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为什么不多种植大豆?

609108429


大豆在中国普遍种植,在东北、华北、陕、川及长江下游地区均有出产,以长江流域及西南栽培较多,以东北大豆质量最优。在安徽皖北也有几十万亩大豆。

现在种植大豆产量不高,不如种植玉米等其他作物收入高。

皖北区域连续三年大豆产量低于预期,产量一二百斤,大豆产量低于300斤就无钱可挣,甚至亏损。

大豆产量不稳是个很大的问题。

所以现在种植大豆的地区减少很多。





草田


中国为什么不多种植大豆?

近日回老家,发现一些大爷大妈们,都在水泥地上拍打老熟而燥干的大豆,是乘着天气睛燥。我上前问正在打豆老哥,现在黄豆多少钱一斤,他叹了一口气说,还多少钱呢!没人要了,现在黄豆打下都是煮一下做肥料的了。随后俩人坐在石墩上聊了起来,黄豆本来没专门的农田种植,都是一些旱地和田边地角,用来食用新鲜毛豆,吃剩之后老豆留种及自做卤化豆腐,也有部份远地种上亩把。近几年黄豆几乎没了市场,除了无人收购,連豆腐店的用豆,也不要本地产的,它出浆率不高!还是批价便宜。所以还是作肥料值钱。大家算了一笔帐,在葡萄,猕猴桃上施进口复合肥,3元一斤,而燥黄豆卖给豆腐店只给丨.5元钱一斤,同样一斤比一斤,还是黃豆肥分足。又是有机肥。增值。

从国家层面来说,国家之间的商务活动,进出口是正常的往来,进口了大豆,可以腾出一部分土地种植其他所需的作物,人家的大豆品质优于国内自产的,而且价格便宜,一吨起批3750元,只有一元八角多一斤,也不到二元。所以就不用多种大豆了。



天天行3


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对于大豆的需求量当然也是在世界的最前列,我国每年所消耗的大豆总量在1.2~1.5亿吨左右。而我国自主种植的大豆产量仅仅不足2000万吨,所以每年从国外进口的大豆至少占据全年所需总量的80%~90%左右,今年我国从国外进口的大豆总量接近1亿吨。作为一个人口大国,我国每年需要的大豆类制品以及大豆油数量是相当惊人的,但是却过度依赖进口。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为什么中国不多种植一些大豆呢?


其实原因非常简单,归根结底是因为种植大豆不赚钱。我国的国土面积虽然广泛,但是人口众多,平均到每个人手上的土地是相当有限的。由于土地过于分散,加上个人所拥有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有限,所以很难靠种植来维持生计,更不可能赚大钱。农民拥有土地大多数是用来种植粮食,当然是什么赚钱种什么。虽然说我国的粮食价格非常低廉,包括玉米和小麦以及水稻,每亩地所赚的钱可能也就400~500元左右,好一点的七到八百块钱左右。


但是如果种植大豆的话,可能经济效益会更低,因为大豆的产量非常的低,每亩的大豆产量只有两到三百斤左右,一斤大豆按收购价格两元来计算的话,那么每亩所产的经济收入是600元左右最高,如果除去生产成本的话,可能到手的利润也就200~300元之间。一亩地如果所产生的经济收入只有两到三百元的话那是相当差的。所以说并不是农民对大豆有歧视,而是因为种植大豆确实利润有限,还不如种粮食还好一点。


最近这几年由于中美贸易摩擦的影响,我国开始实施大豆振兴计划,鼓励农民进行大豆种植,而且对于大豆种植的补贴是所有农作物种植的补贴最高的。这种补贴力度在我国明显起到了作用,目前我国的大豆种植面积增加了将近1000万亩。大豆的产量也增加了不少,不过目前大豆依然还是需要大量从国外进口。国外进口的大豆很多都是转基因大豆,而且他们的产量比较高,种植成本低,实现机械化比较高,因此价格非常的低,很多的企业以及一些大豆制品公司,都愿意从国外以相对较低的价格购买大豆。


