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那些早起晚睡、勤奋学习,但成绩却很难提升的高三学生?

追梦的雨滴


在众多被邀请的问答中,看到这一个问题,我内心最深处的伤疤又一次被撒盐了……

我就是那个早起晚睡,跟时间死磕却依然成绩不见提升的那个过往高三生[流泪]

已至而立,最不堪回首的就是高中生活,每天只是机械性做题,求佛拜仙式耗时间,总感觉只要时间耗上了就能稍微心安,完全得不到学习要领。

记忆最深的一件事儿是有一次晚自习英语测验,只因最后迟了一下交卷,被英语老师无情拒绝考卷[泣不成声]

这事儿也成为伤害最大的一件事儿,以至于十多年过去了,晚上睡梦中经常会梦到考试答不完题,交不上卷儿

将最不想回顾的往事公之于众,希望自己坦然接受过去,昂首奋勇向前!


医学下水道维修工


看到这个问题我就想起我的一位高中同学,她也是每天早起晚睡、勤奋学习,并且还经常跑老师办公室去问题,反正给我们感觉就是特别刻苦,但一到考试的时候,她的成绩总是不太理想,当时让我们也非常诧异,俗话不是说付出应该与回报成正比吗,那么她那么努力为什么回报这么低?后面我通过与她交流也找到一些原因。

那是她有一次向我问题,我非常认真的给他讲解,当时她也说她弄明白了这个问题,但结果后面一道相似的问题,她又跑来问我,当时我还有一点懵,我说这两道题不是一个类型的吗,为什么不会做呢?说到这儿她才反应过来,最后又自己慢慢下去琢磨。

所以说她虽然非常认真的学习,但实际可能根本没有学到多少知识,以及她做题根本就没有学会总结经验,不知道对问题进行分类,导致一个问题即便做了很多次也没有效果。因此我们在学习的时候,也不能盲目的去学习,还是应该掌握一些方法,例如总结经验、对问题进行分类等等,到最后你就会发现事半功倍了。你认为呢?

我是夭夭,感谢您的阅读,如果喜欢,记得点个关注哦!诗经夭夭,期待与您一同探讨教育问题。


诗经夭夭


我虽然也没教过高三,但身边就偶有很多这样的孩子,勤奋学习,成绩却依然很差。

学生小新,是个特别文静漂亮的女孩子,每天都很刻苦,家人也很负责,每天的作业都是干干净净,连错题补的也是整整齐齐。才小学六年级,每天早上6点就起来背书了,但就算如此,成绩也就中上等,前20名也进不去的。

孩子基础知识掌握的也不错,但对于一些稍灵活的题,基本都不会。或者是今天会,明天就不会了;要不是随便换一种问法又不会了。

我在小学,身边就有很多这样的孩子。他们遵守纪律,认真听讲,也按时完成作业。所有老师布置的任务都是保质保量的完成。但成绩,总是不那么理想。

只能说,这些没有学习的天赋吧。

对这样的孩子,作为老师,我是欣赏的。

第一:至少努力奋斗过了,长大以后不后悔。

像高三的孩子,如果因为贪玩不学最后考不上理想的大学,无论是家人还是自己恐怕都不会原谅自己吧 。但是如果是孩子努力了,最后没考好,大家是否内心都不会那么难过?

至少以后不会那么后悔吧。

第二:刻苦和努力本身就是一种极其优秀的品质。

作为人,不论从事什么职业,刻苦和努力都是必备的品质,也还是最基本的素养。

这样的孩子现在学习是不太好,但不耽误以后做一名优秀的员工,有一番不错的事业。

长远来看,孩子并非没有出息,可能以后的事业会更好。

第三:学习尽力而为就好,不可太为难孩子。

有的家长从来不看自己孩子自身条件,一味要求孩子必须到达前几名,这是极不科学的。

每个孩子天赋都不同,所以学习效果也是天差地别,作为家长,一定要肯定孩子自身的努力,只要孩子尽力就好,不可太为难孩子,给孩子施加太大压力。

静待花开,牵一只蜗牛去散步。对于每个孩子,家长更应如此。孩子学习再不好,也是自己的宝贝,好好爱吧,相对于学习,身体永远是最重要的。

孩子尽力就好,其它的就交给老天爷吧!


