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MO:醫生救人,就只是讓人活著嗎?

新技術像一劑催眠藥,能讓人暫時忘記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它值得被感謝,因為它給醫生和患者帶來希望。

但令人憂慮的地方在於,它也能讓人一直「活著」。

2 月 5 日,國家衛健委辦公廳發佈的《關於印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 5 版)》,其中對重型、危重型病例治療中提到:

對於嚴重 ARDS 患者,建議進行肺復張。在人力資源充足的情況下,每天應進行 12 小時以上的俯臥位通氣。俯臥位通氣效果不佳者,如條件允許,應儘快考慮體外膜肺氧合(ECMO)。

關於印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試行第 5 版)

ECMO:医生救人,就只是让人活着吗?

「ECMO 做多了,醫生會變成上帝。」現任臺北市長、前臺大醫院教授柯文哲,作為將 ECMO 技術引入大中華地區的第一人,對 ECMO技術高度評價。

ECMO 究竟是什麼?它到底有多神奇?

前所未有的震撼

ECMO,中文全稱是體外膜肺氧合。通俗一點來說,就是「人工肺」。

ECMO:医生救人,就只是让人活着吗?

ECMO 裝置圖:ECMO 的主要原理是把患者靜脈血引出體外進行氧合,再將氧合後的血液輸回體內,用於供氧,暫時替代心肺功能。

圖片來源:maxhealthcare

從 1972 年開始,經過半個世紀的發展,ECMO 有了太多讓猝死患者「起死回生」的傳奇。

傳奇加身,ECMO 技術開始在各大醫院快速推廣,過去幾年內,全球使用這一技術的醫療中心及其救治的病例數量增加迅猛,ECMO 走向了重症領域的巔峰。

ECMO:医生救人,就只是让人活着吗?

2011~2015 年我國開展 ECMO 技術的醫院數量及救治病例數

到現在,是否擁有 ECMO 技術,已經成為衡量一家醫院急救水平的重要標準。很多醫院在第一次使用這個機器時,就立刻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

「我們是 2009 年做的第一例 ECMO 治療,一個爆發性心肌炎的 11 歲男孩」。

這段往事,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 ICU 的胡煒主任記憶猶新。

爆發性心肌炎的初始症狀很像普通的感冒,很難引起重視。但病情進展相當兇猛,短時間內即可產生嚴重心臟損害,患者極易猝死。

這個 11 歲的男孩送到醫院時已經沒了心跳。經過多輪 CPR 無效後,醫生們想到了 ECMO。

ECMO:医生救人,就只是让人活着吗?

在 ECMO 支持下轉運的患者

「給孩子做上 ECMO 之後,他的心電監護還是一條直線,但意識居然是清楚的!」

胡主任清楚得記得,那天孩子躺在病床上,身上插滿了大大小小的管子。忽然,孩子睜眼說了一句:

「媽媽,我想喝可樂!」守在一旁的父母頓時淚如雨下。

很快,孩子病情好轉,撤機出院。這一次成功的案例讓所有的醫護人員備受震撼——曾經被看作醫學難題的疾病,難道就要被一臺機器攻破了嗎?

但 ECMO 並不能讓所有的爆發性心肌炎患者「起死回生」。

一位年輕的孕婦也遭遇了爆發性心肌炎,「送到醫院的時候,血壓都測不到」。考慮到此前成功的案例,醫院以最快的速度給這名孕婦上了 ECMO。

據 ELSO 數據顯示,ECMO 救治嚴重心肺功能衰竭患者的院內生存率為 41.4%,治療的中位持續時間為 4 天。在 ECMO 治療第 4 天撤機時,患者的存活率較高,但如果治療時間持續一週以上,患者的生存率會明顯降低。

ECMO 技術的不確定性也在於此。

等待差不多一週後,逼近那個「患者生存率明顯降低」的節點,醫生和家屬們感覺「幾乎看不到希望」。

「患者的心臟恢復很差,只能依靠機器活著,沒法撤機。」胡主任回憶道「這個病例,讓我們第一次感受到了無力」。

ECMO:医生救人,就只是让人活着吗?

