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驢在市場上的價格不低,一頭毛驢價值上萬元,為何農民不養驢呢?

AnitaSong


毛驢作為是一種肉藥兼用的動物,以前在農村農業不發達的時候,毛驢和耕牛、騾馬一樣多是為了役用養殖的,但是現在隨著農業機械化的普及,很多牲畜已經退出了歷史舞臺。那麼,毛驢的價值既然這麼高,為什麼現在養殖的人卻不多呢?!帶著這個疑問我們接下來一起探討。

一、毛驢繁殖太慢

大家應該不知道毛驢的繁殖速度遠比牛要慢。牛才不多是一年就可以繁殖一胎,慢的也可以兩年半繁殖兩胎,驢的的話有的甚至三年才能繁殖兩胎,這樣的話如果自己投入母驢自己繁育驢駒的話飼養週期太長,再加上飼養中出現的各種疫情疫病等因素,這也導致了很多人不敢染指養驢業的一個原因。

二、週期長利潤低

驢的生長週期和牛是差不多的,從驢駒到出欄在1年這塊,但其肉料比和肉牛相比就差的很多,一般一頭牛下來的話養殖戶可以轉到4000左右,但是一頭毛驢楊赤到出欄的利潤不會超過1500元,一樣的養殖週期,卻有著不同的經濟效益,也已是導致養驢發展不起來的原因之一。

三、飲食習慣制約

驢肉不像豬肉和牛羊肉一樣,是生活中經常要吃到的一些肉品,作為驢肉更像一種日常飲食中的調劑品,想吃的時候才吃一點,絕對不是生活中的必備肉品,當然不否認有一些地方一驢肉為主,但是這並不是主流,我們的餐桌上暫時還沒有把驢肉普及到不可或缺的地步。

四、市場空缺不大

對於驢肉來說市場並不大,現在需求最大的只是驢皮,但是想很多需要驢皮的企業一般都選擇成本更低的產驢國家進口解決,如果我們只是為了驢皮大力發展養驢事業的話,也是不科學的,因為獲取驢皮以後驢肉並沒有辦法被市場所消耗,如果價格低下來的的話又會導致養殖會虧本,所以這也是一個死循環的問題,一時半會不會得到解決。

總的來說雖然我們一眼看來認為毛驢渾身是寶,養殖價值應該不錯,但是,現實生活中由於養殖毛驢的制約和市場的反應導致了其侷限性,這樣就很來形成良性的養殖產業鏈,所以對於廣大農民來說,只有能賺到錢的行業才是自己所追求的,那麼現在對於沒有多少養驢的事情我們也可以理解了。

歡迎大家點擊關注按鈕,關注我的頭條號【呂家姐夫】,大家一起探討更多關於農村的問題。

呂家姐夫


"毛驢在市場上的價格不低,一頭毛驢價值上萬元,為何農民不養驢呢?"針對這個問題,願意與你分享一下個人看法。

當前,育肥毛驢的市場平均價格在16元/斤,按照600斤的體重計算,一頭驢的人市場售價高達9600元,將近上萬元。從這點來看,毛驢的價值不菲,為什麼農民養驢的積極性不高呢?原因主要如下:



養殖成本太高,風險大

在農村,村民養殖毛驢還是跟養殖牛一樣,主要是用來役用,方便託點東西或者耕地。一般養殖也就1~3頭,不多。而專門用於育肥,出售肉驢的很少。原因主要是養殖成本太高了。別看一頭驢價值萬元,可這萬元的背後,可沒少投入。一頭肉驢養殖到600斤的體重,投入包括飼料費、藥品防疫費、水電費以及驢舍建設投入等等,沒有8000元根本搞不定。以8000元/頭計算,養殖20頭,就需要投入160000元。這個投入太大,意味著風險也很大,在農村很少有人有著經濟實力。加上一句農村的俗語的影響,叫"家有千萬,帶毛不算",更是很少有人敢涉足。



