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豆在適宜環境下的需肥規律是怎樣的?

雲朵在鄉村


土豆是大家最熟悉的蔬菜,它的名子有很多叫法,南北叫法不一樣,大部分地方叫馬鈴薯,還有叫荷蘭暑,山藥蛋,就是隨地方叫法吧!土豆可是上得了廳堂,下得了廚房的一道美食,外國人把土豆做出了知名品牌,薯條🍟,這麼好的產品,它有那些特殊和要求呢?

土壤的要求

土豆對土壤的要求主要以沙質地為好,肥沃又保水的沙質地,這樣的土質產出的土豆外表光滑,漂亮,個大,什麼都是貨賣一張皮,也能討個好價錢

種植規格

土豆的種植方式不像小麥和大豆,直接播種,它需要深挖溝,有一定的規律,按雙行種植的話,行距20—80釐米左右,株距35釐米左右,溝深在15釐米,不易太深或太淺,太淺土豆會露出土面,太深會影響產量

溫度和水分的要求

土豆生長很快,一般在3月份開始種,這時候的溫度是12°左右,有利於土豆的生 長,土豆的發育是適合溫度13°—18°左右,當塊莖形成膨大後,它的最適溫度在16°—19°左右

水量要控制好,水分過多就會把種子浸泡導致腐爛,根系浸泡時間過長也會爛根,一般土豆開花以前不用澆水,花期澆一次水,達到溼度為60%——80%,要控制土豆的高度0.5米為最佳,地面幹了一週以內再澆一次,收前一週再澆一次

底肥

肥料是確保莊稼收成的多少,大肥大水是收成的基本保障,用雞糞做底肥,是不二的選擇,雞糞含有大量的鉀肥,還可用草木灰肥,效果也很好的,草木灰肥現在很少,一般都以氮肥,磷肥,鉀肥複合肥所代替

溫馨提示:土豆不要用豬肥做底肥,會影響土豆的生長和發育,也不要用氯肥,氯肥會影響澱粉的生成和生長,更不要從茬,這樣很減產,切記哦!

瞭解了土豆的生長需求,掌握種植技巧,才能獲得更高的產量,多一份付出,就多一份收穫


李長芹


作為一個地地道道的甘肅農民,我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對甘肅特產土豆的施肥規律回答如下:

(一)施足基肥,土豆是胎來富,對底肥需求量大,必須要施足低肥才能保證土豆在整個生長期的需求。土豆是含澱粉比較高的莖葉植物,需鉀肥量大,鉀肥能促進土豆塊莖的膨大,還能預防病蟲害,能使土豆成熟後表面光滑,減少粘土,容易清冼,所以土豆底肥要施足鉀肥,一般都施有機農家肥,如含鉀高的草木灰,充分腐熱的豬糞,人糞等,再加少量的化肥,如尿素,磷肥為好。

(二)適量追肥,當土豆有80%的幼苗長至12-16釐米左右時,要及時搶墒追肥,鬆土,除草,起壟,同時進行,追肥主要以氮肥為主,如尿素,氮胺,添加少量磷肥為好。

(三)適時噴肥,在土豆莖葉生長旺季,開花時,適時早晚噴施磷酸二氫鉀,以補鉀,磷元素的不足,防止莖葉早衰。

總結,土豆適時施肥的規律是,重點施足鉀底肥,適量及時追氮肥,適時噴灑磷鉀肥。

以上是本人的一點淺薄經驗,希望對您有所幫助,感謝瀏覽!(圖片源於網絡)


甘肅大叔在新疆


馬鈴薯俗稱土豆,各地叫法各有不同,有的地方叫土豆、地蛋、洋芋等等,但是稱它土豆、山藥蛋、洋芋的最普遍。從它的不同地方名字就可以看出,從南到北,從東到西,到處都有栽種的。馬鈴薯同其它作物一樣,在生長和發育的每個時期,對環境條件都有自己獨特的要求。

這些條件能否得到滿足,決定著它的植株生長是否旺盛和協調,能否獲得較高的產量,還得充許以下條件具備,才能獲得更高產量,才能滿足市場需求。馬鈴薯對土壤要求很嚴格,不是什麼地塊都可以栽培的,必須滿足馬鈴薯生長條件才能讓馬鈴薯生長的好,才能受人們喜愛。