人生如梦LLH


看到这个问题我就想起了与问题完全相反的例子。我有个远房亲戚家的小孩,高中时天天在学校看漫画,打篮球,各种玩。除了上课之外你几乎看不到他搞学习。放假的时候,不是和同学一起去网吧开黑就是自己在家打游戏。

就是这样的一个学生,考试从来没出过年级前十,参加数学,物理,化学等竞赛考试总是能得到省考一等奖或者国家级二三等奖。高考考了630多分(湖北省),去了上海同济大学,他现在已经获得了他们学校的保送研究生的名额了。

他的父母都觉得他没有努力学习过。有许多人问他的父亲是如何把他的儿子教导得这么优秀。他的父亲总是说:“我从来没管过他,平时最多和他说一句,好好学习。但是,我也没看见他好好学习,天天打游戏。他的成绩这么好,也许和他掌握学习的方法技巧有关。我觉得学习这个事就是一个与技巧相关的事情,掌握了技巧才能学得好,考出好成绩。”

是啊,掌握学习方法和技巧,说起来容易但是做起来难啊!

那些刻苦学习但是成绩又不理想的学生往往都是没有掌握学习方法的,也就是说他们在碰到不会做的题目时,他们可能会去问老师或者同学怎么做,可是讲完之后,下次遇到类似的问题,他们还是不会做。

他们不会做的原因有很多种,可能是没有学会老师的解题思路,又或者是某个知识点的欠缺等等。

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当我们碰到不会做的题目时我们关注的重点不仅仅是这道题的答案,解题过程等等。而是要思考这个问题运用的是哪些知识点,要用什么办法入手解决它。学习老师或者优秀同学的解题思路,慢慢的培养自己的解题思路。

我认为只有真正的掌握了学习方法之后,再加上刻苦的学习,学习成绩才能有所提高。你觉得呢?


飞机维修新人


所以说学习好真的有天份的,我儿子高三,正在备战高考,每天早出晚归。晚上8:30到家,9:00开始学习到半夜11点再睡觉,周六学校也上课,周日补三科各2个小时,晚上还要回学校上晚自习。可成绩一直不理想。


小磊166970605





兵人七


有的同学很勤奋,但成绩就是很一般,但有的同学玩着学,成绩却很好,大多数人就会总结为后者聪明前者笨。

从表现看的确是这样,但其实原因也不是这么简单。

第一,智商差距。

有时不得不承认,人的智商是有分别的,天才学生虽然不多,但的确有,让你不得不服。聪明的表现主要在于接受能力强,一教就会,一点就透,记忆力也好,背东西快。有人正相反,那学起来自然就慢,同样多的学业用时就长,还一直不停,看上去就很用功。

第二,专注力。

好学生一般专注力特别强,下课时玩得兴高采烈,比谁都嗨,一学习马上进入状态,不走神,学习效率自然高。有的同学则相反,玩的时候想着学业,学的时候想着玩的事情或其他乱七八糟,精力不集中,学习效果就比较差。

第三、学习方法不科学。

这个主要表现在死学,不注意归纳和总结。不管哪一科学习,都有一定的规律,特别是理科,更是这样。比如数理化,都是前人总结出的定义、定理等规则,用规则去解决问题,所以最重要的就是理解,然后在做题中加深理解和学会运用。如果光刷题,不总结,那就陷入了题海浮不上来,换个新题又不会了,看上去还特别忙。

学习的目的,最重要的不是知识本身,而是学会"学习",也就是培养学习能力和方法。因为知识是无限的,能力和方法却是普遍适用的。


小学奥数时光老师


作为重点高中的老师,我见过很多这样的学生:高三早起晚睡,开夜车学习,非常勤奋,但是成绩却很难提高,有些学生也许高考完了也不知道自己的问题出在哪里?

其实,这些学生的学习,都是“浅表”学习,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上课一听就懂,但是并没有真懂

老师讲得我都能听懂,但是为什么做题就想不起来?这是很多学生的困惑。在这里,我想问你真的懂了吗?

