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成拳前辈张恩彤先生的桩法浅谈内家拳术入门


从大成拳前辈张恩彤先生的桩法浅谈内家拳术入门

张恩彤

京武功夫如是说:

  张恩彤,又名张恩桐,天津人,1930年在上海拜王芗斋为师学习意拳。王芗斋门人甚多,而在技击上出类拔萃者,尤以赵道新、尤澎熙、韩樵、卜恩富、张恩桐、赵逢尧、姚宗勋最为著名。张恩彤发力凶狠,曾抱着骡子的头只一动,即将其摔倒在地,观者认为是神力。1955年,在天津与全国摔跤冠军张奎元比试,张奎元身高体壮,臂力过人,手大脚大,张恩彤则身材矮小,在张奎元抓住恩桐小臂时,只见张恩彤骤然发力,即将张奎元摔倒在地。张奎元时后专程到北京,跪拜王芗斋,要求收下学习意拳。

  王氏门人众多,但在技击上有所成就者,方赠以名。到 1941年,芗斋先生对在技击上有成就的6位不同时期的弟子(仅六人而已)赐名:赵恩庆赐名道新、韩星桥赐名道宽、卜恩富赐名道魁、张恩桐赐名道德、赵逢尧赐名道宏,姚宗勋赐名继斋,示为已之衣钵传人。1935年芗斋先生携弟子卜恩富、韩星桥、张长信、张恩彤等北上经天津回深县,进一步研究意拳,准备组队参与国际性竞技搏击比赛,训练时间达二年左右。后由于时局动荡作罢。

  张恩彤深谙卢氏结构拳法,擅长练无视关,即用黑布蒙上双眼与敌手对抗的训练方法。目的在于培养适应夜间作战的能力,亦是检验功力是否达标的方法,试验者可随意施力于受试者间架,其效果都是施力者被反弹失重,张恩桐不仅能任意掀翻烈马,而且以此浑圆桩形与张魁元等名手试艺,在蒙上双眼的情况下也能将对手撞起。张恩桐功力深厚,据传,他的背侧大筋高高挑起,连走路时两手都是往外张开的,他的腿一绷劲,腿上筋立即腾了起来,跟钢筋似的。

  大成拳练习中,头部最难练,张恩彤先生曾留下一个方法,试之效果很好,有此不足者可以一试。其方法是:颈部正直,练功的过程始终使项部(后脖子)贴着上衣后领,项部离开衣领为伸脖,后压衣领为枕脖。

  张恩彤终年68岁。

(一)

  张恩桐的劲力很大也很敏锐,抖起劲来,嗡嗡作响。很多名家都受不了他的瞬间惊抖。他发力凶狠,曾抱着骡子的头只一动,即将其摔倒在地,观者认为是神力。

浑身气血浑厚,气血灌注,通达四稍,腰腹间饱满火热,浑身热血膨胀,气血旺盛,手足放佛灌铅,甚至达到手心发热似有吸力、浑身发胀、全身发麻,挨打才舒服。双目精光、声音洪亮,为内敛内壮产生充足的气血。

  内浑圆才是根本,大成拳等注重外在的浑圆或挣力,身体在放松的情况下,抱着三角力保持筋骨及真劲的匀整状态,是大成拳内力之秘。在桩功的修炼中,命门后撑,低架大浑圆,把气血给贯满了,三角争力,肉松而筋腾,获得真劲。真劲又称浑元劲,首先的是整劲、透劲,浑身弹簧劲(又称内家真劲、内家绷劲),发力柔脆冷透方是内家拳的阴劲! 在内家各派中多注重对浑元劲的修炼,比如卢氏结构、形意拳(三催劲、浑元劲),要注意,浑元劲是六面的,六面力又称陀螺劲,这才体现出“周身浑圆皆绷劲,遍体筋撑似弹簧。”然而低架桩的修炼非常吃劲,一般饭量会大增且渐渐筋粗而如老牛筋一般拉起来浮于体表。

  真正的内家真劲或内家阴劲是轻轻一颤即可发力的,绝对不像某些拳法那样,比如所谓的心意抖擞劲,到了“整劲乱发”、“脱身幻影”“浑元爆炸”的境界,难道还要抖擞才能发劲吗?还有什么惊抖之力、惊炸劲、浑元劲、陀螺劲皆是真劲而已,此劲培育成功,周身放佛电磁笼罩,所谓蝇虫不能落,遍体似弹簧,浑身都是能反弹、能发力,一触即发,有人用四句话形容此劲“来力不入、去力无阻、周身反弹,犯者立倾”。

(二)


从大成拳前辈张恩彤先生的桩法浅谈内家拳术入门

  培育真劲绝非靠抖大杆子、揉球等能培养出来,内功修炼是必须的,尤其是大浑圆桩法,外浑圆就是上下、左右、前后的挣力,由多个三角力构成站桩的浑圆状态。这内浑圆就是内部的浑圆饱满,气血充盈,带脉充实,丹田气足。桩功中出现的身体厚实、体若灌铅、毛发直立,都是气血充盈鼓荡的现象,此时站桩者不论在桩态中或日常的动作中都会感到自身肢体的沉重、浑圆、挡之即摧之感,体内气血流动感,自身亦有强烈的搏击冲动,此时与人搭手对方会明显感觉到你强烈的整体感、厚实感,比如张恩彤先生搭手时沉重如山,劲力之雄浑,曾将烈马掀翻在地,发劲如车撞,在蒙目实战的情况下能将人一撞而飞。而且此时具备内敛内壮的基础,如果得到道家内家拳术敛气入骨的秘诀,就会达到内壮,实战时如摧朽拉枯,劲力爆发,血肉之躯根本无法抵挡,一触即溃!

