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農村果業發展有什麼看法?詳細解答?

董書林


導讀

我是蘋果主產區煙臺的一個果農,老父親從上世紀八十年代就開始管理蘋果,我也跟隨父親管理蘋果近30年,這麼多年來也見證了農村果業發展的過去和現狀。前幾年也有部分果農發展桃樹,經過三四年的實踐還是放棄了,經過多年的經驗,還是發展蘋果產業最有前途,下面我主要談一下蘋果產業發展的看法。



蘋果產業發展的現狀

一.經營規模小,管理粗放。

目前我們的果園主要是以家庭種植戶為主,一般以幾畝地的種植戶居多,最多的也不過十幾畝,種植大戶也是寥寥無幾,並且果園比較分散,一處果園也就2—3畝,有的甚至只有1畝。這樣的果園規模小,管理粗放,效益不高也不穩定。

由於果園地塊比較零散,費工費力,隨著果農年齡的增長,體力和技術較差,僱工難和僱工成本的逐年增高,以家庭為主的經營模式太小,收益太低。

二.蘋果品種老化,果園鬱閉,優質果率低。

在膠東地區的大部分果樹都是上世紀八九十年代栽植的老品種,品種老化嚴重,栽植密度過大,更新不及時,造成果園鬱閉,不利於進行果樹管理。有好多果園噴灑農藥時,甚至於要跪著趴著打,不利於疏果、套袋等操作,導致蘋果不上色,表光差病害多,優質果率低。

三.銷售環節薄弱,坐等客戶上門。

膠東地區有數百萬農民種植蘋果,從事果業生產,既使有大部分果農生產技術和果品質量處於國內領先,但銷售環節卻很薄弱。大多數果農重生產,不重經營。每年蘋果成熟季節銷售量很少,很大一部分果農選擇了入冷風庫,坐等客商收購。隨之而來的價格風險,客商壓價,冷庫暗箱操作,果農只能聽之任之,任人宰割,出現豐產不豐收的現象。



蘋果產業發展思路及發展戰略

一.整合零散果園,規模化種植。

針對當前果農的果園比較零散,管理不便的弊端,逐漸利用流轉土地的方式轉移集中種植的模式,發展大片、方便機械化管理的果園。採用寬行稀植,利用行走式噴藥機械作業;全園規化水肥一體化,省水省肥,減輕勞動強度,省工省力,降低勞動成本,增加收益。

二.大力調整種植結構,全面優化品種。

煙臺蘋果馳名中外,無論現在還是將來,都是果業生產的主導樹種。煙臺在國內甚至世界上,都是優越的蘋果栽培優生區,特別是紅富士蘋果,在國內是其它地區無可比擬的。所以在品種更新選擇上,還是以晚熟的紅富士為主,選擇上色快,果形正的煙富系列,比如眾成一號、神富一號、煙富三等片紅品種;新2001為代表的條紋品種。最近幾年東北三省等北方地區比較喜歡片紅品種,而浙江、上海等南方地區比較喜歡條紋品種;所以要有計劃的合理規劃栽植。

三.強化產後管理,變“坐門等客”為主動出擊。

在蘋果採收後的銷售方面,利用現代化的高科技網絡技術,直接和消費者打交道,減少中間環節,利用電商平臺開拓網絡銷售。還可以聯合農戶成立果業合作社,走出去開拓市場,聯繫全國幾個主要水果批發市場,不能在家坐等客戶上門。

總結

農村蘋果產業存在諸多問題,在短時間內很難改變,我相信隨著果農年齡的增長,更多的果農逐步淡出管理者的行列,土地流轉會比較容易,到那時進行產業升級,整合土地資源,走規模化、機械化,走合作經營模式,實現產銷一體化,才能降低生產成本增加效益。



我是果語果緣,以上觀點有不足之處請留言指正,歡迎閱讀、點贊、轉發。

果語果緣


我是一個種蘋果的果農,而且主要是以種蘋果為主,家裡雖然種了一點別的水果,但那些都是留作自己吃的,所以我今天就來談談我對蘋果產業的一點看法。

蘋果產業的現狀

目前來說,我們國家的蘋果種植面積是很大的,蘋果的產量也很高,根據資料顯示,我國的蘋果產量在2017年就達到了4000多萬噸,2018年略有減產,2019年也在4000萬噸以上,現在蘋果產業的現狀就是種植面積大,產量高,產能過剩。這一點我們在銷售蘋果的時候,從蘋果的價格和市場的狀況就能看出來。