工作中的 ECMO

面對那些上了 ECMO 但心肺功能恢復很差的患者,擺在他們面前的有兩條路:一是放棄治療,撤機;二是繼續用機器和藥物維持患者生命,以爭取心臟移植或者其他治療的時間。

放棄治療固然痛苦,但等待心臟移植供體也是一場難以預測的賭博。最終,家屬含淚簽字。一根根管道緩緩從孕婦的身上撤下,一個家庭失去了兩個生命。

一直讓人「活著」?

新技術像一劑催眠藥,能讓人暫時忘記生老病死的自然規律。

柯文哲舉過一個例子,能夠很好地體現這種的倫理困境。

一個爆發性心肌炎的孩子,用 ECMO 維持多日,心臟功能仍然難以恢復。與此同時,他已經有嚴重的併發症,雙足像中毒一樣發黑。

醫生是要把孩子的雙腳剁掉繼續救命,還是到此為止?

失去生命還是失去雙腳?大部分人可能寧願失去雙腳,也要選擇活著。醫生和患者,都被「活著」這個詞綁架太久了。

技術值得被感謝,因為它能給醫生和患者帶來希望。但令人憂慮的地方在於,它也能讓人一直「活著」。

根據 UpToDate 對於 ECMO 用於急性呼吸衰竭患者治療的建議,「ECMO 應該在病程早期使用而不是作為補救措施;因此,嚴重急性呼吸衰竭成人患者應在病程早期轉至 ECMO 中心考慮用 ECMO 治療(例如,在發病最初 7 日內)。」

ECMO:医生救人,就只是让人活着吗?

技術值得被感謝,因為它能給醫生和患者帶來希望。但令人憂慮的地方在於,它也能讓人一直「活著」。

阿圖·葛文德在《最好的告別》中寫下:「科學進步已經把生命進程中的老化和垂死變成了醫學的干預項目,融入醫療專業人士『永不言棄』的技術追求。而我們事實上並沒有做好準備去阻止老弱病死。」

在新技術日新月異的洪流中,不管是家屬還是醫生,都越來越難選擇放棄。

未來是否有更完美醫學技術?我們無法預測。但就像柯文哲所說的:「醫生也許只是生命花園的園丁,讓人在生老病死之間活得好看一點」。

對醫生來說,保持清醒,避免被技術綁架,從患者利益的角度考慮問題,並在適當的時候對 ECMO 說不。

這也許比學會使用 ECMO 技術本身更難。

(本文首發於丁香園)

參考文獻

1. Sauer C M, Yuh D D, Bonde P. Extracorporeal membrane oxygenation use has increased by 433% in adults in the United States from 2006 to 2011.[J]. Asaio Journal, 2015, 61(1):31-36.

2.https://www.elso.org/Registry/Statistics/InternationalSummary.aspx

3. 章曉華, 莊建. 中國體外膜肺氧合技術開展的現狀及思考[J]. 中國體外循環雜誌, 2017, 15(2):68-71.

4. 黑飛龍, 朱德明, 侯曉彤,等. 2016年中國心臟外科手術和體外循環數據白皮書[J]. 中國體外循環雜誌, 2017, 15(2):65-67.

5. Smith M, Vukomanovic A, Brodie D, et al. Duration of veno-arterial extracorporeal life support (VA ECMO) and outcome: an analysis of the Extracorporeal Life Support Organization (ELSO) registry[J]. Critical Care, 2017, 21(1):45.

封面圖來源 圖蟲創意

疫情發生以來,丁香醫生每天堅持為大家實時推送最新的疫情數據。

現在,為了讓大家更明晰數字背後的信號,丁香園 | 丁香醫生特別推出「疫情日報」功能!

「疫情日報」中包括 4 項內容:

  1. 全國疫情數據總結:當天最新的確診人數、疑似人數、死亡人數、治癒人數

  2. 你訂閱的地區數據總結:你關心哪裡,就能看到哪裡的最新情況

  3. 疫情整體趨勢專業解讀:不只關注數字表面的變化,更關注數字背後的意義,瞭解疫情發展的趨勢

  4. 疫情重點新聞:當天疫情熱點、最新進展......及時掌握重點,不被紛繁複雜的疫情信息左右

幫大家讀懂數字代表的意義,減少未知帶來的恐懼,在這場無聲的「戰爭」中,不慌不忙,應對有方。

統計數字背後的信號

疫情日報一次幫你讀懂

開啟訂閱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