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狀病毒與流感症狀有啥區別?咋判斷自己得了新型冠狀病毒?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症狀與流感症狀有何區別?


新型冠狀病毒與流感症狀有啥區別?咋判斷自己得了新型冠狀病毒?

流感症狀主要表現為發熱、頭痛、肌痛和全身不適,體溫可達39~40°C,可有畏寒、寒戰,多伴全身肌肉關節痠痛、乏力、食慾減退等全身症狀,常有咽喉痛、乾咳,可有鼻塞、流涕、胸骨後不適等。顏面潮紅,眼結膜充血。部分以嘔吐、腹痛、腹瀉為特點,常見於感染乙型流感的兒童。無併發症者病程呈自限性,多於發病3~4天后體溫恢復正常,全身症狀好轉,但咳嗽、體力恢復常需1~2周。肺炎是流感最常見的併發症,其他併發症有神經系統損傷、心臟損害、肌炎、橫紋肌溶解綜合徵和膿毒症休克等。

目前對於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的症狀尚缺乏足夠臨床資料。根據現有病例資料,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以發熱、乏力、乾咳等為主要表現,少數患者伴有鼻塞、流涕、腹瀉等上呼吸道和消化道症狀。重症病例多在1周後出現呼吸困難,嚴重者快速進展為急性呼吸窘迫綜合徵、膿毒症休克、難以糾正的代謝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礙。值得注意的是重症、危重症患者病程中可為中低熱,甚至無明顯發熱。部分患者僅表現為低熱、輕微乏力等,無肺炎表現,多在1周後恢復。少數感染者無明顯臨床症狀,僅檢測陽性。從目前收治的病例情況看,多數患者預後良好,兒童病例症狀相對較輕,少數患者病情危重。死亡病例多見於老年人和有慢性基礎疾病者。

哪些人是可疑暴露者?

新型冠狀病毒與流感症狀有啥區別?咋判斷自己得了新型冠狀病毒?

鍾南山院士

可疑暴露者是指暴露於新型冠狀病毒檢測陽性的患者、野生動物、物品和環境,且暴露時未採取有效防護的加工、售賣、搬運、配送或管理等人員。

哪些人是疑似病例

發病前14天有武漢地區或其他有本地病例持續傳播地區的旅行史或居住史;發病前14天內曾經接觸過來自武漢市或其他有本地病例持續傳播地區的發熱或有呼吸道症狀的患者;有聚集性發病或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者有流行病學相關。同時,符合以下臨床表現:(1)發熱。

(2)具有肺炎影像學特徵,即早期呈現多發小斑片影及間質改變,以肺外帶明顯。進而發展為雙肺多發磨玻璃影、浸潤影,嚴重者可出現肺實變,胸腔積液少見。

(3)發病早期白細胞總數正常或降低,或淋巴細胞計數減少。

新型冠狀病毒與流感症狀有啥區別?咋判斷自己得了新型冠狀病毒?

如何確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

符合疑似病例標準的基礎上,呼吸道標本或血液標本實時熒光RT一PCR檢測新型冠狀病毒核酸陽性或呼吸道標本或血液標本病毒基因測序,與已知的新型冠狀病毒高度同源,可以確診。

判定密切接觸者的標準是什麼?

密切接觸者指與疑似病例、確診病例和陽性檢測者有如下接觸情形之一,但未採取有效防護者:

(1)共同居住、學習、工作,或其他有密切接觸的人員,如近距離工作或共用同一教室或在同一所房屋中生活。

(2)診療、護理、探視病例的醫護人員、家屬或其他有類似近距離接觸的人員,如到密閉環境中探視患者或停留,同病室的其他患者及其陪護人員。

(3)乘坐同一交通工具並有近距離接觸人員,包括在交通工具上照料護理人員;同行人員(家人、同事、朋友等);經調查評估後發現有可能近距離接觸疑似病例、確診病例和陽性檢測者的其他乘客和乘務人員。

(4)現場調查人員調查後經評估認為符合其他與密切接觸者接觸的人員。

在判定密切接觸者時,分析其感染髮病的可能性時,要綜合考慮與病例接觸時,病例的臨床表現、與病例的接觸方式、接觸時所採取的防護措施,以及暴露於病例汙染的環境和物體的程度等因素,進行綜合判斷。

注意:以上內容參考中國疾病防控中心編著的書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公眾防護指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