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李蘭娟院士提出建議把控明星高額片酬和正確引導新一代年輕人?

四川生活紀實


這個問題,在前段時間也是爭論比較大的。

確實,當今社會,人們生活水平越來越好了,對物質精神追求也越來越高。

尤其是新一代的年輕人,大都是追星族,明星的光環確實很讓人羨慕,這也導致了年輕人盲目過度的追星。

嚴重的影響了學習和工作。

從此偶像劇,各種綜藝娛樂看不停。

再看,明星片酬,確實高的嚇人,至少嚇到了我們這大部分普通老百姓。

普通人辛苦上班好幾年,不吃不喝,也頂不上那些明星拍一部戲的錢。

這也是為什麼越來越多的高考生願意超負荷的參考藝術院校,同樣藝術院校的學費也是很高的,普通家庭很難承擔。

再說,那些國家科研人員及人民教師醫務人員,收入也是一般,可他們對社會的貢獻卻是了不起的。

假如,真的能把明星片酬調控一下,我相信,這對整個社會的影響將是巨大的。





子寒自媒體


在古時,明星被稱為伶,暨表演者。僅此而已……隨著伶由官方走向民間,以伶為生的戲子出現,這些人看別人的笑臉,吹拉彈唱賺此生活之資,生存環境就別提了。但隨著才藝高低分出,伶人內部產生了分化,暨所謂名氣大小,價碼和架式自然不同了,有名氣的有才藝的自然越來越多人看,就有了追星文化。其實,無非是人們生活富足了,閒蛋時間和金錢多了,這種文化便興盛。隨著歷史大潮的起落,不斷產生著高低起落。到了今天,盛世之下的中國,自然而然浮華氣息濃重,病態的追星文化在經紀公司和娛樂幕後推手的操作之下,變成了對明星無上限無下限的美化和醜化,塑造成了神一般的存在,吸引了大量沒有生活閱歷和知識儲備的腦殘年輕人。這樣的病態發展,儼然成為了一種精神邪教。在國家大難之下,做實業和做網商的企業家們成為了大額捐資的主力,而日常被追捧的那些戲子,實在捐助有限。李蘭娟突然間發出這樣看似和自己八杆子打不著的感慨,實在也是看到這些捐助現象背後的原因,有感而發。人家不僅僅是個醫者,人家也是個智者,對社會有責任感的中國公民。追星文化和捧星經濟真的應該歇歇了。都說國士無雙,李蘭娟院士說的沒有任何錯誤。雖然有點跨界抨擊,但絕對是語重心長。


說叔


這不會是李院士說的話,這類話聽聽就行了,不要當真。大眾所看到的娛樂圈明星都是這個行業的頂尖人才,任何一個行業的頂尖人才,待遇和地位都不比他們差,只不過是大眾不知道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