1 、土壤

馬鈴薯的收穫物是來自馬鈴薯塊莖,也是在土壤裡形成和長大的,所以它同土壤的關係是分不開,在適宜的土壤裡馬鈴薯提供了載體,使植株有了落腳紮根之地,同時也為植株提供了肥料,水分等製造有機營養的原料和氧氣,使植株健壯生長,併為薯塊莖膨大提供鬆軟,不受限制的環境下自然生長。輕質壤土和沙壤土最適馬鈴薯生存,這兩種土壤透氣,並給塊莖提供了優越生長條件。還可以用黏重土壤栽,這樣土壤必須用高壟栽培方式,因為壟大排水方便好管理。

2、溫度

馬鈴薯是低溫耐寒的農作物,對溫度要求比較嚴格,不適宜太高的氣溫和地溫。在發芽期生長所需的水分營養都是種薯供給。這時候關鍵是溫度。當 10 釐米地溫穩定在 5℃~7℃ 時,種薯的幼芽在土壤中緩慢萌發和伸長。氣溫達到10℃~12℃時,幼芽生長健壯而且長的快,溫度在13℃~18℃時,是幼芽生長最好溫度。溫度不能高,超過36℃左右時嚴重會使種薯腐爛,氣溫低於4℃,種薯不發芽在零下時種薯凍害。所以要合理利用安排好時間播種。

3、水分

馬鈴薯是需水較多的農作物,水能把土壤中的無機鹽營養溶解,使馬鈴薯的根把它們吸收到植株內充分利用,它們所需要的水分達到80%左右。也必須依靠水才能輸送到塊莖中進行貯藏利用,水還能支撐植物直立不倒秧,看來水是馬鈴薯生長過程不可缺少的。

發芽期需要水量在24~32毫升水供應幼芽用,當芽眼根長出後植株利用芽塊供水的同時,根系開始吸收土壤中水分,所以墒情一定要好才行。

幼苗期即出苗20天前出苗到現蕾,因苗小葉面積小,氣溫不高蒸騰量不多,所以需水量少,此期需水量只佔總量的10%左右,所以保持土壤一定的含水量,確保幼苗生長。發棵期的莖 葉片逐漸旺盛生長,此期需水量佔總需水量的30%。塊莖膨大期,這時需水量在50%以上,是需水最敏感時期,絕對不能缺水?因此,要滿足馬鈴薯對水的要求,就必須依據當地常年降水的多少和降雨的季節情況而定,因地制宜合理適用。

3、馬鈴薯對營養要求

馬鈴薯生長對營養的要求,就是對肥料的要求。肥料是植物的糧食,俗話說“莊稼一枝花,全靠糞當家”。馬鈴薯是高產作物,需肥量比較大。如果肥料不足,就如同小孩因為營養不良而導致面黃肌瘦,個頭矮人,體力不足一樣,馬鈴薯肥也會造成植株弱小,結薯個小數,產量低下的不良後果。所以馬鈴薯施肥時許要下足夠的底肥,生長過程不缺養肥,促使馬鈴薯生長健康高產。


華姐說三農


土豆,土豆,我是馬鈴薯!暗號對上了,我們還是叫你土豆的大名馬鈴薯吧!馬鈴薯原產於南美洲安第斯山區,是歐洲第二大主食,世界第四大主糧。馬鈴薯雖然在我國只有300多年的栽培歷史,但我國卻是世界上馬鈴薯栽培面積最多的國家。馬鈴薯在適宜環境下的需肥規律是怎樣的?對於這樣的問題,會有種植馬鈴薯的薯農關心嗎?!

馬鈴薯的需肥規律

馬鈴薯從發芽到幼苗期,由於塊莖中含有較多的營養物質,所以吸收養分比較少。此時,對土壤養分的需求大約佔到整個生育期的2.5%。

進入塊莖形成期直至塊莖增長期,馬鈴薯植株的地上部分莖葉開始大量生長,塊莖迅速膨大,馬鈴薯全生育期所積累的幹物質大部分要在這一時期內形成。此期也是馬鈴薯對養分吸收的高峰期,對土壤養分的吸收量也會佔到整個生育期的50%以上。

