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什麼才能使農民致富有出息?該怎麼做?

木子智慧樹


我是農民七零後。對此深有感覺,一方面農民負擔挺重的拿孩子讀書來說吧。什麼書本費軍訓費網課費伙食費反正七七八八的一年下來,也要花不少錢。還有醫療保險吧,剛開始交時挺好的也不怎麼花錢。現在倒好了,我家六口人都交三仟多了。我真不想交,老婆不同意,咬咬牙又交了。所以說要認農民至富有幸福感,首先要減負。還要給農民想出路,搞特色產業。讓我們農民搞養殖,提供技術方面,金錢方面全力支持。能讓每個農民在家就能感覺,有奔頭,有出路。這才是農民心裡最大願望。



鄉下集市獵人


我是80後種地人,年紀輕輕,一晃跟著父母種地好幾年了。

其實,種地很辛苦,特別我們山區,地裡沒有車路,全靠背,那就更辛苦了,到收穫的季節,揹簍是天天不離肩膀。

開始,也是很不情願的,感覺前路很渺茫,就這樣一輩子種地當村姑麼?不管怎樣,不能在家閒著,有力沒力,也得到地裡幹農活。好手好腳的,有什麼資格當寄生蟲。

我愛拍照,愛寫作。每次去地裡,只要有一丁點兒空,就會拿出手機拍。所以就是白天種地,晚上有啥想寫的就寫。

愛寫作很多年了,一直寫著,習慣了,和堅持無關。然而,我是個只寫不看書的人,光輸出不輸入怎麼行?道理知道一大堆,想和做於我而言,必定是兩碼事。

我清楚自己的寫作水平幾斤幾兩,也沒想著在寫作方面有什麼大的造詣,我壓根夠不著。所以從來就沒在寫作方面學習以求提高。但是,心底,還是期待哪一天自己會寫出個名堂。

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幾年了,除了慢慢在網上賣水果,部分可以自產自銷外,就沒有了別的進展。不管你進步有多慢,時間該走還得走。

這麼大人了,再不找到目標奮鬥,就真的孫女穿奶奶的鞋老樣子,一輩子窩著,臉朝黃土背朝天了。

到時候,孩子出息還好,如果一般般,僅僅一個普通打工者或者上班族。偶爾回老家,幫我們種地,搞上幾天,腰痠背痛,然後和我們相擁而泣。

兒 : 爸媽,都是我沒用,沒能讓你們過上好日子,老了還靠種地維持生活,年輕苦了,老了還不能享福。

我們 : 兒呀,是我們沒能耐,沒在物質精神上幫到你,給你找個好工作。回來還要跟著我們受苦。

然後,孩子收拾東西上班去了,我們繼續自己的種地生活。到底誰沒用呢?父母還是兒女?

我覺得,都最好不要指望誰,自己做好自己最大的努力,都會達到相對較好的一面,然後彼此互相扶持,這樣才是一個家庭和諧的正確方式,才會有一個不錯的未來。

父母給孩子再多,他自己不努力都是白搭,孩子再好,也不能啥都給父母安排妥妥當當,他還有自己的妻兒要養活。你這個大家庭重要,他那個三口之家也重要,人家怎麼可能一天到晚圍著你這個老人,三口之家還要吃要喝要消費。

所以說,最好的方式,就是孩子現在好好學習,我們想一些自己的生存之道。爭取在他學業有成時能夠幫助到他。

不然,到時候他努力了,考上好大學,錢,你拿不出多少,精神方面,成天和土地打交道,更是肚裡沒貨,那就尷尬了。要知道,孩子個人努力重要,我們做父母的,能夠稍微推一把,也是關鍵。我們做不了他背後的巨人,但至少可以讓他站在有那麼一點兒能力的父母的肩膀上。

孩子天天學習,努力著呢。我要怎麼做,才會不落伍。地肯定是不能丟,那就邊種地邊學習寫作吧。十幾年了,第一次報了寫作班,那個認真勁,記不起讀書時候了,不知道是否可以和那會兒媲美?

