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一线连续在岗十多天,收了一份暖心元宵礼物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记者 陈栋 通讯员 金健

“爸比,元宵节快乐,惊喜不惊喜啊?在外面注意安全,家里一切都放心,我们爱你。”这名小朋友叫小芒果,3周岁还不到,这是小芒果和妈妈为爸爸打气的视频,她想让爸爸可以安心在一线工作。

这份惊喜的收件人叫陈尧,是台州临海市公安局刑侦大队的一名90后民警。

自1月29日临海市公安局启动了一级响应后,全体人员便在局里值班备勤,陈尧也不例外,他连续在岗十几天,积极配合市政府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白天他带队上街巡逻、开展人员核查、防疫宣传,夜晚他就在卡点站岗值守,几乎把所有的精力和时间都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

今天一早,因为工作需要,陈尧被抽调到临海北高速卡口站岗执勤,一上午时间,陈尧就配合街道和卫生部门核查了80多辆车,累得满头大汗。

今天也是台州当地的元宵节,根据当地习俗,元宵节会比其他地方早一天过。显然,驻守一线的民警们没过好除夕,也没法陪家人过一个团团圆圆的元宵节。中午11点,辖区群众自发给奋战在防控一线的民辅警送上了一碗碗热腾腾的糟羹(一种当地特有的元宵节小吃)。

民警一线连续在岗十多天,收了一份暖心元宵礼物

就在饥肠辘辘的陈尧抓紧吃糟羹准备继续执勤的时候,大田派出所的内勤女民警金璐洲拿着手机来给陈尧送惊喜。“陈尧,送你个特殊礼物。”打开手机,陈尧惊讶地看到了开头的那段视频,又惊有喜,一时语塞说不出话来了。

原来,这份意外的元宵节礼物是大田派出所所长单永坚安排的。他看到陈尧刚调过来增援前线,又刚赶上元宵节,于是就安排内勤民警偷偷和陈尧的妻女取得联系,让对方录了这么一份视频发过来,当作礼物和惊喜送给陈尧。

“吃着群众的糟羹,收到领导准备的礼物,我感到很幸福。我一定站好岗,只有守好千家万户,才能自家幸福。等疫情过后,我还答应女儿要带她去看海呢!”

相关链接:

台州临海为什么正月十四过元宵?

临海十四过元宵是有传说的。在临海流传着多个关于十四过元宵节的传说,但其中最广为流传的还是明代状元秦鸣雷那一段。“秦鸣雷是个孝子,父母早亡,由家中伯母带大,他伯母信佛,逢初一、十五都要吃斋念佛,但秦鸣雷不忍伯母空度佳节,就把每年的元宵节提前一天过,中秋节推迟一天过,这样伯母就能与大家一起欢度节日,于是这习俗便传了下来。”

糟羹是什么?临海人为什么元宵节吃糟羹?

糟羹是浙江临海传统的小吃,元宵节食品。糟羹以米粉,薯粉或藕粉为主料调制而成,分咸、甜两种。其他地方元宵吃汤圆,而临海则是吃糟羹。每年正月十四看过花灯之后,人们便会回家美美地吃起糟羹来。

至于吃糟羹的来由,据当地相关文献记载,早在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在浙东抗敌的时候,曾经被敌人追到台州的仙人洞里。那一天正好是正月十四,当地的农民见戚家军躲在山洞里,衣不蔽体,食不果腹,纷纷要给戚家军张罗些吃的。但当时的农民也很穷,家里哪有什么好吃的?于是就东家凑一点西家凑一点,都是青菜、萝卜、笋啊什么的。可是光吃蔬菜也吃不饱啊,又凑不出那么多的白米饭来,怎么办好呢?一个聪明的农民就想出了一好办法,把这些蔬菜切碎,再放进粉糊糊里面一起烧熟,这就成了后来的"糟羹"。没想到士兵们不但吃得很饱,还都说味道很好。后来,戚家军度过了困难时期,终于赢得了胜利。于是,为了纪念戚家军,临海(临海为古时台州府所在地)就保留了十四夜吃糟羹的习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