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解析第四十三讲:僖公·僖公十九年、二十年和二十一年

《僖公十九年》记载了发生在公元前641年,周襄王十一年期间的五件事:一是宋国人俘获了滕宣公;二是卫国人征伐邢国;三是宋国人围攻曹国;四是陈穆公与齐国结盟;五是秦国灭亡并夺取了梁国。

《僖公二十年》记载了发生在公元前640年,周襄王十二年期间的五件事:一是鲁国都城新建南门;二是滑地人背叛郑国;三是齐国、狄国在邢国结盟;四是随国人率汉东诸侯背叛楚国,被楚国平定;五是宋襄公想会合诸侯,成为下一个霸主。

《僖公二十一年》记载了发生在公元前639年,周襄王十三年期间的四件事:一是宋襄公想当盟主而向楚国要求长江以北的小诸侯国归服自己;二是鲁国大旱,但没有造成灾害;三是楚国人擒拿住宋襄公而征伐宋国,后在薄地会盟时释放了他;四是须句被邾国灭掉,须句子逃奔到鲁国,鲁僖公封赏了他。

《左传》解析第四十三讲:僖公·僖公十九年、二十年和二十一年

【经】十有九年春王三月,宋人执滕子婴齐。夏六月,宋公、曹人、邾人盟于曹南。鄫子会盟于邾。己酉,邾人执郐子,用之。秋,宋人围曹。卫人伐邢。冬,会陈人、蔡人、楚人、郑人盟于齐。梁亡。

【传】十九年春,遂城而居之。宋人执滕宣公。

夏,宋公使邾文公用鄫子于次睢之社,欲以属东夷。司马子鱼曰:「古者六畜不相为用,小事不用大牲,而况敢用人乎?祭祀以为人也。民,神之主也。用人,其谁飨之?齐桓公存三亡国以属诸侯,义士犹曰薄德。今一会而虐二国之君,又用诸淫昏之鬼,将以求霸,不亦难乎?得死为幸!」

秋,卫人伐邢,以报菟圃之役。于是卫大旱,卜有事于山川,不吉。宁庄子曰:「昔周饥,克殷而年丰。今邢方无道,诸侯无伯,天其或者欲使卫讨邢乎?」从之,师兴而雨。宋人围曹,讨不服也。子鱼言于宋公曰:「文王闻崇德乱而伐之,军三旬而不降,退修教而复伐之,因垒而降。《诗》曰:『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今君德无乃犹有所阙,而以伐人,若之何?盍姑内省德乎?无阙而后动。」陈穆公请修好于诸侯,以无忘齐桓之德。

冬,盟于齐,修桓公之好也。梁亡,不书其主,自取之也。初,梁伯好土功,亟城而弗处,民罢而弗堪,则曰:「某寇将至。」乃沟公宫,曰:「秦将袭我。」民惧而溃,秦遂取梁。

《左传》解析第四十三讲:僖公·僖公十九年、二十年和二十一年

【经】二十年春,新作南门。夏,郜子来朝。五月乙巳,西宫灾。郑人入滑。秋,齐人、狄人盟于邢。冬,楚人伐随。

【传】二十年春,新作南门。书,不时也。凡启塞从时。滑人叛郑而服于卫。

夏,郑公子士、泄堵寇帅师入滑。

秋,齐、狄盟于邢,为邢谋卫难也。于是卫方病邢。随以汉东诸侯叛楚。

冬,楚斗谷于菟帅师伐随,取成而还。君子曰:「随之见伐,不量力也。量力而动,其过鲜矣。善败由己,而由人乎哉?《诗》曰:『岂不夙夜,谓行多露。』」宋襄公欲合诸侯,臧文仲闻之,曰:「以欲从人,则可;以人从欲,鲜济。」

《左传》解析第四十三讲:僖公·僖公十九年、二十年和二十一年

【经】二十有一年春,狄侵卫。宋人、齐人、楚人盟于鹿上。夏,大旱。秋,宋公、楚子、陈侯、蔡侯、郑伯、许男、曹伯会于盂。执宋公以伐宋。冬,公伐邾。楚人使宜申来献捷。十有二月癸丑,公会诸侯盟于薄。释宋公。