所以我国的大豆种植其实压力还是比较大,因为生产成本相对较高,没有办法与国外的大豆种植相媲美,而且产量也远远没有,国外的高生产成本又比国外大很多,所以竞争没有任何优势种植出来的大豆,可能也因为价格太高,没有人愿意上门收购,因此农民很多都不愿意种植大豆。


少三番


曾经我国是大豆净出口国,高峰时年出口量达到百万吨,而从1995年开始由净出口国转变为净进口国,2000年以后大豆的进口量可以说大幅度增长,原来年进口量只有几十万吨,而到了2000年就突破了1300万吨。加入WTO后,大豆的进口量更是上升了一个台阶,2017年大豆的进口量达到9554万吨,创下了历史纪录,2018年大豆进口量有所减少,但其进口量也达到了8803万吨;2019年前10个月,大豆累计进口量为7069万吨,月均进口量超过700万吨,与2018年相比减少了8.1%,累计进口金额超过1930亿元,同比降幅为10.8%,这主要得益于振兴国产大豆的实施,使得国产大豆产量有所提升,目前大豆的进口比例超过85%。为何国内不多种植大豆?微尘微视界对此有以下几个观点。



一、国产大豆生产成本偏高

大豆在我国的种植历史比较悠久,基本上从南到北都有种植,但基本上面临着一个共性问题,那就是国产大豆的种植成本明显偏高。原来很多地方种植大豆的地块相对较小,机械化程度偏低,对人工过于依赖,导致综合成本比较高。如果大豆的收购价只有1元/斤,那么种植大豆就没有钱赚,弄不好还会亏本,近些年种植大豆的机械化程度有所提升,但农药、化肥等费用增长明显,涨幅超过30%,与进口大豆相比,在价格上不具备优势。国产大豆种植成本偏高,农民种植大豆的积极性明显降低,这也使得很多人转向其他农作物种植。

二、国产大豆单产量偏低,种植效益不明显

大豆跟玉米一直以来放在一起比较,特别是在东北地区,很多农民种植的农作物不是大豆就是玉米,但这些年很多农民宁愿选择种植玉米,而不愿选择种植大豆,这主要是因为大豆的种植效益不明显。当前国产大豆的单产量偏低,亩产量能够大豆400斤就很不错了,很多时候因天气因素导致大豆结荚率偏低,有时甚至不结荚,亩产量低于200斤也是比较常见的。在种植成本增加的情况下,国产大豆的产量偏低,而且市场行情也不是很明朗,很多时候低于2元/斤,即使产量按400斤/亩,那么亩产值仅为800元,除去各项开支,产生的利润可以说太少了,久而久之愿意种植大豆的农户就少了。



三、耕地资源无法满足大豆市场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

原来大豆消费没有挖掘出来时,国产大豆的产量可以自给自足,但随着国内消费量的提升,国产大豆的产销缺口就非常明显了,国产大豆的总产量不足2000万吨,近几年基本上在1500万吨附近徘徊,而国内大豆的消费量居高不下,近几年维持在1亿吨以上,这也是大豆进口量明显增长的主要因素。如果把进口的8000多万吨大豆全部转为国产大豆,实际上国内的耕地资源是无法满足的,哪怕把玉米的耕地面积全部来种植大豆,也无法产出这么大的量。2018年开始,在我国东北地区,开始执行国产大豆振兴计划,仅黑龙江一个省份,玉米转种大豆的面积就超过1000万吨,但大豆的总产量并没有大幅度提升,2019年大豆进口量大概率要超过8000万吨。

四、扶持力度偏弱,进口大豆价格优势明显,对国产大豆带来较大冲击

目前种植大豆,只有在东北地区才有大豆生产者补贴,在国产大豆振兴计划未实施之前,相关的扶持不是那么明显的,哪怕加上相关的补贴,综合收益也不是很高,这主要是因为相关的扶持力度偏低。进口大豆之所以优势较为明显,一方面是单产量偏高,另一方面是各种扶持较多,比如耕地、农机等,各种扶持资金加起来的数额都超过大豆本身产生的价值,这也使得进口大豆在价格上优势明显。现阶段进口大豆占比较大,我国虽然是大豆消费大国,但大豆的定价权不在自己手里,低价进口大豆冲击市场较为明显,对国产大豆形成较大压力,难有多大的上涨空间。



