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大成拳前輩張恩彤先生的樁法淺談內家拳術入門


從大成拳前輩張恩彤先生的樁法淺談內家拳術入門

張恩彤

京武功夫如是說:

  張恩彤,又名張恩桐,天津人,1930年在上海拜王薌齋為師學習意拳。王薌齋門人甚多,而在技擊上出類拔萃者,尤以趙道新、尤澎熙、韓樵、卜恩富、張恩桐、趙逢堯、姚宗勳最為著名。張恩彤發力兇狠,曾抱著騾子的頭只一動,即將其摔倒在地,觀者認為是神力。1955年,在天津與全國摔跤冠軍張奎元比試,張奎元身高體壯,臂力過人,手大腳大,張恩彤則身材矮小,在張奎元抓住恩桐小臂時,只見張恩彤驟然發力,即將張奎元摔倒在地。張奎元時後專程到北京,跪拜王薌齋,要求收下學習意拳。

  王氏門人眾多,但在技擊上有所成就者,方贈以名。到 1941年,薌齋先生對在技擊上有成就的6位不同時期的弟子(僅六人而已)賜名:趙恩慶賜名道新、韓星橋賜名道寬、卜恩富賜名道魁、張恩桐賜名道德、趙逢堯賜名道宏,姚宗勳賜名繼齋,示為已之衣缽傳人。1935年薌齋先生攜弟子卜恩富、韓星橋、張長信、張恩彤等北上經天津回深縣,進一步研究意拳,準備組隊參與國際性競技搏擊比賽,訓練時間達二年左右。後由於時局動盪作罷。

  張恩彤深諳盧氏結構拳法,擅長練無視關,即用黑布蒙上雙眼與敵手對抗的訓練方法。目的在於培養適應夜間作戰的能力,亦是檢驗功力是否達標的方法,試驗者可隨意施力於受試者間架,其效果都是施力者被反彈失重,張恩桐不僅能任意掀翻烈馬,而且以此渾圓樁形與張魁元等名手試藝,在蒙上雙眼的情況下也能將對手撞起。張恩桐功力深厚,據傳,他的背側大筋高高挑起,連走路時兩手都是往外張開的,他的腿一繃勁,腿上筋立即騰了起來,跟鋼筋似的。

  大成拳練習中,頭部最難練,張恩彤先生曾留下一個方法,試之效果很好,有此不足者可以一試。其方法是:頸部正直,練功的過程始終使項部(後脖子)貼著上衣後領,項部離開衣領為伸脖,後壓衣領為枕脖。

  張恩彤終年68歲。

(一)

  張恩桐的勁力很大也很敏銳,抖起勁來,嗡嗡作響。很多名家都受不了他的瞬間驚抖。他發力兇狠,曾抱著騾子的頭只一動,即將其摔倒在地,觀者認為是神力。

渾身氣血渾厚,氣血灌注,通達四稍,腰腹間飽滿火熱,渾身熱血膨脹,氣血旺盛,手足放佛灌鉛,甚至達到手心發熱似有吸力、渾身發脹、全身發麻,捱打才舒服。雙目精光、聲音洪亮,為內斂內壯產生充足的氣血。

  內渾圓才是根本,大成拳等注重外在的渾圓或掙力,身體在放鬆的情況下,抱著三角力保持筋骨及真勁的勻整狀態,是大成拳內力之秘。在樁功的修煉中,命門後撐,低架大渾圓,把氣血給貫滿了,三角爭力,肉鬆而筋騰,獲得真勁。真勁又稱渾元勁,首先的是整勁、透勁,渾身彈簧勁(又稱內家真勁、內家繃勁),發力柔脆冷透方是內家拳的陰勁! 在內家各派中多注重對渾元勁的修煉,比如盧氏結構、形意拳(三催勁、渾元勁),要注意,渾元勁是六面的,六面力又稱陀螺勁,這才體現出“周身渾圓皆繃勁,遍體筋撐似彈簧。”然而低架樁的修煉非常吃勁,一般飯量會大增且漸漸筋粗而如老牛筋一般拉起來浮於體表。