到了澱粉積累期,馬鈴薯對養分的需求開啟遞減模式,整個澱粉積累期只需要吸收整個生育期營養的約25%。

根據內蒙古農業科學院的試驗研究,薯農每生產1噸馬鈴薯,需要為馬鈴薯提供氮5.5公斤,磷2.2公斤,鉀10.2公斤。馬鈴薯對氮:磷:鉀的吸收比例為1:0.4:2。

重施基肥是馬鈴薯增產的關鍵

對馬鈴薯施用基肥,一般多以充分腐熟的農家肥或者是將農家肥與化肥配合施用。馬鈴薯基肥的施肥量,應當佔整個生育期施肥總量的3/5——2/3。

有試驗數據表明,每畝生產馬鈴薯塊莖1500公斤左右,需要施用農家肥1500——3000公斤,過磷酸鈣15——25公斤,草木灰100——150公斤。

對馬鈴薯施用基肥時,只有施於土壤10釐米以下的土層時,對馬鈴薯薯塊的吸收才會最有利,也最容易達到增產效果。如果施肥時肥料較少,就需要將肥料集中起來,用作種肥。對於農家肥的施用,可以在播種時將肥料順播種溝條施或點施於薯塊穴上,施肥後覆土。

馬鈴薯追肥早施才能發揮最佳效益

想要馬鈴薯追肥發揮最佳施肥效果,一般應該在馬鈴薯植株開花前將追肥施入,並且需要堅持將氮、磷、鉀化肥配合施用,才能充分發揮肥料的協調促進作用。此時,對馬鈴薯每畝追施尿素5——8公斤(或硝酸銨10公斤),過磷酸鈣15——20公斤即可。

至於鉀肥的施用量,不同地方的土壤含鉀量不一樣,在北方不缺鉀的地塊追施鉀肥,對馬鈴薯的增產並不明顯。而缺鉀地塊,只有合理補充,才能增產增收。

以上就是關於題主“土豆在適宜環境下的需肥規律是怎樣的”回答,如有什麼和不同見解,可以在評論區留言,我們共同討論。關注我的頭條號“鄉村螢火蟲”,每天分享不一樣的“三農”知識。謝謝大家的閱讀和點贊支持!


鄉村螢火蟲


土豆在適宜環境下的需肥規律是怎樣的?我是瑩姐,我來回答您的問題。

土豆,學名馬鈴薯,有的地方又叫洋山芋、山藥蛋、山藥、洋芋、地菇等。土豆,是喜冷涼植物,它的地下薯塊形成和生長需要疏鬆透氣、涼爽溼潤的土壤環境。塊莖生長的適溫是16-18℃,當溫高於25℃時塊莖停止生長,莖葉生長的適溫是15-25℃,超過25℃就會出現生長緩慢。土豆對土壤的適應性強,在我國各地均有種植,但生長期間對溫度是很敏感的,所以在我國南方地區,土豆種植以秋冬季為主,而一年四季大規模種植土豆的主產區則在北方。無論是南方還是北方,土豆喜肥的需肥規律還是不變的,下面瑩姐就說說土豆在適宜環境下生長期間的需肥規律。


土豆在適宜環境下的需肥規律

土豆的整個生育期分為幼苗期、發棵期、結薯初期、結薯膨大期及後期;因生育階段不同,其所需營養物質的種類和數量也不同。幼苗期需肥量很少,發棵期需肥量迅速增加,到結薯初期和結薯膨大期達到最高峰,而後期吸肥量急劇下降。在土豆的各個生育期,需要的營養肥料主要是氮肥、磷肥和鉀肥,三種營養肥料中土豆對鉀的吸收量最多,其次是氮,磷最少。

據有研究表明,每生產1000公斤塊莖,需要吸收氮肥5~6千克、磷肥1~3千克、鉀肥12~13千克,氮、磷、鉀肥的比例為2.5:1:5.3。

土豆對氮、磷、鉀肥的需要會隨著莖葉和塊莖的不斷增長而增加。在塊莖形成膨大期需肥量佔總需肥的60%,生長初期與後期各需總需肥量的20%。在土豆的總生育期間,微量元素肥錳、硼、鋅、鉬等等微量元素具有加速土豆植株發育、延遲病害出現、改進塊莖品質和提高耐貯性的作用。其中硼肥有提高土豆結實率和坐果率的作用,是提高土豆產量的重要微肥。


以上就是土豆的整個生育期間的需肥規律,那末氮、磷、鉀肥以及硼肥在土豆的生長中起到哪些重要作用呢?請接著往下看

氮肥:施用氮肥能促進土豆植株生長,增大葉面積,從而提高葉綠素的含量,增強光合作用強度,進而提高土豆的產量。不過需要注意的是,雖然土豆苗期需要的氮肥最多以促進生長,但氮肥過多,莖葉徒長,成熟期延長,只長秧苗不結薯;所以在給土豆追肥時應根據種植地的地力肥沃與否及土豆苗的生長情況來靈活掌握施肥量,才能達到豐產。

