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職場人的生存現狀如何?又該如何自救?

今天和朋友聊天,他說自己很心慌,因為沒活幹。


雖然說延遲復工,大部分企業都要求員工在家辦公的,但他們公司並沒有要求員工在家辦公。


沒活幹,就意味著公司沒業務、沒效益、沒收入...


當企業沒收入時,員工的收入也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所以,他希望能儘快回到公司上班。


作為成年人的我們,除了考慮生命健康問題以外,還不得不面對的一個現實問題就是,生存問題。


企業可以延遲復工,但房貸、車貸、物業管理費等不會延遲,它們一定且必須會準時從銀行卡里劃扣貸款和各種生活雜費。


2020年職場人的生存現狀如何?又該如何自救?


之前我們提到過疫情對企業的影響,企業沒收入,現金流緊缺,受到最直接影響的莫屬於員工。


在職場混跡多年的老人都知道,在現在市場經濟狀態下,加上疫情延遲復工,部分中小企業的生存是一個大問題。


延遲復工,很多人在家很“閒”,卻很“心慌”。


因為在企業經營不善的情況下,員工面臨最大的問題不僅僅是升職加薪問題,還有可能是失業問題。


所以,部分職場人士還是渴望儘快恢復正常上班的日子。


過完這周,大部分的職場人士即將告別“吃喝躺睡”的日子,回到職場繼續被“虐”了。


因為,成年人的成熟就在於,任何事情都不會坐以待斃,懂得未雨綢繆。


2020年職場人的生存現狀如何?又該如何自救?


當代職場人的生存現狀


2020年職場人的生存現狀如何?又該如何自救?


在當今“996”盛行的企業文化中,雖然大眾都在口誅筆伐“996”,但大多數人都逃不過“996”的宿命。


根據智聯招聘發佈的過去的2019上半年的數據顯示,萬人以上的大企業中,有45.8%的人都經歷過“996”。


可想而知,現代職場人的工作壓力是何其大。


但比起加班的辛苦和工作的壓力,升職難、加薪難、跳槽難的心酸,才是職場人真正的生存現狀。


01、升職難


2020年職場人的生存現狀如何?又該如何自救?


水往低處流,人往高處走。


無論是身處一線的職場小兵,還是身居高位的高管,心甘情願被“996”的目的無非就兩個,升職和加薪。


但薪酬和職位掛鉤,只有升職了,才能拿到高薪。


職場中,永遠也沒有比下級員工工資還低的管理者。


所以,升職加薪自然成為了每個掙扎在半夜加班的職場人內心最大的期盼和奮鬥的動力所在。


但根據智聯招聘數據顯示,85.1%的白領在2019的上半年並沒有獲得晉升機會,也就意味著只有15%的人獲得了晉升的機會。


所謂越往高處走,崗位越“稀缺”。


崗位的晉升,除了需要面對公司內部同等職位人才之間的競爭,還需要和外部人才進行競爭。


因為,公司對管理崗位的聘用除了在公司內部直接選拔以外,還會通過外聘優質人才來勝任。


所以,職場人士的升職機會有多難,也就可想而知了。


02、加薪難


2020年職場人的生存現狀如何?又該如何自救?


如果說升職難是因為金字塔上的崗位少,所以升職難,那麼,加薪難應該沒有升職那麼難了吧。


但是,事實是否如此呢?


根據調研數據顯示,2019年上半年有 61.8%的職場人表示上半年薪水原地踏步,17.4%的人薪水不提反降,僅有 20.8%的職場人順利加薪。


由此可見,和升職比例相差無異,加薪比例雖然比升職比例多了5%,但加薪的難度係數遠比升職大。


因為,加薪更加客觀,員工能否順利加薪成功,和市場環境、企業經營情況、部門績效還有個人的貢獻大小等掛鉤。


職場人無怨無悔的加班和“隨叫隨到”的姿態,除了升職,最大的因素為的就是加薪。


人人都渴望加薪,無論是往年的經濟春天,還是現在的經濟寒冬,加薪又談何容易呢?


03、跳槽難


2020年職場人的生存現狀如何?又該如何自救?


和升職難、加薪難同時存在的,還有跳槽難。


如果說在一家公司升職不成、加薪不行,無望前途的時候,那總可以選擇跳槽吧?


可是,盲目頻繁的“跳槽”和“裸辭”真的能改變職場現狀嗎?”換工作“就意味著能“升職加薪”?