目前蘋果產業存在的問題

一、價格兩極分化嚴重

最近幾年,大部分時間蘋果的價格是不景氣的,只有2018年蘋果減產之後,價格才一路上漲,到了2019年的蘋果下樹,價格又是很快下跌,這主要是由於蘋果市場供大於求,產能過剩的原因造成的。

但是,在市場上我們還可以看到這樣一種現象,好蘋果數量少,價格高不愁賣,普通質量的蘋果供大於求,價格很低銷售困難,這樣兩級分化的情況越來越嚴重,而且越來越明顯。

二、大部分果農不賺錢

要說種蘋果賺不賺錢,我認為比種糧食是要好一些的,現在種蘋果的果農大部分賺不了多少錢,尤其是現在的農資、人工等價格也在不斷上漲,成本不斷提高,價格卻經常不漲反落,利潤空間越來越少,如果遇到點自然災害啥的還要賠錢。

三、質量參差不齊

這一點和前面說的價格兩極分化嚴重一樣,現在在我們這市場上基本都是以質論價,每天可以說市場上賣的啥價格也有,也就是什麼質量的也有,大部分質量一般甚至有的質量很差,質量好的蘋果雖然每年都有增加的趨勢但是佔得比例還是小於一般的。

四、從業人員老齡化日益嚴重

目前來說,在我們這裡,種植蘋果的果農,以50歲以上的居多,80後佔特別小的一部分,90後幾乎沒有,有很多果農的年齡已經超過了60歲,老齡化的問題日益嚴重。

五、單戶種植面積小,各自為戰

隨著果農的老齡化, 現在大部分果農的種植面積很小,很多都是在10畝以下,雖然不斷出現一些新的種植大戶,但還是以小面積種植的佔大多數。這些小面積種植的果農現在還是以單打獨鬥為主,不願與人合作。

六、缺乏品牌觀念,銷售模式單一

目前來說,我們這裡的蘋果主要還是以拉到市場賣給收購商為主,大部分沒有自己的品牌,沒有其它的銷售渠道。有的註冊了商標,但是還只是停留在一個商標上面,沒有打造自己的品牌,有的開始通過網絡銷售,但是成功的並不是很多,銷量也不是很高。


未來蘋果產業的發展趨勢

一、由粗放管理向精細化管理發展

實踐證明,原來的粗放式管理模式已經不能適應市場的需求,只追求數量不注重質量勢必會被市場淘汰,未來精細化的管理,以質量為主,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提高數量是未來在管理上的趨勢。

二、大型果園和合作式的管理將佔據主導

果農老齡化問題的日益嚴重,使我們不得不解決的,我認為在未來有兩種模式將會佔據主導地位:一是不斷整合資源,出現一批種植大戶,大規模的果園將越來越多;二是託管合作的模式也將越來越多,專業的託管公司或將越來越多。

三、銷售模式多元化,果園直達餐桌的模式會越來越多

隨著網絡的普及和電商的發展,將會有越來越多的果農通過網絡等渠道銷售自己的蘋果,果園直達餐桌的模式將會越來越多,但是,這個還需要一定的過程,農村生鮮電商需要解決的問題還有很多。

四、品牌建設加快推進,區域品牌依賴性降低

目前來說,我們的蘋果產業還是以區域品牌為主,缺少個人或者公司品牌,而品牌的打造是銷售的基礎,在未來會有更多的果農注重品牌建設,而不再依賴區域品牌。

總結

目前來說,我認為農村果業發展存在的問題還是很多的,以上只是我對蘋果產業發展的一點個人看法,肯定是有不足之處,敬請大家批評指正。但這只是對未來發展的一點看法,目前我們面臨的亟需解決的問題還有很多,例如我們膠東地區現在將要面對的暖冬和春旱的問題,都需要我們儘快想辦法解決。總而言之一句話:我們種蘋果是為了賺錢,想要賺錢就要適應市場,適應市場就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農夫七哥


你對農村果業發展有什麼看法?詳細解答?

