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後姑娘王玉:愛和希望,比病毒蔓延得更快

  我蘇網訊 一大早,第三批江蘇援助湖北醫療隊成員、來自揚中市人民醫院的95後姑娘王玉,給記者發來了她在前線的日記。

  凌晨,風有些大,下著小雨,回賓館的班車駛在空蕪的街道上。不同於上班路上的嘰嘰喳喳,下班後大家用沉默表達著自己的疲勞,整個世界靜謐得彷彿只有我們一車人。


  突然,一輛大巴駛來,與我們並排行駛。車上的人都戴著口罩,有的穿著手術衣,有的戴著帽子,一看就是同行。突然有個中年男士朝我們豎起了大拇指,然後他們一車人不約而同向我們豎起了大拇指,彷彿在說:嘿!你真棒!


  受到他們的感染,我們也向他們豎起了大拇指:你們也很優秀!一切一定會好的!


  陌生人,我不知道你是誰,你是誰的爸爸,你是誰的兒子,但你的鼓舞,讓我們在這寒冬雨夜感受到了溫暖,眼睛不由得溼潤了。我們有並肩作戰的你們,真的很幸福,感謝你們。

  你看!

  愛和希望,比病毒蔓延得更快!

95後姑娘王玉:愛和希望,比病毒蔓延得更快

(凌晨下班路上)


  細膩的文字,講述著凌晨下班路上的一個小故事,也讓我們看到這個95後姑娘真實的內心。

  就在前一天,王玉告訴記者,她接了兩個病人,一個有一側偏癱,氣管切開,不能講話,交流只能靠比劃;另一個呼吸困難,血氧不是很好,又不會講普通話,加上自己的防護措施很厚,聽得也不清晰,所以必須要湊到病人耳邊才能交流。

  但按照提示要求,安全距離是1.5米。

  “講真,說不害怕是假的。”王玉說,過來之前都是從新聞上看到武漢的情況,真正置身現場的時候,才能切身感受到那種肅殺的氛圍,感受到疫情給人們帶來的巨大打擊。

  而擺在王玉面前的第一重打擊,就是這套厚重的防護服。王玉告訴記者,防護服裝的穿戴非常複雜:身上一件防護服、一件隔離衣,臉上一層N95口罩、一層外科口罩、一個護目鏡、一個護目屏,手上五層手套,腳上三層鞋套。每次穿脫加檢查,都需要花一個多小時才能搞定。

95後姑娘王玉:愛和希望,比病毒蔓延得更快

(同事在幫王玉穿防護服)


  “第一次下臨床的時候我心想,戴了五層手套可別一上來就要打針呀,結果說啥中啥,一進去就接到任務,要給病人留一個留置針。”說起這件事來,這個聲音溫柔的姑娘還有些不好意思。“最後是在同事的幫助下一起完成了,手套太厚了手指就不好操作,還是挺困難的。”

  王玉說,現在看到防護服就有點慌,“因為穿上之後呼吸困難,常常會有種窒息感,加上需要來回跑著取東西,需氧量上去之後,窒息感更加厲害。”近視的王玉又戴著眼鏡,加上護目鏡和麵屏,眼前很容易就堆起了霧氣,看東西也不太清晰。

  視線不清晰,聽聲不清晰,呼吸又困難,但這個姑娘每天至少有六小時以上,要被“困”在這身保護罩裡,給重症監護室的病患們打針、輸液、吸痰、抽血。脫下防護服以後,臉上、手上被勒出的一道一道深痕清晰可見。

  害怕,疲憊,慌張,我們看到了一個年輕人面對困難時,最真實的模樣。但在這個95後姑娘的字典裡,並沒有放棄和退縮這些字眼。經歷這些,讓她變得更加勇敢,堅定,溫暖,而又充滿愛和力量。

95後姑娘王玉:愛和希望,比病毒蔓延得更快

  正式下臨床之前,王玉向醫院黨支部遞交了一份入黨申請書,上面這樣寫道: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身邊的黨員同事不怕犧牲、不怕困難,衝在最前面,他們的精神深深地感染了我,也使我更加堅定了加入中國共產黨的決心和信念。

95後姑娘王玉:愛和希望,比病毒蔓延得更快

(王玉和同事朱瑋曄)


  “總要有人向前吧,我想試試,做那樣的人。”第三次下臨床前,王玉這樣寫道,“你看,愛和希望,比病毒蔓延得更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