  单纯的筋骨抻拔绝不能达到如此境界,此全靠抻筋拔骨的筋骨锻炼与易筋洗髓的丹道内功共同做到。求取浑元力要通过桩的独特要领筋骨抻拔,身体间架构成极整的弹簧架子,只有周身大筋撑起,在桩功中真正体会出虚灵挺拔才可以谈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匀整。

可以把浑身大筋如拉皮筋般拉开撑起,浮于体表,筋长力大,周身十二根大筋挑起(老牛筋),背侧大筋高高挑起,连走路时两手都是往外张开的,他的腿一绷劲,腿上筋立即腾了起来,跟钢筋似的。再经过一段时间的习练,大筋的腾起之势会敛(搜骨缩筋,内家搜骨力),平时与常人无异,所谓:肌松筋绷,但与人搭手吃劲时大筋马上腾起尽显于形,一受力就腾然而起。而练出刮骨力,浑身锋棱起,步到人翻,小臂犹如钢刀。

拧筋拔骨的桩功要领有很多,比如低架提肛,气息悠长,上下挣力是为了恢复脊柱先天的垂直状态,吊顶拔背(将脊柱的大筋挑起),双腿双膝夹提内裹,关节处有挣力或三角力才会对筋产生抻拉作用,按双腿特殊要领拧裹提挟站桩后,可以用手摸到腿部一根筋鼓起,随着功力增长,这条筋日渐粗大外鼓且连通到足,手臂肩撑肘横(有裹卷回环之力),手向后背劲、挣裹,要领正确也用手可触摸到一条大筋绷起到手,渐渐身上各处大筋挑起后,习者会明显感到劲大力整。

  可以确定的说,真传的武学桩功,修炼后首先的是命门后撑了,气血饱满,气息变得深长了,面色也红润,而筋骨的改变也是极其明显的

,筋是按正确桩功要领苦练后会日渐明显变的粗大强劲的,全身大筋腾起且筋比常人粗许多,一击其筋则震颤不已,一受力就腾然而起。

(三)

筋骨练习和真劲培养

一:筋骨练习就是易筋腾筋,使筋粗而长,体整如铸,乃至筋骨抻拔、筋骨抖颤、拉筋开骨、拧筋出槽、炸力爆发、整劲乱发,首先通过站桩将手腕、脚腕、胯根几处的大筋即腾涨而起,要比常人粗而长。二:真劲培养就是培养气血浑厚、丹田气足、带脉充盈、腰松后鼓、开关展窍,达到腰腹充实鼓荡,内部气机旺盛,气血充盈,由内部浑圆而达精满气足神旺之境界,由内而外,力达梢节。而且气血足了,自然通关开窍、筋骨舒展,实际上筋骨锻炼的抻筋拔骨必然要有内部气血的充足滋养才行!!!实际上初站桩的蚁爬、电麻感、麻热胀三触就是气血流通的感觉,此时心地豁然开朗,极爽快心情,不懂气血、筋骨训练,就不懂站桩,实际上姿势的各种要领都是为了气血的通达和大筋的挣力而设计的。如果是新手,可以多参考李康、高臣、王红宇、形意太极刘志良等人的论述

  张恩彤先生方法是︰

颈部正直,练功的过程始终使项部(后脖子)贴着上衣后领,项部离开衣领为伸脖,后压衣领为枕脖。张恩桐先生之桩功劲力来源于低架桩(亦称大浑圆),目的是为了培养腿部力量的弹抖功能,也是为了使内劲更加充实、饱满。所谓气充则力强,技击桩之练法注重于神意与肢体的松紧运动,即精神、意念的内部活动是否能够使肢体产生相应的反应。技击桩是在外形不动的情况下,运用大脑的精神假借,使人体内在气血向所思方向运动。如果能达到这一步,那就会感到虽外形未动,但内劲的催动而使形体有了极其微小的动(动状之态),这样,自身就有了阻力感,则具备了动的条件(即试力功夫)。但是,桩法训练的过程,须培养出充实的内劲,所谓“体整如铸,身如灌铅”,即整体外在为坚实的支撑架,内在如充气的皮囊,外形虽实但不僵,不影响动转的灵活。所谓“松而不懈,紧而不僵”,其含义极深,并非单一的放松。只有大筋撑起,在桩功中真正体会出虚灵挺拔才可以谈得上是真正意义上的匀整,比如胸背大筋腾起后,肩背联成一体,不仅力量倍增,发力迅猛,而且在外形看上去有厚实园浑的大型!

张恩彤之大步伏虎桩:

以左势为例。两脚呈“丁八步”自然站立,左脚尽量前伸,把步子放大,以自己能下坐为度。臀部下坐,前脚尖略向左分,前膝向前顶; 后脚尖内扣,后膝向内裹,前膝后胯形成前后之斜面争力,上体正直,两手向前伸展,左手在前,右手在后,左手位于前腿内侧,手指指向身体斜下方,手心朝右,手背自腕部向小臂回拉,肘部弯曲向外撑,肘高于手,肩高于肘,手背距离前腿内侧一拳左右,手高于膝约一拳;后手位于后腿内侧,手掌心向左,与左手心相对,指尖亦指向身体的前下方。左手在前,右手在后,两手间隔两拳左右,前后相距约一拳,后手腕亦回拉,肘部微弯曲,肩高于肘,肘高于手。身体的重量可大部落于右腿,具体可为前三后七、前二后八,头往上领,臀下坐,形成上下二争力,前足尖向后挠劲,后膝向里裹劲,后脚向前踵劲,两腿有夹剪之劲,前膝与后胯相争,且前后胯拧成一线,五趾抓地,含胸拔背,两肩内扣,同时又需放松,双臂肩撑肘横,两手撑托,十指抓劲,手向后背劲,食指有勿眉之劲,腰脊向后挺劲,命门后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