本人身在東北,對農村菓業發展不是十分太懂,根據本人的工作經驗,僅談一點個人看法。
這幾年由於糧食生產不是十分景氣,農民都在想著法子尋求種植經濟作物,國內的品種,國外的品種都已先後引進,有的種植成功了,收到了較好的效益。但有的也失敗了。這裡面成功的經驗也有,失敗的教訓也有,回過頭來認真想一想,這裡面存在許多原因。


有的是管理方面的原因,有的是不顧當地自然條件盲目引進,而有的地方是沒有市場。菓業的發展與當地的自然條件是分不開的,氣候條件,光照條件,土壤條件,溫度條件都直接影響到水果的成熟和糖分。另外還涉及到儲運。在果農地區,主要是品種選擇,銷售的問題不用過分考慮,商販可以直接到現場收購。在種糧食地區,一家一戶的種植果樹,產品銷售也是問題,如果沒有耐儲條件,全靠零售是比較困難的,這一點就更要考慮清楚。個人認為,水果是人們生活離不開的產品,如果是優質品發展還是大有前途的。但是農民不能跟風種植,一定要做到,你無我有,你有我優。有些品種雖然在當地陸地栽培不行,人工創造小環境栽培,也是成功的經驗,而且經濟效益更好。有些品種進行反季節栽培,也取得了成功經驗,經濟效益也是相當不錯。這就提示你們,要想把果業農業搞好,就必須動心思下力氣。這幾年,東北地區利用塑料大棚冬季生產草莓,春節前後上市,收到了非常好的效益,比自然生長的效益要翻十幾番。像這樣的典型例子,恐怕還有很多,只要我們細心去鑽研,路子應該是有的。

這幾年,個別地區水果滯銷,挫傷了果農的生產積極性。在這些地區農民就會覺得菓業沒有前途。其實一定不要盲目,不要跟風,這些年跟風失敗的例子太多了,千萬要走自己發展的路,要站在高度觀察好市場,而且還要有長遠觀點,不能只看眼前。


沐浴祥光689


大家好!

我是關注農村農業農業,種植蘋果樹和花椒樹,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

在我們農村,許多地方都種植水果。就像我們當地,主要種植的水果有蘋果,桃子,梨子,杏子等。尤其是蘋果,是我們當地的主要種植品種,也是我們的經濟支柱,正在為我們的脫貧致富貢獻著力量,可以說是我們當地脫貧攻堅的主要發展產業。


可是,就全國來看,蘋果樹種植面積大,產量高,而市場需求就那麼大(除了不穩定的外貿需求),有可能就會出現供大於求的局面,從而出現滯銷,蘋果產業不有所改變,可能很難持續發展。

本來社會發展了,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從能夠吃飽到吃好,從吃好到吃出健康,營養。水果雖然不是剛需品,消費會根據實際收入情況,有所變化,但是總體來說,人們的消費觀念和消費水平都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就水果消費而言,不再是追求便宜,有的吃就好,而是追求優質,綠色,健康營養,有機無汙染的高品質水果。這就對我們果農來說,也要隨著改變觀念,不能像以前一樣,只追求產量,而不注重質量的生產觀念。


鑑於人們的消費觀念的改變,市場需求的轉變,對於農村果業的發展,我就說說自己的看法。

1.農村果業要從種植經營模式上轉變。

當前農村果業還是分散經營模式,你種植兩目,他種植三目,這種分散經營模式,抵禦風險的能力弱,而且沒有規模,很難抵禦來自市場和自然災害的風險。

同時,這種經營模式管理水平良莠不齊,很難提高品質,獲得很好收益。而且很難機械化操作,人工投入太大,效率低下,沒有市場競爭力。

沒有市場競爭力,不轉變種植經營模式,就很難持續發展。

2.農村果業要有品牌意識。

就全國而言,不要說全世界,同類水果種植很多,為何消費者要選購你種植的水果呢?

