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大爆炸:从天灾分析明帝国京都地区的救灾机制

导读:

万历年间以来,朝廷日益腐败,明朝的内政如同温水煮青蛙一样,在舒适中衰亡,张居正曾经试图挽救这个旧国家,但奈何势单力薄,很快便败给了人心。帝统传到天启皇帝这一代的时候,已经是回天乏力了,所谓帝王之行不端,则天象必有灾事以降。在天启皇帝登基继位的第六年便发生了一次于当世和后世都无解的天灾。

天启大爆炸的起源和事发经过


天启大爆炸:从天灾分析明帝国京都地区的救灾机制


天启皇帝是一个特殊的皇帝,他靠着宦官建立起了自己的威信。当时的文人皆以为耻,认为皇帝要重用的不是这群宦官,而是他们这些诵读诗书的传道之人。

中国从汉朝开始就已经建立起来天人感应的思维定势,董仲舒知道自己为汉武帝加强皇权的做法必定会在将来某一天失控,而天人感应将成为唯一制约皇权的措施。这种思想传承成为了明朝文人针对天启的一个中要理论来源,也是后面这些文人破坏皇帝救灾的一个伏笔

从天启四年到天启五年,中原大地连续两年发生了干旱,且一点缓解的样势都没有,当时明朝征服具有专门观察气候灾祸的动物,其中有一物品叫鬼车鸟,时京城置观象台于四方高地,以测天侯也。

天启大爆炸:从天灾分析明帝国京都地区的救灾机制


当时的鬼车鸟停留在四方气候台上,哀叫不已,引起了当地居民的注意,群众对于这些现象的认知十分有限,大家都十分恐慌,这也是十分正常的。但是朝廷之中的气象观察人员却失于监视,从中可以看出明朝这些机构不再起到设立之初的目的了,而是处于一种半瘫痪状态。

灾祸的发生总是有迹可寻,灾变的前十四天,北京一带气温突然下降,出现了低温天气。农民种植的农作物纷纷被霜雪冻死。要知道当时可是五月,本该是夏日如火,却出现了秋冬之际的现象。

一切都指示了一个道理:事出无常必有妖,这里的妖是违反常理事情发生的意思。到灾变前八天的时候,京城地区的人们都见到了一个怪异的天象,紫禁城天空的东北方的云朵翻腾似海,变幻莫测,颜色由绚白变成了红紫,似乎预言了后面大爆炸之色。

天启大爆炸:从天灾分析明帝国京都地区的救灾机制


到灾变前五天的时候,济南知府为了缓解灾情前去城隍庙上香祈祷,从这里可以看出明朝地方行政官员的敷衍,出现灾情不积极救灾,反而去求神拜鬼,正是应了贾谊那句话,不问苍生问鬼神,国家之祸也,而这个知府也恰好在上香的过程之中突然眩晕而倒。他的随从人员准备去扶也随之晕倒,看似神乎其神,其实也不排除是一些有心人的刻意安排,越是在关键时刻,越是有一些有心人搅动风云。

灾变前的第三天,京城东北方的天空再次出现赤红色的云气,如同沸水翻动,水气交杂。灾变前二天的时候,紫禁城上空布满黑色云气,后世有历史学家将此作为火药引发爆炸的原因之一,以黑火药应黑色云气之说。在当时灾变前四小时的时候,火神庙之中出现了三重音乐之声,粗细各不同。就在火神庙骚动不安的时候,北京城东城出现惊天巨响,天启大爆炸开始了。

天启大爆炸的影响和晚明政府的抢救措施


天启大爆炸:从天灾分析明帝国京都地区的救灾机制


当爆炸发生的时候,整个京城地区的人无一幸免,或死或伤。方圆二十三里夷为平地。共造成了二万多人死伤,当时天启皇帝的长子也死在了这次的灾难之中,幸好也是天启皇帝跑得快,才躲过一劫,当即便开展了对灾害的抢救运动,这次抢救是从多方面开展的,分为文人部门和实干部门,还有祈祷之人。

祈祷之事,从夏商周三代以来就一直存在。在上古时代更是巫医不分。后来随着中国人认知能力的发展,巫者与医者开始分离,那个时代还是春秋,到明朝的时候已经是相当完善。

明朝对于这些祈祷之事都是交给天文司管理的,天文司之人不仅负责观察天象,为朝廷更新历法,以确保农耕能够更上行星的运转。在这次灾害发生以后,天文司中的巫者举行了祷告仪式,在长安街之中行巫戏,选取108人以象征开展舞曲,以求沟通天地,达到止平灾祸的目的。

天启大爆炸:从天灾分析明帝国京都地区的救灾机制


而文人部门则是采用的传统天人感应说法来规劝天启皇帝,他们一致认为一定是天子和众大臣德行有失,所以上天降灾祸以示警示,如果灾难发生在远处,对于皇帝根本没有影响,但是就这样近距离的发生在紫禁城之中,天启皇帝重视起来了,

他颁布罪己诏说朕自继位以来,颇失不法。还下令罢免了当时的内阁大学士以求平灾。

天启大爆炸:从天灾分析明帝国京都地区的救灾机制


真正的实干部门是京城的工部和户部,外加一些民间的医者和太医院治病的郎中。工部本来的职责就是负责天下工程营造,这一次离奇的爆炸使得京城地区的房屋受到毁灭性的打击,当时工部侍郎带领京中工匠立即开展修复工作,遵照皇帝旨意,一切依原意平复。

当时就从天下各地调集木材,石粉等原料。依京杭大运河为漕道转运了天下材料,并调集四方州郡人士中的木匠,石匠及其学徒。当时京城地区就是一片热闹的开工场面。许多简易的木屋和避难场所在京城如同春笋一样涌出,这里的效率还是十分高效的。

天启大爆炸:从天灾分析明帝国京都地区的救灾机制


而当时的户部则是负责统计天下人口的,紫禁城这一次的大爆炸死亡人口高达数万。在中国古代农业社会的现状下,人口和土地是天下之重。户部侍郎立即派遣户部吏员统计损失人口,当时挨家挨户的搜索,并从废墟之中挖掘被埋的百姓,当时的状况是京师之地,一片瓦粒。

许多人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伤害,有的被炸伤,有的被硬物砸伤。有的没埋如丘墟之中,无法呼吸洁净空气而死,有的则是在大灾之后创伤而死户部在统计完成之后得出的结论是二十年之内不得盛世。

天启大爆炸:从天灾分析明帝国京都地区的救灾机制


当皇城中的军队将受灾百姓陆续救援之后面临的是地方治安的威胁,越是混乱的时候,越是考验一个国家的能力,当时的天启皇帝下令开启京城地区的宵禁模式。禁止一切人士在晚上无端出没,要知道这个时候,流氓地痞最容易冒头。需要禁军维持治安,不然明的统治就崩溃了。而当时的医者则对受伤的人士进行救援和治疗,从朝廷药库免费下拨药物,时百姓为之欢腾。

总结:

明朝廷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人王朝,他总结了前代遗留下来的救灾机制,在那个混乱的时代,调集天下人力物力,迅速的把明帝国从京师恐慌之中引带出来,确保了天启皇帝的统治,各种部门分工合作,同心协力的渡过了这次天灾,使得女真人入关寇京师的计划化为泡影。成为了有明以后历代治灾之先驱,真时代之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