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婆厌弃、他乡玉殒,是谁害死了“中国文学上最可爱的女人”

有一本小书,被赞为“晚清小红楼”,它叫

《浮生六记》,是清代文学家沈复写的回忆录。

书中有一个女子,被林语堂称为“中国文学中最可爱的女子”,她就是沈复的爱妻——陈芸

公婆厌弃、他乡玉殒,是谁害死了“中国文学上最可爱的女人”

沈复与陈芸,闺房记乐

十三岁的沈复初次与她相见,就对母亲说:“若为儿择妇,非淑姊不娶”

洞房花烛之后,两人更是耳鬓厮磨、举案齐眉:芸娘不仅勤劳善良,还能陪沈复论诗、赏月,甚至女扮男装同游庙会,更难得的是,她丝毫不会吃其他女人的醋,还一心为沈复物色才貌双全的小妾。

试问,哪个丈夫不梦寐以求这么一个聪明伶俐、善良大度的可人儿?

公婆厌弃、他乡玉殒,是谁害死了“中国文学上最可爱的女人”

《浮生六记》

然而,这样一个可爱的女子,却在40岁的时候,病死于颠沛流离。

沈复回忆说:

芸乃执余手而更欲有言,仅断续叠言“来世”二字,忽发喘口噤,两目瞪视,千呼万唤已不能言。痛泪两行,涔涔流溢。既而喘渐微,泪渐干,一灵缥缈,竟尔长逝!

嫁到沈家的23年中,芸娘被公婆赶出去2次,最后一次直接在血疾的病痛中客死他乡,一双儿女都不在身旁,令人可悲可叹。

那么,从婆婆“亦爱其柔和”,到沈家“上下厌之”,是什么导致了她的悲惨结局呢?

我们先来看一看陈芸与公婆关系恶化的标志性事件——

代笔家信事件,被公公误会

结婚第5年,丈夫与公公一起到浙江海宁做事。

公公看到芸娘寄来的便笺,让她此后替婆婆写家信。结果家中生了闲话,婆婆怀疑是芸娘写的家信捣了鬼,就不再让她代笔。公公很疑惑,沈复写信问她为什么不再代笔家信,没有收到回复,公公便生气了,以为她不屑于做这种事情。

等到沈复回家弄明白后,打算向父亲解释一下,却被芸娘阻止,她说:“宁可被公公责骂,也不能让婆婆不喜欢我啊。”

为公公物色妾室,被婆婆厌恶

结婚第10年,丈夫和公公又到江苏邗江做事。

这一次,公公因为常年奔波在外,想找个家乡的女子来照顾自己,于是沈复暗中委托芸娘物色了一个姚姓女子。由于事情尚未确定,芸娘向婆婆谎称是邻居女子到邗江玩耍,等到公公把姚姓女子接到寓所以后,又改口说她是公公一直中意的人。

婆婆不开心了,说:“不是来邗江游玩的邻居吗?为什么要娶过来呢?”

芸娘失去了婆婆的喜爱。

为小叔借钱担保,反被诬陷

结婚第12年,公公在邗江生了病,丈夫和小叔子启堂都去服侍着。

这时芸娘给丈夫来信说:“启堂曾经跟邻居借钱,让我做担保,现在人家追债追得很急。”沈复转头询问,启堂反而说是嫂子无事生非。于是沈复回信道:“现在我们都病了,没钱还,等他回去自行处理吧。”

后来公公痊愈,丈夫就离开了邗江,恰巧芸娘寄来的书信被公公看到了。信中提到启堂借钱的事情,公公见信非常愤怒,问启堂,他却推说不知道。公公便认为是陈芸借了钱,反口诽谤小叔子,命令沈复带着芸娘搬走,不要让他再见到。

就这样,陈芸为了婆婆的喜爱得罪了公公,又为了公公的需求得罪了婆婆,最后为小叔担保反遭诬陷,被赶出了家门。

公婆厌弃、他乡玉殒,是谁害死了“中国文学上最可爱的女人”