所以要有特色,有品牌,一看到你的水果,就知道是怎麼種植的,包括施肥,病蟲害防治,花果管理,採摘包裝運輸等等。他們才能夠買的順心,吃的放心。

這就是品牌效應,要麼做到人無我有,人有我精,突出特色,與眾不同。

3.改良土壤,向生態環保型轉變。

農村果業,發展了幾十年來,對於我們果農來說,學會了什麼?我認為我們只是學會了大化肥,大投資,高產量。

可是社會發展了,人們的消費水平提高了,消費觀念改變了,不再是考慮有的吃,而是吃出營養,健康,綠色。



這就需要我們種植者,我們農民也要改變觀念,不再只是追求高產量,而是要高品質。改變我們的種植管理方式方法,改良土壤有機質,施農家有機肥,學習生態病蟲害防治,儘量減少農藥花肥殘留,種植出綠色健康有機優質果品,緊跟市場需求和人們的消費觀念,我們的農村果業才可能持續發展,有更好的收益。

是的,記得我們小時候,吃一顆蘋果,那是多麼的香啊!現在是不是沒有那種香味了?

4.有了好的品牌水果,品牌維護,宣傳推廣和銷售也很重要。

當然,有話說:“酒香不怕巷子深”,可是時代不同了,東西雖好,品牌維護不好,宣傳推廣做不到位,還是很難銷售的,沒人知道你的產品好和好在哪裡的。

網絡圖片

5.當然,制約農村果業發展的還有農村果園基礎設施建設。

農村村路崎嶇陡峭,窄小,車輛和農業機械難以到達果園,操作受限,運輸不便,也是制約農村果業發展的障礙。如不能很好的解決,也很難有好的發展。

綜上所述,農村果業發展,有許多地方要改變。只是大化肥,高農藥,高投資,追求高產量,不注重品質,不注重品牌,是很難持續發展的。

好了,就說這麼多。如果喜歡,就點贊和轉發,想看更多相關資訊,就請繼續關注我。


關注農村農業農民


近年來,我國果業發展迅猛,2019年全國水果種植規模達到1.69億畝,連一些以前只能靠進口的水果現在也能在市場上見到了,水果的大量種植使得水果產量逐年提升,同時運用了很多先進的種植技術大提升了水果的質量,人們從以前的只是滿足於吃飽穿暖到現在對生活的品質有一定要求,質優價廉的水果也成了人們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生鮮食物,整體水果市場欣欣向榮,但也存在不少問題。


一、農村果業的發展帶來的好處

首先,帶動了許多地方農民的脫貧增收,拉動了地方經濟發展,使得農民的生活得到改善。

典型案例——沃柑:近幾年,廣西水果新品迭出,競相爭豔。在柑橘界中,最惹人注目的一匹黑馬,非沃柑莫屬,它在水果超市上高調亮相,賣價最貴時每斤竟達10多元。沃柑是由橙子和橘子雜交來的,不僅價錢高,產量也不低,三四年果樹管理好一點就能株產50-100斤,畝產萬斤都是很普通的,也就是說一畝地的效益大概有5萬-7萬元。

其次,得益於電商和快遞業的迅猛發展,生鮮水果讓全國人民能在不同時刻以最快時效得到品嚐和享用,極大的滿足了人民的需求。

數據顯示:2018年我國生鮮市場交易額為1.91萬億元,其中生鮮水果佔比30%,水果行業產量2.56億噸,達到5730億元。

最後,果業的發展使得人民的生態環境得到改善,人民生活質量得到提高,同時身體更加健康,人均壽命越來越長。果業的種植對整個生態環境有保護和促進作用,能使空氣、土壤都得到一定的改善,使人民的健康得到一定的保障。

二、農村果業的發展同時存在不少的問題

第一,很多農民種植水果沒有科學的指導和預防措施,技術有限,基至沒有技術,只是盲目跟風種植,一旦出現天氣、病蟲等極端問題,導致種植的水果無法上市,損失慘重,傷害農民種植的積極性。

第二,有些農民為了追求速度,沒有遵循土地規律,爛用化肥、亂用農藥促使水果快速成長,導致土壤板結、土壤酸鹼不平衡等一系列問題,同時水果的品質得不到保障,導致上市後出現很多質量問題得不到應有的回報。