養殖週期太長了

一頭豬六個月就可以出欄了,而一頭驢從出生到出欄至少需要1.5年的時間。養殖週期太長,對於養殖戶來說,資金回籠不快,壓力大。畢竟,養驢的投入大,各方面都需要花錢,沒有周轉的資金很難發展下去。所以,這也是影響村民養驢積極性的一個重要因素。



其實,在農村很少有人去專門養殖肉驢出售,就跟養牛一樣。肉牛和肉驢市場價格都很高,而且相對穩定,市場需求量都很大,而且處於供不應求狀態,可以說在養殖業算是比較有發展前景的行業。這兩個在農村都是因為投入太大,養殖週期太長,風險要高導致農民有想法卻不敢付出實踐。

好了,以上是我個人看法,歡迎評論指正。另外,大家有關於三農方面的問題,可以一起探討。


有點意思的事兒


毛驢,體型比馬小,,體重200千克左右,頭型較長,(臉長的人稱為驢臉)眼圓,長耳,頸部長而寬厚,頸背鬢毛短而且稀少,,軀體勻稱,四肢短粗,蹄質堅硬,體色以黑,慄,灰為主。

因為阿膠生產廠家因為壟斷惡意漲價 ,驢皮市場也跟著漲價。其實,中藥材不放過任何可以利用的材料,驢毛(主治頭風,小兒中風)驢頭(主治中風頭炫,風癱,消渴黃疸)驢肉(主治勞損風炫心煩)驢骨(主治耳聾消渴)還有驢脂驢蹄驢陰莖……

(15號,東阿阿膠跌停,去年11月最高股價至今幾乎被腰斬。)

驢皮價格上漲對養殖有一定刺激,出現了很多養驢戶,(農民因為信息渠道不暢,什麼東西漲價就搞什麼東西,結果第二年價格跌到心理底線之下是經常發生)。但大量的國外進口驢皮(質優價廉),加上關稅的優惠(從5%降到2%),對國內市場衝擊很大。驢皮收購由幾家阿膠生產廠控制,漲跌都是他們說了算,提到高價刺激市場,適時降價賺取利潤。

養驢時間長,風險大,不能根據市場需求及時調整。進入18年後驢皮價格腰斬,(驢皮價格下降,一年多後,東阿阿膠股價跟著腰斬,看不懂的市場。)驢肉的價錢不怎麼樣,如果沒有驢皮賺點錢,基本沒什麼賺頭。一頭驢上萬元,不知道提問者引用的是哪年的資料?


鄧偉定


毛驢值錢並不意味著養毛驢一定會賺錢。

毛驢確實很有市場,渾身上下都是寶,除了驢肉,驢皮價格近些年來更是一路飆升,目前僅一張驢皮的價格至少兩千元以上,而且永遠供不應求,相當一部份需要靠進口來滿足。

相對來說,毛驢比較容易飼養,對飼料的要求不高,耐粗飼,疫情風險也不大,銷路也不愁,但農民不養,自然是有原因的。

養毛驢最大的限制在於毛驢的生長週期很長,而且繁殖力較低。一般豬養半年就可以出欄了,一頭母豬一年可以提供近20頭的商品肉豬出欄。肉雞就更不用說,養殖週期只有一個多月。但驢的妊娠期就長達近一年,比牛的妊娠期還要長,驢體成熟的時間至少3年,母驢達到配種期需要3年,公驢可能需要4年。而一頭母驢一般一生產驢不超過10頭。

從配種到妊娠期,到驢駒出生,再到驢駒長成至少要三年的時間,生長週期長,資金週轉率低,市場風險,養殖風險就會隨之加大。對於普通農民來說,養驢的規模一般都很小,因為資金、場地等限制,而沒有規模,就很難有盈利空間,加之近些年環保的壓力,養驢其實並不賺錢,和其他畜禽品種相比並沒有優勢。

您要是覺得答主說的有道理,不要忘記點贊和關注哦


畜牧大集網


您好,很高興為您解答這個問題。按照如今人們吃的肉來看,牛羊驢豬雞鴨鵝等等,驢肉的價格,能排在前面;熟的羊肉價格,一般在55元左右;而熟的驢肉價格,也在40多一斤。

而且,關於驢人們還有很多說法:驢身上全都是寶貝,驢皮、驢肉、驢的內臟,都有不同的作用。

還有“天上龍肉,地下驢肉”的說法。

尤其是在北方地區,驢肉火燒更是十分受歡迎;但驢肉這麼貴,驢的器官如此有價值,為什麼相對牛羊來說,養驢的人卻很少呢?

