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滸傳》大多英雄都不同意招安,宋江為何一心只想招安?何解?

我是小王哥


首先,只有少數人不同意招安。

明確反對招安的人,只有李逵,武松,魯智深,阮小七,這幾個人算大多數嗎?另外,這些人雖然反對招安,不過宋江招安後,他們也盡心盡力地幫助宋江。李逵反招安,是因為他喜歡梁山快活的日子,武松魯智深反招安,是因為他們看的比較透,認為朝廷多是奸臣,皇帝被矇蔽了。

注意,水滸好漢只反貪官,不反皇帝,所以魯智深反對招安也沒說皇帝昏庸無道,只說“聖聰矇蔽”。

其次,招安是梁山唯一出路。

老生常談的問題了,很多人罵宋江招安,害死了許多好兄弟。這樣說,要麼是對宋江有偏見,要麼就是沒看過原著。

梁山全盛時大約十萬人,他們沒有田地,沒有糧草來源,吃飯都是問題。如果不招安,難道他們要一直靠劫掠周邊州縣的糧倉過日子嗎?如果人家玩個堅壁清野的政策,梁山就危險了。

還有,像關勝,彭玘,徐寧,柴進等人,都是有老小的。即便他們反對招安,可以一直和朝廷對抗,將來他們老了,孩子怎麼辦?能打得過朝廷嗎?另外,誰願意自己的後代也一直被罵反賊?誰不想落個好名聲?更何況宋江招攬這些人時,就已經說過要招安了。可以說,招安才是大多數人的心聲。所以高俅被捉上梁山,林沖楊志都是怒目而視,根本沒想過殺高俅。

從作者角度來說,宋江也必須要招安。這一點,作者已經通過九天玄女、智真長老和羅真人等高人說出來了。

所以,宋江招安沒什麼不對。梁山如果不招安,一樣會被朝廷剿滅,只是早晚問題而已。到那個時候,不但好漢們要死,家眷被殺,而且會一輩子被罵反賊強盜,遺臭萬年。


自說文史


《水滸傳》真正不同意招安的只有幾個人:魯智深、武松、李逵,三阮。很多被梁山好漢打敗,而歸順梁山的軍官出身的好漢們,更是因為宋江的招安思想,而樂意留在梁山。同意招安的是絕對多數人。

《水滸傳》最特別的地方就是:人物思想性格並不是一成不變的。

魯智深開始反對,但招安以後,他還是積極支持配合,他的師父智真長老對宋江說:“吾弟子智深跟著將軍,豈有差錯!”在戰場上,魯智深非常勇敢,徵田虎時,他一禪杖打翻迎面而來的,連戴宗和公孫勝都追不上的神駒子馬靈;徵方臘的時候,斗方臘國師鄧元覺、救武松、活捉夏侯成、擒方臘,這些功勞很大,最後魯智深覺悟坐化而死。

武松由開始的盼望招安,轉變為不願意招安,但招安以後,武松還是積極支持配合,立下很多戰功,徵方臘的時候,他斬殺方臘的蘇州三大王方貌,和魯智深等梁山好漢一起帶人殺散石寶、鄧元覺軍馬,救回宋江,也救回解珍、解寶的屍體。武松被包道乙的法術、混元劍砍斷左臂,武松在六和塔寺出家。他出家也不虧,宋徽宗封他為清忠祖師,賜錢十萬貫養老。

李逵不願意招安,但是招安以後,上了戰場的李逵作戰同樣勇敢,當仁不讓。即便知道宋江讓他和宋江一起喝下毒酒也無怨無悔。

三阮開始不太樂意招安,但招安以後,他們也不後悔,阮小二怕被方臘的水軍頭領抓獲,自殺身亡,阮小五、阮小七看見宋江為阮小二的死而難受,兩兄弟勸宋江說:“我哥哥今日為國家大事,折了性命,也強似死在梁山泊,埋沒了名目。先鋒主兵不須煩惱,且請理國家大事。我兄弟兩個,自去復仇。”這句話,說明三阮不後悔招安。阮小七最後因為穿了方臘的龍袍龍冠,被人告發,而被迫辭官回家,但他並不怨恨,很高興回家做漁民,奉養老母頤養天年。




