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作,讓學生綻放生命之花

從興趣入手 引導學生願寫

葉聖陶說:“寫作的根源是發表的慾望,正如說話一樣,胸中有所積蓄,不吐不快。”可見,作文教學中,激發學生的寫作興趣,使其願意寫作是寫好作文的關鍵。作文一定要有感而發,不能無病呻吟,這就要求學生寫出真情實感。教師可以創設一定的情境,如開展班隊活動、小實驗、實物演示、現場表演等遊戲活動,把學生帶入特定情境中,使其通過親身體驗、仔細觀察,在歡樂的氛圍中動手、動口、操作、思考,再寫出切身體會,在實踐中感受到寫作的樂趣。

借生活之平臺 指導學生會寫

習作來源於生活,生活本是最好的習作素材。我校是一所鄉村學校,為培養學生的寫作習慣和能力,我在“農”字上大做文章。

寫農村風光。農村風光是美麗可愛的。玉米、油菜、小麥各具風韻,它們的形狀、色彩、生長過程又各有不同。隨著農時變化,農村有一幅幅美麗的畫卷:鬧春圖、插秧圖、豐收圖……不同的組合、不同的時節,又具有獨特的畫面。學生從感知美到表達美的過程,也是內心情感起伏變化的過程。

寫農村往事。在農村,幾乎家家戶戶都經歷過辛酸的過往。引導學生記住過去,珍惜今天,筆端自然會流露出深厚的情感。

寫農活。引導學生與家長一起幹農活,種菜、翻地、澆水、施肥、割麥,出力流汗。這樣收穫的勞動果實,學生才會感到香甜、寶貴。農民擁有無窮的智慧。像種桑、種糧、放牛、牧羊、插秧等農活,都蘊藏著農民寶貴的經驗,凝聚著農民的智慧。讓學生邊學邊做,邊想邊記,從親身感受中表達讚賞之意。

寫淳樸民風。農家人純樸,他們勤勞、善良、與鄰里和睦相處的故事比比皆是。讓學生在觀察、採訪中收集素材,感受農村的淳樸民風。

以閱讀為基石 引領學生善寫

為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和表達能力,在教學中,我常組織學生開展讀書比賽、優秀詩文朗誦及背誦比賽等活動。我鼓勵學生多看有趣的故事、寓言,多讀詞句優美、情節感人的詩詞、文章。我要求每名學生準備一本讀書筆記,把自己在閱讀中學到的佳詞美句抄錄下來,並撰寫心得體會,真正讓學生做到了“不動筆墨不讀書”。通過指導學生寫讀書筆記、日記、觀後感等,既豐富了學生的寫作素材,又激發了學生的寫作興趣,提高了其寫作水平。

以想象為手段 促進學生樂寫

寫作中,想象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可以引發由近及遠、由此及彼的聯想。

借鑑想象豐富的作品。在課堂小練筆時,讓學生借鑑作品,展開合理想象。如,教完《白楊》一課後,讓學生寫《小草》《粉筆》《雨花石》等;教完《凡卡》一課後,讓學生續寫《凡卡》,這樣既有對原文的借鑑和吸收,又有所創新和突破。

只要持之以恆,培養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多思考、多表達、多練筆,就能讓學生的生命因寫作而精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