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儀拳:制人之法亦「救人」

兩儀拳醫理為:“應用兩儀點穴法加上混元功,配合一些藥方治病救人。點穴傷人,解穴救人,理論上是統一的順逆兩種方法。解穴是根據人的生理原則,五臟合於五行、陰陽之生克,運用不同的手法(包括混元功),施術於對方體表,開通閉塞,導引陰陽,解除被點擊而造成的人體機能失常現象。解穴方法主要有:兩儀手法解穴和藥物解穴治療,點中或誤傷要穴則要用混元功法去解。”

兩儀拳:制人之法亦“救人”

與其他拳術不同之處在於兩儀拳善用點穴,既可克敵制勝,又能養生祛病,而且不受時間限制,隨時都能夠點穴。功夫高者,甚至能夠一勁透多穴。最奇妙的是,這種點穴制人而不傷人。兩儀拳點穴一招制敵,得理饒人,令對方原地崩潰,失去應戰能力即可,而不是打傷、打殘、打死對方,被兩儀拳點穴後,及時解穴(不需藥物),一式可馬上恢復正常。如不解穴,任何藥物治療無效。

在張震領老師那兒,有很多祖傳的手抄兩儀秘籍和藥方,《藥方篇》開頭有段類如“卷首語”的話,大意是,凡在外部各處穴位皆與內部臟腑有聯絡,人之生死,以氣血為主,若外部穴受傷,則氣血因之而阻滯或完全停止,內部臟腑失之極能,受傷重者,立致殞命,輕傷者若不早治,淤血停滯於中日久必不救,故受傷無論輕重,治宜早,切勿拖延觀望。

兩儀拳:制人之法亦“救人”

兩儀混元功的混元養生功,其實是一種內氣功。氣功作為醫療保健的方法,據說起源於唐堯時期,奠基於春秋戰國,歷代都有發展。先秦醫學著作中,就有關於氣功的論述。老子、莊子,在其著作中均提到古代氣功,如《老子》中的“虛其心,實其腹”、“致虛極,守靜篤”、“專氣致柔,能嬰兒乎”;《莊子》中的“吹 呼吸,吐故納新,熊經鳥伸”等。有專家認為,這些均是講氣功的。

氣功一詞,最早見於晉時許遜《淨明宗教錄》的“氣功闡微”,但這個詞古代並未普遍使用,直到現代才盛行。在古代,氣功被稱為導引、吐納、行氣、坐禪、站樁、行功、臥功等。到了兩宋金元,道教內丹術興起,古代氣功開始吸收它的一些理論。明朝李時珍所著《奇經八脈考》中,記載了練功方法,提出了“內景墜道,唯返觀者能照察之”的練功體會。清朝汪切庵所著《醫方集解》中,記載了調息功的詳細操作方法和注意事項。新中國成立後,在政府中醫政策指引下,氣功療法被越來越多的人作為強身健體的手段。

“兩儀混元功和其他氣功大同小異,相比較而言,它更簡單易學、易懂、得氣快,療效顯著。”混元功法在生理、病理、病因、證候、診斷、治療等各方面都運用著陰陽學說,總的來說,凡是身體各方面的陰和陽都能保持平衡者,就是健康的人。人之所以得病,是由於各種病因使體內的陰陽失去了平衡,形成偏勝的局面所致,不平衡的原因是十分複雜的,不論是中醫治法和混元功療法都是驅除病邪,扶養正氣,最終目的都是調和陰陽,使之平衡而恢復健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