牡丹梅花鑫森淼


我認為不是大多數頭領不願招安的問題,願意招安的人不少,不願意招安的是佔少數,當然觀望的人也有,首先宋江這類地主出身的,如盧俊義、李應、史進、穆弦兄弟、孫明、孔亮這類人誰不想招安?這些人也是梁山骨幹。還有也是宋江為代表幹過官吏的如:代宗、徐寧、楊志、朱仝、雷橫、包括林沖、花榮、楊雄、孫立、施恩、蔡慶兄弟、樂和等,這些人原來在衙門也是吃香喝辣的,他們不想招安嗎?這夥人不單是宋江一類,更是宋江的心腹難道也不提招安?還有關勝、呼延灼、索超、董平、張清、秦明、黃興、韓滔、彭玘、魏定國、等這夥不得已被俘上梁山,這些人武力高強,原是朝迋命官難道也不想重回朝廷任職,而甘心窩在梁山作強盜?再者一大批殺人放火,謀切財害命的大部分強盜出身頭領,如孫二孃、張青、李立、張橫、王矮虎之流,無辜害了多少貧民之命,身負無數冤魂命案,同樣想招安,一招安原來的罪能赦免,還能有正式職務過正常日子,何樂而不為?還有吳用、朱武、肖讓、安道全等,這類知識分子,原不得志,浪跡江湖更想招安,吳用棄晁蓋投宋江,就是因為和宋江有共同理想。說到李逵可是宋江心腹,李逵反對什麼招安?菊花會李逵反對招安是配合宋江演戲,宋江要殺李逵,李逵確說:哥哥殺我也不怨,剮我也不恨。宋江要殺李逵是殺雞給猴看,堵反對招安人的嘴,實際堅決反對招安的只有魯志深和武松、阮小七兄弟,他們只佔很少數成不了氣候。宋江推行招安是很有基礎的,得到大部分中堅力量的支持,也代表大部人的願望和利益,所以這個提問說:梁山大部分英雄不同意招安的說法不是《水滸傳》描述的情況,不成為事實,所以大部分英雄反對招安是不能成立的。宋江能順利推行招安正是因為複合梁山大部分頭領的意願,才得予順利實施。說宋江坑了梁山,出賣梁山,背叛梁山的觀點,就是把梁山拔高為農民起義的所謂革命事業,而又去接受招安,所以就必須罵宋江,實際是有點亂扯。


老夫常談


宋江骨子裡和內心深處是不想推翻大宋朝,這與他的出身有關,他的父親就是宋朝的一個小吏,他父親後來知宋江與水泊梁山的好漢們有來往時,就以死相逼。等朝廷派大員來到水泊梁山招安時,以林沖、武松、魯智深、李逵等大多數頭領都堅決反對的,林沖由於毒火🔥攻心是氣極而亡,也沒有改變宋江投降朝廷的主意。


隱者康司馬


“《水滸》這部書,好就好在投降。做反面教材,使人民都知道投降派。

《水滸》只反貪官,不反皇帝,摒晁蓋於一百零八人之外,宋江投降,搞修正主義,把晁的聚義廳改為忠義堂,讓人招安了。”

這是毛主席晚年看《水滸》寫的一段評論。

實際上,宋江與晁蓋不是一路的人,晁蓋截了“生辰綱”,是與官府對著幹,上了梁山;宋江殺惜,純屬是個人的事,上了梁山,他們有著根本的區別,所以,晁蓋死後,宋江就改變了這支隊伍的性質。

後來,金聖嘆為什麼把《水滸》砍掉二十多回,只到《梁山英雄排座次》,也是對此不滿。

魯迅評《水滸》說,“一部《水滸》,說得很分明,因為不反對天子,所以大軍一到,便受招安,替國家打別的強盜——不替天行道的強盜去了,終於是奴才。”

這是一個人的立場、觀點所決定的。


故居行


宋江的假仁假義,不要忘了宋江本來就是一個小衙役一時不慎殺了小妾逼迫上了樑上,具體分析如下:

他看到閻婆惜可憐買了她,並且立了契約,換句話說,不要的隨時賣與他人,根本沒把她當人,最後被王英抓了,他不就唸念著說殺了個風流女子而已,你看宋江何來仁義。

他坐上梁山頭把交椅,說明他的吃相比其他人好,及時雨嗎,好口碑,自然成為最大公約數。

梁山兄弟的最後一戰,戰方臘,方臘把宋江罵的狼狽不堪。罵道:像你一樣做朝廷的鷹犬,就會有好的歸宿嗎。我有一言奉送將軍,你既為一方豪傑,手下的軍士又是能善戰的好漢,你我如能合併一出,打出一個清平世道來,何愁不會有好的歸宿,何必在一個昏君之下,閹黨之間仰人鼻息,拾人牙慧呢,以前你只是佔山為王,為了的一小小官位,並將梁山兄弟賣於朝廷,用他們的鮮血來塗紅你這身紅袍,你且是私心過度,