磷肥:磷肥在土豆的生育過程中需肥量是最少的,但卻佔有重要作用。磷肥可促進土豆根系生長髮育提高植株抗旱能力,磷肥充足可促進幼苗發育健壯,促進土豆提早成熟,有利於塊莖中幹物質和澱粉的積累,提高塊莖中澱粉含量,從而提高塊莖品質和儲藏性。適用磷肥還可以增強氮肥的增產效應。如果土豆在生長期間缺磷肥,土豆植株生長緩慢,莖杆矮小,葉片變小,光合作用能力差,會導致土豆產量降低。另外,缺磷的土豆塊莖常出現褐色鏽斑,影響土豆的商品品質。在給土豆施肥中,應按照田畝數來適當施用磷肥,促生長,提品質。

鉀肥:土豆對氮、磷、鉀肥都有需求,在土豆生長期間,氮肥供應是基礎,可保證形成足夠的綠葉面積進行光合作用;磷肥的供應是對塊莖的形成和澱粉的積累,在氮磷肥供應足夠的基礎上,充足的鉀肥可以使土植株生長健壯茂盛,莖杆粗壯,葉片增厚,組織緻密,增強抗倒伏,抗寒和抗病能力;並使塊莖變大,蛋白質,澱粉纖維素等的含量增加減少空心,從而使產量和質量都得到提高。

結語:土豆的整個生育期間,因生育階段不同,所需的營養肥料種類和數量也不同,掌握它的需肥規律結合生長情況來施肥,滿足其生長需要,科學管理,確保豐產增收。


桂南瑩姐


土豆,就是馬鈴薯,洋芋,山藥蛋,它是茄科植株馬鈴薯的塊莖,是一種糧菜兼用的作物。下面我還是說馬鈴薯,這樣順口。



先來說馬鈴薯對於環境條件的要求

馬鈴薯喜歡比較涼爽的氣候,生長髮育的適宜溫度是15~24℃,馬鈴薯不耐凍,在-1.5℃的時候會被凍死,馬鈴薯塊莖的形成的適宜溫度是17℃,如果超過了29℃塊莖的形成就會停止,而且在高溫的時候結薯也是比較少的,夜間的低溫是有利於塊莖的形成和肥大的。

適合馬鈴薯的生育環境是:在生長的初期有比較長的日照以及比較高的溫度,這樣是有利於地上的莖葉的生長的,再然後就是比較短的日照和比較低的溫度,這個是可以促進馬鈴薯塊莖的形成以及物質的積累的。

馬鈴薯對於土壤的適應範圍很廣,最適宜在輕壤質的中性或者是微弱酸性的土壤栽種。

在不同的生長期對於水分的要求是不相同的,在發芽期要求土壤的相對含水量在50%~60%,幼苗期適宜土壤的相對含水量是60%~70%,到了發棵期是70%~80%,而在結薯的前期要保持土壤是見幹見溼,一般情況下土壤的相對含水量是在80%左右,到了以後含水量會逐漸的降低,最後到了收穫期會降至50%左右,由於馬鈴薯是高產的作物,所以它需要的肥料是比較多的。


馬鈴薯的需肥特點

有資料根據測定顯示,每生產1000公斤的馬鈴薯,它需要吸收純氮是3.5~5.5公斤,需要五氧化二磷是2.0~2.2公斤,需要氧化鉀是0.6~12.0公斤,三者的比例是1:0.5:2.5。

由此可以看出,馬鈴薯需要鉀肥的量是最大的,它屬於典型的喜鉀作物。馬鈴薯吸收氮磷鉀的數量和比例是隨著馬鈴薯的生育期的不同而有變化的。

◆苗期是馬鈴薯的營養生長期,在這個階段,植株所吸收的氮磷鉀分別是整個生育期總量的18%,14%,14%。而這個階段養分的前期主要的來源是由種薯來提供的,種薯在能發了新根之後,會從土壤和肥料中來吸收養分的。

◆塊莖形成期它所吸收的氮磷鉀分別是佔到了總量的35%,30%,29%,並且這時吸收的速度還是比較快的。在這個階段供肥的好壞是會影響到馬鈴薯結薯的多少的。

◆塊莖的增長期,這個階段主要是以塊莖的生長為主的,植株所吸收的氮磷鉀分別是佔到了總量的35%,35%,43%,並且養分的需要量也是最大的,它的吸收的速率是僅次於塊莖的形成期。