  真正的內家真勁或內家陰勁是輕輕一顫即可發力的,絕對不像某些拳法那樣,比如所謂的心意抖擻勁,到了“整勁亂髮”、“脫身幻影”“渾元爆炸”的境界,難道還要抖擻才能發勁嗎?還有什麼驚抖之力、驚炸勁、渾元勁、陀螺勁皆是真勁而已,此勁培育成功,周身放佛電磁籠罩,所謂蠅蟲不能落,遍體似彈簧,渾身都是能反彈、能發力,一觸即發,有人用四句話形容此勁“來力不入、去力無阻、周身反彈,犯者立傾”。

(二)


從大成拳前輩張恩彤先生的樁法淺談內家拳術入門

  培育真勁絕非靠抖大杆子、揉球等能培養出來,內功修煉是必須的,尤其是大渾圓樁法,外渾圓就是上下、左右、前後的掙力,由多個三角力構成站樁的渾圓狀態。這內渾圓就是內部的渾圓飽滿,氣血充盈,帶脈充實,丹田氣足。樁功中出現的身體厚實、體若灌鉛、毛髮直立,都是氣血充盈鼓盪的現象,此時站樁者不論在樁態中或日常的動作中都會感到自身肢體的沉重、渾圓、擋之即摧之感,體內氣血流動感,自身亦有強烈的搏擊衝動,此時與人搭手對方會明顯感覺到你強烈的整體感、厚實感,比如張恩彤先生搭手時沉重如山,勁力之雄渾,曾將烈馬掀翻在地,發勁如車撞,在蒙目實戰的情況下能將人一撞而飛。而且此時具備內斂內壯的基礎,如果得到道家內家拳術斂氣入骨的秘訣,就會達到內壯,實戰時如摧朽拉枯,勁力爆發,血肉之軀根本無法抵擋,一觸即潰!

  單純的筋骨抻拔絕不能達到如此境界,此全靠抻筋拔骨的筋骨鍛鍊與易筋洗髓的丹道內功共同做到。求取渾元力要通過樁的獨特要領筋骨抻拔,身體間架構成極整的彈簧架子,只有周身大筋撐起,在樁功中真正體會出虛靈挺拔才可以談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勻整。

可以把渾身大筋如拉皮筋般拉開撐起,浮於體表,筋長力大,周身十二根大筋挑起(老牛筋),背側大筋高高挑起,連走路時兩手都是往外張開的,他的腿一繃勁,腿上筋立即騰了起來,跟鋼筋似的。再經過一段時間的習練,大筋的騰起之勢會斂(搜骨縮筋,內家搜骨力),平時與常人無異,所謂:肌松筋繃,但與人搭手吃勁時大筋馬上騰起盡顯於形,一受力就騰然而起。而練出刮骨力,渾身鋒稜起,步到人翻,小臂猶如鋼刀。

擰筋拔骨的樁功要領有很多,比如低架提肛,氣息悠長,上下掙力是為了恢復脊柱先天的垂直狀態,吊頂拔背(將脊柱的大筋挑起),雙腿雙膝夾提內裹,關節處有掙力或三角力才會對筋產生抻拉作用,按雙腿特殊要領擰裹提挾站樁後,可以用手摸到腿部一根筋鼓起,隨著功力增長,這條筋日漸粗大外鼓且連通到足,手臂肩撐肘橫(有裹捲回環之力),手向後背勁、掙裹,要領正確也用手可觸摸到一條大筋繃起到手,漸漸身上各處大筋挑起後,習者會明顯感到勁大力整。

  可以確定的說,真傳的武學樁功,修煉後首先的是命門後撐了,氣血飽滿,氣息變得深長了,面色也紅潤,而筋骨的改變也是極其明顯的

,筋是按正確樁功要領苦練後會日漸明顯變的粗大強勁的,全身大筋騰起且筋比常人粗許多,一擊其筋則震顫不已,一受力就騰然而起。

(三)