芸娘临死之时,曾对沈复说:“平素又多过虑,满望努力做一个好媳妇而不能得,以至头眩、怔忡诸症必备。

她不知,正是这种希望所有人都满意的“讨好型人格”,使她得罪了所有人,还害死了自己。

公婆厌弃、他乡玉殒,是谁害死了“中国文学上最可爱的女人”

01 面对无理要求,不会拒绝

给亲戚做担保这种事,无论在古代还是现代都非常普遍。芸娘是这样处理的:丈夫和公公不知情的情况下,就答应了给小叔子做担保,直到邻居催债,无计可施之下才修书向丈夫求助。

她有没有思考过:小叔借钱做什么?为什么不向家人借而向邻居借?为什么要让她担保而不是别人?就算是做的担保既成事实,如果能够及时告知丈夫和公公,还会发现被公公自己发现后,反被小叔诬陷的情况吗?

芸娘不但没有拒绝,还是在不得已时才告诉丈夫,就是怕小叔对自己有微词,就像太宰治在《人间失格》中说的:“我的不幸,恰恰在于我缺乏拒绝的能力,我害怕一旦拒绝别人,便会在彼此心里留下永远无法愈合的裂痕。”

公婆厌弃、他乡玉殒,是谁害死了“中国文学上最可爱的女人”

02 缺乏边界意识,热心过度

公公和婆婆之间有天然的利益冲突,芸娘没有把握好自己儿媳妇的身份,过度插手家庭事务,成了家庭矛盾的牺牲品。

来看代笔家信一事:

公公出门在外时,谁写家信,谁就掌握着家族的话语权。听从公公的话代笔家信,实际上即威胁了婆婆的家庭地位,也让妯娌产生了危机感,家中的闲话很有可能就是启堂的妻子搬弄是非。在这种情况下,宁可婉言拒绝公公,让一个利益无关的外人来替婆婆写家信,也不可出头自己写。

至于帮公公纳妾:

就更敏感了,远不是一个儿媳妇应当接手的。不仅如此,芸娘还瞒着婆婆去做,谎称是邻居女子游玩,最后又改口是公公自己中意的。这种情况下,婆婆不对她失去信任才怪呢。

瞒得了一时瞒不了一世,如果她当时能想明白自己的角色和位置,即便事先探探婆婆口风,表达出一丝对婆婆的尊重,也不至于如此彻底地失去婆婆的喜爱。

公婆厌弃、他乡玉殒,是谁害死了“中国文学上最可爱的女人”

03 不敢争论辩解,自我失语

看芸娘的一生,就像看一部揪心的电视连续剧,每一个转折点都因为误会,走向了悲剧的一端。

她不敢为自己争辩,并非心境的坦然,不然就不会忧思过度而骨瘦形销;她不敢争辩,是害怕产生冲突和争执,害怕得罪天平的另一边。

在家族关系中的失语,使芸娘丧失了自我,如果她都不会爱护自己,别人也不会爱护她。

芸娘那么在意别人的看法,可是公公、婆婆、小叔,有哪一个领她的情?

公婆厌弃、他乡玉殒,是谁害死了“中国文学上最可爱的女人”


家家有本难念的经,我们可以猜测,陈芸的公公、婆婆、小叔、妯娌,各个不是省油的灯,或许是因为陈芸过于单纯、善良,而无法在这种险恶的生存环境中独善其身,可仔细思考一下,她的悲剧根源就在她自己身上。

不敢拒绝别人,缺乏边界感,不敢表达自我,这种人格特征在心理学中被称为“讨好型人格”,它的本质是通过别人的认可来确定自己的价值感。

回顾芸娘的人生悲剧,正是这种貌似善解人意的“讨好型人格”害死了她。

面对只相信小叔的公公、随意听信谗言的婆婆、心术不正的小叔、搬弄是非的妯娌,陈芸还有什么必要非得讨他们欢心?为什么不多爱自己一些,反用别人的错误惩罚自己,最终因多虑而发血疾致死。

好想回到过去,对那个能品文、会论诗、敢女扮男装、爱游山玩水的芸娘说一句,也对着千千万万被“讨好型人格”折磨的人说一句:

你很可爱,请做你自己。



【关于我】

嗨,我是景小雪妖,活在这世上,无非是想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与你一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