◆澱粉的積累期,這個階段主要是葉中的養分會向塊莖轉移,而這時莖葉會逐漸的枯萎,對於養分的吸收量也是開始減少植株吸收氮磷鉀的量分別是佔到養分總量的12%,21%,14%,在這個時間供應一定的養分對於塊莖的形成和澱粉的積累是有著很重要的意義的。

根據馬鈴薯的需肥規律就要進行正確的施肥

馬鈴薯的施肥技術必須遵循以農家肥為主,化肥為輔,基肥為主,適當的追肥的原則。

◆基肥

因為馬鈴薯是塊莖作物,它喜歡疏鬆的沙性土壤,並且要求氣候是涼爽的。基肥應該要重施,建議用肥的量要佔到總施肥量的2/3以上,氮肥的用量大約要佔到50%,這時要以充分腐熟的農家肥為主,再補施一定數量的化肥,尤其是鉀肥和磷肥,這種方法能夠改善土壤的物理性質,這樣也是有利於植株的生長和結薯的。

具體的施肥量,建議每畝地施入有機肥是2500公斤,尿素是15公斤,過磷酸鈣是20~30公斤,鉀肥是10~2公斤,或者是施用高氮高鉀型的複合肥是40~60公斤,如果是高產的地塊施肥量是可以適當的增加的。

基肥的施用方法是:在種植馬鈴薯前進行溝施或者是穴施,化肥必須遠離種薯2~3釐米的地方施入,這樣可以避免肥料和種薯的直接接觸,在施肥完了以後要覆土。



◆追肥方法

❣對於黏土,壤土地追肥

在馬鈴薯團棵期,建議每畝地要追施三元素的複合肥是20公斤➕硫酸鉀是7.5公斤。施用的方法是開溝條施或者是挖點穴,這兩種方法都可以用。注意在施完之後要先用細土來覆蓋,這樣可以避免揮發和損失,然後再進行澆水,這樣是有利於溶解的。

塊莖的膨大期,要每畝地追施三元素複合肥30公斤➕硫酸鉀是10公斤二者混合物。

❣沙土地追肥

在齊苗以後建議要每隔15天每畝地用三元素複合肥12~15公斤進行追施。共需要追施3~5次。追施的方法採用開溝或者是挖穴,注意施肥之後要用土進行覆蓋,然後開始澆水,也可以在下雨之後進行追施。

馬鈴薯開花以後,主要是以葉面噴施磷鉀肥為主,建議每畝地葉面噴施0.3%~0.5%的磷酸二氫鉀溶液50公斤,如果缺氮,可以增加100~150克的尿素,建議是每隔10~15天來噴1次,要連續的噴施2~3次。馬鈴薯對於硼和鋅是非常敏感的,如果土壤裡缺硼或者是缺少鋅的時候,這時可以用0.1%~0.3%的硼砂或者是硫酸鋅,進行根外噴施,建議是每隔7天來噴一次,要連續噴施2次,每畝地用的溶液是50~70公斤就可以了。馬鈴薯又是一種比較喜歡鉀的作物,在平衡施肥的同時必須特別的重視鉀肥的施用。同時還要注意,不宜過多的施用含氯的肥料,比如像氯化鉀,要選擇施用硫酸鉀,要不然就會影響到馬鈴薯的質量。



馬鈴薯的錯誤施肥方法

主要是包括了大量地施用複合肥,中糧和微量元素施用量存在不足,最後就是施用了沒有經過處理的禽畜糞便來做基肥。在實際生產中必須避免出現以上幾種情況。


黃曉紅果果


說到土豆相信大家對此都它都不陌生,土豆又叫做馬鈴薯、山藥蛋、洋芋,既是蔬菜,也是主食,雖然原產自南美洲的安第斯山區,但是自從傳入到我國後,土豆在我國大面積種植,目前我國已經是土豆總產量最多的國家。俗話說得好,莊稼一枝花,全靠肥當家,要想讓土豆產量高,正確施肥很重要,那麼在土豆適宜生長的環境下,土豆對肥料的需求規律是怎樣的呢?