課程比較緊,搞不好落下了,還沒補,下一課又來了。突然就明白了,業餘學習不能放在業餘時間。

像我這類種地人,網上報課,就屬於業餘學習了。業餘時間,就是晚上做飯洗碗洗澡寫作該睡覺的時間,因為白天要種地,自己的小打小鬧寫作不能斷呀。這樣,搞不好學習任務還沒完成,人就已經睡著了。

第一課,你不搞醒乎,第二課來了,有時候就接不上邊了,再到第三課,更是一塌糊塗了。最後正式規定,晚8點準時聽課,爭取不掉課。

慢慢的,在學習社群裡,我也能夠順利的解答同學們的問題了。我們就是這樣互相幫助,老師可以省心很多。

課程期間,還參加了徵文活動,勤奮莫過於我了。白天在地裡邊幹農活邊聽語音課,晚上累了,一躺床上就會睡著,太多的腹稿等著變成文字。事實上,我沒有打腹稿的習慣,但有時候,文章真的會一篇接一篇來。

這篇裡一個很微小的觀點或者一句話,又可以展開形成下一篇文字,真的就達到這種地步,很瘋狂的。

沒辦法,就坐在床頭寫,一個晚上寫上兩三篇,我趕時間呀,第二天很早起床繼續幹農活。接連一段時間吧,參加徵文堅持的人越來越少,我是越來越帶勁,感覺總也寫不完。不過,慢慢覺得脖子有些疼痛,我知道,已經傷害到自己的身體。但是,我想堅持到最後,再稍微休息。

一段時間下來,自己感覺有點進步。但和人家的文章比起來,我的頂多稱為作文。後來發生了一些寫作方面的事,讓我一下回到幾個月前,我是徹底清醒了,回到了沒報課之前,寫作僅僅是業餘愛好那會兒。

經歷了很多事,我的思路變得前所未有的清晰,我不必要學什麼寫作,我是種地的,就寫最熟悉的,寫田園,寫鄉土,好好寫,認真寫,不需要什麼華麗的辭藻,能夠準確無誤的表達原汁原味的情就好。

一個種地人,更明白,你不可能整天抱著手機寫,不種地,你要吃要喝要生活。再怎麼樣,最終還是要變現的。

這個現怎麼變?稿費?

當然不是,我這個三腳貓的寫作功夫怎麼可能和稿費沾上邊。成年人了,就不要做這些白日夢了。

變現,即是賣貨。

賣什麼貨,就賣自己地裡種的,我自己種的才是最熟悉的,種什麼寫什麼,把這份情傳遞下去,讓看到的人,不管喜歡也好,支持也好,總之就是通過我的文字為我所種的買單了。我種的賣出去了,感謝文字的力量。

這樣,通過文字賣貨,就是找到自己的人生道路?當然不全是,一個人要想生活過得去,物質精神兩方面缺一不可,文字,頂多到時候給孩子精神方面的鼓舞。然而,他需要做什麼事時,最直接的還是錢。

錢從哪裡來?我一個種地的,可以賣自己種的,自己種的沒成熟時,我也可以賣別人種的呀。前提必須是產品靠譜人靠譜。

這樣不僅填補了空白,最重要的是互相支持,會走的更快,路走著走著就寬了,結識的人越來越多,思維越來越開闊,見識越來越廣泛,搞個什麼民宿、家庭農場或者什麼對農村孩子有益的事,也算沒有白折騰。