老家是一個北方的農村,我大概有10年沒有見過養驢的人,以前老家周圍的幾個村子,養牛的最多,養驢的其次;但最近幾年,養豬、養羊的人很多;養驢子的根本見不到。

而那些養驢的人,往往是不多的養驢場,批量養驢,散戶幾乎沒有多少養驢的了。

那麼,為什麼養驢的人會變得越來越少呢?其實,歸根結底還是因為下面這幾個原因。

一、從驢的角度來說,相對來說驢的成長週期,懷孕週期比較長,養起來成本更高。

相對於豬來說,豬一胎能產仔5-12只左右,而且養豬的人,在豬10個月左右大的時候,就會找個好價錢,把豬賣出去,豬的成長週期很短,出售很快;

而驢子從懷孕,到小驢生產,到小驢達到賣的水平,可能需要至少2.5年-3年時間;時間多了很久,養驢的成本就變得更大。

而且,就拿農村生產做農活來說,寧願用牛,也不會用驢子;況且如今大多數都是工業化,機械化,驢子的用途就變得更少。

很多農村人,也都沒有太多的精力去養一頭驢子。

二、從驢子的市場、養育的技術來看,農村散戶更不適合養。

雖然說驢子在北方需求很大,但在南方,好像並沒有多少人喜歡驢子吧?

市場已經固定,人群也就那些,所以需求量就決定了供應量;而對於農村散戶來說,辛辛苦苦養了那麼多年,卻賣不上價格,還不夠這麼多年養驢子的成本。

況且,很多養驢的,都是批量、工業化、技術型養殖,這些條件、成本,農村散戶更負擔不起。

三、從農民的生活環境以及思想的轉變來看,已經不適合養驢子。

以前老一輩的農村人,希望養一些牲畜,用來賣,也用來自己家裡吃;但是現在生活條件好很多,也有很多農村老一輩的人,都外出打工,或者是跟著兒女到了城市裡生活。

這樣的話,養驢的機會和環境,就變得越來越少;而且,從思想轉變來看,老一輩的人,更能夠接受了享福,而不是辛辛苦苦去養一頭驢,最終卻賣不上價格,回不了本。

希望我的內容對您有參考價值。





聚焦綠色農業


毛驢繁殖週期長、繁育慢的生物學特點,加上驢產業資金需求量大、資金回籠週期長,導致在2016、2017年價格高位區間購進的毛驢,進入2018年以後,因資金壓力、市場不振、銷售不暢和價格低迷等原因使廣大養驢場戶普遍產生了行業信心不足,甚至紛紛退出毛驢行業或者拋售母驢等事件的頻頻發生,進一步加大了毛驢價格的下行壓力,而部分屠宰商又藉機壓價採購,不利因素多重疊加,甚至開始出現了對於驢產業發展極為不利的“恐慌性屠宰母驢潮”

近年來如火如荼發展的驢產業,要想實現穩健持續發展,其種質資源、尤其是母驢資源緊缺越來越成為制約整個行業健康發展的最為關鍵和核心的問題,也是有效促進畜牧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助力精準扶貧脫貧的最大障礙。根據統計數據,近五年驢存欄量下滑了30.4%。行業研究監測數據也顯示,目前全國基礎母驢存欄已不足70萬頭,母驢缺口大概在100萬頭左右。現如今,大健康大康養的環境下,驢產品日益走俏、制膠企業驢皮資源極為緊張,能繁母驢已經難以有效支撐全國毛驢完整產業鏈良好發展,儘快擴繁增量成為產業發展的迫切需要。