適宜土豆生長的環境

1、氣溫。土豆喜歡生長在涼爽的環境中,適宜土豆生長的氣溫為日平均氣溫在17-21度之間,當氣溫長期超過29度以上時,土豆的塊根便會停止發育膨大。紅薯耐寒性差,當氣溫低於-1度時,土豆塊根便會凍傷。

2、光照。土豆是喜光作物,在土豆塊根進入到生育膨大期後,若光照十分充足,強度也很大時,土豆葉片產生的光合作用產物便會增多,不僅有利於土豆塊根的形成,同時也會增加土豆的澱粉含量和產量。

3、水分。土豆耐旱性強,但是在土豆生長期間也要根據土豆不同生長階段所需水分及時灌水。在土豆發芽期對水分的需求量最小,土壤中含水量在50%-6-%之間就行,在土豆幼苗期對水分的需求逐漸增多,土壤中的含水量在60%-70%之間,當土豆進行到發棵期時,土壤中的含水量在70%-8-%之間。當土豆進入到塊根膨大期時,對水分的需求量是整個生長階段最高時,土壤的含水量在80%-85%之間,當土豆進入到收穫期後,對水分的需求也會減少,所以在土豆收穫期應停止澆水,避免土豆中含有的水分過多,不利於土豆長期儲存。

4、土壤。土豆是塊根生作物,所以土豆對土壤的要求比較高。土豆喜歡生長在排水方便、通氣性好、結構疏鬆、土層深厚的沙壤土中生長,這樣的土壤含氧量高,有利於土豆根系對養分和水分的吸收,從而有利於塊根膨大。

土豆的需肥規律

土豆的畝產量特別高,一般每畝土豆可收穫6000-12000公斤,所以在土豆生長期間,對肥料的需求特別大。有關研究表明,每生產500公斤土豆,需要2.5公斤的氮,1公斤的磷,4.5公斤的鉀。在土豆幼苗期,對氮肥和鉀肥的需求量較大,佔生長期所需肥量的20%,對磷肥的需求量較少,佔生長期所需肥量的15%。在土豆的開花期間對鉀肥的需求量最大,佔生長期所需肥量的70%,磷肥的佔比在50%。土豆進入到生長後期後,對氮肥和磷肥的需求增大,氮肥在全年氮肥總需求的30%,磷肥在全年施肥的20%,鉀肥最少,佔比為5%。總的來說,土豆在生長期間,前、中期對肥料的需求較多,後期較少,但是由於土豆品種不同,不同階段對肥料的需求都不相同,所以在土豆生長期間,應根據不同品種的需肥特點來合理施肥。

土豆正確施肥方法

1、施足底肥。在種植土豆時,底肥佔總施肥量的40%-50%,甚至還要更多,所以底肥是否充足,直接決定了土豆的產量。土豆底肥最好是選擇充分腐熟的農家肥,因為農家肥的肥力更為持久,可以滿足土豆生長期間所需要的肥料,也可以避免土壤板結的發生,影響土豆塊根的發育和膨大。一般每畝地施入充分腐熟的農家肥2500公斤左右,再加入15公斤的尿素、20-30公斤的過磷酸鈣,10-20公斤的鉀肥。

底肥一般在種植土豆前,也就是在深翻土地之前施入,在施好底肥後通過深翻土壤,可以使土壤和肥料更好的融合,避免肥料和種薯接觸在一起出現灼傷種薯的事情發生。

2、早期追肥。第一次追肥可在土豆出現花蕾後,此時追肥應以鉀肥為主,磷肥為輔,根據植株長勢選擇是否追施氮肥,如果植株長勢旺,在追肥時就不要追施氮肥,避免植株徒長,導致營養生長和生殖生長失衡,土豆只長莖葉不長塊根。如果植株長勢較弱,可以少施入一些氮肥促進葉片生長,可促進葉片產生更多的光合作用產物,有利於塊根膨大。

3、葉面噴肥。在土豆開花後可減少根部追肥,主要以葉面噴肥為主。土豆塊根膨大期對鉀肥的需求量較大,所以在土豆開花後,土豆進入到發育膨大期時,葉面噴肥應以鉀肥和磷肥為主。一般每畝地葉面噴施0.3%-0.5%的磷酸二氫鉀溶液50公斤。噴施葉面肥應每隔10-15天噴施一次,連續噴施2-3次。

4、適當根外追肥。在土豆生長期間,對鈣、鎂、硫等微量養分需求量也比較大,所以在土豆生長期間,要根據土壤的肥力狀況以及土豆的生長狀況來根外追肥,促進土豆快速生長。根外追肥主要以衝施高鉀型肥料,一般在土豆開花後在澆水時衝施兩次肥料就行。

以上就是土豆生長期間的需肥特點,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小馬話三農


土豆,也就是馬鈴薯,與小麥、稻穀、玉米和高粱並稱為世界五大作物,在國內土豆更是被列為第四大糧食作物。由此可見,土豆的地位越來越重要,越來越受到重視。

土豆屬於高產作物,一般畝產量在3000~5000斤之間,管理得到可以達到8000斤的畝產量。當然了,要想獲得高產,對於土豆的需肥規律要了解。接下來,我們就土豆的需肥規律進行探討。