【传】二十一年春,宋人为鹿上之盟,以求诸侯于楚。楚人许之。公子目夷曰:「小国争盟,祸也。宋其亡乎,幸而后败。」

夏,大旱。公欲焚巫兀。臧文仲曰:「非旱备也。修城郭,贬食省用,务穑劝分,此其务也。巫兀何为?天欲杀之,则如勿生;若能为旱,焚之滋甚。」公从之。是岁也,饥而不害。

秋,诸侯会宋公于盂。子鱼曰:「祸其在此乎!君欲已甚,其何以堪之?」于是楚执宋公以伐宋。

冬,会于薄以释之。子鱼曰:「祸犹未也,未足以惩君。」任、宿、须句、颛臾,风姓也。实司大皞与有济之祀,以服事诸夏。邾人灭须句,须句子来奔,因成风也。成风为之言于公曰:「崇明祀,保小寡,周礼也;蛮夷猾夏,周祸也。若封须句,是崇皞、济而修祀,纾祸也。」

《左传》解析第四十三讲:僖公·僖公十九年、二十年和二十一年

译文

十九年春季,秦国人就筑了城而移民居住在新里。宋人抓住了滕宣公。

夏季,宋襄公让邾文公杀死鄫子来祭祀次睢的土地神,想因此使东夷来降附。司马子鱼说:“古时候六种畜牲不能相互用来祭祀,小的祭祀不杀大牲口,何况敢于用人作牺牲呢?祭祀是为了人。百姓,是神的主人。杀人祭祀,有什么神来享用?齐桓公恢复了三个被灭亡的国家以使诸侯归附,义士还说他薄德,现在一次会盟而侵害两个国家的国君,又用来祭祀邪恶昏乱的鬼神,要拿这个来求取霸业,不也是很难吗?得以善终就算幸运了。”

秋季,卫军进攻邢国,以报复菟圃这一役。这时卫国大旱,为祭祀山川而占卜,不吉利。甯庄子说:“从前周室发生饥荒,打败了商朝就丰收。现在正当邢国无道,诸侯没有领袖,上天或者是要让卫国进攻邢国吧!”听从了他的话,征集军队就下了雨。宋军包围曹国,为了讨伐曹国的不肯顺服。子鱼对宋公说:“文王听到崇国德行昏乱而去攻打,打了三十天,崇国不投降。退兵回国,修明教化,再去攻打,文王就驻扎在过去所筑的营垒里,崇国就投降了。《诗》说:‘在嫡妻面前作出示范,由此而作为兄弟们的表率,以此来治理一家一国。’现在君王的德行恐怕还有所欠缺,而以此攻打曹国,能把它怎么办?何不姑且退回去自己检查一下德行,等到没有欠缺了再采取行动。”陈穆公请求在诸侯间重新建立友好关系,表示不忘齐桓公的德行。

冬季,在齐国会盟,重新建立齐桓公时代的友好关系。梁国灭亡了,《春秋》没有记载灭亡梁国的是谁,是因为祸害是梁国自己找取的。当初,梁伯喜好大兴土木,屡次筑城而无人居住,百姓疲倦得不能忍受,就说:“某某敌人要来了。”于是在国君的宫室外挖沟,说:“秦国将要袭击我国。”百姓害怕而溃散,秦国就趁机占取了梁国。

《左传》解析第四十三讲:僖公·僖公十九年、二十年和二十一年

二十年春季,重新建造南门。《春秋》记载这件事,是由于妨碍农时。凡是修筑城门和制作门闩,应该不妨碍农时。滑国人背叛郑国而顺服于卫国。

夏季,郑国的公子士、泄堵寇率领军队攻入滑国。

秋季,齐国和狄人在邢国相会并订立盟约,为邢国策划对付卫国的侵袭。这时候卫国才担心邢国。随国依靠汉水东边各诸侯的力量背叛楚国。

冬季,楚国的鬬穀於菟率领军队进攻随国,讲和以后回国。君子说:“随国被攻打,是由于不估量自己的国力。估量自己的力量然后动作,祸害就少了。成败在于自己,难道在于别人?《诗》说:‘难道不想早晚奔波,无奈路上露水太多。’”宋襄公想要会合诸侯。臧文仲听到了,说:“拿自己的愿望服从别人就可以,要使别人服从自己的愿望就很少有成功的。”