筋骨練習和真勁培養

一:筋骨練習就是易筋騰筋,使筋粗而長,體整如鑄,乃至筋骨抻拔、筋骨抖顫、拉筋開骨、擰筋出槽、炸力爆發、整勁亂髮,首先通過站樁將手腕、腳腕、胯根幾處的大筋即騰漲而起,要比常人粗而長。二:真勁培養就是培養氣血渾厚、丹田氣足、帶脈充盈、腰松後鼓、開關展竅,達到腰腹充實鼓盪,內部氣機旺盛,氣血充盈,由內部渾圓而達精滿氣足神旺之境界,由內而外,力達梢節。而且氣血足了,自然通關開竅、筋骨舒展,實際上筋骨鍛鍊的抻筋拔骨必然要有內部氣血的充足滋養才行!!!實際上初站樁的蟻爬、電麻感、麻熱脹三觸就是氣血流通的感覺,此時心地豁然開朗,極爽快心情,不懂氣血、筋骨訓練,就不懂站樁,實際上姿勢的各種要領都是為了氣血的通達和大筋的掙力而設計的。如果是新手,可以多參考李康、高臣、王紅宇、形意太極劉志良等人的論述

  張恩彤先生方法是︰

頸部正直,練功的過程始終使項部(後脖子)貼著上衣後領,項部離開衣領為伸脖,後壓衣領為枕脖。張恩桐先生之樁功勁力來源於低架樁(亦稱大渾圓),目的是為了培養腿部力量的彈抖功能,也是為了使內勁更加充實、飽滿。所謂氣充則力強,技擊樁之練法注重於神意與肢體的鬆緊運動,即精神、意念的內部活動是否能夠使肢體產生相應的反應。技擊樁是在外形不動的情況下,運用大腦的精神假借,使人體內在氣血向所思方向運動。如果能達到這一步,那就會感到雖外形未動,但內勁的催動而使形體有了極其微小的動(動狀之態),這樣,自身就有了阻力感,則具備了動的條件(即試力功夫)。但是,樁法訓練的過程,須培養出充實的內勁,所謂“體整如鑄,身如灌鉛”,即整體外在為堅實的支撐架,內在如充氣的皮囊,外形雖實但不僵,不影響動轉的靈活。所謂“松而不懈,緊而不僵”,其含義極深,並非單一的放鬆。只有大筋撐起,在樁功中真正體會出虛靈挺拔才可以談得上是真正意義上的勻整,比如胸背大筋騰起後,肩背聯成一體,不僅力量倍增,發力迅猛,而且在外形看上去有厚實園渾的大型!

張恩彤之大步伏虎樁:

以左勢為例。兩腳呈“丁八步”自然站立,左腳儘量前伸,把步子放大,以自己能下坐為度。臀部下坐,前腳尖略向左分,前膝向前頂; 後腳尖內扣,後膝向內裹,前膝後胯形成前後之斜面爭力,上體正直,兩手向前伸展,左手在前,右手在後,左手位於前腿內側,手指指向身體斜下方,手心朝右,手背自腕部向小臂回拉,肘部彎曲向外撐,肘高於手,肩高於肘,手背距離前腿內側一拳左右,手高於膝約一拳;後手位於後腿內側,手掌心向左,與左手心相對,指尖亦指向身體的前下方。左手在前,右手在後,兩手間隔兩拳左右,前後相距約一拳,後手腕亦回拉,肘部微彎曲,肩高於肘,肘高於手。身體的重量可大部落於右腿,具體可為前三後七、前二後八,頭往上領,臀下坐,形成上下二爭力,前足尖向後撓勁,後膝向裡裹勁,後腳向前踵勁,兩腿有夾剪之勁,前膝與後胯相爭,且前後胯擰成一線,五趾抓地,含胸拔背,兩肩內扣,同時又需放鬆,雙臂肩撐肘橫,兩手撐託,十指抓勁,手向後背勁,食指有勿眉之勁,腰脊向後挺勁,命門後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