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一招,銷售額不愁

作者:阿里營銷專家,專注營銷13年。

由於疫情的影響,大家閉門不出,很多線下門店推遲了開業的時間,對於他們來說損失是比較大的。西貝莜麵村的老闆公開表示,西北賬上的現金流,也只能撐3個月左右。

實體經濟影響的不止是老闆,員工面臨著門店不開工,沒有工資收入的情況。


那面對著這樣的情景,實體門店應該如何主動擁抱互聯網,提升銷售額呢?

本文針對2類門店:

  • 疫情時仍然開業的門店(果蔬店、生活用品店,以及一些夫妻店)
  • 疫情後開業的門店

一、疫情時仍然開業的門店

因為大家都不出門,以至於盒馬、京東到家等送菜上門的預約猶如雙11秒殺,手慢就沒了,所以還是有不少人不得不出門採購。

以我在杭州觀察到為例,這時候開業的主要是果蔬店,生活用品店,蛋糕店,以及一些小型的夫妻店。光我們小區外面,就有3家果蔬店照常營業。感覺這個競爭,也還是很激烈。

其中一家果蔬店,也是夫妻店,買菜結賬的時候,老闆娘會讓我加她微信號,菜價每天會公佈在朋友圈,我不出門就可以下單,金額超過30元她老公就可以把蔬菜送到小區門口。

我一聽,這辦法好啊,方便,還不用在店裡和其他人有接觸。

而另外2家店,則沒有“多此一舉”。

這種樸素的送貨上門,其實就是互聯網人嘴裡一直說的“私域流量”。

所謂私域流量,就是店主通過微信和消費者建立了一對一的聯繫,把消費者變成“自己人”,肥水不流外人田。店主可以對消費者進行反覆營銷觸達,消費者可以及時瞭解店家動態。


用好一招,銷售額不愁

據一組權威的統計數據分析表明,企業吸引新用戶的成本是留住一個老用戶的6倍,一個老顧客貢獻的利潤是新顧客的16倍;一位滿意的用戶會帶來8筆潛在的生意,可見老客的重要性。

看似店家要送貨上門,增加了人力成本,但是因為消費者和店主的一對一聯繫,大大增加了復購,創造了更多的營業額。

果蔬店都是建在小區周邊,所以送貨的地址也不會特別遠,響應時間也會更快。

果蔬的消費,是高頻消費,私域一直存在,疫情結束後,消費者有買菜的需求,還是會第一時間想到這個老闆。前提是,保證菜的質量。

最近特殊時期,建立自己的私域,既可以服務到附近的消費者,長遠來看,還可以挖掘到更多的商業機會。

不僅果蔬店可以使用,生活用品店,夫妻便利店都可以通過這個辦法,建立自己的私域。

這個辦法,很多的社區寵物店平時都在用,因為寵物店基本也都是基於小區建立的。寵物行業又是一個重服務的行業,寵物行業的私域好處是顯而易見:

及時和消費者溝通,提供服務,建立情感連接;

以寵物為社交點,舉辦線下活動,維繫情感;


二、疫情後開業的門店

疫情後,所有線下門店都會陸續開業,而大部分是餐飲企業。

現在不少門店,為了避開外賣平臺高額的抽傭,都有私域流量的意識,但是很大一部分,是通過二維火引導消費者關注門店微信公號。但是這種嚴格意義上來說,是屬於弱關係的私域流量,公號打開率越來越低,基本只有2%左右甚至更低,遠不如朋友圈的曝光高。

公號和微信個人號的最大區別,是一個是店鋪人設,另外一個是個人人設。

不少餐飲店,水果店是通過是贈品的方式引導添加微信個人號,但是消費者拿走贈品後,就直接刪除了。因為對於他們來說,你提供給他的利益已經結束了。這個時候,餐飲店可以提供專屬的福利和未來利益,留住消費者,例如:

  • 可以通過微信直接預約座位,優先;
  • 微信預約的顧客,每次來都可以獲得一個特價菜和額外冷菜;
  • 通過微信點外賣,菜品9折(比起美團的返傭,還是划算的)

其他例如美甲店、飾品店,服裝店,更是可以通過私域流量,鏈接老客戶。

很多人以為加完用戶微信就萬事大吉了,其實,添加用戶,才是私域的開始,你必須要通過朋友圈運營好內容,給到消費者長期關注你的理由:

  • 控制好廣告和日常內容的比例(一般3:7);
  • 必須提供利益,無論是身份等級(優先預約)、技能(知識&科普型)、利益(折扣&贈品)、售後服務等;

很多人覺得比如珠寶這樣的高客單價低復購產品不合適私域,其實不對,高客單價,消費者更在意售後服務。

如何運營好私域,下篇聊,歡迎評論區討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