总之,大豆依赖进口的现状短期无法改变,至少三五年都不会有明显变化,80%以上的大豆依然需要进口,当然随着振兴国产大豆的不断实施,相关方面的扶持逐一落实,国产大豆的市场占有率有望逐步回暖。这需要多个角色共同努力,比如说科研人员要加快研究成果的落实,想办法提高大豆的产量与品质,特别是出油率方面;在扶持措施方面,要提高扶持奖励,把资金下发给实际种植的农户,让农民能够得到实惠;同时要控制好农机、农药、化肥等价格,让其在合理范围波动。只有多方面共同努力,国产大豆的种植面积和产量才能有所提升。

以上为微尘微视界对为何我国不多种植大豆问题的理解。如有不妥之处,欢迎多多指导交流。

微尘微视界


早期,那是在六,七十年代,还是大集体的时候,农村还比较爱种大豆的,也是挺多的,随着时代的发展,到了八十年代初期,村里多多少少有几户种大豆的,进入九十年代,农民发现了一个问题,就是因为种植大豆产量少,价格低,收入也低,还是很费力的,还不如种植玉米省时省力,方便快捷一条龙,还可以利用农闲的季节,去打工赚点零花钱,买豆油也挺合适的,到现在村里根本没有一家种植大豆的,谁家都是无利不起早的,没有利益谁会种它啊,为什么农民种植的粮食不值钱呢?反而一到市场上价格都贵了,说句实话,农民种地有点寒心啊,如果是小家小户的种地,只能维持一个有饭,不会饿着,如何谈到叫生活,根本谈不上,就是叫生存罢了,现在的社会,农村种地投入大,收入低,看看这几样贵的,比如,种子贵,化肥贵,农药贵,人工贵,这些去掉了,还能剩下多少呢???所以在农村种植大豆根本就老不到了,








把微笑送给你61329856


中国为什么不多种植大豆?

农作物-大豆、玉米的种植是根据收益、种植条件等因素综合考虑的结果,也是与实际的需求关系有密切的联系。大豆在我们国家种植面积也比较广泛,东北、华北、西北、华中地区均有种植。


有人会问:我们的本地大豆的年总需求量接近一亿吨,而实际的本地国产大豆年总产量才1500万吨左右,自给率才10--15%,这意味着下游市场所消费的大豆主要靠进口国外的大豆来解决需求问题(进口国外的大豆比例接近85%),在这种局面下为什么我们不增加大豆的种植(轮种)面积来解决问题呢?

实际单纯的考虑增加种植面积比较单一,有一定的片面性。比如种植成本是否考虑过?其它农作物(比如玉米、小麦、水稻等)是否考虑过?


我们的大豆种植面积虽然存在,但机械化种植程度低,导致我们所种植收获的大豆成本偏高。同时大豆的产量比较低,每亩才四、五百斤左右,根据当前出售的市场价1.85元/斤计算,一亩地的收益才七八百元。由于机械化作业率低,而实际的一茬大豆种植成本(耕种、种子费、施肥管理浇水费、收割费、保管以及流通费等)接近1000元,从种植的经济帐考虑,基层的农民朋友不愿意主动种植大豆。

另外,东北地区是大豆的主要产区之一,为了鼓励当地的居民轮种大豆,东北地区推出了大豆轮种补贴,通过提高大豆的轮种补贴办法来提高大豆的产量,可以说近两年效果不错,大豆的产量相比较大幅度提高。由于大豆多年的价位在2.0元/斤以内,且大豆的产量并不太高,一些基层的农民朋友大面积种植大豆是为了获得大豆的轮种补贴,并非从自身方面主动的去增产大豆。


第三,大豆的下游需求主要来自于大豆的深加工企业,现如今大豆的深加工企业以外资居多,这类的企业热衷于用国外的大豆,对本地的大豆的竞争力降低。实例:进口国外的大豆到港口价约3000元/吨,本地的大豆价位普遍高低国外大豆。

以此上述三个方面综合考虑,反应了我们的大豆本地产量与总需求相比还处于较低的份额。有自身种植收益不高的因素,也有外部因素。

上述纯属个人观点,仅供参考!欢迎批评指正。文字原创,图片来之网络!!谢谢


小希时间


中国为什么不多种植大豆?