■土豆的需肥規律

總的來說,每生產1000斤的土豆塊莖,就需要土豆植株吸收4斤的氮,2斤的磷和8斤的鉀。那麼,一畝土豆產量5000斤,則土豆植株需要吸收20斤氮、10斤的磷和40斤的鉀。由此可知,土豆對於鉀的需求最多,是氮的2倍,磷的4倍,其次是氮,最後是磷,氮磷鉀的科學比例為2:1:4。

此外,土豆生長還需要鋅、鈣、鎂、硼、硫等中、微量元素。其中,土豆對鈣的需求量也很大,相當於鉀的1/4。那麼,一畝產量5000斤塊莖的土豆,則需要吸收10斤鈣肥。

最後,土豆需肥的規律還需要注意一點,就是在不同的生長階段對肥料的需求量也是不同的。土豆對氮磷鉀等營養元素的需求會隨著莖葉和塊莖的不斷增長而增加。在土豆生長的初期,需肥量佔總需肥量的20%;進入塊莖形成盛期需肥量約佔總需肥量的50%;到了土豆生長末期,需肥量約佔總需肥量的20%。種植戶可以根據這個規律安排好底肥和追肥。

我們都知道,土豆在滿足了各類營養元素的情況之下,就能夠正常生長髮育。而如果營養缺失會導致什麼樣的後果呢?我們又如何去判斷土豆缺乏了哪一種營養元素呢?



■土豆缺素,可導致生長異常

氮磷鉀是土豆生長髮育必不可少的三大營養元素。如果缺乏了會導致什麼後果?

①土豆缺氮。氮素缺乏可導致土豆植株矮小,生長髮育不良,最終影響到產量。土豆缺氮的具體症狀表現為:整棵植株矮小,葉子均呈現淡綠色,而後逐漸發黃,最後葉片上卷呈現杯狀,脫落。

②土豆缺磷。磷素在土豆生長過程之中的主要作用是加強塊莖之中幹物質和澱粉積累,提高塊莖澱粉含量和耐貯性。如果缺乏磷素,同樣導致土豆植株矮小,生長髮育不良,塊莖澱粉積累減少。土豆缺磷的具體症狀表現為:土豆植株矮小,葉片上卷。進入花期缺磷,則出現葉片皺縮,顏色深綠的症狀。

③土豆缺鉀。鉀素可以促進土豆植株內部蛋白質、澱粉、纖維素以及糖類的合成,促使莖杆增粗,增強抗倒伏的能力。如果缺鉀,會導致土豆植株節間縮短,葉面積縮小,葉片黃化、枯死。土豆缺鉀時的症狀表現:先是下部葉片的葉尖和葉緣變褐色,變枯焦,葉面上出現褐色斑點,並且向下捲曲,葉脈下陷。

缺乏營養元素,可導致土豆生長異常,嚴重時可導致產量下滑,影響到種植效益。為此,我們在給土豆施肥的時候,務必科學、全面。



■土豆要科學施肥

土豆施肥要堅持“有機肥為主,化肥為輔,重施基肥,早施追肥”的原則。具體的操作方法,如下:

①施基肥。選用腐熟的農家肥,每畝施入6000斤,同時搭配施入90斤的過磷酸鈣、40斤尿素和24斤硫酸鉀。可結合整地施入,與土壤均勻混合攪拌。

②施追肥。土豆幼苗期,每畝追施8斤尿素;到了現蕾期,可每畝追施14斤尿素,並搭配施入16斤硫酸鉀。追肥時,建議在距離土豆植株5cm的地方開溝,進行溝施。

③根外追肥。通常情況之下,土豆栽培不需要進行根外追肥。但是,在兩種情況之下可以安排。一是,土豆進入花期的時候,可每隔半個月噴施一次低濃度的磷酸二氫鉀溶液,一畝100斤,連續噴施2~3次。如此可確保土豆花期磷鉀元素的充足;二是,土豆缺素的時候需要根外追肥。比如土豆缺鈣,可及時葉面噴施0.3%~0.5%的氯化鈣水溶液,每隔5天噴施一次,連續噴施2~3次即可。再比如缺鎂,可進行葉面噴施0.5%~1%的硫酸鎂溶液,3天噴施一次,連續噴施3~4次即可。



好了,以上關於土豆需肥規律是怎麼樣?這個問題,就分享到此,歡迎評論探討交流。同時,希望大家多多關注【終歸農村】,多多給予點贊,激勵我繼續分享更多的三農知識,謝謝。

終歸農村


土豆也叫馬鈴薯,是日常生活深受大家鍾愛的蔬菜之一,在中國栽種比較普遍。提升馬玲薯的品質與生產量,那麼,應該怎樣施肥呢?