根據調研數據顯示,通過跳槽以獲得更好的待遇和資源。


這樣的想法很美好,然而,在人才流動活躍、求職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環境中,有高達70.3%的職場人未能成功跳槽。


而成功跳槽的職場人同樣面臨著艱難的境遇。


僅有12.1%的人薪酬福利得到了提升,17.6%的人跳槽後的收入還不如跳槽之前。


所以,並不是跳槽就能解決所有的問題。


2020年職場人的生存現狀如何?又該如何自救?


沒有做好職業規劃就火速辭職再就業,不過是換個地方重複之前的生活,沒有什麼本質的意義。


特別是在當代職場人消費慾望只增不減的當下,如何快速獲取財富和地位才是他們最大的壓力。


人均200的午餐吃起,單價300的口紅買起,出國旅遊、購物血拼、居高不下的房價、五花八門的教育支出...


“壓力”和“錢”像當代職場人背上的兩座大山,時刻如影隨形。


在公司升職不成,加薪困難,那就通過跳槽另換東家的方式來獲取更多的物質資源,以此滿足個人的消費慾望。


即便如此,伴隨著整體經濟趨緊,跳槽也不能夠完全獲得理想中的物質資源。


正如上面數據顯示,僅有12.1%的人薪酬福利得到了提升。


所以,在這樣的宏觀經濟下,越來越多職場人不得不改變的個人消費模式,降低個人消費慾望。


根據調研數據顯示,有超過62.3%的人無法開源,只能“節流”,通過消費降級來保證自己的經濟收入。


升職難、加薪亦難、跳槽更難,是不是職場人只能通過消費降級這種模式來保證個人的經濟回報呢?


除了消費降低,還能做些什麼呢?


2020年職場人的生存現狀如何?又該如何自救?


當代職場人如何自救?


2020年職場人的生存現狀如何?又該如何自救?


01、“危則思變”,是否真的要變?

根據2019年的經濟情況,以及2020年經濟發展趨勢,每個職場人都處於危險境地,我們都要學會“危則思變”。


是的,要變!而且也一定是要變,不能坐以待斃。


“危”中求“變”,這是一種破局思維,更是一種“自救”思維。


但如何“變”才能有助於我們脫離險境,幫助我們個人職業的發展,這才是我們應該深思的問題。


(1)、關注行業動態,主動尋求外部機會


2020年職場人的生存現狀如何?又該如何自救?


受疫情影響,至少2020年前兩個季度部分企業都會處於求生存狀態。


在市場環境並不好的當下,企業要生存,裁員潮是否會繼續,我想大家心裡都會有一個問號。


近幾天一篇名為《西貝賈國龍:疫情致2萬多員工待業,貸款發工資也撐不過3個月》的文章火爆網絡,真真實實地反應了很多中小企業即將面臨的殘酷事實。


西貝副總裁稱:目前沒有其他更好的辦法自救。


西貝這樣的餐飲龍頭企業都尚且如此,中下游的中小型企業又該如何呢?


企業都已如此,員工又該何去何從呢?


我們都說你三年前的決定就是你現在的樣子,曾經你在公司裡能力和狀態,就已決定了你今日是“被留”還是“被裁”。


無論你曾經的是否在“混”日子,還是在“幹”好工作,現在要做的就是想辦法在企業中尋找到自保的方法。


當然,你對公司的價值大小一定是你能夠“被留”的籌碼。


這裡需要提醒一點的是,即便是公司經營狀況不佳,我們千萬不要急著“變”。


盲目跳槽,盲目裸辭都不妥。


最佳方法是“變”中求“穩”。


先在企業中找到生存機會的同時,再根據個人職業發展選擇性跳槽。


在當下環境下,盲目的裸辭,只會是九死一生,要想重就業難度係數一定比在職時期重就業大。


所以,在保證生存時機和保證有正常收入的同時,積極關注行業動態,主動尋求外部發展的機會。


我們要相信,在政府的干預下,再難的經濟環境下,大部分企業都能夠活下去的。


(2)、做好職業技能遷移,找到未來突破點


2020年職場人的生存現狀如何?又該如何自救?