首先,我们先看弄明白为什么要进口那么多的大豆。有人说是入世放开国内农产品市场的承诺,也有的说是国内需求逐渐增加,也有的说国外的进口大豆比较便宜、进口大豆压榨出油率高,如此等等,都有道理。进口大豆在近20多年的发展演变下,充当了很多的属性,比如刚需、金融工具、贸易谈判工具等等,当然,要说最根本的,还是和需求有关,这也是最近几年来,因为国内大豆消费量的不断增加,年进口大豆的数量达到八九千万吨量级的主要原因。而消费的途径,除了油脂的需求之外,这两年的非洲猪瘟也让大家进一步明白了,饲料原料(豆粕)需求的庞大。

其次,为什么我国不多种植大豆呢,像小麦、稻谷那样,自给率很高?我国是人口大国,长期以来解决温饱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之一,到现在,口粮也要保证绝对安全。所以,在很长时间以来,我国农业种植结构中,像小麦、稻谷、玉米等这些单产水平高、口粮属性比较明显的品种,受到的重视程度比较大,最近十几年来在政策扶持上也是倾斜的,比如托市收购、临储收购等等。另外,我国耕地面积有限,统计局公布的粮食播种面积每年差不多在17亿亩左右,其中小麦、玉米、稻谷这三大谷物品种的面积就占到了将近15亿亩,这样才能保证谷物基本自给,大豆的面积这两年在大豆振兴计划的扶持下,才回升到了1亿亩多点,再增加的空间有限。

综上所述,考虑到国内大豆的需求特点,和国产大豆的非转属性,未来随着人们消费结构的优化升级,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通过大豆振兴、拉大大豆和玉米的生产者补贴等方式,增加国产大豆的面积,是能够取得一定成效的,但粮小咖认为通过国内生产来大幅度提高大豆的自给率,在目前的粮食消费结构模式下,很长时间内还是做不到的。


粮小咖


问:中国为什么不多种植大豆?

大豆的用处有很多,除了豆制品和制作大豆油,还有很大一部分用于制作牲畜饲料,每年的大豆消耗量是一个惊人的数字,按说这么大大豆的消耗量,国内大豆种植产量也会很高,不过现实情况却恰恰相反,国内大豆产量不足,绝大部分大豆还要依赖于国外进口。很多朋友不仅有了疑问,我们国土面积辽阔,农业技术也十分发达,为何大豆却不能自产自足呢?阿坤认为中国不种植大豆原因有以下几点。


我是阿坤,专注三农!点击关注更精彩。

原因一:国内亩产量跟不上

像我们豫北平原地区,以前大豆是主要作物之一,不过由于土地贫瘠,技术落后以及品种等原因,产量却只能达到二三百斤,以致于产量远远赶不上需求量,再者种植大豆收益较低,算上种植投入药物,种子,肥料这些成本,种植大豆的收益就赶不上种植其他作物。

原因二:国内大豆不占优势

美国是我国大豆主要的出口国,每年从美国进口的大豆量,占全国大豆消耗量的1/3左右。

中国大豆和美国大豆从产量方面相比,不占有任何优势,中国大豆基本是非转基因大豆,而美国所种植的大豆90%以上为转基因大豆,转基因大豆产量更高,出油性更高,更加适合做大豆油的原料。除了品种没有优势以外,土地种植面积也不占优势,尽管美国土地面面积小于我国,但他们能够产粮食的土地却大于我国,除了满足国内粮食的需求以外,有条件种植其他作物出口。


原因三:美国对大豆种植户补贴大

相对于其他大豆种植国,美国大豆出口价格十分低廉,这和美国对大豆种植户补贴巨大分开。美国政府为了保证,国内基础作物在国际上更有优势,降低国内基本生活花费,每年会对粮食种植户很多补助,让他们以较低的价格售出,再给予一定的补贴,保证他们的利益。

