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饢園,嘗饢餅,瞭解新疆饢文化

逛饢園,嘗饢餅,瞭解新疆饢文化

四月柳絮紛飛,春風和煦,正值踏青時節,何時我也能在春暖花開的四月來一次說走就走的旅行?今天如願以償了,但不是下江南,而是上烏魯木齊。

四月初的北方,雖然寒風凜凜,但瀰漫著的霧氣明顯有春的氣息。早晨七點半集合完畢,八點出發,天還沒有大亮,街道上很安靜。車走了大概半個小時,天亮了。車窗外,美麗的霧凇把樹木裝扮一新,真是“千樹萬樹梨花開”。我們一路歡聲笑語,不知不覺就到達目的地——位於九道彎路附近的烏魯木齊市饢文化產業園。一到站就聽導遊說:“各位親愛的遊客們,到了,到了,饢園子到了!”我們不由地向車窗外望去,眼看一個碩大的饢模型立於天地之間,上面赫然寫著“天下第一饢”五個紅色大字。一個孩子大聲說:“媽媽,我真想去啃一口”,惹的一車的人都開心地笑了。

逛饢園,嘗饢餅,瞭解新疆饢文化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我們有秩序的緩緩下車,排隊跟著導遊來到大饢前先集體合影。這時已經有先到的好幾波遊客在那裡拍照了。一波又一波兒的,左拍右拍,左擺右擺,那個興奮勁兒不亞於貪玩的孩子。導遊已經催了幾次,要我們進饢園子裡面,可是大家還在那兒一個勁地拍。我仔細觀察了一下,文化園的外觀就像是一個大饢坑,除了那個醒目的饢標誌,外牆也貼著一個個饢模型,幾乎可以亂真。

我們隨著導遊進入饢文化產業園大廳。展廳很大,右側是饢文化展區,左側是產品銷售區。整個展廳裡已是人頭攢動,遊客們都很遵守遊覽紀律,沒有一個高聲喧譁的。展廳講解員年紀較輕,聲音清脆,引領著我們直接向右走。饢文化展廳通過9大板塊,8大場景向我們介紹了饢的歷史起源。製作工藝、營養價值、傳統與現代的文化發展的變化。這樣生動直觀的展陳,即使沒有講解員的講解,遊客也可以瞭解新疆

文化的發展變化。在一個長方形的展板上有著二十幾種形狀、大小不一的饢模型,吸引了人們的眼球,遊客又是一頓狂拍。

逛饢園,嘗饢餅,瞭解新疆饢文化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展板下方有著饢文化歷史淵源文字介紹,據記載:“饢”源於波斯語。中原人稱饢為“胡餅”,在敦煌遺書中,共有26種餅的名稱,“胡餅”是其中之一。北魏農學家作品中《齊民要術》第八卷《餅法》中記載:“以髓脂、蜜,和和麵。厚四五分,廣六七寸。便著胡餅爐中,令熟,勿令反覆。餅肥美,可經久。”胡餅自漢代入中原後,就成為人們喜愛的食物之一。

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還為新疆饢代言呢,有詩為證:

《寄胡餅與楊萬州》

胡麻餅樣學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爐。

寄與飢饞楊大使,嘗看得似輔興無。

逛饢園,嘗饢餅,瞭解新疆饢文化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聽講解員介紹:現在饢文化產業園的127個環保智能電饢坑全部啟動,日均產饢約4.5萬個。為了讓新疆饢走得更遠,園區建立從源頭採購到生產、從倉儲物流到銷售的全程質量安全管理體系,推出真空包裝,讓饢的保存期延長到了3個月。聽到此處,大家不由地嘖嘖稱奇。

對於饢的歷史記載,我還覺得了解得不過癮,於是就從網絡上查找,果然有介紹:張騫鑿通西域後,饢成為駝鈴叮噹絲綢之路上不可或缺的食物。從西域流傳到中原,直至宋代,對中原的飲食文化產生過很大的影響。話說回來,新疆氣候乾燥,人們生產、趕路,沒有饢相伴怎麼能行?絲綢之路上,商賈往來,饢是必備食物。現在人們出行,饢依然是首選食物呢!