上肥的基本原則

在小苗期,馬鈴薯的吸肥量是較為少的,直到發棵期,其吸肥量會大大增加,直到結薯前期,吸肥量會超過高峰值,此後以後,吸肥量會迅速降低,初期所必須的肥料施加量佔據士豆總吸肥量的70%左右。在上肥時,要以施入有機肥料主導、化肥為輔,以底肥主導、追肥為輔助,以大量元素主導、以微量元素為輔的基本要素。為保持上肥的穩定性與規範化,應保證前促、中控、後保,且早期以施入N、P主導,推動馬鈴薯可以保證早生快發,多開展發枝,以達到豐收的實際效果。在馬鈴薯生長髮育的中期,不用上肥,致力於操縱士豆葉莖不可以猛長,保證士豆地底塊莖能科學產生,並逐漸彭大。直到後期,應進行葉片噴肥,不能讓葉子的顏色出現太早落黃問題,進而加快葉片植物光合作用率,從而為馬鈴薯的生長提供足夠的營養物質。

1、底肥

在需求量上,基肥一般佔有總化肥釋放量的70%,且施入的基肥以農家肥的有機肥料核心,還要搭配施入一定的N、P、K肥。上肥時,若地塊667m2產2000.0kg士豆,應施入歷經漚肥的有機肥料3200kg、磷肥45kg、尿素18kg、硫酸鉀12kg,若地塊生產量更高,應提升肥料施加量。上肥時,應將有機肥施到間距土豆種薯的4.5cm部位,防止產生燒種狀況。初期施入基肥時,應將有機肥在所農用地表面進行撒肥,且施入有機肥料時,應在種植之前開展專業化溝施,一般溝深出在15.0cm左右。

2、種肥

種植時,應施入一定量的種肥,選用溝施方法,施入磷酸二銨7kg/667m2,施入種肥的深層次應當比種子還要深5cm左右。種子和種肥應立即開展層次隔開解決,若沒法分離,就嚴禁帶上種肥。

3、追肥

在馬鈴薯的小苗期,應立即施肥解決,且以追肥N肥主導,依據培土鬆土時況,追肥尿素溶液量為4kg/667m2;直到現蕾期,追肥尿素溶液7kg/667m2、硫酸鉀8kg/667m2。間距主莖根莖4cm部位處要旋耕,採用溝施或穴施的方式 ,上肥結束後,應運用土來遮蓋嚴實,進而超過促苗早發的目地。馬鈴薯盛開以後,不用在根際部位開展施肥,特別是不能追施N肥。

4、葉片追肥

馬鈴薯塊莖的探索期與彭大期,應在葉片上開展施肥,關鍵是運用噴施寶有機化學水溶性肥料來開展噴溼實際操作,噴灑頻次為3次,致力於到達營養成分的均衡度,防止中後期產生葉子落黃現象。執行葉片施肥時,保證每一次每667m2應用35mL的噴施寶兌50kg水,採用持續性噴灑,時間間隔為8~10d。

對比,大家有什麼看法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一起交流!


農民莫老三


土豆在適宜環境下的需肥規律是怎樣的?

想要獲得優質高產的土豆,合理的施肥是關鍵,分享一下我的高產土豆施肥方法,首先在整好的地攏上給土豆施足基礎肥,通常基礎肥用總量的60%到70%左右,在播種後每畝地用2到3噸廄肥蓋種,同時施肥總量的50%的氮肥,40%的鉀肥和磷肥與微生物菌肥混合後條施在廄肥上,隨即蓋土。廄肥來原廣,取材方便,養分充足。是理想的土豆栽種肥料,早施肥、追肥。氮肥在追肥中要找準頸葉期,尤其在後期,影響徑葉風長,中後期時鉀肥配合金寶寶微生物肥使用,促早發增加光合作用。

適當根外追肥很重要,土豆對待鈣、林、鎂等微量元素要求較大,為了提高品質可以與病蟲害防治進行根外追肥,土豆實際是一款喜鉀農作物,再平衡施肥中要特別重視鉀肥的使用,同時不易施用過多的含氯肥料,應選用硫酸鉀,否則會影響土豆品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