驢產業作為中國優質特色和獨具競爭優勢的畜牧品種,承載著改善膳食結構、康養保健、文化傳承和鄉村振興等多重責任。農業農村部、國務院扶貧辦把毛驢列為五大特色養殖品種和十大畜牧扶貧品種之一,近三年來全國有12個省20個市縣基於毛驢養殖穩健上升的較高效益,出臺了34個養驢產業專項扶持政策,扶持政策當中有約95%是對母驢養殖和繁育、大型驢場建設等的補貼。這對於毛驢養殖行業無疑是件大好事,但是也導致在短時間之內較大程度上加劇了毛驢、尤其是母驢的市場供求矛盾。

根據目前全國各大市場交易數據分析,毛驢尤其母驢的成交量開始放大,更多地流向公司、養殖場和經紀人。調查發現,已有人意識到毛驢尤其母驢資源的緊缺性,正在悄然投入巨資實施大量抄底採購,導致價格開始提前進入反彈通道。在遼寧、山東、山西、內蒙等地的採購訂單已經呈現大幅增加的趨勢,“5000萬訂單採購能繁母驢”、“2000萬訂單購買青年母驢”、“1000萬訂單購買母驢駒”……活驢交易市場開始復甦,從母驢市場開始越過反彈拐點,帶動整個毛驢市場進入上升通道。



大智農夫


近些年來,毛驢的價格確實不算太低,但並不是代表著前幾年的行情就非常好,如果行情一直好肯定有人養殖,那為什麼現在很少有人養殖了呢,下面我們就來分析一下目前的行情。

毛驢目前狀況

我們在九六年的時候大概有100多萬頭毛驢,而現在十幾萬頭,市場現在50%的缺口率,每年需要的毛驢皮大概有400萬張,而且我們國內並不是所有的毛驢都適合取阿膠,只有一些小型的毛驢,既然行情這麼好,為什麼都不養殖呢?


①前幾年行情差:前幾年行情很差,導致毛驢養殖不景氣,以前的時候泌陽毛驢甲天下,現在你看看畢竟還有沒有毛驢,都是當地的人“自身原因”導致的,不給後代留出路,回家之後,很多人都發現自己被宰了,因此“泌陽毛驢也出了名。”,行情不好,養殖的人就少,然後就導致能繁母畜數量下降。

②風險與技術:毛驢養殖幾乎是不生病的,他的抵抗力非常好,但是就不代表每個人都可以養好,養毛驢是養,養好也是養,這中間的差距可謂是雲泥之別,養毛驢同樣風險的,很多人都掌握不了直線育肥技術,導致毛驢育肥週期長,投資的資金也比較多。

③信息封閉:為什麼我將這一條也當做了其中的原因呢,關鍵是因為想養驢的找不到賣的,想賣的有時候找不到買的,信息沒有公開化,基本上是閉塞的,前一段時間還看到我們的圈子內一家養驢場竟然毛驢滯銷,這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這同時說明了信息的重要性。

④環保因素:環保因素這幾年來查的是非常嚴格,尤其是對於養殖板塊兒,還有就是化工這一板塊,對這兩個行業查的是非常嚴格,毛驢的養殖大規模一般都需要許可證,而且地方都不是特別歡迎,畢竟沒有太多的稅。

⑤進口因素:進口因素絕對是一個重大的因素,而且今年1月1日起,我們實行的新的進出口關稅政策當中706項商品在內的其中包括了肉牛肉羊,家畜,水產,家禽等,關稅大幅度降低或者全免,不得不說這是對我們國內的養殖業的大幅度的衝擊。

目前來說,市場上的阿膠還真的沒有幾個,如果說真的大家能夠相信嗎?一張驢皮就能幾千塊錢,1斤驢皮起碼有30元左右,大家算算它的價格也不會這麼便宜,大多數都是用了馬皮,而他們的效果正好是相反的。


聚焦三農瞭解事實


歸根結底還是不賺錢!

