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文化變遷的背景,挖掘內向性格的潛力

2013年,蘇珊·凱恩出版了《安靜:內向性格的競爭力》一書。這本書為全世界的內向者帶來了安慰和肯定。

《內向性格的競爭力》|透過文化變遷的背景,挖掘內向性格的潛力

我以為,本書主要是以個人品格文化向個性文化轉變的這種變遷來嚴密揭示性格力量的秘密的。它以大量實例探討內向、外向在不同領域的表現,並教導內向者如何重拾自信,遵從本性,將缺點轉化為優勢,去發揮出更大的力量改變世界。

蘇珊·凱恩畢業於普林斯頓大學和哈佛法學院,是一位出色的律師,她坦言之所以做律師,就是為了證明內向者不需變得外向也能幹好這行,內向的性格也能成就一番事業。

《內向性格的競爭力》就是她結合自己的經驗,透過文化變遷的背景,挖掘內向性格的潛力為內向者找到了一條光明之路


一、被時代瓦解的品格文化,外在個性取代內在品格

當今社會尤其我國,很多人都認為西方國家的人都是外向的,美國更是外向者的發源地。

實際上,美國人的外向標籤並非天生,而是經歷文化轉變之後形成的。


1、三寸不爛之舌帶動的文化變遷

在美國成立初期,與其他國家沒有什麼不同,所有人都崇尚英雄,看重一個人內在的美好品格。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時代的進步,美國經歷了從“品格文化”到“個性文化”的轉變,從而將之擴散影響到了全世界。

戴爾·卡耐基的《思考致富:如何有效溝通並影響他人》出版,就是文化轉變的一座豐碑。

1902年的一天,一個演說家在湖區講述了自己從貧窮到富足的故事,一個對未來迷茫的農家孩子憑藉演講的才華改變了自己的人生。

這番話印入了卡耐基腦海裡,讓他沉迷於公開演講的魔力,於是就激發了卡耐基憑藉三寸不爛之舌致富的道路。直到卡耐基創建了公開演講課堂,一夜之間轟動美國。

《內向性格的競爭力》|透過文化變遷的背景,挖掘內向性格的潛力

他又趁熱打鐵,創辦學員並出版了《人性的弱點:如何有效溝通並影響他人》一書,此書奠定了他心靈導師和成功學大師的地位,也拉開了“品格文化”向“個性文化”轉變的序幕


2、自我關注轉移,分化極端性格

自從個性文化開始取代品格文化,人們的關注點也發生了變化,更加關注別人對自己的看法,使那些大膽幽默的外向型人物逐漸成為各行各業的領軍人物。

蘇珊在書中指出:人們的目光,正越來越多的從被內在美德吸引,轉移到外在的吸引力上

在這樣的大背景下,出現了兩種截然不同的性格特徵:內向者和外向者。內向者被內心世界的想法和感受吸引,而外向者則傾向於關注人們外部的生活和活動。

1828年,美國總統大選之爭聚焦在哈佛大學教授約翰和軍事英雄安德魯身上,安德魯打出了一條劃時代的標語,用它來證明自己和約翰的區別。

這則標語是:約翰教授可以寫字,而我可以征戰!結果戰士戰勝了作家,外向者打敗了內向者。

《內向性格的競爭力》|透過文化變遷的背景,挖掘內向性格的潛力

這樣的背景下都在鼓勵人們成為外向者,而內向者卻被打上“不合群”的標誌,文化轉變的成熟更是加重了這種偏見,這也是蘇珊想向世人證明的原因之一


二、魅力領導的迷思,外向等於領導力

蘇珊為了探索領導力的秘密,去參加了激發潛能的講座,在現場她看到人們跟著主持人一起尖叫,並被告知這是一場無與倫比的精神洗禮。對她印象最深刻的是,主持人讓觀眾登臺問他們能不能、敢不敢接受一切挑戰,觀眾們發瘋似的回答:我能做到,我能!我能!

這些觀眾喊得歇斯底里,聲淚俱下,最後抱在一起痛苦,他們相信自己已經做到了。

蘇珊發現,其實主持人運用的只是一種營銷手段,但是他的行為非但沒有被視為強制營銷,反而被看成最高級的領導能力

《內向性格的競爭力》|透過文化變遷的背景,挖掘內向性格的潛力

於是蘇珊又走訪了哈佛商學院,在那裡所有人都宣稱在哈佛沒有內向者存在,而事實卻是相反的。蘇珊不僅發現了內向者的存在,還敏銳的觀察出:哈佛提倡音量領導力模型

也就是,誰在討論中發言最多,說話聲音最大,誰就最有領導者的潛質。

蘇珊對此提出了質疑,為了證明閒聊能力和工作能力會被混淆,她列舉了查爾斯·斯瓦布、比爾·蓋茨等內向者成名的例子。

最後她得出一個結論:領導力早已被人們混淆,人們把能說會道的外向性格當做領導能力,這一看法是錯誤的,形成了領導力的迷失


三、被忽略的內向性格,隱藏無窮潛力

在研究了外向者和領導力的聯繫後,蘇珊又把目光聚焦在內向者身上,她從中發現了內向者最獨特的優勢。


  1. 內向者領導原創性

蘇珊發現內向者在領導原創性的工作方面有著獨特優勢,相比外向者的唯我獨尊,他們更樂於傾聽他人建議。從他人的才能中獲益後,他們就更願意鼓勵對方,使其更加主動。

總而言之,就是內向者創造了一個良性循環,他們更善於採納別人意見,這樣會激勵員工更努力地工作

如何使員工貢獻最大化,是一名領導者考慮的基礎,而內向者的善於傾聽卻做到了,他們領導了員工的原創性。

《內向性格的競爭力》|透過文化變遷的背景,挖掘內向性格的潛力


  1. 孤獨激發內向潛力

心理學家埃裡克森曾說:只有當你是一個人的時候,你才能投入到真正的“刻意練習”中。他認為這才是取得傑出成就的關鍵因素。

蘇珊也指出奧斯本發明的“頭腦風暴”扼殺了內向者的潛能,集體性思維並非總是有效,對於內向者獨自練習才是最好的。

獨自練習有什麼魔力呢?心理學家埃裡克森說:只有獨自一人的時候,才能直面一件事情最有挑戰性的部分,沒人幫助,一切責任只能自己承擔,此時就會激發內向者的鬥志去提升自己

孤獨就是內向者在創造力上最大的優勢,他們都喜歡獨自工作,這讓他們有更多的時間去刻意練習。如牛頓、愛因斯坦、羅琳等偉大的科學家都是內向者,他們的成就都源於自己獨處時間的練習和創作。

《內向性格的競爭力》|透過文化變遷的背景,挖掘內向性格的潛力

蘇珊說:內向只有做真實地自己才能激發更多的潛能,他們在領導者和創造力上有著獨特的天賦


總結

讀完本書後,我意識到如今很多人也陷入了“個性文化”帶來的影響,在生活中更關注別人對自己的看法,從而忽視了自己真正內在的潛能。

內向者不應該被視為“不合群”的存在,他們有著無限的潛能,只有在做真實地自己時才能得以發揮,我認為在生活應該給予內向者更多的關注,摒棄由“個性文化”帶來的偏見,讓他們用自己的潛能去創造更加光明的未來。


作者簡介:牛兒快跑,讀者新媒體作者,喜歡用簡單的文字傳達觀點,為讀者帶來不一樣的感受,期待您的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