對孩子的言傳身教,真不是鬧著玩的。當你在不斷努力一點一滴進步時,從你的口中孩子可以感受到,從現實孩子可以看到,潛移默化的,孩子必定行動起來。

最好的教育,莫過於在各自的崗位上,各自努力吧。

真的,一個種地人,趁年輕,不要把種地到老看做終點,那真不是一個年輕人的終極人生。那是祖輩父輩沒辦法改變的事,他們那個年代,除了種地就不能生活。

我們感謝這個好時代,感謝互聯網,應該開闢不一樣的人生。給自己的晚年一個交代,給兒女一個榜樣。

曾經看過一篇文章《“望子成龍”不如“望己成龍”》,總之,龍也好,鳳也罷,不管在哪裡,不管做什麼,都不應該提早步入終點。











秭歸橙子格格


大家好,我認為在農村還是可以大有作為的。有幾種生意可以做。第一,養豬,我有幾個朋友是養豬的。他們已經餵了十幾年了,掌握了豬價運行的規律。在城裡買了兩套房子,轎車,在家裡看著一般,出去也是十分風光。去年下半年至今。生豬賣出三四十元每公斤的高價。又有幾十萬到手了。讓人羨慕,嫉妒呀。那沒法兒。咱沒喂呀。哎,這豬🐷真成了農民印鈔機[贊][呲牙]。第二,種石榴。我親戚種了3畝石榴,每年總能賣個三萬五萬。不過挺忙的。除草,打藥,剪枝,施肥,掐狂花,澆水。哪一項都不能少。不過勞動也很快樂,呼吸著新鮮的空氣,聽著音樂🎵,也不感覺累。這裡的石榴主題公園已經在全國出門了,到了十一假期,正趕上石榴採摘,碩大的果子,一個足有一斤多,賣15塊一斤,真是賺錢。那些買石榴的也闊氣,搬一箱就走。真是喜死人[耶][贊]。第三,養牛🐮。有幾戶養牛的,真厲害,各家都養了十幾頭。有個光棍【老婆去世了,沒再娶。】餵了40幾頭肉牛,現在出去開著小轎車,還顧了一個人給他幹活,真是厲害。前幾年養奶奶的也賺發了。一二百萬賺手裡了,現在還在加油幹。總之,只要敢幹,勤奮,不怕挫折,勇往直前。在農村也是可以大有作為的。朋友們,努力吧,希望能幫到你[害羞]





海底的魚鷹


大家好!我是楊子,很高興來回答這個問題,

我出生在農村是一個的農村娃,我認為農民靠種莊稼是不會致富的,隨著社會的發展越來越好,國家扶持的就是三農,在農村要想致富既要從農業發展,種一些藥材,果樹,建大棚種蔬菜,還有建養殖棚,養牛,養豬,雞鴨等這些總比種莊稼好,像現在網絡科技發展越來越好,電商平臺這麼多,可以在網上找銷路,幹好了一定能脫貧致富!




隴東楊子


這個問題是比較難回答的。我本人就是由農村走出去經商的,掙到錢以後還是對那種田園生活很有情懷,就投資了一個小農場,但是要想在土裡刨金子真的是痴人說夢。以我經營七年的農場經驗來說一下吧:

第一,種植經濟類作物要掌握行情和種植技術,否則絕對掙不到錢。

第二要在種植的基礎上搞一些農耕文化教育,吸引城市的幼兒園學校的團隊活動,增加收益。

第三,要爭取政府補貼(這對於不善言辭的我來說有點困難)。

單純的小農經濟很難掙到錢,謹言於此。





農場主青荷十三


首先來說很樂意回答你的問題。作為農民的我們沒有太多的知識和文化 想要富必須踏實肯幹。敢想敢做,如果連這點都沒有,想要富裕 很難。作為現代化農民必須要有一技之長,你可以做別人都不太願意做的,比如說年輕人很少做木工。我來說一下我的個人 經歷吧。我21歲出去做木工,給別人在廠裡做學徒。做了三年的板式傢俱出來 在全友家居做了三年多,安裝工 直接去應聘的時候就應聘的師傅。現在我自己。花錢買了一個小貨車,然後就是給別人一條龍服務。送貨安裝搬樓什麼都幹,我感覺年輕人只要肯努力。就會有富裕的一天。希望我的回答能幫到你,謝謝!


