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人“抗疫鬥士”

華人“抗疫鬥士”

圖:一九一一年,伍連德在哈爾濱第一個鼠疫實驗室內檢查病源。作者供圖

人類與疫病搏鬥的歷史幾乎跟人類起源一樣古老—從人類立足於世間,我們就開始為生存而鬥爭。特別是在古代,由於自然環境險惡和資源匱乏,人類生活環境艱難,經常出現病患。而有的病患因為時、地和客觀環境的原因變成了流行病甚或傳染病。這類傳染病有時候不僅播散到家庭、社區甚至整個國家;有的還傳到別的國家甚至全世界。這類病症往往殺傷或殺死成千上萬生靈,通常被稱為“瘟疫”。

舉其要者,歷史上的這類著名的大瘟疫有令歐洲人聞之色變的黑死病和一九一八年的世界大流感。我今次要談的華人抗疫鬥士伍連德跟抗擊這兩個病魔都有關係,而且他是世界醫學和抗疫史上為華人贏得國際聲譽的一位貢獻卓著者。

黑死病大約在十四世紀前中期散播到整個歐洲,西方工具書上說,這場瘟疫造成了世界上大約七千五百萬人死亡,死亡人口約佔當時歐洲人口總數的百分之三十至六十。它對整個歐洲的打擊是致命的。黑死病不僅使歐洲家庭十室九空,也改變了歐洲的社會結構、對政治經濟的影響不可估量。後世人們對它的記憶有的來自於文學作品,比如《十日談》就描寫一夥年輕人為了躲避黑死病而逃到森林和鄉下在山水間“自我隔離”十數天來消遣、逃命。

不止是這一次,一直到十八世紀,黑死病仍然像魔影般裹挾並殘害著歐洲。它又在意大利、英國倫敦、維也納、法國馬賽和莫斯科等地肆虐掃蕩。那時候人類醫藥條件還比較原始,醫治黑死病的能力也比較差,大多僅是隔離或者是由缺乏醫療常識的“鳥嘴醫生”以虐待病人的方式進行“治療”。直到近代,醫療人員才發現所謂黑死病的致病成因是鼠疫。細菌學家和醫學界共同努力消滅病原體老鼠和跳蚤、斷絕傳染途徑而最後根治這瘟疫致病之源。

這場黑死病即鼠疫所帶來的災難是世界性的,而且持續了幾個世紀。它當然也影響到了中國。歷史記載它曾經影響過中國的明代的萬曆年間;更為重要的一次則是一九一○年在中國東北發生的“東北鼠疫”。史載一九一○年鼠疫自西伯利亞肆虐傳播到了我國東北。短時間內,東北主要城市全部淪陷,生靈塗炭。晚清政府急派當時的陸軍軍醫官伍連德奔赴東北救場。

伍連德祖籍廣東,出生於馬來西亞,是第一個進入英國劍橋並獲醫學博士的華人,其導師是著名的諾貝爾獎得主。一九○七年他被延攬為軍醫官,臨危受命。他良好的醫學教育和高貴人格起到了重要作用。

當時東北鼠疫已成燎原之勢,受感染者不計其數,而且每天都以幾何級數增長。那時正處於兵荒馬亂年代,而且東北被日俄侵略者佔據。伍連德為救國人於水火,主動找到俄國最高軍官交涉抗疫救民之事。俄國人剛開始不屑,但是伍連德用自己抵抗瘟疫的實績震撼了他們。俄國軍人為了保命,最後全力支持並撥給了他大量火車車廂作隔離病房,結果很快減緩並停止了瘟疫的發展。日本人也看到伍連德抗疫完勝後只好求他幫助,最終為日方終止了鼠疫威脅。根據歷史記錄,這次由伍連德領導的中俄日三國合作抗疫創造了世界奇蹟。世界史上三次最大的鼠疫第一次爆發時延續了兩個世紀,第二次爆發是四個世紀,而第三次在中國東北,伍連德僅用六十七天,就將鼠疫扼殺。

伍連德在當年創造了隔離療法將所有感染者和疑似病患隔離以避免繼續傳染,這種方法為後來醫學界效法;一九一八年世界大流感也沿用這個方法阻斷感染源。同時他用紗布和隔層棉發明了簡易的“伍連德口罩”,這也是我們今天仍然採用的簡單和必要的措施。伍連德的成就受到了國際科學界重視,次年春天在瀋陽舉行了“萬國鼠疫大會”,年僅三十二歲的伍連德被推選為大會主席。

伍連德的成就不止於此。後來他還親手創建了北京中央醫院即今天的北京大學人民醫院,並說服洛克菲勒基金考察員在北京建立了協和醫院等。一九三五年,因其東北抗疫成就,伍連德被諾貝爾醫學獎委員會提名當年醫學獎,可惜由於戰亂而沒能實現。因為諾獎有五十年保密制度,直到二○○七年諾貝爾基金會才披露了當年這段殊榮。

伍連德的成就和愛國精神鼓舞著我們。我們今天面臨的困難比他當年面臨的小,今天中國經濟和科技能力遠比當年強。我們有理由相信,困難是暫時的;中國人民一定能戰勝病魔、取得抗疫的最後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