举个例子:坐车的不记路,开车的记路,这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个常识。如果你坐车,即便是司机耐心给你讲解到哪个路口往哪拐,等到你自己走的时候,你会发现自己往往会出现模糊不清的情况,这个时候你需要问,当你问着走过一遍时,回来的时候基本上就不用问了,如果你多走几遍,就不需要问任何人了。

老师就是“司机”,你就是“乘客”,只是听“司机”讲解还远远不够,你所谓的懂,其实是顺着老师的思路懂了,未必是真正懂了。

对策:不懂就问,一定问懂!学习不能不求甚解,没听懂的一定要在当时弄懂。如果在课堂上没懂,课后一定要问,可以问老师,也可以问同学。总之,要短期内就消化掉未解知识。

二、看书一看就会,但是没有真会

学习的过程,应该包括:预习——上课——复习——作业。多数学生省略了预习和复习环节,直接保留上课和作业两部分,在他们看来,预习和复习没有用,因为他们都会。但是,他们所谓的预习和复习,都如同蜻蜓点水,翻看一下就过去了,无法深入看书,所以也就没有多大用处了。

在高中,预习和复习特别重要,不好预习和复习的学生,是学不好的。

对策:采用“SQ3R”阅读法,做好预习工作。SQ3R代表着五个单词:Survey(浏览),Question(提问),Read(阅读),Recite(复述),Review(复习),也就是说拿着教材,先浏览一遍,然后提问自己问题:本课讲什么?解决什么问题?带着这个问题进行深入阅读,通过阅读找到答案;然后合上书,自己再复述一遍:本课讲了哪些问题,是怎样解决的。如果说不出来,再复习,直到巩固预习结果,不明白的地方,就是上课重点听讲的地方。

课后看书:深入已经掌握的问题,再次寻找问题;近期所学的整个内容体系是否明确?本节课与已经学过的什么知识点有联系?这个部分的知识学到这里,接下来应该学习什么?我自己能不能把要学的内容创造出来?

三、作业做完就完,但是没有真完

高三的作业非常多,很多学生加班加点就是为了补作业而已,但是作业中暴露的问题,他根本没有去解决,也不想去解决。

那么,做作业的目的到底是什么?只是为了完成而完成吗?做作业应该是巩固知识,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才对。

对策:作业宁愿完成不了,也要针对作业中暴露的问题去解决,看看这些问题出现的原因,是知识点的原因还是审题能力的原因?找到原因,对症下药,举一反三,解决问题。

四、题目拿来就做,但是一做就错

还有的学生,平时学习就糊里糊涂,考试也是非常糊涂,虽然基础知识比较扎实,但是做题时却不去研究题目的特点和做题技巧,导致学不能致用,学习效果大打折扣。

很多学生更不不会审题,在他们看来,所谓的审题就是把题目读完而已,好一些的学生,还会勾勾画画,程度差的学生,试卷上都是空白。

对策:一定要加强审题能力的训练,对题干进行“三审”:一审限定词,二审核心词,三审求答词,这些词都找出了,才能明确答题的方向。比如我让你找一个“高个子胖胖的戴眼镜的男生”,你忽略了任何一个条件,答案都会选错。

五、错了就归咎为粗心,但是并非真是粗心

考完试,不是结束,而是开始,这个时候学生应该从考试中发现问题,深究原因,找明方向,然后再去努力。但是,很多学生的考试,却没有反思,很多学生的反思,都停留在面上。

明明是知识点掌握不好,他偏偏总结为是自己粗心;明明是审题能力不高,他也总结为自己粗心,殊不知,粗心的问题只是表象,而且基本上无法解决。

对策:再粗心的高中生,也不会把“1+1=2”这样的问题算错,粗心的背后是知识点掌握不清或者审题能力不强导致的,也许老师一提醒你就恍然大悟,但是实际上你没有真正掌握好,所以不要把失分总结为粗心,这没有多大效果,也没有什么意义,要善于使用"SK试卷分析法“,对试卷进行分析,找出哪些是知识性错误,哪些是技能型错误,知识性错误涉及哪些知识?技能型错误涉及哪些技能?总结出各项失掉的分数,然后对症下药,才能真正提高。

总而言之,那些看似很努力但是成绩却不高的学生,其实并不是真正的勤奋或者努力,他们是“假努力”、“伪勤奋”。他们试图用体力劳动来掩饰自己不愿动脑的毛病,所以并不值得同情。真正懂得努力的人,应该是真努力的学生,他们是善于进行“深层次学习”的学生。

我是“赢在高三”,专注教育,用心解答教育问题,欢迎关注!