第三,農村果業的發展沒有整體而詳細的規劃,生產端小、散、亂的情況長期存在,同時不瞭解消費市場,得不到準確而有效的市場信息導致盲目跟風種植與市場嚴重脫節,這樣帶來的問題就是短期的市場消化能力無法與短期水果的大量集中上市匹配,使得大量水果要麼賤賣,要麼爛在地裡,使農民蒙受巨大損失,積極性大大受措。

第四,大多數農民銷售水果沒有品牌意識,只是簡單的進行分揀和包裝就上市,沒有包裝設計更沒有用戶體驗之說法,使得產品附加值較低,利潤也很微薄。

最後,大多數農民通過傳統渠道銷售自己的水果,單一的銷售方式也不能大量消化集中上市的水果,應多嘗試多渠道從一類電商(如拼多多、淘寶、京東)到二類電商(微信、今日頭條、抖音、快手等)等互聯網方式來銷售。

針對以上問題提出個人幾點建議:

一、引入果業專家指導,加強院校合作,通過培訓果業專業人才,使得農村果業種植技術不斷提升,從而保障農村果業的良性發展。

二、合理使用化肥和農藥,提倡使用有機肥,高效利用土地,保護生態環境,除了保證品質外也可以保證產品利潤空間。

三、合理規劃種植規模,通過科學手段控制種植時間從而控制上市時間,避免大量產品集中上市無法消化,使市場良性發展。

四、好的產品需要好的品牌來配合才能賣出好價錢,通過專業的品牌策劃、包裝設計等一系列手段提升產品附加值,使產品物有所值,讓消費者願意買單。

五、傳統線下渠道(農批市場、超市、社區店等)與線上電商結合(淘寶、京東、拼多多、微信商城、今日頭條、抖音、快手等)進行產品銷售。


柯shine


很高興為你解答,種植是農村的一個主打行業,但是近幾年大家越發的感覺到了種植行業的艱辛,那麼這是什麼原因呢?下面就來了解幾個目前要面對的難題,看看自己是否也碰到了這些問題!

農村水果種植 面對的難題

1、面積不大無優勢

農村種植業多以散戶為主,只有少部分區域形成了自己當地的特色種植,形成了品牌優勢。其它很多區域都沒有自己比較出名的種植物,導致自己種植了都沒人知道這個地方還有人種這個,到了上市的時候沒人來收購,甚至果農去聯繫都沒多少人原因來,因為量少,別人會覺得划不來。有些商戶則只會選擇種植人數多的地方去,這樣選擇多一些,這就導致了數量最多的散戶吃虧較大。

農村水果種植 面對的難題

2、利潤低缺推廣

水果的利潤不高,很多人看到市場上的價格高,但是果農的出售價格其實很低的,都是靠著數量來充數。除去各種成本後所剩的本就不多了,而推廣需要的資金偏多,一般散戶是搞不起這個推廣的。沒名氣則貨難出手,不出手就沒錢,沒錢就沒法推廣,沒推廣就沒名氣,很容易就會陷入這樣的惡性循環,這也是許多水果種植戶感覺到壓力的原因。

農村水果種植 面對的難題

3、適合的人手不足

目前的果實採收基本都是靠人力為主,然後輔助一些採收工具,但是每年採收的時候總是會出現人手不足的情況。因為很多水果都是在同一個時間段成熟、採收,很多水果採收是需要一定經驗的,經驗不足的採收效率慢不說,損壞幾率還極高,花了錢還沒什麼效率,這也是目前果農碰到較多的情況。有經驗的採收人就那麼多,新加入的又少,這個果園採收增加的難度可不低,畢竟採收時間就那麼久。

農村水果種植 面對的難題

4、競爭力強

現在的水果種植人數是真的多,各種水果都有一個比較成熟的種植體系了,大家加入只要按照大體流程走就好。現在信息交流又方便,很多種植問題和銷售問題都有很好的渠道供大家去找,但是這個渠道要面對的同行太多了,雖然說跨區域的同行競爭壓力不大,但是本區域的同行也不少。不少果農因此和被人打過價格戰,因為不降價就賣不出去,虧的就更多了。