逛饢園,嘗饢餅,瞭解新疆饢文化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饢在我國食譜中歷史悠久,饢的製作器具和工藝也是很獨特的。我們一邊觀看著,欣賞著,一邊讚歎著祖先們的智慧:一間黃泥砌築的土坯房,一鋪土炕,一個土饢坑,寄養簡單的傢俱,就能養活一家人,就能一代代繁衍生息下去。讓今天生活在物質化世界的人們是無法想象,在那樣環境下生活的人們還依然聞歌起舞,依然熱情好客,保持著淳樸的民風,這是怎樣的一種境界。

在這裡,是古樸與奢華,簡單與瑣碎的碰撞;是傳統與創新,保守與突破的集中體現。

逛饢園,嘗饢餅,瞭解新疆饢文化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走著,走著,一股獨特的饢香味,就鑽進了鼻子裡,原來這是到了生產加工區和遊客參觀長廊。走廊兩邊是透明的玻璃牆,遊客可以透過玻璃清楚地看到各家企業的工人在車間裡和麵、配料、製作饢餅的過程。

透過乾淨的櫥窗,可以看到加工饢的全過程,環保饢坑烤著不同種類的饢,身穿白色工作服的工人們有條不紊地忙碌著,從和麵到烤制完全實現了標準化、電器化、自動化流水作業。沒有了煙熏火燎,工人們再也不怕弄髒白色工作服了。聞著從生產車間飄來剛出爐的熱饢的縷縷清香,看到了小產業大發展的美好前景,大家讚歎著、感嘆著......

遊客們可不願輕易放過這樣精彩的鏡頭,有錄小視頻的,有拍vlog的、有自拍的,忙的不亦樂乎。

逛饢園,嘗饢餅,瞭解新疆饢文化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今天是個好日子”,隨著悠揚的歌聲我們來到了休息廳,這裡既可以休息吃飯,又可以親自體驗饢製作過程。在一個碩大的圓形饢坑上,坐滿了遊客,人們一邊品嚐剛剛出爐的熱饢餅,一邊看著新疆舞蹈,有的人禁不住誘惑也走進舞池,饢香味伴著舞動的人們,越舞越有勁。

我們看到一群小記者,正在採訪一個打饢的老師傅,老師傅說:“新疆饢歷史太悠久了,我用土饢坑打饢已經40多年了,現在換成環保電饢坑真的是太好了。又幹淨又省時間,想啥時候打饢都行呢。我們打饢技術一定要傳承下去。”接著,他表演了饢的製作過程:老師傅站在操作檯上,面前是齊胸的電饢坑,他手掌上拖著一個柔軟的麵餅旋轉幾下,先用刷子往一個碗裡蘸了蘸,碗裡盛著用鹽水調配好了的切好的洋蔥絲,還有噴香的孜然調料;然後,把麵餅放在一個大大的半圓形布包上,嘭的一聲,非常利索地拍到了饢坑內壁上,饢就牢牢地粘在了上邊。這個過程就叫做“打饢”。一般只需10分鐘就烤好了。在等待饢烤熟的過程中,他拿起一個黃燦燦的饢,拋向半空中,一股說不出的饢香就竄入我的嗅覺,入心入肺,讓我邁不動腿迫不及待就的買了幾個熱饢,坐在休閒美食長廊,與品嚐烤包子、抓飯等美食的遊客一起品嚐幸福的味道。

逛饢園,嘗饢餅,瞭解新疆饢文化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最後我們來到了產品銷售區。貨架上琳琅滿目,157各品種的饢,足以讓你挑花了眼,而且各種口味應有盡有:核桃饢、辣皮子饢、玫瑰花饢......各種形狀令人眼花繚亂:方的、圓的、橢圓的......,有的大如盤子,有的小如柿餅,有的薄如紙片,讓人時時感受著饢文化的獨特魅力。一個操著外地口音的遊客,邊選購饢,邊給同伴說:“我要多買些饢寄到老家去,他們太喜歡新疆的饢了,新疆的饢也可以當禮品送喲!”聽著這些話,我作為新疆人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從饢文化園出來,感覺眼睛裡是饢,胃裡是饢,身上還帶著竄竄的揮之不去的饢味兒。

逛饢園,嘗饢餅,瞭解新疆饢文化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饢文化產業園集饢文化展示、生產加工、銷售於一體,真正做到了遊、購、娛、文、旅結合。饢,不僅是食物,更是一種文化,一種歷史,一種傳承。作為歷史久遠的饢餅,正在告別煙熏火燎的年代,跨入新的時代。

新疆饢文化產業園不僅僅是一處旅遊新景觀而值得一遊,更應該作為新疆旅遊的新名片,讓更多人瞭解新疆美食,讓文化享譽四海。

逛饢園,嘗饢餅,瞭解新疆饢文化
<section>
<section>
<sectio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