《左传》解析第四十三讲:僖公·僖公十九年、二十年和二十一年

二十一年春季,宋国和齐国人、楚国人在鹿上举行了会盟,便向楚国要求当时归附楚国的中原诸侯奉自己为盟主,楚国人答应了。公子目夷说:“小国争当盟主,这是灾祸。宋国或许会被灭亡吧!失败得晚一点,就算运气了。”

夏季,很久没有下雨,干旱得很。僖公要烧死巫人和仰面朝天的怪人。臧文仲说:“这不是解决旱灾的办法。修理城墙、节用饮食、节省开支、致力农事、劝人施舍,这是应该做的。巫人、仰面朝天的怪人能做什么?上天要杀他们,就应当不生他们;如果他们能造成旱灾,烧死他们会更厉害。”僖公听从了。这一年,虽有饥荒,却没有伤害百姓。

秋季,楚成王、陈穆公、蔡庄公、郑文公、许僖公、曹共公在盂地会见宋襄公。子鱼说:“祸根子就在这里吧!国君的欲望太过分,那怎能忍受得了?”在会上楚国抓住了宋襄公来攻打宋国。

冬季,诸侯在薄地会盟,释放了宋襄公。子鱼说:“祸殃还没有完,这点够不上惩罚国君。”任国、宿国、须句、颛臾,都姓风,主管太皞和济水神的祭祀,而服从中原各国。邾国人灭亡了须句,须句君逃亡到鲁国来,这是由于须句是成风的娘家。成风对僖公说:“尊崇明祀,保护弱小,这是周的礼仪;蛮夷扰乱中原,这是周的祸患。如果封了须句国的爵位,这是尊崇太皞、济水神而修明祭祀和缓解祸患啊。”

《左传》解析第四十三讲:僖公·僖公十九年、二十年和二十一年

注释

1.滕:(téng疼)指春秋战国时代的诸侯国。《左传·隐公七年》:“七年春,滕侯卒。”《论语·宪问》:“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孟子·公孙丑下》:“孟子为卿於齐,出吊於滕。”

2.邾:(zhū朱)古诸侯国名。《左传·隐公元年》:“公摄位而欲求好于邾,故为蔑之盟。”《说文》:“邾,周武王时所封曹姓国也。始封之君曰侠,为鲁附庸。从邑,朱声。”在今山东邹县。

3.鄫:(zēng增)中国周代诸侯国名,在今山东省枣庄市东。《左传·僖公十四年》:“鄫季姬来宁,公怒,止之。以鄫子之不朝也。”

4.曹:(cáo槽)春秋时期诸侯国名。位于今山东省定陶县。《左传·桓公十四年》:“十四年春,会于曹。曹人致饩,礼也。”《韩非子·十过》:“昔者晋公子重耳出亡,过于曹。”

5.滑:(huá划)古地名。春秋时郑地,在今河南睢县西北。《左传·庄公三年》:“冬,公次于滑,将会郑伯,谋纪故也。”《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虞、虢、焦、滑、霍、杨、韩、魏,皆姬姓也。”

6.随:(suí绥)周代诸侯国名。姬姓。春秋后期为楚之附庸。地在今湖北随县。《左传·隐公六年》:“翼九宗、五正、顷父之子嘉父逆晋侯于随。”《左传·庄公四年》:“楚武王荆尸,授师孑焉,以伐随。”

《左传》解析第四十三讲:僖公·僖公十九年、二十年和二十一年

7.尪:(wāng汪)骨胳弯曲不正。亦指有这种残疾的人。《吕氏春秋·季春纪》:“苦水所,多尪与伛人。”巫尪:即驼背的巫师。

8.任:古国名,在今山东济宁境内。《孟子·告子下》:“任人有问屋庐子曰:‘礼与食孰重?’”

9.宿:(sù素)地名,古国名,今不详。《左传·隐公元年》:“九月,及宋人盟于宿,始通也。”

10.须句:古代诸侯国名,后为卫国的城邑名。《诗·邶风·泉水》:“思须与漕,我心悠悠。”

11.歂臾:(zhuan专yu鱼),小诸侯国,是鲁国的属国,相传是伏羲之后,风姓。故城在今山东费县西北。《左传·僖公二十一年》:“任、宿、须句、歂臾,风姓也。”《论语·季氏》:“季氏将伐颛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