日月更新的時代,每一天都在變,很多職業崗位都在逐步消失,但同時又會不斷湧現更多的新型崗位。


職業崗位改變了,我們是否要“變”。


答案是一定的。


無論這個世界怎麼變,但唯一不變的是我們擁有的本事。


因為,不斷崗位如何變化,崗位中的某些職業技能一定是一致的。


所以,我們需要做好職業技能的遷移,為未來個人職業發展找到突破點。


這就要求我們不要將自己長期侷限於做一個業務或項目,因為這樣會將我們困於一個籠子裡,學不到更多的知識和技能。


在企業中,無論是跨部門的崗位調配,還是同個部門不同項目的調配崗位,都能夠拓展我們的業務知識面和提升技能技術。


因為從事的和承擔的業務內容不一樣,也能瞭解其他業務知識。


有利於我們橫向多方面的業務發展,更有利於提高我們的眼界,用不同的思維去做不同的工作。


即使某一天不能呆在這家公司了,因為我們從事過不同的業務和項目,也瞭解不同業務操作,懂得更多的技能,應聘的崗位也是多樣的。


在職場上,你走過的路,每一步都算數。


無論你在哪個500強幹過,在什麼朝陽行業呆過,比起這些更重要的是你擁有能夠貫穿職場生涯的可遷移能力。


重視個人工作技能的提升和遷移,用好過往職場經驗和積累,從過往中找到未來的突破點進行再次規劃,勇於探索和嘗試,才是尋求新工作的正確姿勢。


02、工作不再是終身制,我們還能做什麼?


2020年職場人的生存現狀如何?又該如何自救?


職場上最大的謊言是:


老闆說:“你好好幹,我不會虧待你的。”

員工說:“我一定一輩子跟著你好好幹。”


但我們都知道,都不過是彼此欺騙彼此罷了。


當今職場中,工作已經不再是終身制了,沒有誰是誰的終身老闆,也沒有誰是誰的終身員工。


有統計數據顯示,目前我國企業壽命較短,集團公司的平均壽命大約是7-8歲,中小企業平均壽命只有2.9歲,而以我國90%以上企業都是中小企業來推算,我國企業平均壽命大約3.5歲。


特別是在這個5G通訊、量子技術、區塊鏈全新的時代,更加加速了部分企業壽命的終結。


這也就意味我們大部分職場人在一家企業不僅不再終身,而且呆的時間很短。


那麼,除了在企業工作以外,我們自己還能做些什麼呢?


在這個極速發展變化的千年未有之大變局中,每個普通人都有衝破固有枷鎖,獲得重生的機會。


現代社會,正在悄悄出現大量的職場人轉變為自由職業者,社會分工逐步向“平臺+個人”發展,打破“公司+員工”的原有模式。


只有你“腹有詩書”,未來才有可能不需要依附公司平臺。


因為,有創意、有內容、懂運營,一個人也能成為一支隊伍。


以自媒體為例,自媒體是目前較為主流的不依附企業賺錢的方式。


自媒體的方式包括直播、短視頻、寫作、微頭條動態發佈等。


在自媒體平臺發佈內容,通過流量、平臺獎勵、用戶打賞等多種方式獲得收益。


所以,除了依附公司平臺以外,我們可以通過不斷的學習來升級個人的價值組合。


將其變成“時間+知識”、“時間+技能”、“時間+腦力”、“時間+服務”等“高價值組合”。


鍛造個人能力,將個人打造成一座高價值的“知識庫”,並學習如何有效輸出,這才是工作打開的正確模式。


即便在企業的工作不是終身制,我們也能夠成為自己終身制的“老闆”或“員工”。


2020年職場人的生存現狀如何?又該如何自救?


正如文章開頭所說,企業可以延遲復工,但房貸、車貸、物業管理費等一定不會延遲...

即便是我們進行了消費降級,每天睜開眼睛依然還有各種賬單,這些都是避不開、逃不掉的。


所以,我們唯一能自救的辦法就是“危”中求“變”,“變”中求“穩”、“穩”中求“勝”。


真正阻礙我們的不是個人消費慾望,而是不懂“變”的思維。


消費降級不可怕,不懂“變”才最可怕。


- end -

作者:王丹豔,意得首席諮詢顧問、CCDM中國職業規劃師、BSC高級職業規劃師、美國舒伯學派職業規劃師、9年以上企業項目管理、5年以上企業培訓講師、多平臺職場領域人氣作者、註冊國際心理諮詢師(CIPC)。專注職場領域,實現個人成長。

歡迎關注:意得職業諮詢王丹豔,分享更多職場領域成長好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