你看一語中的,招安是必然的。





雙夾


不黑不粉,公平地說,宋江希望招安,是他的深謀遠慮,是一般的梁山“好漢”們思想達不到的深度與遠度。

水泊梁山,位於今天的山東,號稱“八百里水泊梁山”。八百里有多大?不需要太細地計算,“神州十萬裡”,八百里絕不是一個太大的地理範圍,——如果把它作為一個政權基礎的話。

對了,梁山是“反賊”,是反政府武裝力量,而不是一個合法的企業。而它又不像五代十國、南北朝時的各個政權,大家實力相當。

與宋朝相比,梁山這樣的“彈丸之地”,它的存在只能是一種暫時現象:當政府顧不上的時候,它可以存在。長遠來看,政府一定會剿滅它。

不想被剿滅,只有兩條路:一是發展壯大,與政府徹底決裂對抗,最終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天下大勢,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二是徹底放棄與政府的對抗,尋求合作,當然國家機構不可能與它平等合作,只能是一方為主、一方為輔。換個不太好聽的說法,也就是“招安”。

這個想法,也只有像宋江這樣的決策者才會想到,一般的所謂好漢,不過是“大碗喝酒,大塊吃肉”,“今朝有酒今朝醉”,誰管將來怎麼樣?只有領袖人物,並且是有一定戰略眼光的領袖,才會想到為梁山集團,謀求一個長遠的出路。

招安,也許並不是一條很好的路,但它終究是一條路。


棲鴻看紅樓


水滸

宋江為什麼熱衷於攜帶眾兄弟要投降朝廷。他是鄆城縣衙門的小吏出身少有文化,也曾見識過衙門官員頌景,心欲欲而動。

。那麼他要達進衙門為官之路條條不通,才想起仗義疏財,廣結交。因為他也沒多少家財散發,專門靠人家尊重他所贈送財帛,濟貧扶困,這是‘’及時雨‘’的來歷,他從尋揚江結識李俊等,一路下來到結識花知賽及短腳虎黃英,這一路的行遊,是為了壯大梁山,作為起家立業的準備。

。借眾兄弟的義字,升起替天行道大旗,這充分說明只反貪官,不反皇帝(替天,皇帝即天子),他的意志很明確,要在天子腳下當官,而且要當亇好官,但是朝廷君臣能買你賬嗎?在兩者矛盾之下進行抗爭。借眾兄弟的生命假惺惺地換得了一襲紅袍,一頂烏沙帽,還沒有帶長而送命。宋江是官迷心竅,害苦了108人的七成及二萬多婁羅兵的生命。


老龔166916589


我道覺因宋江發起詔安之念,乃至實施導致眾好漢死於非命,這一所謂“罪名”扣於宋江頭上,欠公平也。其一,並非大多英雄不同意詔安,而是紛紛響應。即便是武松、魯智深、李逵等少數英雄,過慣無拘無束生涯,偶有不情願之念,亦在情理之中;但最終還是願意從命。其二,那種年代,又有誰能未卜先知判定對與錯。只因官逼民反,將眾英雄逼上梁山。宋江依靠人格魅力,博取眾英雄崇拜;身為頭領的他,純屬為眾人著想,終日打家劫舍並非長久之計,詔安後亦可封妻廕子,過安穩日子。豈料想高俅等衣冠禽獸,一心至眾英雄於死地;下令誅響馬、徵方臘,寄人籬下,豈能不從命;導致眾英雄死的死,傷的傷;最終灌下毒酒……實乃天也命也,豈能怪罪於宋江乎。


覺醒207580216


《水滸傳》的核心人物是宋江,核心事件是招安。

梁山聚義,泥沙俱下,魚龍混珠,是宋江把他們統一起來,替天行道。

招安之初,有幾個人表示反對。但後來大夥都跟著招安了。可見招安是符合大多數人心願的。

如果大多數人都反對招安,宋江早就被剁成肉醬了。

小說表面上只反貪官,不反皇帝。但是沒有昏君,怎會有奸臣貪官橫行?即然奸臣貪官橫行無阻,那皇帝當然是昏君。作者的曲筆,讀者不能不知。

梁山英雄之死,不是死於招安,而是死於奸臣弄政。奸臣弄權,歸根緣於皇帝昏庸。

宋江生在那個時代,他已經盡力把事情往好的方面引領了。但他無法超越時代。他的以及梁山英雄的悲劇是時代造成的。

片面地抹黑宋江是有欠正確的。

歡迎點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