以上就是目前農村地區種植水果時要面對的一些問題了,這些問題的矛盾算是日益突出。種植業的前景雖然還不錯,大家也要考慮下自己的承受能力。希望對你有所幫助啦





農技餘事


這要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市場行情和發表展走向。不能一概而論一擁而上。就我們這裡來說從00年代早期,蘋果、核桃確實紅火了幾年,果農們個個喜上眉梢。家庭收入確實增加了不少,後來不少農民看到發展核桃蘋果能掙錢,也有當地政府的強制,農民們一擁而土。政府口號:萬畝果園奔小康,有的鄉鎮成百成千畝連成片,後來由於市場供大餘求,市場逐年下滑,果農賣不出手,有的甚至當拉圾倒了。

10年代以後當地新上任經過考察瞭解當地實際情況了項目方向,還是按老本行栽桑養蠶為龍頭支柱產業。因為陽城有50年的養蠶歷史,積累了豐富的養蠶經驗。絲綢在市:場上一直處餘供不應求,在國際市場上更是搶手貨。

就近幾年的情況來講,農民手裡的繭每斤可賣20至30元左右,每年可養5次蠶,按畝計算每畝桑葉可喂一張5,每張可產60至80斤,每畝=70x5x25=?大家算。僅用一月時間。

花椒每畝可產50斤左右,每斤少估也賣40元,每畝=50x40=?大家算。

講到此處停一停,如果你也想上此項目請到陽城固隆、次營、寺頭來走訪,根據當地和你的實際情況來決定。


李書紅1957


關於農村果業的發展,因為有過幾年農業果業的工作經驗,也走過了不少水果的產區,看到了一些地方的水果發展狀況,更加了解了中國水果農村發展的現狀,有的地方現在還是高速發展期,而有些地方已經進入了瓶頸期,農村果業的發展,從改革開放到現在,從以前的單打獨鬥散戶種植,到後來的規模化發展,到了現在有些地方都已經進入了發展的迷茫階段。農村果業究竟應該如何發展呢?發表一點個人的建議。

1 果業發展企業化。我們國家地大物博,特別有很多地方是非常適合於水果的種植的,但是在很多地方的農村,因為地方偏僻,交通始終不便,因為現在互聯網非常發達,但是在有些地方信息還是會有一些閉塞的,農民在種植果樹會考慮到以後能不能賣掉,當地政府可以引進一些大型的水果種植企業,他們有人才,也有經驗,更有資金,更不缺乏銷售渠道,先將它們引進過來進行示範種植,他們取得非常好的效果後,再帶領大家一起種植。

2 不能盲目的種植。現在有些地方的水果種植是如火如荼,很多地方的種植戶每年的收入不低,大家都想跟風種植,特別是有些地方政府為了當地的農民致富,會將有些成功地方的經驗引進到當地,是他們有時候沒有考慮到當地的種植環境以及營銷渠道的問題,大規模的種植就會造成產品的滯銷,水果的口感也不一定好過於原產地的,這種事情在很多地方都發生過。

3 因地制宜,先看市場再行動。一個地方適合於種植什麼樣的水果,這個與當地的氣候還有種植條件都是有關的,一旦確定了大致的品類以後,就要了解一下現在的市場行情,現在的水果市場哪些品類已經在走下坡路,市場已經嚴重飽和的品類就不要種植,應該種植現在市場上消費者比較喜歡的品類,且利潤上還要比較高,這樣不至於費力不賺錢,種兩年就想把樹砍掉的事情,也是會經常發生的,瞭解市場行情,然後開始種植。

農村果園的發展是大有前景的,要因地制宜,根據市場行情種植市場需要的品類,相信一定會取得成功的。





一週的秋


種植西梅

西梅分為法蘭西梅和西梅女神兩大類,它的抗逆性強,適合南北方栽培,並且長勢良好,豐產性強。法蘭西梅單果小,但口感甜;西梅女神單果大,但口感略酸。總體看來,西梅女神更有發展優勢,它成熟後外觀呈藍色,極具誘惑力,目前它的市場價每市斤在10~15元左右。


滄海一粟110355486


我不看好傳統的果業,它幾乎沒有市場的空間了。我比較看好八月瓜的發展。因為八月瓜她全身都是寶。選擇八月瓜的種植,這東西也比較好做。是一個不錯的項目。我不知道大家的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