赢在高三


幸福的人都是相似的,不幸的人各有各的不幸

当了这么多年老师,见到这样的学生多了。每每看着他们愁眉不展,痛苦胆怯的学习,打心底里心疼。

造成成绩不上的原因有多种,我想到有这几样。

1.思路不开阔,陷在自己的小思维里打转转,不肯接受新的想法。或者接受不了,想不通别的方法。

办法:不要只沉浸在课堂内容的学习中,看看杂志,科技电影,等开阔一下思路多培养各种兴趣爱好,多接触以前自己没有接触过的新东西。宜早不宜迟啊,高三的,时间有点紧张!

2.表面在学习,但是没有学的心里去,泛泛而谈,流于表面,不进行深入的思考。一动脑就犯困,就反感,就排斥。

办法:脑子是需要磨炼的,只有磨炼过,进行思维训练,才能灵光!越不用学迟钝,越懒得动脑!

每天晚上5分钟,挑一个题在脑子里思考,重头到尾把思路理清楚,还不够,把计算过程,书写过程全在脑子里过一遍,直到脑子里有了一副清晰的图象,就像是考试卷子上写的那样,才好。坚持数周,脑子会有明显的通透感,不信你试试。我就是这样练的!

3.大概会,漏洞百出,拿不上几分,还觉得自己挺聪明,不比别人差!思维不连贯,不系统,爱耍小聪明,不培养学科思维。老按照自己的想法做题,表面上在思考,其实是摸不着这门课的门路瞎思考。

办法:多总结归纳,总结整理自己的错误点,这种同学最需要错题本!坚持,细致总归会有突破。再就是归纳总结这门课的特点,所学的内容,基本知识点,基本方法,不要主观臆断的思考,培养学科思维!

4.真的是脑筋不够用,六门课天天学新东西,招架不过来。很想学好,新东西太多,接受不了,记忆力差,学几遍都会忘。

办法:其实真的不是脑筋不够用,只是大脑没有开发好,学习压力限制了想象力!

树立信心,你可以的。

分重点科,语数外三科集中所有精力学习,保证都在100分以上,上110那是最好。如果前三门能考到300以上,理综或者文中考上150分,总分450肯定是达二本线了(在我们这里)。

重复十遍八遍的做自己会做的题,整理思路找学习的感觉!

还有其他的原因,咱们随后再交流吧!


乐高物理


智商决定可学习的上限,努力+方法决定了你的下限。老师+环境则是催化剂。

智商问题学生办法决定,不过,在同一所学校的上学的学生智商成正态分布,智商高的,智商低的都不多。大部分的学生智商都差不多。

一、刷题没有总结

高三用的方法多为“归纳法”,做完题后,1、要把题目归一下类别。2、留有一定的时间,看参考答案。错的,要及时订正。3、把错题要及时的复习。一句话,要回归知识点,而且要及时

二、定时又定量

自主学习时,每天固定的时间,复习固定的学科。而且留下足够的反思时间。还要及时寻求老师和同学的帮助。

三、让优秀成为习惯

看上去像是一句口号,反过来我们就能理解了。好的习惯会让你变得更优秀。比如,有一个高三孩子,晚自习回到家很累了。就告诉他妈妈说,“今天累了,有几道数学题我不想做了。”妈妈也很能理解他,就说“那你今天就早早休息吧(实际上也不早了)。”可是等他妈妈把东西收拾好了,却发现,孩子又在做题了。他妈妈催促他,赶紧休息,你不是太累了吗?他回答说,再等一会,马上就解出来了。即使累他还是继续做题,这就是习惯的力量。

这就是习惯的力量。定时定量做题目,及时反思。让它们成为你的习惯。

4、努力还没有成功,这只是暂时的。

我们不会笑话努力,但现在还没有成功的人。请记住他们只是暂时没有成功罢了。再加上能不停的调整自己的方向,就有机会问鼎。如果成绩不好,再不努力,那肯定一点机会都没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