我的一年四季


很多農民嫌在家鄉種地收入太低,就到城市務工。其實在我個人來看,如果在農村有資源的話,在農村還是可以有所作為的,也就是題主說的農民致富,有出息。這些資源包括土地、漁業、林木、果樹等,都是發家致富的資源。我就紮根在農村,努力成為有出息的農民。以下是我和讀大學 學管理學的兒子多日商討總結的分享,純原創,希望大家仔細閱讀,去體會,必定能幫到大家。

想要致富有出息就要改變傳統思想

1.我個人認為,現在農民的生產工具不僅僅是鋤頭,沒日沒夜的苦幹。在現在網絡發達的社會,可以充分利用網絡資源和網絡技術去把傳統的勞動力轉化成收入,提高農民的勞動價值。


簡單舉例,我們村子產的黃小米特別好,但是很難銷售到外地,導致銷售的價格就十分低,農民沒有多少收入,如果通過互聯網,自媒體,直播、網店等搞好宣傳,就會很多人下單,輕輕鬆鬆就能把自家的農產品銷售出去。而且賣出的價格比直接賣給糧食販子會高很多,收入增加不少。這樣就解決了好貨走不出大山的困境,也能增加收入。


2.改變傳統的農人思維,農民不止可以通過賣糧食去增加收入。有條件的農戶可以依託當地的旅遊資源開發觀光體驗農業,這樣的農業是重視在旅遊,收成無所謂,關鍵在於遊客看好,玩好,體驗好。

具有敏銳的市場觀察力

市場觀察力對於搞養殖的農戶來說尤為重要,主要分為以下兩個方面來說


1.緊跟政府號召,向優惠政策貼近。政府其實每年會給養殖戶很多補貼,有的是補貼養殖設施的建設,有的是按養殖數量直接補貼錢。比如今年豬肉價格高,政府為鼓勵農戶養殖,出來了政策去補貼養殖設施的建設,這樣大大降低了養殖戶的養殖成本。具體情況需要到當地諮詢。


2.根據現在市場去預測未來市場。簡單舉例,現在豬肉價格貴,必定會導致許多人去養豬,等下一批豬出欄,供給的肉量增加,供大於求的情況出現必定會導致降價,使得養殖收益沒有預期的高,一般在價格低的時候去養殖比較好。這需要養殖戶去積累當地價格變化規律。


3.現在從大趨勢來看,小規模養殖越來越不受歡迎,之後的養殖必定趨向於大規模養殖。主要依據是,第一,政府鼓勵大規模養殖,小規模養殖相對大規模養殖來說會造成較大的汙染,大家也感覺到了,現在環保越來越被重視,不僅工業要求環保,養殖業也會要求環保。第二,規模養殖可以降低成本,成本低了,可以幫助養殖戶帶來更好的收益,這就是規模經濟。所以在確定養殖規模時,有條件的養殖戶要逐漸擴大養殖規模。

總結:我們已經跨進新時代,農民也要做新農人。學習互聯網技術和養殖種植的知識,科學種植、養殖,互聯網技術幫助宣傳和銷售。以上是我的分享,歡迎大家點贊轉發和評論,拜託大家了。


北方王姨


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物價上漲,糧價低迷,是大家不爭的事實。農民收入低下,省吃儉用,卻也要過著與城市差不多的消費。農村教育資源緊缺、醫療條件落後,造成農村人才資源流失。讓大家對農村、農業、農民的未來憂心仲仲。如何讓八、九億農民致富奔小康己成為社會各界共同關注的話題。以下是我的一點愚見,不足之處還忘見諒。

一 要從自身做起。具體如下:

① 提高思想認識,制定切實可行的目標。要有上進心,積極進取,努力奮進。切不可朝三暮四,晚上想想千條路,早上起來走原路。

② 即刻實施,馬上行動。行動是第一生產力。實施過程中困難肯定會有的,但我們要記住困難是暫時的,有困難我們要上,沒有困難製造困難更要上。如若萬事俱備,要我何用!