養殖毛驢比較賺錢的方式有兩種,一是自繁自養,買種驢,最後自己屠宰賣肉!二是得到國家補貼,類似於東阿阿膠。

因為驢的生長週期長,飼料轉化率低,所以效益不是很好。但是驢抵抗力強,耐粗飼,所以養殖風險較小。辛辛苦苦一年下來,純利潤太低,出去人工,飼料,也賺不到幾個錢,所以都覺得養驢不賺錢,慢慢的養的就少了。




潤澤遼夏


以前在很多的農村地區都有養驢的習慣,但是那種驢主要是作為家庭的重要勞動力來使用,和耕牛的作用差不多。但是現在越來越少的人養驢,儘管按照目前的市場價來計算的話,一頭驢可以賣到上萬元甚至更多。而且驢全身是寶,非常受到市場的歡迎,但是對於一般的養殖戶來說卻不願意養驢,這主要有幾下幾個方面的原因。

第一,驢的養殖成本較高,週期較長,實際算下來並不划算。專業養驢的成本要綜合考慮,首先是前期的投入,比如驢舍的建設,比如良優品種的引進。其次是各種飼料的用量大,成本高。要想讓驢長得又快又好,必須搭配精緻的飼料。再次是防疫治療開支不小。規模化養殖家畜必須做好防疫工作。如果有驢生病的話,醫療費用也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另外養驢的週期較長。一頭驢從幼崽到出欄,至少要一年半到兩年左右。有這個時間,養豬的話,可以養四五批了。養殖週期太長,對於農民的資金投入較大,佔用時間長,週轉回籠慢,很有可能導致資金鍊破裂,無以為繼。所以說週期太長,成本開支較大,總體算下來並不太划算。

第二,驢肉市場佔有率相對較小。大家都知道驢肉雖然價格較高,但是並不是我國主要的肉食消費品種。我們國家主要是以豬肉甚至牛肉為主要的肉類,驢肉的食用相對較少,市場佔有率更小。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你幾乎可以在全國的所有菜市場都能買到豬肉,但是你並不一定在所有的地方都能買到驢肉,甚至很多的菜市場都沒有驢肉的銷售。供需關係,決定了養殖規模,總體上的市場佔有率低,需求少,導致農戶養殖驢的規模相對較小,也不適合在大範圍內的推廣。

第三,驢的養殖風險相對較高。因為驢的養殖時間太長了,在這個養殖的過程中可能會發生各種不穩定的因素,很大的風險隱患。比如說市場價格的波動,比如說發生疫情,比如說資金鍊斷裂等等。本來農民抵抗風險的能力相對就比較弱,如果時間過長,那養殖的風險就會成倍增加。這也讓很多農民望而卻步,不敢養殖肉驢。

所以說現在養驢的話,一般都是規模化的養殖場在運作,農民很少自己去小規模的養殖,因為養殖的成本太高,週期太長,而且風險太大,整個收益與支出不成正比,對於農民來說並不划算。


止茶


一個原因自然是:不賺錢!如果養一頭驢能賺不少錢,或者說賺的比養殖豬和牛賺的多,那就不會存在養殖戶少的問題了。

雖然一頭驢能夠賣上不少錢,但是出去成本,一頭驢也就是個一兩千的元的收益。農村人家裡面一頭驢,首先需要購買一頭驢崽,這就需要個三五千元,另外都知道驢的飼養時間比較長,一頭驢在農村家裡面育肥需要個兩年左右,這期間的飼料費用等加在一起也得給幾千塊錢。算下來真能能賺的也不多。

既然賺的不多,驢的脾氣還不好,這一點大家都是知道的,萬一沒養好,讓驢子踢傷人說實話就那點賺的錢還不夠醫藥費呢!所以自然養殖的人也不多了。有養殖的心還不如高一些投資小見效快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