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節——兩首古詩,家國情懷,兩個失意的人

今天是庚子年的上元節,由於疫情的影響,雖然不能扶老攜幼、呼朋引伴外出觀燈賞月,但是獨坐家中,思接千載,亦是困境中的一件樂事。

農曆正月十五,元宵節又稱為“上元節”。正月是農曆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而十五日是一年當中第一個月圓之夜,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

上元節又稱為元夕或燈節,是春節之後的第一個重要節日。

歌詠上元節的古詩很多,這裡分享兩首。

感覺最有名的,應當是北宋文壇領袖歐陽修的《生查子·元夕》,全詩如下: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溼春衫袖。

這首詞通俗易懂,意境清新,意象優美。但細細品讀後,留於唇齒間的,更多是淡淡的失意與憂傷。

本詞與唐朝詩人崔護的詩句“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只今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有著驚人的一致。

只是崔護的抒情更顯委婉,以景語作結,此時無聲勝有聲。

而歐陽修的詞,最後以“淚溼”一詞,更直白、真切地抒發了舊日戀情破滅後的失落感與孤獨感。

我們彷彿看到一個失意的書生,孤獨地行走在熟悉的地方,眼前皆是別人的幸福。

元宵節——兩首古詩,家國情懷,兩個失意的人

另一名篇,當屬宋代愛國詞人辛棄疾《青玉案·元夕》,稼軒以寫壯詞聞名,這首婉約詞亦是獨有一種氣勢。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裡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

這首詞大約作於南宋淳熙元年(公元1174年),其時,強敵壓境,偏安一隅,而南宋統治階級卻沉於歌舞,暖風醉人,辛棄疾空有報國這志,卻恨無路請纓。

下片不慕榮華、甘守寂寞的美人形象,其實便是寄託著作者理想人格的化身。

兩個失意的人,隔著時空,在上元之夜猝然相遇了。

元宵節——兩首古詩,家國情懷,兩個失意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