③ 善於總結,勤於學習。經常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多向別人請教學習,學習成功的經驗、方法,這樣可以避免少走彎路,提高做事效率。

④ 目光長遠,要走出自我的小世界,融入社會的大世界,這樣才能發現更多的機遇,適時調整生產方向,適應社會發展。

二 各政府基層單位要適時引導,給予幫助與支持。可以從以下著手:

給予財力上的幫助。如:免息帶款、抵押貨款、聯保貸款。加大對農業的扶持力度。

② 給予技術、信息上的幫助。如:定期舉辦各類培訓班、舉行農產品交流會等。

③ 招商引資,實行農產品就地初加工、深加工。既可解決農村富餘勞動力,增加農民收入,又可以提升農產品附加值,還可以為地方增加稅收,一舉多得。

④ 打造地方品牌,形成當地特色。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精。統一管理,統一標準,不斷提高農產品質量。

三 合理利用社會資源,加以宣傳。提高名優農特產品的知名度。拖寬銷售渠道,確保產的出,賣得掉。

相信在各級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社會各界的共同關懷下,大家的共同努力下,我們的農村、農民、農業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農民也將早日致富。最後祝願我們早日建成具有社會主義特色的新時代!


小馮8043


人活著更重要的是社會地位,沒出息的人只能用錢來衡量了,有出息的人,一句話,一條建議,就能價值千金,就能改變社會。農村人努力學習,緊跟形勢,自發的做帶頭人,得到社會認可,就成了真正的領導人物。那些自報自棄,隨波逐流,整天狗扯羊皮,吃喝嫖賭的人,有點錢臭嘚瑟,攀比,顯擺的,太俗太噁心人,難怪都耍光棍,連個伴都找不著。


chaoqian2019


怎樣才能讓農民走出靠打工緻富的困境,身為農民工的我,說農民靠打工能致富,其實農民打工多也是養家餬口,真正能致富的有多少,但確實比農民在土地上的收入多了很多,以現在的打工收入來說,打工十幾天就是一畝地的收入,你說讓農民怎麼能夠在土地上土裡刨食,怎麼才能讓農民踏下心來在土地上養活自己。

現在社會只有你想不到,沒有做不到,只要你敢想,一切皆有可能,做為打工一族的我,是這樣想的,現在農業機械化成度已經很高了,只要有足夠多的土地,三口之家種上百十畝地或者更多土地是不成問題的,可現實社會,是沒有那麼多土地,讓不管是八億農民也好,還是九億農民也罷去種糧都不現實。

中國18億畝土地紅線早就劃那了,經歷這麼多年的城市建設,基礎設施建設,誰還能保證有那麼多土地,就算是有那麼多土地,18億土地,八九億農民,這麼多農民人均才有多少大家一目瞭然,三口之家來算,才六七畝地,六七畝地如果種糧,毛收入也就五六千吧,也就是城裡人一個月的工資,如果是種糧,這就是農民的全部收入了。

從人口結構上說,中國這麼多農民身份的農民,就不可能讓農民在現有的土地上發家致富,只有轉移農業人口數量,把更多的農民從農業中解放出來,讓餘下的農民有大量的土地去耕種,讓一小部分想種地的有知識,有見解的農民真正的去種糧,這樣農民才能真的才能在土地上致富。

從土地數量上說,十多億畝,專業種糧養活14億人口,在糧食自給自足上說應該不會太難,一畝畝產六七百斤都很正常,大家粗略一算就知道了,三口之家或者四口之家,要有人均五六萬的收入,人均就要有百十來畝地,想想18億畝土地能養多少真正的農民就知道了。最後我想說的是,要想讓農民不靠打工緻富,就要讓極少的農民種糧,集約化,機械化操作,來滿足大多其他產業的人員糧食需求,讓現實社會中更多的農民身份的農民,從農業中走出來,讓這部分農民華麗轉身,從事其他產業,發掘農村人口的紅利,種糧的能安居樂業,轉移其他行業的能安心工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