典》散卷。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經過各方面努力,前蘇聯日本東德相繼歸還了《永樂大典》散卷,中國國家圖書館收藏的《永樂大典》總數有221冊,加上上海圖書館的收藏,以及世界各國收藏的《永樂大典》散卷,這部曾經三點七億字規模的寶典,如今僅剩三百七十冊,僅有的殘本,浮萍般飄零世界各地。


請問填寫什麼龍飛鳳舞


原書編成後,即藏於南京文淵閣。直至永樂十九年(公元1421年),北京皇宮建成,此書才移藏於北京文樓。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宮內失火,此典經搶救免於焚燬,五年後明世宗朱厚烽恐原本又遭意外,命閣臣儒士109人摹寫副本一部,經五年到隆慶元年(公元1567年)完成。便藏於皇史崴。明朝滅亡之際,正本被焚。副本傳到清乾隆已缺2000餘卷,至光緒二十六年被八國聯軍大部分焚燬。解放後陸續收集到215冊。



天地一沙鷗1975


在我國古代,曾湧現出由一些名臣帶頭編纂的比較官方的百科全書,這些全書在現代都是非常珍貴的文物,這些文物奇書的盛譽不僅在我們國家甚至是在全世界都是非常高的。《永樂大典》就是一部湧現於大明朝時期的百科全書,這部奇書也讓當朝皇帝也就是永樂大帝享譽千古,現在很多歷史學家提及到永樂大帝的功過就會提及這部著作。

永樂大帝朱棣在姚廣孝等人的支持下成功推翻了自己侄子的朝廷,登上帝位後,朱棣大刀闊斧的變革,將當時的大明朝一舉推向了鼎盛時期,不僅任用鄭和下西洋,還任命姚廣孝負責編纂奇書永樂大典,要知道當時朱棣為了編纂永樂大典可是耗費了不少的金錢。

史書記載,當時朱棣平叛之後,在南京都城登基,當時本打算直接將都城遷到紫禁城,不過由於當時不僅需要為編纂永樂大典籌集經費,還需要為鄭和籌集下西洋的錢,為了這兩件事,朱棣延遲了遷都的計劃,可見永樂大典的出現,永樂皇帝朱棣是有極大貢獻的。歷史上很多學者對朱棣的評價功過參半,其中都會提及到編纂永樂大典這一功,並且認為朱棣如果篡位不成功也就沒有這部百科全書的誕生。

那麼這部百科全書為何會擁有如此大的讚譽呢,其實永樂大典相當於記載了所有的事蹟,包括農業經濟等,它的規模也是史無前例的,至少在當時是如此,保存了14世紀以前所有的學術,全部書卷共計3億7千字,如此一部巔峰著作,可以說是宏偉鉅製了,現在很多也湧現出專門研究這部奇書的學家教授。

那麼問題來了,我國從古代明朝到現在,已經經歷了那麼多朝代那麼多的歲月,它還存在於世上嗎,就我個人來猜測,其原版肯定是已經失傳了,至於抄版,據悉,在世界大戰結束後,部分書冊流失全世界,基本主要集中在一些比較強大的資本主義國家,尤其是當時參與了侵華戰爭的法西斯國家。

目前為止,我國國家圖書館藏有161冊,美國國會圖書館藏有40冊,英國一些比較著名的院校和皇家圖書館一共藏有51冊,德國藏有5冊,日本不管是官方還是私人收藏都藏有一部分書卷,在內戰結束後,當局也運走了一部分,所以臺灣國立故宮博物院也藏有一些,一共是62冊。

這部奇書在編纂形成之時一共有11095冊,在永樂朝結束後就有部分失傳,到了清朝乾隆年就只剩下8000不到,據史書記載,在嘉靖年,嘉靖帝駕崩之前曾命人手抄摘錄了一份,到了光緒近代,全書只剩下了800多冊,失傳的書卷到現在被成為世紀之謎,究竟這些小書卷是被帝王當做陪葬品下葬還是私人藏有又或者是被燒燬,至今也沒有科學性的說法,總之,這樣一部歷史魁寶就這樣在歷史演變長河之中逐漸缺失,對於我們國人來說是一大損失,重新收集它也是我們有待努力的。


舊時樓臺月


正本是在八國聯軍侵華的時候被破壞和搶奪,事實上目前我們看到的只是摘抄本,正本已不知下落。有觀點認為,正本已被燒燬,一說燒燬於明末文淵閣,另說毀於嘉慶年間乾清宮失火。


佐手成魔


收藏在國家圖書館。中央10套有節目專門介紹過


郭偉勝


被漢奸們和滿清夷狄的文字獄所燒燬,


謀世123


目前,在全世界範圍內,我們已知和所有能見到的《永樂大典》僅800餘卷,400冊左右。其中,我國保存了223冊,730卷,其他的則散落在日本、英國


馬到船頭直


原甘肅博物館,白鹿書院,嶽鹿書院和北京故宮博物館收藏,現在不知怎麼樣了。


月言11


如果有可能,就看嘉靖皇帝陵裡有沒有可能存在原稿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