这样的话,其他国家大豆种植户,没有了价格优势,只好选择种植其他作物。


总之阿坤认为以上三点,是中国为什么不种植大豆的根本原因,国内大豆种植户无法获得可观的收益,只能种植其他作物,国外大豆不仅质量高,价格也相对较低,国内的大豆消费量,可以通过进口来满足需求,就没有种植大豆的必要性了。


阿坤乡野说


关于农业生产具体种植什么农作物,因目前土地承包方式主要为农户家庭联产承包制,使得农户种地时选择农作物具有自主性,而至于适宜农作物的具体考量因素,我感觉主要有几方面来决定农户种啥而不种啥,下面结合所了解情况简单聊一下,以便解答题主所提“为何不多种植大豆”的疑惑!



一、大豆亩产量太低,使得种植效益不理想!关于大豆亩产量,根据相关数据统计,2017年全国大豆亩产量仅为186斤左右,虽然这些年略有增产,但到了2017年大豆亩产量仅提升到240斤左右。由于农户家的承包地非常有限,我们这边人均只有2亩左右,使得这点亩产量着实挣不到钱,也就难怪农民对于种植大豆不感兴趣了!

二、大豆补贴高低也决定农户种植积极性。关于大豆补贴,目前只听说东北等地区有这类大豆振兴政策实施,并且补贴标准略高于其他农作物,例如今年黑龙江地区大豆补贴要比玉米补贴高出200元以上,最高可以达到每亩270元,而吉林地区今年大豆补贴为265元/亩,玉米仅为86元/亩,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该地区种植大豆面积!然而在我们这边却从没有听说过有大豆和玉米补贴,目前仅有小麦补贴,为125元/亩,因此,农户在种植积极性上自然主动选择小麦和玉米,毕竟这两类农作物产量高,粮食价格相对稳定一些,还能获得一定补贴。



三、当前进口大豆冲击国内市场严重!由于国内种植结构青睐于小麦、玉米、蔬菜等农作物为主,使得有限耕地上种植大豆规模比较有限,造成每年总产量仍处于低位水平。根据2018年前后数据统计,我们大豆年产量仅为1500万吨左右,而当前国内大豆需求量却高达一亿吨,其中进口量就高达8800万吨以上,使得国产大豆量仍微不足道,故而也说明目前进口大豆对于国内市场的冲击力仍很严重,再加上进口大豆规模大,种植成本低,使得单价更低,以至于国内大豆价位很难提升,导致农户种植大豆的经济收益并不稳定或难以满足家庭收入水平。

总得来说,农户种地是要挣钱的,如果种植某类农作物的出发点难以保证经济效益最大化,在当前种植成本上升、农产品价格下滑和农村生活成本增加的大背景下,只能被农户无情的放弃!不过,随着这几年玉米等粮食价格明显下滑,农户种植积极性严重受挫,以及部分地区陆续开展了大豆振兴计划,通过增加补贴等方式鼓励农户改种大豆,在一定程度上扩大了东北、黄淮海和西南等地大豆种植面积,预计到2020年后国内大豆种植面积有望增加至1.4~1.5亿亩左右,使得补贴鼓励下或有助于国内大豆种植面积越来越多吧!(以上为个人见解)


龙百晓生


第一,农民种植大豆相对收益较低。随着农民文化水平的逐步提高以及收入渠道的多样化,越来越多的农民将农业产业作为口粮农业。不再是生活资料的唯一来源。大家都清楚,美国目前是大豆种植规模、产量最大的国家,其产量达到全世界的30%。单产也是最高的,达到每亩地500斤左右。然而我国种植大豆每亩地的产量比美国少将近三分之一。所以农民种植大豆的收入水平并不能比种植其他农作物收入高。

第二,农民大规模种植大豆将无法保证其他粮食作物的需求。众所周知,我国消费者主要以小麦、水稻为主要的粮食作物,用18亿亩耕地保障15亿人口的粮食生产,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又导致部分耕地非农转化,耕地资源更是紧张。如果农民大规模种植大豆来满足国内大都需求的话,可以稍微计算。2017年我国进口大豆9000万吨左右,如果全国国内农民种植的话,需要占用接近6亿亩耕地资源,这样一来,小麦、水稻、玉米等粮食作物将无法保障,严重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