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什么转变了农资行业的“难”点?

聚焦抗疫 | 是什么转变了农资行业的“难”点?

这个春节,必将被历史铭记。

一场疫情,使原本繁华的市区变得空无一人, 曾经车水马龙的繁华市区,如今空无一人。这个春节,前所未有的安静;这个新年,也史无前例的热血。这场疫情,使各行各业都被牵扯进来,大家齐心协力,共同努力驰援武汉,为祖国加油,农资行业亦是如此。

2月3号,大家接到单位在家办公的正式通知,此时,疫情仍在以让人难以接受的速度蔓延着,每天睁开眼睛都能看到感染人群的数据剧增。“能不出门就不出门”,这不仅是钟南山院士给大家的警告,也是大家对防御疫情的唯一方法。

生产一线现状

可是,疫情当前,总有一些“逆行者”依然奔波在生产一线,因为保障百姓生活的必需品还要继续生产。四川安达农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的总经理张旋告诉记者,他们公司平时主要从事中高端水溶肥的研发及生产,其产品正是瓜果蔬菜种植的必需品,所以他们必须克服疫情困难及时恢复生产。

“我们公司是2月3号恢复生产的,除了部分与外界接触的工人、员工在家进行自我隔离,其余基本全员返工了,就是为了能够及时为山东寿光等蔬菜生产基地及时供应肥料。”张旋说。然而,此时恢复生产也是无奈之举,从张旋那里得知,很多员工都是从外地回到四川的,这些员工一律在家隔离14天后,才可以回公司上班。公司为了减轻大家的负担,依然给员工正常发放工资。而回到一线的员工,每天都需要给自身、办公室及时消毒。

没有更好的办法去预防,消毒是已经最保守又是最有效的方式了。“为了保障工人的身体健康,公司第一时间为一线员工配备了口罩、体温计、消毒液等防护用品。班前及早中晚统一测体温,工作期间正确佩戴防护口罩,建立员工健康检查台账,确保员工平安在岗、健康在身。”烟台众德公司总经理王其选告诉记者。

很多农资企业为了战疫情、保春耕,大多都采取了线上线下结合办工的方式。回到一线参与生产的员工们,即便每天消毒,心里多少还是担心的,但为了保证春耕、不误农时,这是他们唯一的选择。“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众德公司作为一个农资企业,抗击疫情、支援疫区、保障供应,责无旁贷。”,这是众德宣传员范永芳发来的通讯稿件里最醒目的一行字,“作为农资企业抗击疫情,责无旁贷”,是行业的真实写照。

推动这一切的,的的确确是一个一个做实事的具体企业,是一位一位可以叫得出名字的员工,还有那些背后默默支持他们的家人。其实疫情当前,无论是从生产原材料、交通运输还是人员方面,农资企业都遇到了极大的困难,但当“战疫情,保春耕”成为一种信仰的时候,我们还怕后期农民的菜、农民的粮供应不上吗?

2亿多元捐款背后

现在,中国农资传媒工作群里每天最热门的消息,就是同事发在群里的农资企业抗疫情捐赠的信息:中农集团为抗击疫情捐款30万,新洋丰为抗击疫情捐款100万,中国海油为抗击疫情捐款5000万,中化集团为抗击疫情捐款3000万……

日前,中国农资传媒官方微信发了一篇题为《2亿多!农资人的爱心暖暖,一起静待春暖花开……》的文章,据文章显示,有50多家企业为攻坚此次疫情,共捐款2亿多元,那是一份长长的捐款名单。这份令人感动的名单,令我不禁想起武汉最新形象宣传片里的一句文案:你看,爱和希望,比病毒蔓延得更快!

很多行业外的人可能不知道,在刚刚过去的2019年里,其实是农资行业非常难熬的一年,很多业企业都说没有比2019年更难的了,那简直就是行业的“冬天“;很多经销商都声称自己可能干不下去了,可能马上就要转行了。在去年行业不太景气的情况下,这2亿多捐款背后无疑是农资企业厚重的社会责任感。农资企业是我国农业的一个基本单元,企业除了担负自身运营责任,同时也担负着中国农业的发展责任,农资企业的形象,多少决定了我国农业发展的基本面目。

当记者问起如何看待此次企业慷慨解囊的行为,中国植物营养与肥料学会新型肥料专业委员会主任、海油富岛营销公司副总经理沈兵用四个字做了回复:共度国难。此前,在与沈博士的聊天中,是可以感知到整个行业的困境的,而非面对此次疫情,往日的“难”似乎不见了,各企业都竭尽所能出钱出物资去驰援武汉。

可以看出,这2亿多元捐款的背后,不过是深栖于农资企业内核文化的外在表现罢了。

监制 | 魏 萌

聚焦抗疫 | 是什么转变了农资行业的“难”点?


分享到:


相關文章: